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中职英语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策略

期刊: 创新科技研究 DOI: PDF下载

赵紫燕

(晋城技师学院 山西晋城 048000)

摘要

新课标背景下,中职英语与思政教育的结合成为了教育的新趋势,英语作为中职阶段的关键学科,除语言技能的传授,更应肩负起塑造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重任。本文通过深入探讨中职英语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策略,旨在实现双重教育目标:一方面夯实学生的英语语言基础,另一方面在无形中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通过实施这些策略,培育出技能精湛、品德高尚的中职毕业生,为社会输送更多优质人才。


关键词

中职英语 思政教育 融入策略

正文


在当今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中职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新课标明确提出,中职英语课程需兼顾语言教学与思政教育,这一要求反映了教育的时代特征,也符合学生全面发展内在需求。中职英语不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递,更成为培育学生正确三观、提升思政素养的重要平台,如何在中职英语课程中巧妙地融入思政教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探索的课题。本文旨在通过实践经验的总结与理论探讨,为中职英语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提供有益参考与启示。

一、新课标下中职英语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素质

中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基础与习惯上可能存在一定短板,而思政教育的融入,正如一场及时雨,滋润了他们的心田,通过英语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学生能更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激发内在学习动力。这种动力驱使学生努力提升语言技能,更在无形中培育了自控以及自律能力。在网络信息泛滥的时代,这种能力尤为重要,帮助学生筑起一道坚固的思想防线,抵御不良思想的侵蚀。

(二)可以为英语教学提供新的方向和内容

传统英语教学往往局限于语言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思维能力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当思政教育融入其中,英语课堂便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教师通过对比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引导学生以更广阔的视野去看待世界,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他们的全球意识。这样的教学,使英语课堂生动有趣,更在无形中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有效实现对专业型全方位的人才培养

素质教育大背景下,中职教育作为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积极响应改革要求,培养出既具备专业技能又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复合型人才。英语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思想道德素养,更加全面地发展自己,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多元化需求。这种教育模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为中职教育培养出更多符合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新课标下中职英语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在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

新课标下,中职英语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至关重要,这种融合是对教育改革趋势的积极回应,更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塑造其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关键途径,需要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这是新课标下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要求教师摒弃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而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精心策划并设计教学内容,充分挖掘英语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并将其与英语教学巧妙结合起来。

以《We Are Friends》教学单元为例,教师除教授学生基本的语言知识外,还应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友谊的深刻内涵。比如,在Listening and Speaking环节,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鼓励学生用英语分享自己与朋友之间的真实故事和相处之道,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分享与倾听中深刻感受到友谊的珍贵以及重要性。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引入与国际友谊日相关的知识和文化,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下的友谊观念和庆祝方式,拓宽学生国际视野,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让学生在对比以及学习中珍视并呵护自己的友谊。

教师在中职英语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时,还应注重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针对性,结合当前社会热点与时事新闻,引导学生用英语进行讨论和分析,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还可将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和道德观念融入英语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也能接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洗礼[1]

(二)对教学方法形式改革,在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

当前中职英语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教学方式往往显得单一乏味,教师常常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学生则陷入被动接受的状态,传统教学模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更阻碍了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导致课程中的思政教育无法得到有效渗透与实施。为打破这一僵局,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深刻的创新与优化,确保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潜能。

以《We Have Only One Earth》教学单元为例,教师可以巧妙地拓展和延伸Listening and Speaking部分,将更多与环境友好型活动、地球保护等紧密相关的内容融入其中。教学过程中,积极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如课堂互动、小组合作等,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还能在无形中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熏陶。

具体来说,教师可向学生介绍一些具有影响力的环保活动和倡议,如“地球一小时”、“无塑料生活挑战”等,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这些环保理念,选取一些富有感染力的环保标语,如“珍爱地球,守护绿色家园”,让学生尝试用英语进行翻译和表达,进一步加深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始终注重引导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与表达,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更加开阔的国际视野。通过深入讨论与互动,学生能更真切地感受到保护地球的紧迫性与重要性,激发出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怀与责任感[2]

(三)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保证思政教育逐步完善

在中职英语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确实是一项既系统又充满挑战的任务,需要教师不仅在备课和教学阶段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持续的创新与优化,还需构建出一套既科学又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全面评估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其学习能力,准确反映课程中思政理念的吸收情况。

以中职英语课本中《Culture and Customs》单元为例,教师在授课时,除了讲解语言知识和文化习俗外,还可巧妙地融入跨文化交流中的尊重与理解、文化自信等思政元素,评价方面,可以设计多元化的考核方式,通过笔试检验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掌握;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观察学生在模拟跨文化交流中的表现;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如何在跨文化交流中展现文化自信的英文短文。这些丰富多样的评价活动,有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语言以及文化素养,更能深入观察学生在思政方面的成长与变化,既夯实了学生的英语基础,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思政素养,真正实现知识与价值的双重培养[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职英语课程不仅传授语言知识,更蕴含着宝贵的思政教育资源,这些思政元素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有效融入思政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职英语教师需深刻认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并积极将其融入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改革教学方法,建立科学评价体系。采用创新的教学手段和具有针对性的评价内容,教师能将思政教育真正融入中职英语课程,培养出英语基础扎实、思政素养良好、全面发展的学生。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未来成长具有深远影响,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罗集学.新课标背景下中职英语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策略[J].广西教育,2023(02):49-52.

[2]郭玉霞.中职英语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探析[J].教师博览,2022(36):65-66.

[3]林琼链.中职英语教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2021(11):220-22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