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为中心,少教多学——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创建的感悟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司宝平

陇南市武都区角弓初级中学 746000

摘要

新课改倡导教师回归教学正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重新定位师生角色,着力打造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结合新课改提出的教学要求,将学为中心,少教多学的育人理念根植于心,优化设计语文听说读写教学活动,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在正式授课时语文教师严格遵循多元教学准则,努力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结合学情明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课堂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密切关注学生自主探究,立足基本学情灵活设计微课教学,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确保学生成为语文课堂中的“主角”,从“被动接受”过渡到“主动探究”。


关键词

学为中心;少教多学;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创建感悟

正文


引言

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用学生思维取代教师思维,关注学生内心诉求,结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对于语文这门人文性和工具性学科来说,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容忽略。教师应真正做到学为中心,少教多学,控制理论讲解频率及时间,将课堂归还给学生,鼓励学生自由发散、大胆实践和合作互助。确保学生能够经历语文听说读写学习的全过程,自主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实现高效学习、快速吸收。语文教师只需要扮演“学习顾问”的角色,恰当点拨和指导学生,确保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认真探索语文知识的奥秘。

一、学为中心,少教多学的基本内容

学为中心,少教多学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以学生的“学”为主导,以教师的“教”为辅助,高度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个性化探究,在“以学定教”的过程中满足学生认知期待,发展学生兴趣爱好并开启学生智慧大门。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学为中心,少教多学尤为关键,教师应避免完全按照课前预设组织听说读写教学活动,而是理性分析学生认知期待,关注学生课内外学习表现,从学生学习兴趣着手,将学生喜闻乐见的学科内容融入课堂,鼓励学生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积极开展合作探究活动,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用问题驱动学生学习高阶知识,提升学生认知层次及思维水平。确保学生在个性化探究的过程中形成深度学习能力,从感性认知过渡到理性认知,以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出色完成学习任务。

二、初中语文学为中心,少教多学高效课堂创建的意义

(一)有助于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学为中心少教多学教学理念符合新课改的初衷,重新定位了师生角色及师生关系,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一理念高度重视学生主体地位,要求教师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协调和平衡“教”与“学”的关系,适当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所占的比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以课堂生成为主导,密切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整合优质教育内容,全面挖掘学生潜能,满足学生认知期待并开发学生智力。学生自主实践的机会越来越多,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能够以良好的主人翁意识认真完成学习任务。

(二)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初中生的自主独立意识较强,初步形成了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自主总结能力,在学习语文知识时学生能够自主变换视角理性分析多元问题。但是传统说教式的教学模式导致教师忽略了基本学情,没有结合学生的认知期待组织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不到提升,在引入少教多学教学模式后这一问题迎刃而解。教师将自主权和选择权交给学生,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不同意见并正视学生个体差异性,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高度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深度探究和合作互助。在生本课堂中,学生的学习能力迅速提升,语文核心素养逐步形成,能够实现活学活用和举一反三。

(三)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基于学情组织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重新审视教学行为,颠覆教学传统,从课前预习、课中教学及课后巩固复习着手,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优化调整教学节奏,放慢教学步伐,想方设法地满足学生的认知期待[1]。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较足,能够认真跟上教师节奏,主动回答问题并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整体的语文教学质量迅速提升。

三、初中语文学为中心,少教多学高效课堂创建的对策

(一)遵循多元准则,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在打造高效语文课堂时,语文教师应深度分析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运用要求,严格遵循多元教学准则,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一教学模式的育人作用及优势,实现高效教学和高效学习。首先,教师应严格遵循轻松原则。初中生面临中考压力,学习任务较重,语文是该学段的基础学科,学科知识多且杂,覆盖范围较广,学生所需识记的内容较多。为了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及压力,教师应活跃课堂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放松身心、各抒己见,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确保学生重拾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在愉悦民主的学习氛围中认真分析学科问题。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皇帝的新装》时,教师可以开展分角色朗读活动,减少理论讲解时间,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不同角色,设计角色动作以及台词,逐步放松学生身心,提升学生思维发散能力,强化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知及理解。在手脑并用及合作互助的过程中学生对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更加深刻,少教多学的优势较为明显。

其次,教师应严格遵循师生平等原则。教师是学生的学习顾问,是学生的成长导师,双方是平等的。传统的教育理念导致教师以领导者自居,过多关注知识灌输,无视学生的内心诉求。学为中心,少教多学理念则要求教师下放教学权力,打造多维互动课堂,拉近师生距离,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确保学生放下心中防备主动寻求教师帮助。在教书育人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基本学情,听取学生不同意见,与学生协同商讨学习方案,稳步提升学生综合学习成绩。最后,教师应遵循差异化原则。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思维习惯、学习基础各有不同,为了保障最佳的少教多学教学质量,教师应正视学生个体差异性,肯定学生的不同认知及想法。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时,教师可以验引导学生深度品读文本,发表自己对“说”与“做”关系的理解和看法,只要学生能够开口发言,教师都应提出表扬。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得表达自我的机会,在各抒己见的过程中深入掌握文本核心要领。

(二)明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课堂问题

在以学生为中心,主动下放教学权利并指导学生认真学习时,教师应理顺教学思路,明确教学起点,结合学情和教情科学定位教学目标,基于教学目标组织开展语文听说读写活动,高效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学科教学的针对性。首先,教师应理性分析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学习表现,根据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科学定位学习目标,用目标指明学生学习方向,促进多种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及合理利用,确保学生朝着目标主动攻克难关并不懈努力,实现高效学习快速吸收[2]。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背影》时,教师可以以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关键词句,领悟文章的情感表达方式为目标,留出充分的时间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自主揣摩,提前准备背景音乐,用音乐放松学生身心,让学生理性分析文本的人物描写手法。在调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后,教师可以开展小组讨论活动,引导学生在小组内部默契分工,自主完成仿写任务,模仿文本的人物描写手法描写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人。在课堂结束之初,教师可以开展文章精读活动,引导学生结合自己与父母之间的真实情感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学生学习能动性比较足,能够自主体会亲情并与小组成员通力合作,认真总结和提炼文章精华。

其次,教师可以优化设计课堂问题,用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引向纵深。在少教多学中,教师应扮演引导者的角色,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将课堂打造成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主动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架。其中问题支架在语文课堂中的出现频率较高,有助于提升学生思考深度并培养学生语文思维。教师应关注学生主体地位,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基本目标,科学设计难易适中的问题,结合学生的问题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知识吸收水平,鼓励学生和其他同学互帮互助,保持乐观积极的学习态度。

(三)调动学习热情,关注学生自主探究

在打造以生为本的课堂时,教师既需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又需要协调和平衡“少教”与“多学”的关系,以学生深度学习、高效学习和知识内化为主导,全面激活学生思维,着力提升课堂活力,确保学生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和能动性,在深度探究的过程中掌握语文学习要领,做到轻松上阵和活学活用[3]。探究学习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和自主学习活动的组织开展尤为关键,有助于丰富学生实践动手经验,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在带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时,教师首先应为学生创造学习机会,鼓励学生深度分析,自主探究知识奥秘,逐步形成较强的语文核心素养。其次,教师需要秉承“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育理念,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讲解学习方法,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确保学生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对策。

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回忆我的母亲》时,教师可以围绕文本优化设计课后学习的任务,抛出多元问题,如“作者回忆了母亲的哪些事情?”,“作者主要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用问题鼓励学生认真学习,深度感悟自主体会。为了避免学生浅尝辄止,教师可以布置课后学习作业,指导学生认真阅读与回忆录相关的文章,尝试模仿文本自主写作,用手中的笔表达自己的阅读领悟和真实感受,借此机会锻炼学生写作能力,强化学生知识印象。很多学生跃跃欲试,能够在自主探究中主动与他人通力合作,积极查找文本背景资料并总结分析写作手法和叙述方式,逐步形成学习成果。教师则应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肯定学生出色表现,通过正面积极评价强化学生知识印象,巩固学生课堂所学并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四)关注基本学情,灵活利用微课教学

学情分析是实现少教多学的基础和前提,为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应保持高度警惕,密切关注基本学情,分析学生认知期待和最近发展区,主动拉近学生距离,缩小学生差距,整体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和水平。其中微课教学的优势较为明显,能够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活力并刺激学生多种感官,促使学生在可视化课堂中认真学习语文知识,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4]。为了全面打造高效课堂和品质课堂,教师首先应了解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和学习基础,分析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立足基本学情整合学生容易理解和能接受的语文教学资源。比如在单位学生学习《木兰诗》时,文章出现了诸多生字,比如“杼”,“鞯”,“柝”,学生存在认知短板,难以深入领悟生字的基本内涵及读音,出现了抵触情绪和负面心理。如果教师机械性地讲解理论知识,直接告知生词含义,就会挫伤学生求知欲。对此,教师可以组织开展拆分教学活动,单独拿出生字生词进行讲解。有的学生学习基础比较薄弱,教师可以提前制作预习指南,引导学生预习课文并标注自己存在疑惑的地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则可以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部互帮互助,自主扫清认知障碍并分享学习经验。学习基础较为扎实的学生能够主动为其他同学提供帮助,实现互帮互助和扬长避短。

其次,教师可以灵活利用微课组织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微课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教学优势较为明显,实现了核心知识的有效凝练和聚集。教师可以将微课上传到线上平台中,作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资料,为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展示文本写作背景,逐步将学生的思维引向纵深,确保学生认真观看微视频,逐步扩大阅读量并开拓视野[5]。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社戏》时,教师可以围绕文本的生字生词制作微课,鼓励学生利用课前预习时间认真学习新知识。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展示《关中剪影》和《合阳线胡》等类似文本,引导学生进行类比阅读,强化学生对文本精华知识的理解及认知,提升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培养学生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学为中心,少教多学的语文教学模式符合新课改提出的教学要求。有助于加快教学改革进程,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应关注学生心理需求和学习规律,突出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给予学生发展自我、提高自我、锻炼自我的机会,让学生放松身心,按照自己的学习计划和行为习惯认真探索知识奥秘,逐步从“要我学”过渡到“我要学”,始终保持较高的求知欲和责任感,享受语文学习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 游仁涛.初中语文阅读"少教多学"模式的研究[J].江西教育:综合版(C), 2017(12):2.DOI:10.3969/j.issn.1006-270X.2017.36.018.

[2] 王冬香.初中语文"少教多学"自主教学模式研究[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 2013(7):2.DOI:10.3969/j.issn.1671-0487.2013.07.200.

[3] 杨焘.探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少教多学"模式[J].新课程, 2022(2):176-17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