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探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刘青

东海县培仁学校222300

摘要

随着“双减”政策的推行,初中语文教学不再以传统的知识教学为主,而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从“双减”政策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影响出发,探讨了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策略。首先分析了“双减”政策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影响,然后提出了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等策略,旨在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双减”背景;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

正文


引言

“双减”政策是我国近年来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旨在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初中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策略的优化对于实现“双减”政策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探究,以期为初中语文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

1“双减”背景下大单元教学的优势

“双减”政策下,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做课堂的引导者,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与课本、与课堂、与师生对话,提高课堂生命力,为“双减”政策的真正落实发力。大单元教学以“主题”为单位,以“教材”为导向,以任务驱动学生大单元目标的达成,切合“双减”政策理念,优势明显。1符合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编写理念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以单元组合形式进行教材内容的编写,为大单元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从单元结构上来看,教材单元中设定的内容主题相对集中。从内容设置上来看,每个单元均由阅读部分、写作部分组成,为实现大单元整合提供了便利,通过单元主题整合,将分散的知识点、要素融合到一起,再通过联系实际,以任务驱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达成教学目标。2有利于系统知识体系的构建初中语文课程具有自身的知识体系,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按照教材内容,逐一开展教学,忽略了对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使得学生所学知识相对分散,无法形成体系。通过大单元教学,教师创新性应用教材,将课程教学由单篇转至大单元,学生学到的知识不再是分散的,而是系统化、条理化的知识,有利于学生语文知识体系的构建。

2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未分析大单元组成要素

在日常教学中实施大单元教学之前,部分教师对核心素养、新课标以及大单元等的概念认识较为模糊,无法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设计大单元教学。教师缺乏对大单元组成要素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对其了解程度不够,导致不能科学理解一些基本概念。许多教师并未对大单元进行深入分析就开展设计教学方式,这一定程度导致大单元教学出现严重偏离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难以构建较为完整的大单元教学的结构。

2.2教师单元教学的整体规划和设计能力不足

当前教师在进行大单元课程设计时往往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的考量,导致教学内容的组织不够严谨和有序。常见的情况是一些教师过于依赖教材内容编排,缺乏创新和深度挖掘的尝试,导致课程呈现出碎片化和孤立性的特点。这使得学生难以从整体上理解和掌握语文学科的核心概念和思维模式,影响了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和学习体验。具体来说,在单元教学的整体规划方面教师缺乏系统的教学设计能力,这不仅体现在对教材内容的把握和教学目标的制定上,也体现在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教学评价的实施上。很多教师习惯于传统的逐篇讲解模式,对单元内各篇课文的关联性和整体性认识不足,无法通过整体设计来引导学生在单元学习中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能力。

3“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探究

3.1明确课文主题,培养学生的主体思维

在我国,很多的文学作品都是对人们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读文章也可以看作是聆听作者说的话,与作者进行的语言交流。因此,学习语文的目的便与交流产生了联系。语文课本的编写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划,围绕语文要素进行,可以让学生自主形成认知、理解等,巩固、强化、掌握所学语文知识点。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文章的编写目标和教学目标是互不影响的。

3.2培养自主能力

“双减”背景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当属重中之重,因为只有学生具备了自主学习能力,才会在以后的学习中通过对知识的主动获取,不断提升自身水平,挖掘自身潜能,在此过程中,教师的积极引导尤为重要。大单元教学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不是以教师的教为主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不再是简单地接受性学习,也不再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来走去,而是在学习任务引导下,主动积极地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以学生为主线,也不是以内容为主线,与以往那些按照学习内容进行整合的路径不同,大单元教学以学生的学习行为为主线,选择和重组学习内容,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自主探索。在开展语文大单元教学过程中,以任务群为中心,以任务群驱动,创设教学情景,在情景和任务的驱动下开展大单元教学,将被动式学习转化为主动式学习。

3.3开展大单元合作教学,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大单元合作教学是指以教材单元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共同探究,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大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合作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兴趣。教师可以高效指导学生融入大单元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积极性和学习探究的主动性。同时,合作学习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开展大单元合作教学应遵循自主性、探究性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可以根据单元主题,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的合作学习活动。

3.4活动助力,深化单元学习体验

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以学习任务群串联文本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针对大单元教学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开放性、趣味性、探索性和互动性的学习活动。比如,情感诵读比赛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文本的情感韵味,课堂辩论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让他们对文本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此外,课本剧创编演绎和主题演讲活动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3.5优化教学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大单元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全面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其教学评价涉及到教学的过程与教学的结果等方面的内容。打破大单元教学只注重学生学习成果的局限性,应深入分析学生各方面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勇敢大胆地评价自己和反思自己,从而加大初中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力度。语文教学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向学生传授知识,还应向学生传输思想态度与情感价值观等。因此,应丰富大单元教学评价的内容,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增加对学生实际生活与个性发展的关注度,以便从多维度进行教学评价,多加关注学生个人气质、性格与意志力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评价。

结语

“双减”政策为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活动带来诸多益处,也为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一次突破性尝试。为此,教师应正确看待大单元教学活动,从教学站位、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上积极响应,转变思维,改变教学模式,充分挖掘提炼大单元主题、确立大单元教学目标、确定大单元教学内容、设计实施抓住重点、注重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做好教学评价与反思,全面落实“双减”政策,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丽《“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的价值探寻》,《考试周刊》2023。

[2]吴月丽《“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的价值探寻》,《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