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学习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摘要
关键词
项目化学习;小学语文;习作教学
正文
习作是小学语文课堂上的一个关键环节。在项目式学习中,能够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探究式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实际操作中,老师们应该与语文教科书中的内容进行练习,从而在项目化学习的实施中,让孩子们在积极地进行自主地学习中成长。
一、项目化学习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提升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实施“项目学习”能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在小学时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既包含了语言课程的基础能力,又包含了将语言知识运用到特定场景中,并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借助项目式学习,能够建立更加贴近现实的情景,指导学生积极地在情景中探究,开展合作学习,从而有效地提升了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比如在项目习作中,可以让同学们自己去搜集有关的材料,对材料进行分类,再通过小组讨论来建立作文的框架,确定作文的写作内容。这样,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习作技巧,还可以训练他们的分析、归纳和判断等综合能力。特别要指出的是,项目式学习非常重视学生的经验,而在项目式教学过程中,通过灵活的教育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加,同时也可以对他们的想象和创新进行有效的开发,从而保证了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的提升。
(二)加强小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实施项目式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和精神。在当今时代,团队合作是一个时代对人才的必备素养,并且这种素养对于学生的个体发展来说也是必须掌握的一种基础素养。项目研究旨在检验同学们的合作精神,同时也非常重视同学们实际操作的经历。在项目学习模式下,习作训练能让同学们在团体中进行交流与合作,达成整体目的。比如,在趣味化习作项目中,通过同学们的分工,一起来创造作文,这能让他们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将话题内容进行发散,之后进行构想,并在练习结束之后,通过高效地布置任务,相互修正。这个程序让学生听取别人的想法,尊重别人的看法,并且通过小组合作来调整各种不同的观点,从而提升了他们的合作能力。
二、项目化学习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明确项目的目标
在小学习作教学中,要实现“项目化”研究,必须确定习作整体的目的。所以,在设定目标的时候,一定要和语文教学大纲和单元里的练习的目的相一致,这样,就可以保证项目内容的建立,既要跟课程的知识点密切地联系起来,又可以让孩子们的核心素养得到培养。在制定计划时,不仅要明确,而且要保证计划具有可实现性。确定项目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而对其进行深入的提炼,则能够让同学们在项目研究中,获得一些基本的习作技能,改善他们的习作的结构,确保他们的语言运用表述的正确性。另外,在设定项目的目的时,要把学生的现实状况和长远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这个目的是可行和合理的。
比如,有一篇习作题为《我的植物朋友》,老师可以把这个项目的目的设置成:通过对植物的观察、描述和分析,来提高学生对植物的观察和表现的兴趣,并让学生们更加关注自然,热爱生命。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将其划分为:①学习运用形象的文字来描述植物的外在特点,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力。②学习从多个视角描写植物,提高对植物的整体观察与分析的能力。③让学生认识到植物的成长历程,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对自然的热爱与爱护。④以团体合作、沟通为主要手段,训练同学们的团体合作精神及沟通技巧。在本项目的执行期间,还可以指导同学们对周围的植被进行观测,让他们对植被的生长环境、外观特点、生长周期等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对学生进行了评价,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在项目结束时,请同学们写一篇有关“我的植物朋友”的作文,这样就能充分地展现出他们对植物的认识。
(二)选择适当的项目
在小学习作中实施“项目化”教学,必须选择恰当的项目题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项目”的建构必须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这样,才能真正地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如环保、家乡、父母亲情、动物等题材,不仅与同学们的日常接触,还可以让他们更多地去关心社会和人生。在项目的选取上,既要根据小学生的认识层次和真实的年龄特点,又要保证题目的设置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低一年级的项目习作题目相对来说相对容易,可以开门见山地指出题目的中心,例如《我的动物朋友》《春夏秋冬的颜色》等;在高段,我们应该增加一些有难度的话题,例如:"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世界之谜"等等。另外,项目的设置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开放式、探究性,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提高,从而促进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比如,在学习了《我变成了一棵树》这一课之后,老师可以要求同学们围绕着“如果我是一粒种子”这个项目,指导他们高效地运用自己的想象能力,开展创造性的探究。通过项目的建设,可以使同学们从自己是一粒种子的角度,通过对“如果我是一粒种子”的思考,来描绘自己扎根于泥土中,茁壮成长的历程,感受其中的艰辛与挑战。通过小组活动,同学们可以探究自己是怎么战胜困境,从困境中获得力量,最后变成什么样子的。这种项目是一种开放式的、探究性的项目,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探究。
(三) 提供自学资源
在小学习作中,要实施项目学习,就必须为学生提供一些自学资源。这个资料包含工具,材料,以及在这个课程中使用的设备等等。只要给他们足够的帮助,他们就能更好地完成项目研究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图片、图书、录像和文章等形式,使教学内容多样化,能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要。此外,老师亦可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为同学们提供线上教学资料及辅导。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需要的知识和技巧,同时,还可以提供一些独立的学习资源,让他们更好地完成任务,同时还可以发展他们的自学和探究精神。比如,在《熊猫宝贝好可爱》的教学中,与《大熊猫》的习作内容相呼应,但是因为许多同学都没有实际接触过大熊猫,所以老师可以给他们一些自学的材料,让他们自己去探究。例如,老师可以给同学们一些有关大熊猫的图片、录像和文学作品,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认识到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稀有程度,以及国家对大熊猫的保护。同时,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有关大熊猫的知识。在有了基本的知识储备之后,老师就可以指导他们做实际的工作,让他们首先把所知道的关于熊猫的一些资料都整理出来,然后大家一起商量,最后决定这个计划的执行。比如,通过印制宣传海报,编制宣传口号,撰写宣传文稿等形式,做好对大熊猫的宣传保护工作。
(四)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要想实施项目式学习,就必须有兴趣、有难度的项目,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的探究欲望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然而,要实现对探究活动的有效指导,就必须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例如,老师可以设置情景,为项目的引入做一个强有力的指导,还可以通过语言和身体的动作来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另外,老师要充分与同学们的思想相融合,来实现习作的最佳化。比如,在“我的故乡很漂亮”这一话题习作活动中,老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把各个地区的风景都展现出来,让同学们更加直接地认识到题目中所说的“美丽”,让他们自己去“介绍一个好去处”。通过观看录像和照片,让同学们认识到了全国的自然风景和文化风景等,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同时也激起了他们对祖国的爱。在此基础上,通过小组活动,让同学们就“美丽家乡”进行交流。从地理、历史、文化等多方面进行思维与表述,激发学生从自己特有的角度来发掘故乡之美。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训练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还可以培养他们对故乡的热爱。在此基础上,老师还可以设置具有一定难度的题目,让同学们自己去探究、发掘故乡之美。例如,把同学们分成小组,然后每个小组都要探索自己的故乡的独特景观或者是人文现象,或者是通过采访等方法来加深认识,然后把收集到的材料写成一篇关于自己的故乡的文章。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同学们的动手能力,而且可以加深对故乡的认识。
结语:
在新的一轮课改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新时期的教育主题。为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我们应注重对习作的深入研究,并通过项目式的学习,提高习作教学的效率。唯有营造出富有实际意义的活动,让学生可以在各种项目练习中,通过各种任务来培养自己的语言应用技能,让他们在习作过程中摸索出习作的根本规则,从而提高他们的整体素养和能力,更好地培养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倩.项目化学习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2024(3):114-116.
[2]罗芳.小学语文习作单元中“逆向设计”的应用——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D 刊(学术刊),2023(12):78-80.
[3]瞿子晗.部编版小学语文习作教材分析——以小学中学段为例[J].汉字文化,2023(S1):228-230.
[4]张菊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项目化学习的策略探究[J].新智慧,2023 (34):122-124.
[5]丁甜甜.项目化学习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汉字文化,2023(19):133-135.
[6]董博华.项目化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科技资讯,2020,18(10):92,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