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的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策略分析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
正文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学生对汉字的认识和理解,更是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发展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传统的识字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因此,如何将识字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识字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成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文章将从生活化教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如何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识字教学的效果。
一、当前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现状
学生特殊性导致的识字困难。在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学生的特殊性是一个显著的现状。由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学习自主性相对较差,注意力难以保持长久。这种年龄特点导致他们在识字学习方面面临一定的难度,尤其是汉字结构复杂、数量庞大。此外,学生之间在认知发展水平上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城乡差异、性别差异以及学前教育的差异[1]。这些差异使得学生在识字量和识字方法上表现出不均衡,有的学生可能已经接触过拼音和少量汉字,而有的学生则完全是从零开始。
教师教学方式的单一性。当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往往较为单一。许多教师仍然依赖传统的教学方法,如使用粉笔、黑板和教材进行教学,主要通过领读和跟读的方式进行识字教学,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这种方法通常较为单调和乏味,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从而影响识字能力的提升。此外,一些教师在教学设计上不够合理,过分追求课堂的完整性,而忽视了对每个生字音、形、义的具体分析和教学的针对性。
学生识字兴趣的低迷。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学生对识字的兴趣普遍不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过于侧重于文字积累,而忽视了识字的实际应用,导致学生体会不到识字的乐趣和意义[2]。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感到识字是一项枯燥乏味的任务,而不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活动。结果,学生的学习兴趣消极,缺乏主动探索和学习的动力。这种低迷的兴趣状态不利于识字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也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
二、基于生活的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意义
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在这个阶段,学生的大脑发育迅速,对外界信息的吸收能力非常强。通过识字教学,学生能够将抽象的汉字符号与具体的事物或概念联系起来,这不仅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语言,还能促进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记忆力的发展[3]。识字还能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语言结构的基本认识,为日后的阅读和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认知发展的过程中,识字教学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因为他们需要通过观察字形和理解字义来记忆和运用汉字。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将识字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发现课堂所学的汉字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应用时,他们对识字的积极性会显著提高。例如,通过识别街道标识、商品包装上的文字等活动,学生能够体验到识字的实用价值,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此外,生活化的识字教学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主动在生活环境中寻找学习资源,通过观察、探索和实践来掌握新字词。这种自主探索的过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还能培养他们的学习策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深学生对文化和生活的理解。识字教学不仅仅是教授学生认识汉字,更是一个文化传承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通过识字,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例如,通过学习与节日、习俗相关的字词,学生不仅能够认识新的汉字,还能了解背后的文化故事和传统意义[4]。识字教学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参与社会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阅读书籍、报纸,还是使用互联网、社交媒体,识字都是获取信息和沟通交流的基础。通过识字,学生能够更广泛地接触社会信息,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技能。
三、基于生活的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策略
1.情境创设
情境创设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在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汉字。以一年级上册《我爱学语文》为例,教师可以安排一次“超市购物识字”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学生需要在家长的陪同下,前往超市并列出一份购物清单,清单上的物品名称都是课文中出现过的汉字,如“苹果”、“牛奶”、“面包”等。学生在挑选商品、阅读商品标签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加深对这些汉字的记忆,还能理解汉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5]。这种情境创设策略,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体验识字的乐趣,提高了学习的实际意义。
情境创设与季节变化相结合。结合季节变化进行识字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感受自然的同时学习汉字。以一年级下册《春夏秋冬》为例,教师可以在春天组织一次“寻找春天”的户外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教师带领学生到校园的花园或附近的公园,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的自然现象,如“花开”、“草绿”、“燕子飞”等,并在观察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的汉字。学生在欣赏春天美景的同时,通过观察和记录,加深了对这些汉字的理解和记忆。这种情境创设策略,让学生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汉字的愉悦,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情境创设与节日主题相结合。利用节日主题进行识字教学,可以让学生在了解和庆祝节日的同时学习汉字。以二年级上册《传统节日》为例,教师可以在中秋节前夕组织一次“中秋节诗词大会”。在这次活动中,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然后引导学生阅读和学习与中秋节相关的古诗词,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学生在欣赏诗词、感受节日氛围的过程中,学习了与中秋节相关的汉字,如“月”、“夜”、“思”等。这种情境创设策略,让学生在体验传统文化的同时,加深了对汉字的认识和理解,提升了学习的文化内涵。
2.生活实践
结合学生校园生活进行识字教学。在一年级上册的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校园生活来设计教学活动。例如,在教学《我是小学生》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认识我们的学校”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带领学生参观校园的各个角落,如图书馆、操场、教室等,并在每个地点旁边放置或画出相应的汉字卡片,如“图书”、“操场”、“教室”。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探索校园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认识并记住了这些汉字。这种将识字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结合的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识字兴趣,还帮助他们建立了汉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利用家庭生活资源进行识字教学。在二年级上册的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学习汉字。以《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布置一个“家庭汉字寻宝”活动,让学生在家庭环境中寻找带有汉字的物品,如冰箱上贴的菜单、药盒上的标签、玩具上的文字等[6]。学生在寻找和识别这些汉字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加深对汉字的记忆,还能理解汉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找到的汉字记录下来,并在课堂上分享他们的“寻宝”经历,从而增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主动识字的意识。
通过自然观察进行识字教学。自然观察是识字教学的另一个重要途径。以二年级下册的《找春天》为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公园或自然保护区进行自然观察活动。在活动中,学生需要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如植物的生长、动物的行为等,并学习与之相关的汉字,如“花”、“草”、“树”、“鸟”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描述他们的观察结果,并用汉字记录下来。这种教学策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对自然的热爱。
3.游戏互动
故事情境法在游戏中的应用。在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在故事中学习新字。以二年级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故事探险”游戏。在这个游戏中,学生被邀请进入一个虚拟的植物王国,每个学生需要通过阅读故事中的线索,找出隐藏在故事中的新字。例如,故事中提到“蒲公英妈妈有办法让她的孩子飘向远方”,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出“蒲公”、“英”等字。学生在探险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学习到新字,还能理解这些字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生活场景模拟在游戏中的应用。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模拟真实场景进行识字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字词的理解和记忆。以一年级下册《小青蛙》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小青蛙过河”游戏。在这个游戏中,学生扮演小青蛙,需要通过一系列荷叶(每个荷叶上有一个新字),才能到达河的对岸。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写有“跳”、“水”、“石”等与课文相关的字的荷叶卡片,学生每跳到一个荷叶上,就需要读出并记住那个字。这种游戏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模拟真实情境的过程中学习新字,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互动竞赛法在游戏中的应用。互动竞赛法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以二年级上册《树之歌》为例,教师可以组织一个“树木知识竞赛”游戏。在这个游戏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需要在限定时间内识别出与树木相关的汉字,如“树”、“叶”、“根”等[7]。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树木的图片和字卡,学生需要将图片与正确的字卡匹配。通过这种竞赛,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新字,还能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这种游戏化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紧张刺激的竞赛中学习新字,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动力。
4.跨学科整合
跨学科整合自然观察与识字教学。在一年级上册的《日月山川》这一单元中,教师可以结合自然课程,设计一次户外自然观察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在教师和自然老师的带领下,观察校园或附近的公园中的植物和自然景观。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写有植物名称和自然现象的汉字卡片,如“松”、“柏”、“泉”、“石”,并让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找到对应的自然元素。学生在自然环境中学习汉字,不仅能够加深对汉字的记忆,还能增强他们对自然的感知和认识。
跨学科整合音乐与识字教学。以一年级下册的《小青蛙》为例,教师可以与音乐老师合作,开展一次“青蛙合唱团”的音乐识字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学生首先在语文课上学习“蛙”、“唱”等字的读音和意义。然后在音乐课上,学生学习一首关于青蛙的歌曲,并在歌词中标注所学的汉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唱歌的过程中,关注歌词中的汉字,通过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来记忆汉字。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音乐的感染下学习汉字,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和记忆力。 跨学科整合体育活动与识字教学。结合二年级上册的《操场上》这一单元,教师可以与体育老师合作,组织一次以“操场上的运动”为主题的跨学科识字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学生在语文课上学习与运动相关的汉字,如“跑”、“跳”、“投”。在体育课上,学生参与各种运动项目,如跑步、跳远、投球,并在活动过程中使用所学的汉字来描述自己的动作和感受[8]。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运动中交流,使用汉字来表达,如“我跑得快”、“你跳得远”。这种跨学科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学习汉字,提高了学习的活力和实用性。
结语
在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将生活融入课堂,使识字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是提高学生识字兴趣和效率的关键。通过跨学科整合、情境创设、生活实践等策略,学生不仅能够认识并掌握汉字,还能理解汉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为他们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期待更多的创新教学方法能够被应用到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钱春平.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策略分析[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12):52-54.
[2] 赵艳波.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策略分析[J].电脑校园, 2023:4496-4497.
[3] 吴雪春.提升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22(12):167-169.
[4] 盖志媛.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策略分析[J]. 2023(20):96-98.
[5] 马丽.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策略研究[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第五届教学研讨会论文集.2022.
[6] 王昌英.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策略[J]. 2024.
[7] 张月.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低年级识字策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22.
[8] 刘进仓.小学语文低年级趣味识字教学策略分析[J].名师在线(中英文), 2024(4):62-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