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研究
摘要
关键词
积极心理;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正文
引言:当前学生的心理问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落实好素质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程很有必要,这样才能让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均衡发展。为了推进教育改革工作,在初中阶段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做好课程建设,基于此本文结合实际的情况探究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开设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有效措施,接下来本文就展开详细的论述。
一、借助主题活动拓展心理教育空间
在初中构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做好针对性的设置,教学时教师需要开展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以扩大教育领域的覆盖范围,同时还需要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兴趣。在策划心理主题活动时,教师必须充分考虑每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并根据其独特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引导措施,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在课堂中,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表现。为学生提供自我表达的机会,以激发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从而促进其学习。比如,可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观看电影或者电视,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参与沙盘游戏,以激发其情感和压力的释放。同时还可通过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在构建积极心理健康课程的时候引入“向生活说”,是很好的心理治疗和干预的手段,通过科学的引导能让学生形成积极心理。此主题活动分为多个阶段,首先,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看待问题,从而培养积极的情感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辩论,从而使学生产生积极情绪体验。其次,引导学生掌握应对烦躁和消极情感的技巧。再次,帮助学生掌握一些有效的方法来缓解消极情绪。最终,运用认知行为疗法,使学生掌握应对负面情绪和挫折的技巧。总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消极情绪。此外,妥善引导学生,使其运用积极心理学知识,提升其生活幸福感。
二、强化校园与班级文化建设
为了确保每位教师都能正确理解积极心理学教育工作理念,学校将开展一系列教师培训活动,并在班主任和其他各科教师的指导下,将积极心理学会深入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从而帮助学生更加健康、积极地成长。此外,还要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加强外部环境的建设,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以提升校园的整洁程度和美观程度,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心理体验。同时还要加强校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此外,还需加强校园文明建设,为其创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此外,还要重视班级文化建设,为每个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展示自己能力和才华的空间。学校得以举办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提升其集体荣誉感,为学生提供成功体验的机会,同时也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舞台,展示自我。在此基础上还要重视校园环境文化的塑造,使校园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空间。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还可以引导学生从智慧的角度出发,通过设置“科学角”等主题来布置班里的文化墙,从而营造出更多积极的氛围。在课堂中融入名人典故,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魅力。通过运用名人名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同时利用新闻广角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洞察力,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同时还可以利用班队会、社团活动等形式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着力变革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方法
为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把教材上那些枯燥乏味的知识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具体可感。教师有责任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并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以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练习。教师应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学习的能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通过合作交流来完成知识内化,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此外,应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体。为了吸引全体学生的注意力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实践活动的比重,并赋予其更大的灵活性、趣味性和开放性。另外,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现实生活中,教师可以通过创建微博或其他自媒体平台账号,将日常学习内容上传并分享到平台,从而建立起网络教育渠道。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主题活动,如社会调查等。指导学生创建匿名账户,以便与教师在网络平台上进行沟通,解决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心理上的困惑。教师应及时提供帮助。另外,教师可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各种心理咨询服务,比如开设在线咨询室等,使其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尊重学生的自尊和隐私,采用匿名交流的方式,使得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更倾向于寻求教师的协助。同时,该平台为师生提供了一个互动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四、加强家校合作,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其所处的家庭环境以及接受的家庭教育密不可分。家庭是影响学生身心发展最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主要的生活场所和学习环境,对学生人格品质、个性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家庭教育在塑造学生的心理状态、人生态度、意志力、人生价值观等会有比较大的影响,且家庭教育的特殊性是学校教育无法取代的。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动态、心理问题等,学校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与学生家长展开深入的沟通和交流。另一方面,教师可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等活动方式,对班级内所有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其解决学习压力大、人际关系紧张、性格缺陷等心理问题。同时,学校还要加强对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使其能够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和作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此外,在家校互动的过程中,还需加强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向学生家长传授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技巧,以确保家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互补。此外,学校要加强对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和班主任队伍的培训工作,为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同时还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家庭关爱,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促进家校合作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各种形式的活动,以丰富我们的生活体验。通过各种形式来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结语:简言之,素质教育背景下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很有必要,且在信息化时代重视初中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能给学生更好的引导,帮助学生正确的三观,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是初中阶段做好积极心理健康课程开设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1]韩艳华.积极心理学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分析[J].中小学班主任,2022(11):63-64.
[2]赖凤琴,林和荣,沈澐,吴翠琴,朱家俊,钟红生.开展积极心理教育的方法及措施[J].华夏教师,2020(14):91-92.
[3]陈宜鹏.初中开设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有效性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0(05):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