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西部乡村教师核心素养自我提升路径探究

期刊: 创新科技研究 DOI: PDF下载

冯素恒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

摘要

西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是促进西部地区乡村教育振兴的重要保证。西部乡村教师在特定的环境、场域中除了要具备普通教师应有的素养外,还需拥有符合其所在地区特定场域特征的核心素养:扎根乡村的教育情怀、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丰富的乡村文化储备、过硬的综合教育能力。本文从西部乡村教师自身成长的角度出发, 提出“扎根乡村教育,守望教育初心;养成终身学习习惯,提高能力素养;参与各种实践,提升专业素养;重视知识储备,完善知识结构”等提升西部乡村教师核心素养的路径,有效的促进西部乡村地区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西部乡村教师;核心素养;自我提升;路径

正文

项目课题: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新时代西部乡村教师职前职后核心素养提升研究》(2023A077)


教师核心素养是教师基于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须要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能够在教书育人过程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必备素养[1]新时代背景下,提升西部乡村教师的核心素养,造就一支充满活力、具有良好品质及杰出能力的优秀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新时代西部乡村教师核心素养培养的时代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对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对西部地区的乡村教育,党和国家不仅在政策上给予了倾斜,而且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新时代下,提升西部乡村教师的核心素养,是推动乡村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

     为让每个孩子接受公平的教育,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国务院于2015年颁布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努力培养一支“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扎根于乡村教育的师资队伍。[2]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鼓励为乡村培养“一专多能”的教师。2023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又颁布了《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提出“加强民族地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思想政治素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科专业素养、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专门培训。”[3]这一系列政策的颁布,都对乡村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因此,西部乡村教师应积极的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才能适应新时代教育的发展,满足新时代国家教育发展对西部乡村教师的新要求。

(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价值引领

    2014年教育部颁发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要求“提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4]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出,在教育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课程教育的改革指明了方向。2016年,教育部公布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不同学科在新的课程标准中结合课程特点明确本学科的核心素养。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教师教育,教师核心素养与学生核心素养是互为补充、互相促进性的教育整体。所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教师的成长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教育者与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也应具备与学生核心素养相对应的核心素养及教育理念。为推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培养教师的核心素养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西部乡村地区的教育,相比于其他区域的教育而言,往往比较轻视学生的素质与能力的培养,而对基础知识的教育较为重视,因而西部乡村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面临着新的挑战,对教师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更迫切的要求。可见,新时代的西部乡村教师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更高的价值,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取到引领的作用。

(三)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需求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务院对乡村振兴作了重大部署。振兴乡村教育是振兴乡村的重要措举。乡村教师的核心素养不仅激发了乡村振兴的内驱力,更决定了乡村教育的质量。因此,振兴乡村教育的关键是培养乡村教师核心素养。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意见对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提出了“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建好建强乡村教师队伍”的工作要求[5]乡村振兴背景下,西部乡村教师担负着乡村教育发展使命与责任,是助力乡村社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教育振兴的重要推动者[6]西部乡村教师的核心素养,对乡村教育振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培养西部乡村教师的核心素养,是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时代要求。

二、新时代西部乡村教师应具备的核心素养

    西部乡村教师,在新时代背景下,担负着培养西部乡村学生的核心素养、振兴西部乡村教育的时代使命与责任,除了要拥有中东部地区及城市教师所具备的素养外,还应拥有西部乡村地区这个特定环境、场域而必备的核心素养。这些核心素养包括以下的几个方面。

(一)扎根乡村的教育情怀

乡村教育情怀是乡村教师蕴藏在心灵深处对乡村教育的一种深厚情感[7]这种情感表现为乡村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对乡村教育的深深热爱、乐于奉献、无限忠诚的教育情愫。首先是对乡村教育高度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是乡村教师在乡村教育中把自觉、主动的引领乡村教育及乡村文化的发展作为自己的责任,并能在村民中起到先进模范的典范作用,同时还把建设乡村、奉献乡村作为自己的义务及人生的追求。其次,具有对乡村教育价值及自我身份的强烈认同感。这种认同感是乡村教师在乡村教育过程对乡村教育的使命有深度的理解,热爱乡村的教育事业;同时对乡村教育有执着的热忱,并从自己乡村教师的这份职业中感受到归宿感、幸福感和自豪感。第三,具有植根乡村教育的使命感。西部乡村教师,在长期的乡村教育中对乡村教育有着坚定的信念和真诚的意志,把发展乡村教育视为己任。西部乡村教师扎根乡村的教育情怀,是西部乡村教师对乡村教育事业的一种坚定信念、全面忠诚与高度热爱的情感。

(二)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

    追求卓越是把自己的优势、能力发挥到极致的一种高度境界。[8]在新时代背景下,西部乡村教师应该具备这种高度的精神境界:积极进取、追求卓越。在西部乡村教育中,西部乡村教师既要树立超人的雄心壮志,具有敢于奋斗、主动奉献乡村教育、勇登高峰的人生追求,更要对自己乡村教育的职业拥有不畏艰难、不懈奋斗,不断进取优秀品格。在这种精神的动力下,西部乡村教师乐于植根乡村、服务乡村教育的发展,把西部乡村教育的振兴人民幸福作为自己人生目标的理想追求。西部乡村地区因为这些具有卓越、进取精神的教师的积极奋斗而不断发展、进步;乡村人民也不断地走向更加幸福与美好的生活。  

(三)丰富的乡村文化储备

乡村文化是指在农村社区的特定场域下特有的自然常识谚语习俗风土民情乡土历史及乡村文明乡村文化。乡村文化承载的是“乡村的历史传统和发展轨迹,对农民寻求文化心理认同,维护乡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等都发挥着重要作用。”[9]西部乡村教师承担着乡村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任,是助力乡村教育振兴文化繁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者。西部乡村教师在教育中接纳现代城市文化的同时,应以乡村文化为基础,立足于对新时代乡村学生的教育,促进乡村文明的发展及乡村教育的振兴。因此,新时代背景下,西部乡村教师必须拥有丰富的乡村文化储备,对自己所在乡村地区的自然常识、民风民俗、历史文化、道德规范、价值观念以及古迹、名人等都有充分的认识和高度的认同感。

(四)杰出的综合教育能力

综合教育能力是指包括教育教学能力、班级组织管理能力、活动指导能力、教学信息化能力、自我反思与发展能力以及教育科研能力。[10]新时代背景下,西部乡村教师为了推动乡村教育的发展,在工作性质及特定的工作环境决定了他们需要具备杰出的综合教育能力。首先是教育教学能力。西部乡村地区,因为师资力量不足的原因,需要教师承担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多学科的教育教学能力。其次是指导学生活动的能力。西部乡村地区,虽然教育资源较为缺乏、师资力量不足,但是在教育教学中,各种形式的活动并不少,甚至比其他地区的活动更为丰富。西部乡村教师只有具备指导学生活动的能力才能更好的胜任自己的工作。第三是班级管理能力。西部乡村地区学校,师资力量有限的情况下,往往一个教师就承包了整个班级,班级的所有事务都属自己的责任。教师除了要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外,还得承担班级管理的工作,所以班级管理能力对西部乡村教师来说是必备而重要的能力。另外,西部乡村教师在西部乡村教育的舞台中,教育科研的能力、自我反思能力及教学信息化的能力同样是不可或缺的。

三、新时代西部乡村教师核心素养的自我提升路径

教师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不断内化、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核心素养培养的主要动力来源于教师本人而非教育管理部门或地方政府。新时代背景下,西部乡村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充分发挥自身的内驱力,自觉、主动的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

(一)扎根乡村教育,守望教育初心

西部乡村教师,在乡村教育工作中,要把乡村教育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担视为己任首先,西部乡村教师在思想上要有坚定的职业意向及扎根乡村教育、守望教育初心的理想与信念。西部乡村教师扎根乡村教育的情怀,需要西部乡村教师立足乡村教育的发展,找准自身在新时代教育洪流中的位置,才能无愧于新时代教育者的身份,也无愧于党的教育事业。

其次,在西部乡村艰苦的环境中,西部乡村教师不但热爱乡村教育事业的情怀在教育中拥有乐业、敬业的精神和坚定的职业理想西部乡村教育事业怀着一颗热爱与奉献的初心,把自己融入西部乡村教育的环境场域,推动西部乡村教育的发展。

(二)养成终身学习习惯,提高能力素养

 拥有综合、全面的教育教学能力是西部乡村教师在特定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所决定的核心能力要求。西部乡村教师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要善于自主学习积累各方面的教育教学知识,丰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才能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的能力。因此,西部乡村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通过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素养。

西部乡村地区,由于条件与资源的局限性,教师很少有机会外出参加各种学习,导致他们的教育能力与其他地区的教师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新时代背景下,知识更新迅速、信息瞬息万变,西部乡村教师要把学习看成是自己终身的大事,通过自身的主动学习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西部乡村教师可以从两条渠道进行学习。一是借助网络教育平台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提升自己能力。网络教育平台不仅具有资源利用最大化的优势,而且可以实现学习形式的自由化,有利于个性化的自主学习。二是进行反思。反思是学习过程重要的思考形式,通过反思,教师可以深入的了解自己,认清自己的不足及优点,同时也可以发现自己的局限性和潜力,促进个人能力的提升。

西部乡村教师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不停学习、提升自己成自己追求,不断反思学习,在学习中促进自我成长。这样既能满足其自身发展和生存的需要,也可以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还能够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不断实现个体的再成长,提升自己的能力

(三)参与各种实践,提升专业素养

西部乡村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要拥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西部乡村教师的专业素养是乡村教师为适应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及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所需要具备的品格修为、知识涵养和教学能力。[11]通过教育实践,积累教育经验,形成乡村教育智慧,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促进西部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西部乡村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各种教育实践活动。一是主动参加各级教育部门及学校组织的教学竞赛,通过以赛促教的形式提升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二是进行必要的教学观摩。西部乡村教师通过参与同行优秀教师的教学观摩,汲取并借鉴优秀教师的教育经验与教育智慧,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与专业素养。

(四)重视知识储备,完善知识结构

西部乡村区域的特殊性对西部乡村教师的知识构成提出了更高要求,西部乡村教师除了要拥有普通教师所具有的一般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还需要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完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备更加丰富的知识及更广阔的知识视野,适应西部乡村地区教育的新需求。

西部乡村教师可以采取“博览群书”的方式达到充实知识储备的目的。一是借助学校图书馆,广泛的涉猎各种专业书刊,了解教育发展的趋势与动态。二是通过各种现代化渠道诸如互联网、广播等形式阅读各种人文社科类及自然科学的书刊,拓宽知识视野,提升自身的知识素养。此外,西部乡村教师要深入乡村社区、融入乡村民众,了解当地乡村的民风、民俗及生活习惯、自然环境及乡村长期承传下来的传统村规民约、道德规范等乡村知识,这些知识是乡村教师在乡村场域下不可或缺而又容易忽略的知识。

西部乡村教师在涉猎知识的过程,既可享受阅读带来的精神食粮,也能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好的融入乡村生活,适应乡村教育的发展。

四、结语

西部乡村教师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是我国西部乡村教育发展的主动力。西部乡村教师要通过自身的角度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培养自己乐于扎根乡村教育的情怀,激发自己的积极进取精神,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与教育能力,同时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以便更好的推进我国西部乡村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潇晨 张善超.教师核心素养的框架、内涵与特征[J].教学与管理,2020.01

[2]国务院办公厅.乡村教师支持计划[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zt/moe_357/jyzt_2015nztzl/2015_zt17/15zt17_gdssbf/gdssbf_sc/201601/t20160112_227672.html

[3]国务院办公厅.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8/202308/t20230816_1074558.html

[4]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EB/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54/201404/167226.html.

[5]国务院办公厅.中共中央国务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EB/OL].http://news.sina.com.cn/c/nd/2018-02-04/doc-ifyremfz4807911.shtml

[6]吴君梅.乡村卓越教师的核心素养与培育路径研究[J].普洱学院学报,2023,06

[7]高汝伟.基于苏霍姆林斯情感教育观的师范生乡村教育情怀培育[J].中学政治参考,2018.11

[8] 陈彦彦.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视阈下北大荒精神的内涵探析[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22.03

[9]高维.乡土文化教育:乡风文明发展根基[J].教育研究,2018.07

[10]陈世芳,杨  旭,王倩倩.本土定向培养卓越全科型乡村小学教师核心素养研究[J].教育教学研究,2019.12

[11]何齐宗,刘小龙.乡村教师专业核心素养的现状与对策[J].课程.教材.教法.2022.07

作者简介:冯素恒,女,汉族,广西贵港人,硕士,中学一级,研究方向:中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