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优秀攀岩运动员空间分布特征
摘要
关键词
技攀岩;优秀攀岩运动员;GIS绘图;空间分布特征。
正文
基金课题:湖北休闲体育发展研究中心2024年度开放基金课题 《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2024A009)
1 我国优秀攀岩运动员数量空间分布总体特征
人口区域分布特征研究属于地理学科分支,涉及多个领域,如人文地理、人口地理等。有研究指出,中国重要的人口基数界线,即在气候环境、地理特征、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胡焕庸线(腾冲-黑河线)东西两侧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基于这一实际背景,本研究以2011-2020年我国举办的全国攀岩比赛中涌现出的565名优秀选手为考量标准(如表1),利用Arc-GIS10.6软件,以3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为基本区域单元,进行处理。结果清楚地表明,总体上,以“胡焕庸线”为界,目前中国优秀攀岩运动员的空间分布呈现群聚分布、参差不齐的显著状态。具体表现为:我国优秀攀岩运动员的空间分布呈现出自东向西明显的梯形带状分布规律和格局,受科技文化、地区经济和生产力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东多西少的人才数量和东南大西小的人才密度。胡焕庸线左侧的宁夏、青海等省市自治区优秀攀岩运动员分布稀疏,右侧的上海、北京等地区优秀攀岩运动员分布较为集聚。
表1我国2011年-2020年各地区(省份)优秀攀岩运动员数量分布情况(N=565)
男子运动员 | 女子运动员 | |||||||||
地区 | 省份 | 男子 难度 | 男子 攀石 | 男子 速度 | 女子 难度 | 女子 攀石 | 女子 速度 | 总计 | 省占 比量 | 地区占比量 |
东北 | 辽宁 | 1 | 0 | 0 | 0 | 0 | 0 | 1 | 0.18% | 0.71% |
吉林 | 0 | 0 | 0 | 1 | 1 | 1 | 3 | 0.53% | ||
黑龙江 | 0 | 0 | 0 | 0 | 0 | 0 | 0 | 0.00% | ||
华北 | 天津 | 1 | 1 | 0 | 2 | 1 | 1 | 6 | 1.06% | 13.81% |
河北 | 0 | 1 | 6 | 1 | 1 | 5 | 14 | 2.48% | ||
北京 | 7 | 8 | 7 | 8 | 9 | 3 | 42 | 7.43% | ||
内蒙 | 0 | 1 | 0 | 0 | 0 | 0 | 1 | 0.18% | ||
山西 | 2 | 2 | 3 | 3 | 4 | 1 | 15 | 2.65% | ||
华东 | 台湾 | 0 | 0 | 0 | 1 | 1 | 0 | 2 | 0.35% | 30.44% |
福建 | 1 | 0 | 1 | 2 | 0 | 1 | 5 | 0.88% | ||
江苏 | 6 | 5 | 3 | 3 | 2 | 1 | 20 | 3.54% | ||
浙江 | 6 | 5 | 3 | 5 | 5 | 3 | 27 | 4.78% | ||
上海 | 11 | 9 | 4 | 3 | 2 | 3 | 32 | 5.66% | ||
山东 | 5 | 3 | 12 | 4 | 6 | 14 | 44 | 7.79% | ||
安徽 | 1 | 1 | 0 | 1 | 2 | 1 | 6 | 1.06% | ||
江西 | 6 | 4 | 11 | 5 | 4 | 6 | 36 | 6.37% | ||
华南 | 澳门 | 1 | 2 | 0 | 0 | 0 | 0 | 3 | 0.53% | 23.01% |
广西 | 2 | 1 | 1 | 2 | 1 | 1 | 8 | 1.42% | ||
香港 | 12 | 17 | 6 | 10 | 11 | 1 | 57 | 10.09% | ||
广东 | 11 | 13 | 17 | 5 | 4 | 9 | 59 | 10.44% | ||
海南 | 0 | 0 | 2 | 0 | 0 | 1 | 3 | 0.53% | ||
华中 | 河南 | 2 | 0 | 1 | 0 | 2 | 1 | 6 | 1.06% | 198% |
湖南 | 4 | 3 | 9 | 7 | 6 | 8 | 37 | 6.55% | ||
湖北 | 8 | 6 | 8 | 8 | 7 | 8 | 45 | 7.96% | ||
西北 | 宁夏 | 0 | 0 | 0 | 1 | 1 | 1 | 3 | 0.53% | 3.01% |
陕西 | 2 | 2 | 2 | 3 | 4 | 1 | 14 | 2.48% | ||
甘肃 | 0 | 0 | 0 | 0 | 0 | 0 | 0 | 0.00% | ||
青海 | 0 | 0 | 0 | 0 | 0 | 0 | 0 | 0.00% | ||
新疆 | 0 | 0 | 0 | 0 | 0 | 0 | 0 | 0.00% | ||
西南 | 云南 | 1 | 0 | 1 | 0 | 2 | 1 | 5 | 0.88% | 13.45% |
四川 | 1 | 1 | 2 | 1 | 1 | 2 | 8 | 1.42% | ||
贵州 | 2 | 1 | 2 | 1 | 1 | 1 | 8 | 1.42% | ||
重庆 | 3 | 3 | 2 | 4 | 4 | 3 | 19 | 3.36% | ||
西藏 | 6 | 5 | 6 | 6 | 6 | 7 | 36 | 6.37% | ||
总计 | 102 | 94 | 109 | 87 | 88 | 85 | 565 | |||
项目占比 | 18.05% | 16.64% | 19.29% | 180% | 198% | 15.04% | ||||
男女占比 | 53.98% | 46.02% |
本文来源:登协官网/登协在线/中国登协供图
通过(表1)可知:中共在2011-2020年10年间培养了565名优秀攀岩运动员,主要分布在华东、华南、华中、西藏等地,且人数悬殊。同时,中国攀岩界的佼佼者在空间分布上大致可分为四个档次。
第一层级为华东地区的浙江、江苏等地以及华南地区的广东、香港、澳门等地,贡献的优秀攀岩运动员数量分别为172人和130人,占全国优秀攀岩运动员的30.44%和23.01%,贡献率超一半。华南地区成为奥运会优秀人才输送的主要产地,其中体育强省广东省的优秀攀岩运动员人数为59人,居华南地区之首,占整个华南地区总人数的47.8%,沿海地区的攀岩运动则是发展最为蓬勃的,广东、广东三省的攀岩运动在华南地区的发展最为迅速。
华北区、华中区组成第二层级,涵盖内蒙古、河北、北京、山西、天津等省市,健将总数达78名,占全国健将总数的13.81%。中部以河南、湖南和湖北三省为主,有88名优秀选手,所占比例为13.48%。在性别分布上,华北地区的男女运动员占比均衡,各占50%,而华中地区则略有偏差,男女比例分别为48.31%和51.69%。
进入第三层级,我们看到在西南、西北和东北这3个区域尖子棋手相对较少。西藏地区凭借独特的地理人文条件和早期与江西的合作培养,其优秀攀岩运动员的贡献率占全国的6.37%。共有来自西南地区的40名好手参赛,成绩占7.08%,其中包括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市。西北地区,涵盖陕西、甘肃、青海、西宁、新疆等省市,优秀运动员数量为24人,全国占比仅为4.25%。而东北地区,以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为主,优秀运动员的数量更是微乎其微,仅有4人,占总量的0.71%。
综上所述,我国竞技攀岩运动在发展过程中,优秀选手的分布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总体时空分布格局呈现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由沿海向内陆递减”的特点,形成了以梯级分布的竞技体育人才为主的地区格局,因此,我国的竞技攀岩运动在发展过程中,优势选手分布。
2 我国优秀攀岩运动员性别空间分布总体特征
优秀攀岩者群体的性别结构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男女比例关系的这类项目,在协调发展攀岩者的同时,对社会的影响也是巨大的。[1]《人口结构学条例》体现了“男女人口性别比例均衡范围是96—106”。”
我国近十年涌现出优秀攀岩运动员在各个项目上的性别比重,在所有优秀运动员中男性有305名,女性有260名,分别占比53.98%和46.02%。其中,男女登顶难度系数突出的人数分别为102人和87人,比例分别为53.97%和47.03%。182名优秀攀石运动员中,其中男性人数为94人,女性人数为88人,分别占比为51.65%和48.35%。难度和攀石两个项目的优秀运动员男女比例基本符合我国现阶段社会人口比例关系。优秀速度攀岩运动员男性人数为109人,女性人数为85人,男女分别占比为56.19%和42.11%,速度攀岩需要有较强的爆发力,在此项目上男女比例就显示出了差距,总体性别比例情况还是基本符合当前我国人口关系。
优秀攀岩男女运动员的地域分布状况基本相似,其中攀岩大省广东省以及香港地区,运动员数量较为突出,但是性别分布却出现了严重的失衡现象,男运动员为76人,而女运动员只有41人。湖北、山东、北京、湖南、江西和西藏地区涌现出的优秀攀岩运动员数量也比较充沛,男女比例也较为均衡。西北地区、北部地区以及东北地区运动员贡献数量较少,其中甘肃、青海、新疆和黑龙江在近十年的攀岩发展中没有贡献过优秀攀岩运动员。可以看出南北差异较大,由于西藏攀岩运动的快速发展,适当弥补了西部地区的发展不平衡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也显示出了攀岩运动在这些地区受发展年限有一定的影响。
3. 我国优秀攀岩运动员三大经济地带空间分布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梯度发展理论的引入和演进,促使我国区域经济学家陈栋以经济程度差异的区域分布特征为基础,对国民经济的组织和活动进行了重要的地缘借鉴,将我国划分为东、中、西三个主要经济区域[2]”。
2004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三大区域,其所涵盖的地域范围也日渐明晰:“西部地区包括10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包括重庆和新疆;”中部包括9个省份,包括山西和吉林;其中东部地区包括12个省市,包括广西、海南等地,还有港澳台地区[3]。”
我国地处太平洋西海岸和亚洲东部,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南北跨度大,导致不同纬度省份在地理环境、经济水平、传统文化以及竞技体育发展水平、优秀竞技人才分布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特别地,中国攀岩运动的发展中,竞技攀岩水平与优秀运动员分布的地区差异已获公众广泛认同。基于此,本文旨在从宏观上对2011-2020年中国优秀攀岩运动员的分布状况进行统计分析,以地理上的三大主要经济区为切入口,以期揭示其差异性特征。具体优秀攀岩运动员的分布格局如下所示:
表2各攀岩项目中国三大经济带上的佼佼者分布规模(N=565)
地区 | 难度项目人数 | 攀石项目人数 | 速度项目人数 | 总计 | |||
男子难度 | 女子难度 | 男子攀石 | 女子攀石 | 男子速度 | 女子速度 | ||
东部 | 64 | 45 | 65 | 45 | 59 | 43 | 321 |
中部 | 22 | 22 | 17 | 25 | 35 | 25 | 146 |
西部 | 16 | 20 | 12 | 18 | 15 | 17 | 98 |
总计 | 102 | 87 | 96 | 88 | 109 | 85 | 565 |
通过(表2)可以看出,2011-2020年中国在该项目上的男子难度、女子难度、男子速度、女子速度项目的总人数为565人,三大经济区域的优秀攀岩运动员分布差异显著,尤其是东部地区,每个项目的优秀运动员人数落差较大,且不平衡。具体来看,东部经济带(主要是沿海地区)优秀攀岩运动员总数达到321人,占总数的56.81%,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与之相比,中部经济带(主要是内陆地区)的攀岩高手总数为146人,所占比例为25.84%,在东部经济带中只占半壁江山。而来自西部经济带(主要是内陆高原地区)的优秀攀岩运动员则更少,只有98人,所占比例在17.35%左右。
同时,东、中、西部经济带在各个体育项目的分布数量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以男子难度项目为例,分布在东部经济带的总人数为64人,占到总人数的63.11%,而中部和西部经济带分别有22人和16人,分别占到21.36%和19.3%。女子难度项目中,分布在东带的有45人,占到了全部项目的51.09%,而中部和西部的比例分别为27.17%和21.74%。而在男子攀岩赛中,更有多达65名来自东部地区的好手参赛,在所有项目中所占比例高达69.79%,大大超越了中西部经济带。中部地带和西部地带分别有17人和12人,占比分别为17.71%和12.50%。在女子攀岩赛中,来自东部地区的优秀攀岩运动员最多,有45人,占到了总人数的51.65%,而中部和西部地区各有43人登顶,所占比例为48.35%。而男子竞速项目的分布则主要集中在东中部经济带,参赛选手人数分别为59人和35人,所占比例分别为54.63%和32.41%。西部地区分布数量较少,只有15个,占12.96%。综上,中国优秀攀岩运动员总体分布呈现出各经济带变化幅度不同、所占比例不同的东、中、西三个经济区域梯度态势。
我们可以看到,作为基准分界线的胡焕庸线,在三大经济带的分布格局中,都显示出不同的分布特点。东部经济带优秀攀岩运动员主要集中在胡焕庸线右侧沿海地区,尤其是广东、福建、浙江、上海、江苏、山东6省市,整体呈现“S”型区域分布结构。中部经济带的优秀攀岩运动员则围绕胡焕庸线两侧分布,但左侧人才相对稀少,右侧较为聚集,主要集聚于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中原地区。而西部经济带的优秀攀岩运动员则以重庆为首,呈分散的“带状”向西分布,主要分布在渝、陕、黔、川、藏等省市。
另外,除西藏外,胡焕庸一线两侧分布着西南地区,左侧分布较大且分散,右侧分布较小但较为密集,均为攀岩运动中的佼佼者。整体来看,在中国2011-2020年历时近10年的攀岩赛事中,各目的的佼佼者在区域分布上呈现出“西部经济带<中部经济带<东部经济带三大经济带区域分布梯形格局”,以胡焕庸线为界的优秀选手人数整体上呈现出“左疏右稠”的分布特征,各目的的佼佼者在区域分布上均呈现出“区域分布差异明显反映在“沿海—内地—西北”。
参考文献:
[1]张玉泉.我国田径注册运动员的群体结构特征[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23(02):146-151.
[2]李炜.中国区域经济结构的金融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1.
[3]王良健,罗湖平,周克刚,高鸿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区域差异的量化分析[J].西北人口,2005(06):4-7.
作者简介:
向杰(1994年11月),男,汉族,湖北 宜昌,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休闲体育,户外运动理论与实践;
通讯作者:梁圣霖(1992.3),男,汉,籍贯广东省梅州市,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休闲体育教育,体育教学;
屈代清(1997年6月),女,汉族,籍贯湖北省宜昌市,本科,初级,研究方向: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