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探析——以蕉城区国家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为例

期刊: 创新科技研究 DOI: PDF下载

范思哲

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福建福州 350003

摘要

在农耕文明衰落及城乡大融合的背景下,针对传统村落面临的发展动力不足、资源重复建设,同质化严重,风貌不协调等核心挑战,文章提出全面梳理蕉城区的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家底名录,探索保护发展模式,重点从保护利用策略、空间结构及保护利用行动措施进行了概述,逐步构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传承体系,形成特色区域统筹多元发展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模式,为福建其他地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蕉城区;闽东之光;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

正文


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目前拥有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7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名村总数位居福建省第一。区内总计有41个国家级和省级传统村落,传统村落总数位居福建省第三。蕉城区的传统村落主要分布于蕉城区北部至西部霍童溪沿线、西南侧山区及三都澳海岛。村落或藏匿于深山幽谷,或坐落于平缓的丘陵地带,不仅形成了防御性强、景色宜人的居住环境,而且保存了大量的传统建筑与民俗文化,成为研究地方历史、社会变迁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宝贵资源。

一、基础研判:

福建省内传统村落规模小、内容单一,资源禀赋有限,吸引力不足。当前单个村落的保护与开发模式导致各村落发展定位相似、资源重复建设、同质化严重,彼此竞争不利于持续发展。基于这些矛盾,蕉城区探索“闽东之光”的集中连片保护模式,2024年成功申报财政部和住建部的示范县项目。示范县将通过两年的试点,形成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路径和方法,逐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机制,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推动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蕉城区此举不仅为本地区的村落保护提供了借鉴,也为福建其他地区的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与利用提供了示范效应。

 

 

 

 

 

 

 

 

 

 

 

二、总体思路

蕉城区的传统村落目前面临着建设资金短缺、基础设施薄弱、老建筑闲置、村庄活力缺失等问题。此外,建设空间短缺、地权复杂、土地利用难题也是亟待解决的关键挑战。为应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以下六大策略。

首先,规划引领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构建“区域统筹、分级分类、多元发展”的县区级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规划体系,协调发展与文化保护、建筑环境与农地资源的统筹利用,同时整合尚未评选的传统村落资源,优化政策机制。其次,资金保障是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重要手段。利用“专项债”引入社会资本,优化资金管理模式,推广“工料法”等工程资金模式,开发“古屋贷”“帮扶贷”等金融产品,确保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资金来源稳定。第三,创新政策是破解传统建筑使用和用地等政策障碍的关键。通过推进传统建筑使用权流转、土地经营权流转等方式,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建设集合式住宅,激发村庄活力。第四,基础设施布局需统筹推进,建设综合交通网及各项基础设施,提高村落的可达性和生活质量。依托数字化平台,推广“数字化”建设,形成数字化档案,加强与“福文化”品牌的联动宣传,提升蕉城区传统村落的影响力。

三、保护利用策略探索

以区位落实集聚发展优势,以城镇中心带动村落集聚提升,以重点村落优先发展提升组团活力基础上探索出四个策略。首先:打造城村融合互伴互生的发展范式。借助蕉城区优质的山水生态资源以及作为宁德市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推动传统村落与城市社区结对子, 建城村协作发展,互伴互生的发展模式。引导市民下乡、农业进城,鼓励宁德本地、港澳台等地青年返乡创业,拓展农村农产品、工艺品在城市社区的营销展销机会,实现城乡资源共享。深度挖掘传统村落及周边村落、相邻乡镇的产业资源,强化村与村、村与镇、村与城之间的产业联系与协同。发挥城镇辐射带动作用,以霍童村、东山村、松歧村等城镇伴生传统村落作为发展重点、探索试点,以镇带村、以村促镇,镇村联动,推进城村一体化发展。

策略二是打造“新能源+”的低碳村落范式。形成多层次、多维度的互动协作关系网络,探索集中连片6大低碳发展模式,可有效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的文化遗产和自然环境,推动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进程。1.传统建筑可通过引入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及现代新能源技术进行节能保护性改造。2.推广使用沼气池和节柴灶炕等技术,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还促进了有机肥料的循环利用,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从而保护土壤和水源。3.利用沼气净化池技术处理生活污水,产生沼气还可以作为能源使用。4.建立社区能源管理系统,整合各种新能源资源,如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以实现能源的高效管理和优化配置。5.加强对农村居民的新能源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对新能源技术的认知和接受度。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等形式,使村民能够掌握新能源设备的操作和维护技能,促进新能源技术的普及和应用。6.构建监测管理系统,结合多个中心的综合利用模式,助力农村能源转型及智慧能源系统建设。

    策略三推广“数字化”建设,实现传统村落数字赋能。首先依托已有历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保护与活化利用成果,搭建蕉城区传统村落数字化平台,全面梳理村落文化资源,关联零散的历史文化要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蕉城传统村落资源数据库,其次加快发展数字产业,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推动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广。创造数字化展示与消费新场景,推动文化产业与新型农业、传统产业、智慧物流、现代电商体系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产销一体联动,形成“区块链溯源+数字云仓+高端销售体系”一体化发展的数字农业模式。再次促进村落基础设施和人才建设,建立治理新格局

建设便民服务站数字化、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微信群、公众号等平台,及时向辖区群众传递各项便民资讯、接收群众诉求,形成干群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最后储备村落数字人才,以村落文化吸引人,以村落产业留住人,以电商平台等,嫁接服务于村落的各种资源,促成有文化、有知识的年轻人双创在村落,扩大蕉城区传统村落影响力。

策略四是“设计总召集人+包片设计师+高人高企的集力集群“发展模式。创新建立集中连片规划及设计方案顶层设计,集结行业智脑共商共创及高效研讨模式,探求 “蕉城故事 ”的新叙事方式。

 

四、保护利用空间模式的探索

 规划以宁德动车站、蕉城城关为集聚发展关键的服务核心,依托霍童溪流域及高速公路,形成蓝色经济带及山海发展轴的两轴格局,全面梳理蕉城区传统村落现状,选取霍童溪洞天文化片区,好西乡福地文化片区,三都澳海湾文化片区3个具有代表性的片区开展示范性工作,形成一心、两轴、三片区的总体结构

霍童溪洞天文化片区;以洞天福文化地展示带畲族风情展示带为主线。本片区的核心价值特色钟灵毓秀的生态环境、天人合一的洞天空间格局、影响深远的红色圣地、多元荟萃的民俗文化、聚族而居的建筑艺术。片区依托霍童镇、八都镇作为城乡衔接,构建“城村融合”的支撑服务体系;以霍童溪流域经济发展脉络为主题,串联以水运贸易为线索的一系列古村落、渡口等,整体提升霍童溪沿线的传统村落的串珠连线景观效果。拟选取临霍童溪的石桥、霍童、邑板、贵村洋头等一级传统村落溪南、云气、外表、水际等四个二级传统村落作为洞天福文化联动试点推进一批保护修缮及整治提升和产业发展项目,做出示范效果,并为后续霍童溪沿岸其他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提供可复制的样板。选取猴盾村闽坑村两个畲族村落作为联动试点,以其丰富的文化传承和精心的保护措施,成为民族认同与文化传承的典范村落

三都澳海湾文化片区的核心价值特色是海丝贸易、开埠交流、海防体系、福船技艺的历史文化遗存地。本片区需深挖特色文化,整合文化资源,构建海上丝绸之路商贸主题文化展示体系。抓住宁德新能源“零碳岛”建设机遇,与宁德时代等“金娃娃”企业合作互赢,设立企业休闲康养基地,集海湾休闲、文化体验、自然科普、度假康养于一体,成为企业旅游度假、团建目的地。并充分利用新能源优势优化海洋资源开发模式,打造零碳海岛示范区,促进地区产业发展,打造海上田园综合体,促进传统农渔业向绿色产业转型。并从大区域统筹角度规划思维出发,串联环三都澳区域滨海传统村落,形成一条环湾发展带,起到示范带动作用,辐射蕉城区和周边城市的传统村落集群共同发展,建设世界级的环海湾传统村落连片发展示范区,打造 三都澳一岛抵一城”的闽东海洋文化名片

好西乡福地文化片区的核心价值特色是千亩梯田的农业文化遗产,闽东古代商贸集镇、关隘、古道商贸文化交流重点地。规划上要充分发挥千亩农田、古代商贸集镇、关隘、古道以及民俗文化等IP效应,开展企村和校地共建合作,发挥企业资金及高校教育资源和人才优势,推动传统村落快速发展。对片区内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在注重保护的同时进一步挖掘其文化内涵,使之在“农旅融合”项目中得到活化利用,并对传统村落农耕文化进行一定的创新,打造农、文、旅、养融合发展的“传统村落+高山特色产业”示范区。

五、保护利用行动措施

为实现蕉城区传统村落的有效保护与利用,提出八大行动措施,整合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振兴试点创建等相关工作。首先,提升人居环境和居住建筑的宜居性,构建设施完善、交通便利、安全整洁的村落环境。其次,推动产村融合发展,改变传统村落以旅游为主的单一利用方式,结合各村资源优势,推进三产融合,形成“互联网+传统村落”的产业发展态势,激发村落活力。

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针对村内文保单位、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制定多途径的活化利用措施,鼓励活化传统建筑资源。通过整治核心保护区内不协调的建筑风貌,制定新建和修缮的风貌专项指引,形成整体风貌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

同时,打造传统村落集中连片的整体品牌形象,构建城乡融合的总IP品牌,并为每个村落设计易于记住的独特品牌,提升村落的整体形象和知名度。此外,强化全域保护与传承工作,采用修缮、传承和申报等多项措施,确保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

数字化建设方面,依托数字化运营管理平台,推进村落建筑认养和数字化运营管理,结合新媒体宣传,提升村落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打造集数字建模、智慧旅游、科普教育和互动体验于一体的数字化管理体系。最终,通过多元发展策略和全面保护措施,实现蕉城区传统村落的可持续保护和发展,为全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提供示范经验。

结语

习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一书中有句重要的论述:“闽东人民的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善良质朴的精神就是一种光彩;闽东的灿烂文化传统就是一种光彩;闽东的锦绣河山就是一种光彩。蕉城地处三都澳之滨,是宁德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总书记在宁德工作及生活的地方,蕉城是“闽东之光”论述的诞生地。蕉城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通过科学规划、精心保护和合理利用,打造 天人合一的“闽东之光”理想家园,使蕉城区成为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示范区,展现“山海交融、文化多样”的独特魅力,为全省的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提供经验和范例。

 

参考文献:

[1] 曹复彧.集群视角下山西省介休市传统村落集中连片规划方法探析[J],山西建筑,2024.07.10

[2] 思哲;王琼.福建传统村落聚落的形态研究[J],华中建筑,2023.08.09

[3] 吴邦銮,刘萍萍,李井楠.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的内涵及实践探索——以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和永定区为例[J].城乡规划,2024,(02):21-27+3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