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视域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创新素养培养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创客教育;初中信息技术;创新素养;培养研究
正文
在新时代课程标准引领下,教师需紧扣学生兴趣与学习需求,融入创客文化,开展实践课程,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与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教师应积极拥抱创客教育理念,探索信息技术教学的新维度。《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指导下,教学内容应聚焦互联网应用、物联网实践、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强调自主创新的重要性。
(一)创客教育的概念
“创客”这个术语源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显微组装实验室(Micro-assembly Lab)的英文“Maker”。创客杂志的总编戴尔·多尔蒂在2005年发起了“创客”活动,创客教育应运而生,给学生们带去了先进的教学方式,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和分享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的想法变成真实的东西。创客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是创客文化和教育的有机融合而成。将创客教育与信息技术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可以在任务式学习中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又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起自己的学科知识体系,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二)创客教育的特征
创客教育具有鲜明的特征,包括跨学科的学习领域、返璞归真的学习方式以及贴近教学本质的学习主体。
1. 跨学科的学习领域
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促进了教育制度的健全,与信息技术的深入融合,替代了传统的课本式教学,产生了创客教育。在课堂上,要把理论知识和其他有关学科的知识进行有机结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对学生的应变、逻辑推理等能力进行有效地训练。理想的创客教育应该以学生的知识储备为中心,对其内部潜能和创造力进行最大程度地挖掘,使其对周围的资源进行有效地综合运用,从而与所学的知识形成有效的链接。
2. 返璞归真的学习方式
创客教学的出发点在于回归到学习的本性,即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表现出独立思维的能力,同时也需要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和扩展。创客教育是一种能够指导学生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的综合素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3. 贴近教学本质的学习主体
创客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它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一方面,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创客教学已经有了明显的进展,它不但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独立地学习和思考,而且还可以使他们的逻辑推理得到发展,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力。同时,学生的潜力也被挖掘出来,从而促进了学科间的学习层次的提高。
二、创客视域下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学生创新素养培养策略研究
(一)趣味游戏,激发创新潜能
信息技术学科虽专业性强,内容亦显枯燥,常使学生面临难以理解的难题。初涉功能性软件时,学生往往需遵循严格的操作流程,这无疑限制了他们的想象力。然而,游戏活动的趣味性正是其本质所在。相较于传统信息技术教学,此类趣味游戏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思考,并鼓励创新。因此,教师应多设计趣味游戏活动,助力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索。例如,在指导学生制作网站时,教师可通过前期沟通,了解学生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形成的网络使用偏好,进而鼓励学生分享喜爱的网站,并从结构设计、内容、功能等方面进行分析。这种互动交流有助于唤醒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设计“找朋友”游戏,让学生自主搜索创作素材,从学习者转变为创作者。随后,学生将探索如何将图片、文本、视频等素材“拖动”至不同区域。趣味游戏活动要求教师站在学生角度,把握其兴趣,精准设计活动。
(二)创新信息技术教学,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1.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融入创客教育理念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趋势。教师的角色也随之发生了显著的转变。信息技术课程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需要将创客教育的理念融入其中。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递者,而是要成为活动的组织者、学习空间的建设者以及课程的设计者。这意味着教师需要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明确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新角色,并增强自身的信息技术知识,以便能够更好地与学生一起进行创新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创意转化为实际的作品,从而拓展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核心创造力。通过引入3D建模软件和技术,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设计各种各样的物件,并通过3D打印机将这些设计变为现实。这样的过程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知识,还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2. 为了显著提升教学效果,对教学流程进行优化显得尤为关键。传统信息技术课程往往受限于其较低的互动性,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意与兴趣。而创客教育则倡导通过实践学习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因此,教师应当精心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流程,比如“情境设置—问题明确—问题探讨—作品设计—作品制作—成果分享”。遵循这一流程,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具体任务来驱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进而实现教学效率的飞跃。
3. 创新教学形式,游戏助力课堂活力。游戏是开启学生认知世界的钥匙,也是吸引注意力的有效途径。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设计游戏,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展现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与实践技能,焕发课堂生机。例如,设计“计算机大世界”Flash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计算机构成等知识。游戏能激发学习兴趣与探索欲,主动了解计算机硬件构成,为后续上机练习打下基础。
(三)优化课堂评价,提升教学质量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部分教师所提供的评价机制尚显不足,未能有效激发学生创新素养的提升。鉴于此,信息技术教师亟需依托创客教育理论,对学生进行全面而细致地评价。具体而言,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不仅要审视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包括理论知识的扎实与否,以及理论应用于实践解题的能力,更要关注学生创新素养的成长。特别是在学生因创新尝试而遭遇挫折时,教师应适时肯定其创新精神,并指出失误原因,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从而在新的思维路径上找到正确答案,并在这一过程中磨砺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应实施发展性评价,重视学生的创新与创造潜能。随着信息技术课程的深入,学生展现出创新与创造的能力,教师应全面评估其进步。同时,教师还应通过评价来指导学生的创新实践,当学生创新遭遇瓶颈时,进行针对性地评价,既肯定其成功之处,又引导其反思纠错,助力学生避免重蹈覆辙。
三、结语
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时期。教师需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促进个性全面发展。创客式教学不仅致力于培养创新思维,更有助于学生塑造创造性人格,通过实践操作提升想象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锻造坚韧品质。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积极采用创客式教学,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助力他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闫满平.基于创客教育理念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刍探[J].成才之路,2023(21).
[2]杨吉颖.创客教育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J].教育艺术,2022(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