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背景下的中职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探索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戚洪欣

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068350

摘要

随着现代化教育的发展,教育教学水平显著提升,中职教育作为当前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体系中承担着重要的教育任务。信息技术是中职教育重要科目之一,其教学水平关系着学生未来的发展,而在“互联网+”背景下中职信息技术教育面临一些教学困境,亟需要调整信息技术教学方式,以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时代的需求,培养具有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了详细探索在“互联网+”背景下的中职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创新,找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展开了全面的调查研究。


关键词

互联网+;中职教育;信息技术;教学创新

正文


前言

  中职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社会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中职教育中的关键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能力和适应现代社会数字化发展的能力至关重要。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传统的中职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已逐渐难以满足时代的需求互联网所带来的海量资源、便捷的交互方式以及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为中职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提供更多机会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探索出更具创新性、高效性和适应性的教学方法与模式,成为中职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重点分析“互联网+”背景下的中职信息技术教学创新的意义,探究当前中职信息技术教学的存在的问题,从而找到“互联网+”背景下的中职信息技术教学创新路径,促进中职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

1、“互联网+”背景下的中职信息技术教学创新的意义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市场对具信息技术技能与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需求日益增长通过教学创新能够让学生掌握最新的技术知识与实用技能,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就业环境,增强职场竞争力。“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促使教学内容与实际行业需求紧密对接,同时引入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多种教学形式,丰富教学手段,提升学习效率与效果,使学习过程更为生动、高效。利用在线平台和智能化工具,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进度进行个性化学习,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式学习、跨学科合作等新型教学模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加强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优化“互联网+”打破地域限制,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广泛传播与共享,尤其是在偏远或资源匮乏地区,有助于缩小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公平。信息技术教学创新要求教师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掌握现代教学技术,从而转变为教学设计者与引导者,这种转变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提升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推动教育管理体系的智能化升级通过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技术,可以实现教学管理和评价的精准化,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育管理效能。

2、当前中职信息技术教学的存在的问题

2.1中职信息技术教学方式传统单一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信息技术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重要工具,在中职学校中信息技术是重要科目,但现实需求不断变化要求中职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教学方式进行转变,然而实际教学中教学方式仍旧传统且单一。长期以来形成的应试教育体系倾向于强调知识的记忆与灌输,而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种观念导致教学方法偏向于单向讲授,忽视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学习。部分信息技术教师可能未接受足够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对新兴教学法如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等了解或掌握不够,因而延续使用自己熟悉且传统的教学模式。当前教育评价体系可能更侧重于知识考核而非能力评估,这种评价导向使得教师倾向于采用易于量化成果的传统教学方法,以确保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2.2中职信息技术教学基础设施落后

 近年来互联网+的出现,社会各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中职教育同样如此,其中中职信息技术教学出现了各种新颖的教学手段,然而中职学校信息技术教学的基础设施落后,影响了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相对于高等教育,中等职业学校往往获得的财政支持和投资较少,这限制了学校在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入,难以及时更新和升级设备。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中职学校可能拥有较为先进的教学设施,而在一些偏远或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地方财政紧张,信息技术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成为一个难题。信息技术领域日新月异,软硬件更新换代速度快,对于预算有限的中职学校而言,持续跟进最新技术标准和设备是一大挑战。部分中职学校在校园信息化建设初期可能缺乏长远规划,或对未来技术发展趋势的预判不准确,导致现有设施很快落后于实际教学需求。即便有了一定的基础设施,后续的维护、升级及技术支持也至关重要。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或维护经费,会导致设施老化、故障频发,影响正常使用。

3、“互联网+”背景下中职信息技术教学创新路径

3.1“互联网+”背景下中职信息技术教学强化实践环节

  当前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实践方面,信息技术实践占比较少,教师更偏重于理论教学,这也导致学生信息技术实践能力弱,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实践。模拟真实工作环境利用虚拟化技术搭建模拟企业信息技术工作场景的平台,在网络管理课程中构建包含多种网络设备和复杂网络拓扑结构的虚拟网络环境,让学生在其中进行网络配置、故障排除等实践操作,如同置身于真实的企业网络环境中。提供远程实践机会与企业合作建立远程实践基地,通过网络连接让学生能够远程操作企业的实际设备和系统。学生可以远程登录企业的服务器,参与企业的数据备份、安全维护等实际工作项目,在真实的业务场景中锻炼实践能力。深入调研企业的信息技术项目需求,将其转化为适合中职学生的实践项目,例如与当地的电商企业合作,设计电商网站开发与维护项目,让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掌握网页设计、数据库管理、网络安全等多方面的信息技术技能。

3.2“互联网+”背景下中职信息技术教学整合教育资源

  随着互联网+深入教育领域,中职教学亟需要整合教育资源,特别是信息技术教学。根据“互联网 +”时代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新和优化。去除一些过时的知识,增加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案例。打破传统信息技术课程之间的界限,将计算机基础、编程语言、数据库管理等课程进行有机整合。在讲解数据库管理课程时与编程语言课程相结合,让学生通过编程实现对数据库的操作,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多个中职学校联合起来,建立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学校可以将本校的优质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如特色课程、精品课程等上传到平台上,供其他学校的师生使用,例如某学校在动漫设计方面有独特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经验,可以通过校际联盟平台与其他学校分享,实现优势互补。

3.3“互联网+”背景下中职信息技术教学升级基础设施

  近年来中职学校愈发重视信息技术教学,然而教学工作中基础设施水平还有待提高,亟需要升级基础设施,保障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开展。部署网络流量管理设备,对不同类型的网络流量进行分类管理和优化。为在线教学平台、教学资源库等关键教学应用分配较高的优先级和保证带宽,确保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在校园内全面部署高性能的无线接入点,实现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操场等区域的无线网络全覆盖这样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使用移动设备进行学习。根据不同的教学需求,配置不同类型的计算机设备定期更新计算机实验室的计算机设备,确保计算机的性能能够满足信息技术教学的需求。确保教学平台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扩展性,能够支持多种教学工具和应用的集成能够与常用的办公软件、多媒体软件、编程工具等无缝对接,方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使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整合教学资源、升级基础设施以及强化实践环节等多方面的创新探索,不仅提升了中职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更培养了一批批能够适应时代需求、具备扎实信息技术技能和创新思维的中职学生。未来,需要不断挖掘新的教学元素,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各项创新路径,让中职信息技术教学在“互联网 +”的背景下持续焕发生机与活力,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的信息技术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顾晓林.创新"互联网+"背景下的中职英语教学探索[J].校园英语, 2022(52):67-69.

[2]吴宁维.基于网络背景下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索[J].新课程, 2016(3):1.DOI:10.3969/j.issn.1673-2162(b).2016.01.102.

[3]莫碧均.信息化环境下中职学生创新创意能力提升途径研究[D]. 201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