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思维看得见——小学数学高段思维可视化教学的意义与实施策略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许志泉

承德县第三小学

摘要

在当今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段教学面临着学生对复杂抽象概念理解不足的问题,传统教学方法已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了解决这一挑战,思维可视化教学应运而生,本文提出了多种实施策略,包括融入日常教学、引导自主学习和强化实践应用,以构建一个丰富的可视化学习环境。这些策略旨在深化学生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并满足个性化需求,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通过这些努力期望能够培养出更具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未来人才,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

数学思维;小学数学;思维可视化;教学意义

正文


引言:

思维可视化教学通过图形、图表、动画等视觉手段,教师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示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数学概念。思维可视化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探究精神。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在数学几何教学中广泛使用立体模型,在函数教学中利用动画演示函数图像的变化等。这些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培养了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可以预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思维可视化必将在数学教学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一、小学数学思维可视化教学的关键点

在小学数学高段教学中,思维可视化教学的核心在于将抽象晦涩的数学概念转化为生动形象的视觉表达。这一过程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创新意识。首先,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图形化思维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通过精心设计的图表、模型等直观教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概念与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增强理解。其次,利用多媒体课件、交互式白板等现代化教学工具,教师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示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引导学生在观察变化中掌握解题思路。再次,思维导图等工具的应用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框架。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运用这些工具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培养系统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总之,思维可视化教学需要教师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数学思维在可视化中得到有效培养。

二、小学数学高段思维可视化教学的意义

(一)深化理解,促进高阶思维发展

在小学数学高段教育中,学生面临的数学内容往往复杂且多变,单纯依赖传统教学方法难以帮助深入理解。思维可视化教学通过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直观的图形和模型,使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分析图表、解读模型,学生在思维过程中逐渐培养出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思维可视化还促进了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利用可视化工具进行有效分析与推理,从而找到最佳解决路径。

(二)激发兴趣,增强学习动力

数学常常被视为一门抽象且枯燥的学科,这使得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抵触情绪。然而,通过思维可视化教学,教师可以将这些看似乏味的数学问题转变为生动有趣的学习体验。利用图形、动画和互动式学习材料,教师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通过动态演示几何图形的变化过程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几何性质,还能在探索中感受到成就感。这种积极的学习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使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视觉化材料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知识,从而提升对数学的热情。

(三)差异化教学,满足个性化需求

每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理解能力和接受速度各不相同,思维可视化工具为差异化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使教师能够根据每位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指导。通过使用思维导图、图表或模型等工具,学生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展示理解。例如,一些学生可能更倾向于通过图形表达,而另一些则可能喜欢用文字或公式进行说明。这种灵活性使得教师能够更准确地评估每位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实施更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三、小学数学高段思维可视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融入日常教学,构建可视化学习环境

在小学数学高段的教学中,通过广泛应用图表、模型和软件等可视化工具,教师能够有效地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直观的视觉信息,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习惯并掌握可视化思维[1]。这种教学策略增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使在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

以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二 比和比例》为例,在教学开始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回顾比和比例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展示一系列生活中的实例(如食谱、地图比例等)帮助学生建立直观印象。接着,教师利用互动白板展示比和比例的图表,通过动态变化的动画演示比值如何影响整体。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实际问题,例如:“用一根长是 360 厘米的铁丝焊成一个长方体框架,使得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比是4:3:2。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图表将这个问题可视化。首先,学生在白板上绘制出长方体,并标注出已知条件。然后,利用比例关系进行计算:根据长方体有12条棱,已知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比是4:3:2。假设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4x, 3x, 2x厘米,那么,所有棱的总长度就是:4 × 4x + 4 × 3x + 4 × 2x = 360,即x = 10。体积 = 40 × 30 × 20 = 24000(立方厘米)。通过这样的可视化教学学生掌握了比和比例的概念,还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习效果显著提升。

(二)引导自主学习,培养可视化思维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可视化思维习惯是至关重要的。设计探究性学习任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构建过程中,让在绘制思维导图、解题步骤图等活动中,逐步形成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视觉信息的能力[2]。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理解力,还能增强自信心,使在面对复杂问题时更加从容不迫。

六年级数学上册《四 圆的周长和面积》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个探究性任务来实现这一目标。首先教师介绍圆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展示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公式的来源和意义。其次,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自主探讨如何计算不同半径圆的周长和面积,并绘制出相应的思维导图。再次,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具体数据,例如半径为3厘米、5厘米和7厘米的圆。每个小组需要先绘制出这些圆,并标注出半径。然后,可以利用公式进行计算:周长 ,面积。小组成员可以共同讨论并记录计算步骤,形成解题步骤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分享各自的方法和思考过程,并在全班范围内进行展示。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和解题步骤图,学生能够更清晰地理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加深对圆的性质及其计算方法的理解。最终,这种可视化思维习惯的培养提升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为日后解决更复杂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强化实践应用,深化可视化教学效果

在数学教学中,强化实践应用是深化可视化教学效果的重要策略。通过组织丰富的实践活动,如数学游戏和项目式学习,教师能够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可视化思维。这种方法不仅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还能加深对数学价值的认识,使意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在学习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五 百分数的应用》,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购物模拟”项目,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百分数知识。教师向学生介绍购物场景,比如在超市中购买商品时的折扣和增值税。在课堂上,教师准备了一些商品的价格和相应的折扣信息,并要求学生计算最终价格。例如,一件原价为200元的衣服,如果打八折,学生需要计算出折扣后的价格:200元 × 0.8 = 160元。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绘制一个“购物清单”图表,将不同商品的原价、折扣率和最终价格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示出来。这一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还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这种互动式学习方式,学生对百分数的理解更加深入,同时也提高了对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场景的敏感度。

四、小学数学高段思维可视化教学发展趋势

(一)技术融合创新,提升可视化教学的智能化水平

在教育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思维可视化教学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结合,使得教学方式变得更加个性化和智能化。教师将能够利用这些先进技术,根据学生的学习数据和行为分析,提供量身定制的可视化学习资源[4]。这种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未来的课堂中有望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比例尺传统教学中,学生可能会对比例尺的理解感到困惑。然而,通过智能化的可视化工具,教师可以创建动态模型,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观察比例尺的应用。例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学生可以在三维空间中看到地图与实际距离之间的关系,直观地理解比例尺如何影响图形的表现。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思维可视化教学将不断演变,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重要工具,为未来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二)跨学科融合,拓展思维可视化的应用领域

数学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与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都有着密切联系。未来的教育应该更加注重跨学科融合,通过将数学思维可视化的理念与其他学科内容相结合能够拓宽思维可视化的应用范围,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在数学统计学习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入扇形统计图的概念。但如果将其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学生的学习效果将会大不相同[5]。例如,在科学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不同种类植物的数量数据,并绘制成扇形统计图。在社会课上,学生可以调查同学的兴趣爱好,并用扇形图展示结果。总之,跨学科融合是思维可视化教学的必然趋势。

结束语:

小学数学高段的思维可视化教学通过将抽象概念转化为直观的视觉形式深化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激发了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究能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跨学科融合的深入,思维可视化教学将迎来更多创新机会。期待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在真实情境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培养出更强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颉林虎.思维可视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23(24):20-22.

[2]王永玲,梁芹.思维可视化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策略研究[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3,36(05):63-73.

[3]鲁文静.基于思维可视化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研究[D].沈阳大学,2023.

[4]侯雨萌.基于思维可视化的立体几何初步教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24.

[5]麻艳华.小学数学思维可视化教学研究[J].华夏教师,2022(13):56-5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