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群理念下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摘要
关键词
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策略
正文
引言
整本书阅读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考虑到小学生阅读能力尚待提升的实际情况,教师应从学习任务群的视角出发,创设任务情境,梳理项目任务,优化活动设计和评价标准,统整古典名著阅读的大单元阅读教学设计。
1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建设的价值追求
1.1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建设首先致力于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相较于传统的单篇阅读教学,整本书阅读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文化视野和更丰富的内容。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可以让他们接触到更多元的文学作品,从而丰富其阅读经验和情感体验。这种阅读方式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宏阔、复杂的思维方式,提升其整体认知能力。
1.2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建设旨在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整本书阅读,可以锻炼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评价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综合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如略读、精读、评读等,以全面理解文本内容。这种多样化的阅读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技巧,使他们在面对不同类型的文本时能够灵活运用相应的阅读策略。
2学习任务群理念下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问题
(1)阅读兴趣与动机不足: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部分学生对于整本书阅读缺乏兴趣和动机,这可能与阅读材料的选择、阅读环境的创设以及学生个体差异有关。(2)阅读策略与方法缺乏:学生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往往缺乏有效的阅读策略和方法,导致阅读效率低下,难以深入理解文本。(3)阅读时间与空间受限:在快节奏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中,学生能够用于整本书阅读的时间相对有限,且阅读空间也受到限制。(4)教师指导与评价体系不完善: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指导与评价体系尚不完善,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5)阅读材料选择与整合难度大:在众多阅读材料中,如何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阅读水平的整本书,以及如何将这些材料进行有效整合,是当前教学中的一个难题。(6)阅读成果转化与评价困难:学生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情感和价值观,如何转化为实际的学习成果,以及如何对阅读成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是当前教学中的一个难题。(7)家校合作与协同育人不足:整本书阅读教学需要家校合作,共同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但目前家校合作与协同育人尚存在不足。(8)阅读评价体系单一: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评价体系往往以考试成绩为主,难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阅读成果。(9)阅读教学资源匮乏: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往往面临阅读资源匮乏的问题,难以满足教学需求。(10)阅读教学评价标准不明确: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评价标准不明确,导致教师和学生难以把握教学方向和目标。
3学习任务群理念下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3.1创设情境,营造阅读氛围
保证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需要教师通过合适的引导方式为其注入阅读动力,鼓励学生自发性阅读。因此,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的学习体验,创设相应的阅读情境,帮助学生获得真实、形象的阅读体验。在与文本内容相适宜的阅读环境中,学生将深入理解文本内涵,揭示阅读真谛。例如,在小学六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有一篇名为《草房子》的课文。为了激发学生对这篇课文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创设以下阅读情境: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教室里布置得如同一个温馨的小屋。墙上挂着一幅幅描绘草房子的图画,书桌上摆放着几本关于农村生活的书籍。教师身着一件蓝白相间的围裙,手里拿着一把稻草,走进教室。“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一个充满温暖和希望的地方——草房子。”教师微笑着说,“请大家闭上眼睛,深呼吸,想象一下,你们正站在一排排草房子前,阳光洒在屋顶上,稻草的清香扑鼻而来。”随着教师的引导,学生们仿佛真的置身于草房子之中。他们感受到了草房子的朴实无华,体会到了农村生活的纯真与美好。在接下来的阅读过程中,学生们对《草房子》这篇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沉浸在故事情节中。教师见状,趁机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同学们,你们觉得草房子里的生活是怎样的?你们最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通过创设这样的阅读情境,学生们在整本书阅读中的学习体验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他们不仅深入理解了文本内涵,还学会了如何从生活中汲取灵感,激发自己的阅读兴趣。这样的教学方式,无疑为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效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2设计阅读任务,培养阅读能力
第一、预习任务:(1)了解作者背景: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创作风格以及写作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其作品的主题和情感。(2)梳理故事脉络:阅读书籍的前几章,梳理故事的主要情节、人物关系以及故事发生的背景,为后续阅读打下基础。(3)思考问题:在预习过程中,思考以下问题:a.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他/她的性格特点是什么?b.故事的主要冲突是什么?主人公是如何应对冲突的?c.故事的主题是什么?作者想要传达什么样的思想?通过完成以上预习任务,相信同学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书籍内容,享受阅读的乐趣。现在,让我们开始阅读吧!第二、阅读任务:在阅读过程中,设计不同层次的阅读任务,如概括章节内容、分析人物性格、探讨主题思想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完成基础阅读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以下层次的阅读任务:(1)概括章节内容:学生需要总结每章的主要事件和情节,提炼出章节的核心内容。(2)分析人物性格:学生需深入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包括他们的行为动机、心理活动等,并探讨这些性格特点如何推动故事发展。(3)探讨主题思想:学生要思考作品所传达的主题思想,如友谊、成长、正义等,并尝试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4)比较分析:学生可以比较不同章节中的人物、事件或主题,分析其异同,从而更全面地理解作品。(5)创意写作: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作品的感悟,创作一个与原文相关的故事或片段,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这些不同层次的阅读任务,学生不仅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第三、反思任务:阅读结束后,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阅读心得,提升阅读素养。在阅读完小学六年级的课外阅读后,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可以采用以下方式:首先,让学生回顾故事的主要情节,包括故事背景、人物关系、主要事件等。接着,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人物是如何克服困难的,他们身上体现了哪些优秀品质。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故事中的哪些情节或人物给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并说明原因。最后,鼓励学生总结阅读心得,提升阅读素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a.故事的主题思想是什么?b.故事中的人物有哪些特点?c.故事的语言风格如何?d.阅读这个故事给自己带来了哪些收获?通过以上反思,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还能够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3.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丰富阅读体验
第一、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书中的角色,通过角色体验,加深对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的理解。如:(1)小明站在书架前,眼前是一本封面上画着神秘森林的书籍。他轻轻翻开书页,眼前浮现出一个勇敢的小英雄形象。(2)“嘿,我是森林守护者,你愿意加入我,一起保护这片森林吗?”书中的小英雄对着小明说。(3)小明瞪大了眼睛,他想象着自己变成书中的角色,勇敢地面对森林中的危险。(4)“我愿意!”小明毫不犹豫地回答。(5)随着一声响亮的回应,小明感觉自己被一股神秘的力量包围,他睁开眼睛,发现自己真的置身于那片神秘的森林中。(6)森林里鸟语花香,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小明小心翼翼地走在小路上,耳边传来各种小动物的叫声。(7)忽然,一只凶猛的狼从树丛中冲了出来,小明吓得心跳加速,但他想起了书中的小英雄,他鼓起勇气,拔腿就跑。(8)狼在后面紧追不舍,小明拼尽全力,终于在一棵大树下找到了一个隐蔽的地方。(9)狼停在了树干前,它似乎在寻找什么。小明趁机悄悄地绕到狼的身后,准备给它一个惊喜。(10)正当小明准备出手时,他突然听到了一阵微弱的哭声。他顺着声音走去,发现一个受伤的小兔子躺在地上。(11)小明立刻放下心中的恶作剧念头,他小心翼翼地抱起小兔子,决定带它去找森林守护者。第二、情景模拟:根据书中的情节,设计相关场景,让学生进行模拟表演,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如:(1)《小王子》续写:小王子站在一朵盛开的玫瑰花前,他看着那朵玫瑰,眼中充满了疑惑。他问狐狸:“为什么我的玫瑰如此特别呢?”狐狸微笑着说:“小王子,你的玫瑰之所以特别,是因为你为她花费了时间和精力。你为她浇水、为她修剪枝叶,你为她付出了爱。而其他玫瑰,只是被随意地对待。”小王子沉默了,他开始明白,真正的爱是用心去感受,去付出。(2)《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续写:哈利站在霍格沃茨的门前,心中充满了激动和紧张。他紧紧握住魔杖,深吸一口气,勇敢地踏入了这所神秘的学校。在教室里,哈利遇到了罗恩和赫敏。他们成为了哈利的好朋友,一起经历了许多冒险。在一次寻找魔法石的任务中,哈利勇敢地面对了伏地魔的追随者,最终成功保护了魔法石。通过这次经历,哈利明白了友谊的力量,也坚定了他对抗黑暗势力的决心。第三、思维导图: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梳理故事脉络,总结人物关系,有助于提高阅读效果。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把握故事的整体结构。首先,他们需要确定故事的主题和核心事件,然后将这些关键点作为中心,向外延伸出相关的分支。例如,《西游记》中孙悟空用芭蕉扇扇灭了火焰,但火焰山的烈火却更加猛烈。唐僧焦急地说:“悟空,这火焰山如此凶险,我们该如何过去呢?”孙悟空沉思片刻,说:“师傅,我有一个办法。我们可以找来一些冰块,将它们放在火焰山上,这样就可以降低温度,让我们顺利通过。”师徒四人齐心协力,终于成功地通过了火焰山,继续他们的取经之路。(1)梳理故事脉络: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故事的发展脉络。从开头到结尾,每个阶段的事件和人物都有条不紊地呈现出来。这样,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就不会感到迷茫,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发展方向。(2)总结人物关系:在思维导图中,人物关系一目了然。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如亲情、友情、爱情等。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命运,从而提高阅读效果。(3)提高阅读效果: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更加专注地阅读,避免走神。同时,思维导图可以帮助他们快速回顾故事内容,加深对故事的理解。长期坚持使用思维导图,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将得到显著提升。(4)实践案例:以《哈利·波特》为例,学生可以绘制思维导图,梳理哈利与伏地魔之间的恩怨情仇,以及哈利与朋友们之间的友情。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故事背景和人物性格,从而提高阅读兴趣。(5)总结与反思:在完成思维导图后,学生可以对自己的阅读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他们可以思考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通过思维导图来解决这些问题。这样,他们在今后的阅读中会更加得心应手。
结语
在学习任务群理念下,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的优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教师应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为学生的阅读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朱丽芳.新课标下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文汇,2023,(12):31-34.
[2]范帅帅.整合不同学习任务群,增益整本书阅读[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3,(10):22-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