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进程中乡村休闲体育提质增能的路径研究

期刊: 创新科技研究 DOI: PDF下载

梁圣霖

(湖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湖北休闲体育发展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

本文以乡村休闲体育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其在共同富裕进程中的提质增能路径。通过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乡村休闲体育在共同富裕中有重要现实意义,但面临主体资源流失、消费观念差异、资源开发浅显和可持续发展等阻碍。基于此研究现状,提出数字化赋能、生态振兴赋能、乡村文化赋能乡村休闲体育发展的路径,期望为乡村休闲体育提质增能提供可选策略,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和共同富裕,同时也指出研究方法有限,未来将进一步深入乡村开展调研实践。


关键词

共同富裕;乡村休闲体育;提质增能

正文

基金项目:湖北休闲体育发展研究中心2024年度开放基金课题  《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2024A009


1.前言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随着这一进程的稳步推进,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2024年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中作出明确指示要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繁荣发展乡村文化[]。乡村休闲体育作为乡村文化和共同富裕的优良载体,探究乡村休闲体育提质增能的路径已成为弘扬优秀农耕文化,推动乡村休闲体育发展的一项重要议题。本文将基于国家体育总局等12部委发布的《关于推进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指导意见》,整理分析乡村休闲体育在提质增能过程中出现的阻碍因素,探究乡村休闲体育在共同富裕进程中科学健康的实用性发展策略,为推动乡风文明建设,使休闲体育成为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增强乡村休闲体育内驱力,提振乡村休闲体育消费,提供有力的学理支撑。

2.研究方法

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归纳总结法,通过中国知网,“共同富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休闲体育发展困境”“乡村休闲体育”为关键词检索阅读文献75篇,围绕共同富裕进程中乡村休闲体育提质增能的困境,对已有的研究结果和政策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整理现阶段突出的困境。

3.研究现状

3.1 共同富裕进程中乡村休闲体育提质增能的现实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在共同富裕的进程中应当保持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同步发展,而休闲体育作为满足人民生活需求、精神需求、健身需求的载体,符合推进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建设的具体要求,发挥体育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

    此外,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共同富裕并不是一蹴而就,要深刻认识到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充分剖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了解城乡休闲体育在当前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将先进的城市休闲体育发展理念结合乡村优质的休闲体育文化和自然资源,以科技带动乡村休闲体育提质增能,拓宽休闲体育消费市场,普及全民健身意识,助力共同富裕的稳步推进。

3.2 乡村休闲体育提质增能的现实阻碍

1)乡村休闲体育主体资源流失

首先,乡村休闲体育主体资源流失。2023年全年外出农民工17658万人,增长2.7%。其中外出农民工主要为青壮年,也是乡村休闲体育的中坚力量,致使乡村休闲体育的主体资源缺失,导致乡村休闲体育活动开展乏力乡村的体育活动形式较为单一,主要还是以棋牌类项目为主,具备乡村特色的农耕民俗、乡村气息的休闲体育运动项目开发和推广程度尚有待进一步的提升,且目前未能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特色、不同乡村人群主体开发具有休闲体育意义的特色休闲体育项目。此外,因为休闲体育的主体资源流失,也使得具备乡村特色的农耕民俗休闲体育文化难以弘扬和发展。

(2)乡村休闲体育消费观念差异影响
     2023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2994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175元,恩格尔系数城镇为28.8%,农村为32.4%,结合上述数据,分析2023年城镇与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恩格尔系数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观察到城镇居民在体育装备和体育培训上的投入更为显著,而乡村居民则更多地将收入用于满足基本生活需求。这种消费倾向的差异直接导致了休闲体育供给资源的不平衡。

(3)乡村休闲体育资源的开发较为浅显
     乡村休闲体育资源的开发主要集中于山水资源的表层开发,导致没有很好地发掘乡村的区位因素,更多的乡村休闲体育资源呈现同质化,并且在山水自然资源的开发中,造成自然资源的浪费和污染,例如:滑雪场在进行人工制雪时,所浪费的水资源是难以估量的,同时在进行雪场选址和雪道平整时都会不同程度地造成林地的损坏和过度的砍伐。

4.乡村休闲体育提质增能的路径

4.1 数字化赋能乡村休闲体育科学健康发展

首先,数字化赋能乡村休闲体育传播。运用AR技术、VR 技术、全息投影技术等,将休闲体育在互联网中具象化,构建互联网乡村休闲体育体验馆,再通过手机、自媒体等媒介,将以往的“听说过”转变为“看到过”“体验过”,多感官帮助乡村居民更好地接触到休闲体育,且通过大数据的精准匹配,统筹城乡休闲体育资源,增加城镇居民和乡村居民共同参与乡村休闲体育活动的机会,使得适合乡村开展的休闲体育项目例如:竞技垂钓、桨板、飞盘、攀树、丛林穿越、自然岩壁攀登、越野滑雪等休闲体育项目在虚拟现实中实现感同身受。

第二,数字化赋能乡村休闲体育新业态。运用数字技术创建休闲体育产品和服务,降低乡村休闲体育参与门槛,针对参与者的喜好和项目参与倾向,为乡村休闲体育参与者开发便捷、简易的休闲体育软件和数字化休闲体育服务平台,形成个性化、乡土化的休闲体育氛围和新业态,例如:浙江自主研发“环浙采集APP”及SAAS数字平台,解决了步道规划的编排、设计等难题,将省内乡村风光和最美山水通过步道APP推介给所有徒步爱好者,形成了“步道健身新业态”。

第三,数字化赋能乡村休闲体育科学指导。提供更加科学健康的休闲体育项目参与指导,针对乡村居民的工作生活情况,基于乡村居民体质健康监测数据,有的放矢地设计乡村居民休闲体育指导方案和活动指南,改善乡村居民对于休闲体育的参与意识,增强乡村休闲体育消费动力,最终帮助乡村居民树立正确的终身体育锻炼观念。

4.2 生态振兴赋能多样化乡村休闲体育特色发展

生态振兴是共同富裕进程中的重要支撑,绿色生态是乡村休闲体育发展的重要前提,山水资源是乡村休闲体育的重要优势,生态赋能多样化乡村休闲体育,要深入贯彻保护生态、保护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结合乡村特色的文化历史和地理特点,打造乡村休闲体育品牌,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消费人群,形成差异化和多样化,将广袤乡村中随处可见的自然山水、田园堤坝、森林草场、村落民宅等生态要素,转变为乡村居民身边的多元化、便利化、安全化、实用化的休闲体育场所。例如:具有长距离下坡的天然山道,可根据季节,在冬季进行自然滑雪场的规划,到了夏季再转变为山地自行车道或者健身步道,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给予场地的复合开发。

4.3 乡村文化赋能休闲体育赛事活动创新发展

乡村文化赋能休闲体育赛事活动,是形成乡村休闲体育文化,保持乡村归属感,维系乡村和谐的重要途径。通过乡村文化赋能乡村休闲体育赛事活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结合乡村特有的风土人情和地形地貌,立足传统文化和新兴休闲体育项目,提供更加丰富多样、具备本土特色、针对不同群体的乡村休闲体育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休闲体育赛事活动,例如:乡村定向越野在线上依托乡村地图寻找乡村特色风光,在线下实地探索,体验乡村风情。
    促进城乡休闲体育融合发展,城镇居民可以通过参与线上赛事更好地了解乡村的民俗和农耕文化并以此为吸引,带动更多的城镇本地人口走入乡村,以赛事活动为媒介,推动乡村休闲体育文化的形成,给予乡村居民更多参与休闲体育的机会,激发乡村休闲体育消费潜能,带动乡村休闲体育经济的发展。

5.结论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乡村的全面振兴,实现共同富裕,休闲体育仍然是其主要的手段之一。针对乡村休闲体育发展的现实阻碍,提出数字化赋能乡村休闲体育科学健康发展,生态振兴赋能多样化乡村休闲体育特色发展,乡村文化赋能休闲体育赛事活动创新发展,期望为乡村休闲体育提质增能提供一条可选路径。然而,研究方法有限,未来将进一步走进乡村,开展充分调研,将理论付诸实践。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6(001)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4-02-04(001).

[3]体育总局、中央文明办、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国家民委、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 关于推进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指导意见[EB/OL]. (2023-05-22)[2024-08-31].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306/content_6888286.htm

[4]杨桦.乡村振兴中农村体育发展的机遇、问题与策略[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22,48(05):8-14.DOI:10.15942/j.jcsu.2022.05.002.

[5]凌平.休闲体育概论 [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8.ISBN:9787500951735

[6]杨向军.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城乡体育融合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23.DOI:10.27315/d.cnki.gstyx.2023.000012.

[7]陈传革.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休闲体育融入乡村旅游路径研究[J].山西农经,2022,(12):171-173.DOI:10.16675/j.cnki.cn14-1065/f.2022.12.055.

[8]喻袁崛,喻坚.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休闲体育旅游业态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45(05):88-94.

[9]邹循豪,江广和.乡村休闲体育开发中农村人口就业与发展研究——以湖南桃源县休闲体育旅游业为例[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3,21(03):3-4+14.

[10]姚磊,田雨普,谭明义.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以安徽省巢湖周边地区为例[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8,(01):31-34.DOI:10.16419/j.cnki.42-1684/g8.2008.01.036.

[11]陆鹏.中国网球特色小镇发展策略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22.DOI:10.26987/d.cnki.gcdtc.2022.000179.

[12] Macnaghten P .Public attitudes to countryside leisure: A case study on ambivalence[J].Journal of Rural Studies, 1995.DOI:10.1016/0743-0167(95)00010-K.

[13] Anne Tjønndal, Nilssen M .Innovative sport and leisure approaches to quality of life in the smart city[J].World Leisure Journal, 2019, 61(3):228-240.DOI:10.1080/16078055.2019.1639922.

[14] Liu R , Liu P .Analysis of Sports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Countryside[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 Economic Management.2015.DOI:10.2991/icetem-15.2015.11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