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新思考
摘要
关键词
新课改;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
正文
引言:新课程改革是指中国教育部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推动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进行的一项重大改革。其中,小学语文教学是改革的重点之一。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传授知识,偏重于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背诵,忽视了学生语言能力、阅读能力以及创造思维的培养。在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成为教学重点。
一、利用信息技术以读促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不可忽视信息技术的融合与创新使用。利用信息技术以读促读,即通过朗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增加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还能显著提高学生的阅读动机。这种方法强调通过声音和视觉的互动,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生成更多的感知连接,从而加深对文本内容的记忆和理解。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或平板电脑展示课文内容,并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提示学生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中华不振”,并解释这些句子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情感共鸣。随后,通过互动式的教学软件,邀请学生上台进行朗读,其他学生则通过软件进行实时反馈,点评朗读的情感表达和语音调节。此外,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关于四字词语表达效果的小组讨论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每个小组需要挑选文中的四字词语,探讨其在文本中的作用,并尝试用不同的语气和情感进行朗读,从而感受语言的力量和美。通过这种方法,学生能够体会到文本中的语言艺术,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如何使文章段落之间自然过渡,增强文章的连贯性。
二、引入多元化阅读指导方法,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入多元化的阅读指导方法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策略之一。这一理念体现了教学的差异化和个性化,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其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通过多种形式和方式引导学生阅读,不仅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阅读需求和水平,还能够促进其全面发展和学习成长。引入多元化的阅读指导方法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从而达到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目的。通过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其全面发展,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元化的阅读指导方法,构建丰富多彩的阅读教学场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以教材中的《观潮》为例,这篇课文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阅读材料。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专业方法引导学生深入阅读。首先,教师可以利用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本,例如,提出“《观潮》被称为‘天下奇观’的原因是什么?”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阅读,让学生共同探讨文本中的细节和情感表达,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再者,教师可以通过文学作品欣赏,让学生欣赏课文中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意境,培养其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何将钱塘江大潮比作“天下奇观”,学生可以通过分析文中的描写和意境来探究作者的用意。在小组合作阅读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通过互相讨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最后,在文学作品欣赏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的精彩语言和细腻情感,培养其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三、开展多元化的阅读活动,丰富学生阅读体验
新课改倡导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开展多元化的阅读活动,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文学作品、科普读物、历史故事、社会报道等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结构,进而提升自身阅读思维,通过阅读历史故事,学生还可以了解历史文化、传统价值观,并从中汲取智慧和人生启迪。以《田忌赛马》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阅读活动。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预测猜测活动,在开始阅读之前,学生可以根据标题和插图,猜测故事的情节和结局,通过猜测与讨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动力,接着,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将故事分成不同的角色段落,让学生扮演相应角色并朗读对应的文本,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同时,鼓励学生通过改变语调、节奏等方式,使朗读更具表现力。之后,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共同讨论故事中的关键问题,如田忌如何制定战略、选择合适的马匹等。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也可以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田忌和其他角色,通过对话和表演再现故事情节,深入理解人物的决策过程和策略思考。这样的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阅读思维,并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内涵。在开展这些多元化的阅读活动中,教师应保持积极地引导和鼓励,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活动形式和难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四、创设阅读生活情境,有效提升阅读教学质量
创设阅读生活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帮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和理解生活,从而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通过将阅读材料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教育者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进而深化学生的阅读体验和认知能力。以《大自然的声音》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展示如何通过生活化教学,创设丰富多样的阅读情境,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声音,教师组织一场生动的自然音乐会。在校园内或附近的公园,选择一个适宜的场地,教师和学生一起感受大自然的音乐之美。在音乐会前,教师事先选取一些与《大自然的声音》一课相关的录音或视频素材,如鸟鸣、河水潺潺、风吹树叶等自然声音。让学生体会到大自然的生机和活力,感受流水的声音如何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同时,教师鼓励学生用文字形容风的特点和表情,培养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和表达能力。为了让学生在户外感受阅读的乐趣,教师可以组织一次户外阅读体验活动。在校园或周边公园内,设置阅读小站,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如绘本、科普图书、诗歌等。教师选择与《大自然的声音》一课内容相关的阅读材料,如有关鸟类、自然景观的书籍。在户外阅读小站,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书籍,坐在草地上或树下,悠闲地阅读。教师也应引导学生读书笔记,让学生记录阅读中的心情、感受和新收获。
结束语:总之,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任务,需要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和探索。只有有效地开展阅读教学,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学生,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随着未来教育改革的深入,希望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阅读教学模式能继续发展,更好地满足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刘帅.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探究 [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2, 7 (12): 24-25.
[2]张燕华.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有效途径 [J]. 课外语文, 2021, (33): 95-97.
[3]赵红霞. 新课改下小学生有效阅读教学的多元化方式 [J]. 天津教育, 2021, (24): 110-111.
[4]魏列春. 基于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渗透的有效途径分析 [J]. 考试周刊, 2021, (48): 55-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