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生活化理念的初中物理教育教学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方法措施
正文
引言: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的各项能力素质虽然较小学生有了一定的发展与提升,但是均尚未成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不足,这一点在物理学习当中就有所体现。初中物理教学具有较强的探究性特点,如果教师仅将探究范围限制在课堂上,势必会影响学生的深入理解,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是极为不利的。为此,广大教师务必要树立生活化教学理念,积极拓展物理探究范围,促使学生能够从实际生活当中获取更多的物理知识,从而获得巨大的教学效益,进而满足教学质量的提升需求。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生活化教学理念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效果,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只有当学生对物理充满好奇与兴趣,学生才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生活化教学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联系现实生活,敏锐的捕捉、收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中的物理资源、现象、材料等等,从现实生活中获得教学的灵感,进而为课堂教学注入更多趣味性与生活气息,提升物理教学的质量。同时,教师还要模拟生活场景与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与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与能力。
例如在教学《声现象》时,教师就可以寻找现实生活关于声现象的案例,将其加工成问题,通过提问来导入这一堂课的内容,让学生在课前充分交流思考,使之更快进入学习状态。这样既能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优化学生的物理学习体验,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使之在后续的学习中更加专注。具体而言,在课堂伊始,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同学们,大家现在跟随我一起做一个动作:将自己的手放在自己同桌的喉咙上,然后互相念出彼此的名字,这时仔细感受一下自己手上的感觉,你觉得会有什么感觉?你实际获得了怎样的感觉?”随后安排学生完成这一系列动作,学生在体验过后可以得出:“手上传来了微微震动的感觉。”这时,教师再拿出准备好的实验道具:大米与小音响,此时看似毫无关联的两个物品会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教师可以继续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音响可以令大米‘跳舞’吗?”学生大多会陷入沉思,并产生浓烈的兴趣,这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演示一个小实验:开启音响,并将其放入纸盒中,再将大米全部倒入纸盒中,让学生观察此时纸盒内大米的情况。这时,学生能够看见大米真的在纸盒中“跳舞”,教师还可以邀请学生走上讲台,将手放在纸盒边并分享自己的感受。如此一来,“声音是由震动产生的”这一抽象的物理概念就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物品直观的展现出来,既调动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又将重点知识牢牢地印入学生的脑海,保障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2、设计生活物理实验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摒弃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思路,更新自己的教学思想,通过融入生活化教学理念来优化物理教学,提升物理教学的质量。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习理解物理知识的直击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物理思维的主要方法。为了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基于生活化教学理念组织实验教学,以生活化为导向,为学生展示各种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与案例,通过创设生活化实验情境教学课堂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物理实验课堂中有效学习物理知识,降低学生物理学习的难度,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要注意的是,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到课堂教学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为了充分发挥出生活化实验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积极借助信息教学技术为学生构建更加真实、直观的实验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物理知识,通过实验学习掌握物理解题思路与知识运用技巧。
例如在教学《弹力》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教学技术进行课前导入,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一段蹦床或玩弹球的视频,让学生观察蹦床与弹球的受力变化,初步了解弹力知识与弹力产生的条件。到了正式学习的时候,教师除了要加入实验教学环节以外,还可以采取生活中常见的弹簧作为实验对象,巧用生活实验引出弹力知识,帮助学生更轻松直观的理解抽象的弹力概念,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教师还可以增加学生实验环节,为学生准备好充足的弹簧、弹簧测力计、橡皮筋、刻度尺等等生活实验道具,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深化学生的物理学习体验,使学生在操作、观察、思考、总结的过程中有效吸收物理知识,掌握物理技能,为后期更深入的学习做好准备。
3、布置生活化课后作业
在新课改之风大力盛行的今天,教师应更关注学生综合能力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并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科素养视作教学的主目标之一。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则应更加注重对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虽然物理知识大都是以书本理论知识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但是这些理论知识都可以在实践与应用中得到检验。考虑到大部分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积极性较低,教师可以设计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灵活的生活化课后作业,提升课后作业的趣味性,让学生能够以实践、练习、观察等多种方式完成课后作业,这样既能促进学生综合素养与能力的发展,又能更好的保障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从而进一步发挥出生活化课后作业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噪声及其控制》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这样一个生活化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生活中调查校园中、生活中、家中存在哪些噪音,思考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减少这些噪音,做好分析与记录。到了下节课上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调查结果,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看一看谁的调查更加细致,谁提出的建议最为可行等等。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又为学生创造了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条件,有利于学生物理思维与应用能力的发展。又如在教学《物质的密度》时,教师可以以“检验金项链”这一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事例入手引出密度测量问题,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使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对问题展开思考与分析。在这一课学习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实践型的课后作业,比如让学生回到家中后测量家中常见物品的密度,如水、牛奶、油、饮料等等,让学生一边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内容,一边将其应用于生活之中,深化学生的记忆与理解,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活化理念对于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生活化理念不仅满足了学生的物理兴趣培养需求,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物理知识的探究空间,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都是极为有利的。因此,物理教师必须要认识到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不断探索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争取在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能实现物理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沈峰.融入生活化理念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初探[J].科技风,2020,12(36):27-28.
[2]吴伟生.“生活教育”思想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杂志,2019,16(05):88-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