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 “教、学、评” 一体化的逆向教学设计——以人教版新目标九年级英语Unit 7 Section A 听说课为例
摘要
关键词
“教、学、评”一体化;逆向教学设计;初中英语听说课
正文
“教-学-评”一体化的概念正式提出,要求教师要擅长利用教学手段,确保学生学习在课堂中真正发生。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前,要明确让学生能够理解什么,能表达什么,会做什么,以及是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等。课堂则更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全面,健康而个性地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本文拟探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并实践教学案例,促进英语核心素养在课堂中生成。逆向教学设计以目标为导向,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的,确定评价依据和思考教学活动。
一、逆向教学设计
逆向设计(Backward Design)”是威金斯和麦克泰(Wiggins & McTighe 2005) 在《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Understanding by Design) 一书中提出的单元课程设计思路。它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确定预期学习结果,即确定学习目标;第二阶段为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即确定学习评价任务, 包括表现形式任务及其他证据; 第三阶段为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即设计和开展学习活动。
逆向教学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课堂设计方向。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后,先确定明确的学习评价依据,最后再设计学生活动。以更好的融合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让评价镶嵌在课堂中,不再割裂开来。
二、基于逆向设计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实践
本文以人教版新目标初中英语九年级“Unit 7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be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 Section A 1a-1c Listening and Speaking 为例,阐述笔者如何结合“教-学-评”一体化,实施逆向教学设计。
本课分析:
What——本单元核心话题是“规则”,功能就是用be (not) allowed to do 探讨允许和不被允许的事情,同时表达态度及理由。本单元主题涉及人与自我,人与社会范畴,涉及真实的生活场景。本课听力对话材料描述女孩Anna和妈妈对青少年日常行为准则发表各自的观点(考驾照,打耳洞,选自己的衣服)。
Why——希望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感知青少年生活中各种形式的家庭规则中,讨论同龄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引发学生对家庭规则的思考,阐明自己的观点并论述自己的理由。引导学生在理解和遵守规则的基础上,辩证看待规则,并通过和父母协商与优化,寻找规则下的自由。
How——首先,教材通过图片及五条规则,把学生带入家庭中的一些规则。Activity 1b 的听力对话描述Anna 想独自和同学外出,和妈妈就三条规则表达了各自的观点。材料中运用should be allowed to do 及否定前置等句式结构,表达对规则是否同意并陈述理由。
1.确定教学目标
逆向设计最终指向学生的“理解”,“理解”并不是人们普遍认为的“知道”。赵钰莲 (2018) 指出“理解的六个侧面”与我国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殊途同归。核心素养中的“语言能力”与“解释”相对应、“学习能力”与“释译”“应用”相对应、“思维品质”与“洞察”“应用”“自知”相对应、“文化意识”与“移情”相对应。根据“理解的六个侧面”,本课的具体目标如下:
(1)学生能围绕“家规”,通过听,说等活动,正确使用含有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介绍家规及其观点和理由。并通过听力及听力策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技巧;
(2)了解中西方关于青少年的不同文明准则(考驾照),了解中外审美观的差异(打耳洞),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和一定的文化视野。
(3)通过Brainstorm,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推测听力内容Anna情感,引导学生对规则的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生通过谈论规则的话题,保持英语学习的兴趣;能够小组合作学习,积极沟通,倾听他人。
2.确定评价证据
教师在课堂设计前,要不断逆向思考,教学想到达到的效果是什么?需要学生生成什么样的行为?对学生的评价任务是什么?按照这样的思路,去寻找实现的评价方式。本课评价依据思考如下:
(1)学生能够学会用I (don’t) think ... should be allowed to do ... 表达对规则是否同意,并陈述理由。
(2)学生能够掌握听说测评的一些听力技巧和方法,同时能揣摩对话人物的情感并模仿。
(3)面临青少年对规则的困扰,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去创造地提出可行的建议并说明理由。
(4)谈论自己对规则的看法及其意义,引发学生辩证看待生活中的规则。
3.确定学习内容及活动体验
学生活动1 “课前三分钟演讲”,该环节改编自七年级下册Unit4 Don’t eat in class. Section B 2b 的文章,讲解Molly 对很对家规感到烦恼而寻求帮助。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对本文,快速提取七年级对规则学习的记忆,进入本课主题,引发学生对规则感到困扰的共鸣。为后面提出建议埋下伏笔。
学生活动2 观看视频小老鼠Tip 制定家规,引导学生头脑风暴,学会用句型 I am (not) allowed to do 的句型发散思维,谈论自己的family rules。
设计意图 学生会使用本课目标句型表达家庭规则,能够了解同龄人的不同的行为规范。同时,培养学生思维发散的思维品质。并介绍中西方对规则的差异,引导学生有独立的思考,形成一定的文化视野。
学生活动3 学生两人一组,就青少年生活中值得探讨的四个常见行为规范,谈论自己是否认同的观点并给出恰当的理由。
设计意图 学生能够使用本单元的目标句型谈论家规“-- Do you think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 -- Yes/No, I agree/disagree. ”,并能对不同其表达恰当的理由。引导学生交流并独立思考,能够有自己的独立见解。
学生活动4 听力1b练习。听力问题设计从听材料的大意“Q1:How many rules are mentioned?”,再设计让学生听细节的三个问题 “Q1: 1. Why doesn't Anna's mom allow them to drive?;Q2. How is Anna going there at last?;Q3. What does Anna want to buy?”。听力结束,引导学生推测青少年Anna对待家庭规则的情感态度,并让学生跟读模仿,角色扮演。
设计意图 在整个听力练习中,利用过程性评价,通过听力练习训练提升学生听力能力。引导学生习得一定的听力技巧,如学会预写答句结构,学会记录关键词,并在听力结束之后用整句回答问题等听说测试技巧。在情境中让学生体会语音语调表达说话者的情感,通过角色扮演,生成他们对材料的情感理解。
学生活动5 拓展听力训练(口语表达),通过听力材料了解到Anna 对规则并不完全接受,设计Anna 来信寻求帮助。学生听Anna 的来信,学会做听力笔记并复述来信。
设计意图 基于学生对听力材料的理解和掌握,结合中考听力测试。教师在前面已经搭建足够的脚手架去帮助学生掌握听力内容。该环节意在更深入地提升学生的听力技巧和能力,如学会快速浏览中文要点,留意长难句。学会用不同的方法速记难点等。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训练要求。
学生活动6 在收到Anna 求助的来信后,小组合作给Anna 提出可行的实际的建议,并学会小组分工。最后以一篇应用性的建议类文章输出,小组汇报小组讨论结果。
设计意图 小组在结合Anna 遇到的问题,并针对其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对学生来说不仅是语言输出上提出了要求,也提升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教师要及时走动引导辅助学生解决小组合作中的问题,并鼓励他们大胆的表达。在这个环节中,也更大程度的提升了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三、逆向教学设计的反思
本文以九年级七单元听说课为例,初步探索了逆向教学设计中“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思路。先确定本节课教学的目标,再思考有利于实现课堂目标的评价依据,最后填充合适的课堂教—学活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要思考评价依据,课堂的活动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整个课堂开展过程中,笔者教学评价的设计是整个逆向教学设计的关键。逆向教学设计中,教师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束缚,正视了教学评价的意义,更加注重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其次是课堂的形式,课堂除了有纸笔的评价形式,还有很多注重课堂生成的表现性评价。由于逆向设计下评价证据是预设的,所以教师要注重对课堂的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与预设可能会存在一些差异,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教育机智,根据学生表现,实施调整教学安排。
最后,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教学的每个环节一定要贴合学生生活情境,不能脱离他们生活的认知。让学生在尽可能熟悉的,真实的,有趣的情境中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学会迁移创新。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202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王蔷,李亮.2019.推动核心素养背景下英语课堂教一学一评一体化:意义、理论与方法[J].课程·教材·教法,(5):114-120.
[3] 林幼朵.2023.逆向教学设计理念下的 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设计[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4] 王婧怡.2023.基于逆向设计理论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路径探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