初中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摘要
关键词
初中体育教学;主动参与意识;培养措施与方法
正文
初中体育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以辅助者的角色创新理念、丰富手段,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更全身心地投入参与。具体来说,教师要选择新颖的教学内容,引入多媒体技术手段,营造轻松且愉悦的氛围,促使学生主动投入,与教师共同努力共创高质量课堂,达到提高身体素质、培养体育素养的目标。
一、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提升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的作用
首先,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彰显新课改背景下“以生为本”的基本要求,与传统学生被动接收的学习方式相比,具备更积极正向的意义。其次,想要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上时间学习体育、强化技能,教师就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各类实践活动,为此在设定教学目标、布置体育任务时,要以学生的个性发展、兴趣爱好作为基本出发点,聚焦学生注意力,最终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发展综合素养。再次,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当下我国教育改革主要朝着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向前行,于是体育课的地位不断攀升,同时我国有关部门积极倡导终身体育、全民体育,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主动参与意识,可以促进学生形成终身体育认知,在课外也认真投入体育运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二、初中阶段学生参与体育教学主动性不高的原因
(一)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缺乏创新性
随着素质教育的落地,我国对初中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在新课台中指出,初中体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强健体魄,还必须让学生掌握与体育相关的各类技能。另外,教师要多举措并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热情,创新教学内容。假如教师能科学有效地应用网络技术,就能让体育教学过程变得饱满、更富有趣味性,不但能释放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能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构建高质量体育教学模式,但当下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存在缺位,教学内容安排也不够新颖。
(二)缺少趣味活动
在展开体育教学时,许多教师都会选择以小组形式组织训练,不可否认,这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学生快速理解体育知识、掌握技能,但与此同时,由于一些教师开展的部分活动并不具备趣味性,学生兴趣低下,同时活动竞赛的价值无法得到充分展现。初中生年纪不大,正处于活泼好动、喜欢竞争、热衷趣味活动的特殊阶段,教师采用的传统方式无法引起学生关注,导致注意力分散,自然不会主动参与。
(三)缺乏必要激励
受年龄限制,初中生往往极度渴望得到来自外部的肯定,他人的鼓励能让初中生用尽全力、更认真地投入体育训练,不断提升自己。但当下许多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唯结果论,只有在训练后取得好成绩的学生才能获得赞赏,在训练期间付出的努力、获得的进步都被严重忽视,这是制约初中生参与体育训练积极性的主要原因之一,必须得到关注。
三、初中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原则
(一)学生主体性原则
在教学引导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组织活动,教师要结合学生的需要、特点进行安排,切实发挥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简言之,教师要秉持以生为本的教学观,通过学、练、问有机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学好体育的方法技能。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做好因材施教。
(二)身心全面发展原则
体育教学不但要关注学生的身体发展、运动技能强化,还要注重学生心理发展与完善,确保身心协调健康成长。在指导学生体育学习时,教师要保证内容的全面性,此外,选择内容和方法时还要注意多样化,充分发挥出德育、智育、美育等在体育上的价值。
(三)技能教学为主原则
利用课内有限时间向学生传授必要的技巧,让学生快速掌握,获得良好的体验和感知,为后续锻炼奠定基础。许多学生之所以对体育提不起兴趣,一个关键原因在于大家投入了时间认真训练,却仍然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为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个性化问题提供技能指导,促进学生及时内化并做好应用,充分感悟体育魅力。
四、初中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一)设计准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与其他课程的最大不同是,每节体育课都需要教师做好准备活动,以此释放学生热情。在过去教学中最常见的课前活动是跑圈,这似乎也成为了固有模式。这类课前活动对学生而言没有意义,无法激发热忱,更不能调动众人的主动参与意识,甚至部分学生会为了逃避跑圈,想方设法得找理由,最终对体育教学带去负面影响。针对以上情况,教师要高度重视,保障课前准备活动设计组织符合学生年龄、身心发展规律、心理期待,借此唤起学生主人意识。如在课前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入学生喜欢的两人三足、青蛙跳等游戏,以此提高学生对后续课程的期待感。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求知欲
在一众教学手段里,情境教学是最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方法,通过创设故事情境,构建情感氛围,可以让学生浸润其中,更全身心投入,发展体育技能。那么,作为体育教师,大家该如何让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核心在于外部环境的创设,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运动负荷、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现场场地设备限定等进行安排。以篮球教学为例,课上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nba篮球比赛视频,借助暂停、放大等功能演示nba球员在运球、传球、三步上篮等动作上的技巧,引导学生参考着学习。类似上述情境的创设,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氛围,促进能力提升,唤醒主体意识,更主动参与完成训练。
(三)评价体系多元化,发挥主体地位
体育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科目,但评价仍然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步骤,在评价中,教师要摒弃传统应试教育的理念,避免只对学生的训练成果进行点评。相反的,教师要做到过程性与结果性评价两手抓两手狠,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保持对课堂训练的积极性。具体来说,教师要考虑同一班级内不同学生的客观差异,打造不同标准进行分层点评,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在教师的点评下获得成就感、满足感。以800米测评为例,训练前教师要先对全班学生进行摸底,了解不同学生的大致水平、训练中的现存问题,参考设计适配的评价标准,展开针对性评价:对能力较强的学生要提高要求,对后进生应该更多给予鼓励和肯定。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打造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展开点评,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在努力后自己获得的进步,满足不同学生的真实诉求,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综上所述,阻碍初中生主动参与体育训练的因素有很多,但总体来说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缺乏创新性,二是缺少趣味活动,三是缺乏必要激励。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改进意见,建议教师以此为参考,通过设计趣味准备活动、创设良好教学情境、组织多元化系统评价三个角度作为切入做好统筹,积极培养初中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动性,从根本上爱上体育,不断提高个人的身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苗纪众. 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策略研究 [J]. 中学课程辅导, 2024, (27): 63-65.
[2]陈军. 初中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策略探讨 [J]. 初中生世界, 2024, (16): 58-60.
[3]诸钟亮. 初中体育教学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策略研究 [J]. 家长, 2024, (10): 58-60.
[4]于奕. 初中体育教学中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策略研究 [J]. 体育风尚, 2023, (12): 113-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