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摘要
关键词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思维能力培养;有效方法
正文
引言:数学是一门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而问题解决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各种思维能力,如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法、验证结果等。因此,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更能为学生的未来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重要性
(一)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问题解决教学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价值,提高数学应用能力。例如,在学习 “小数的加减法” 后,让学生解决 “购买文具时如何计算价格总和与找零金额” 的问题,使学生学会将小数加减法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问题解决教学要求学生通过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等过程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发散思维等能力。例如,在解决 “鸡兔同笼” 问题时,学生需要运用逻辑推理和假设法来找到答案,从而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1]。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问题解决过程中。例如,以 “数学王国的冒险” 为主题,设计一系列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冒险中解决问题,体验学习的乐趣。
二、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现状分析
(一)问题设计缺乏针对性和启发性
在问题解决教学中,问题的设计是关键环节。但目前部分教师在设计问题时缺乏针对性和启发性。一方面,问题设计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导致问题过难或过易。过难的问题会让学生感到无从下手,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过易的问题则无法激发学生的思维,难以达到培养思维能力的目的。另一方面,问题缺乏启发性,多为封闭式问题,答案单一。这样的问题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只是机械地寻找既定答案,而不是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缺乏启发性的问题无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二)教学方法单一,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目前,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一味地讲解问题的解决方法,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机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2]。此外,教学方法单一还体现在对问题解决过程的处理上。部分教师过于注重问题的结果,而忽视了问题解决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往往急于给出问题的答案,没有引导学生经历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等思维过程。这样的教学方式无法让学生真正理解问题的本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难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评价方式不完善,过于注重结果
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和思维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目前的评价方式存在不完善之处,过于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教师在评价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时,往往只看学生是否得出了正确答案,而对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关注不够。这种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它会让学生过分关注问题的结果,而忽视了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方法。学生可能会为了得到正确答案而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而不是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索来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它无法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维发展水平,不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
(一)在问题提出阶段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1.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例如,在教授 “平均数” 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同学们,我们学校要举行篮球比赛,四(1)班和四(2)班的同学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比赛。比赛结束后,四(1)班的得分分别是 12 分、15 分、10 分、18 分、14 分,四(2)班的得分分别是 13 分、16 分、11 分、17 分、15 分。哪个班的成绩更好呢?” 这个问题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主动思考如何比较两个班的成绩。
2.鼓励学生提问
教师要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引导,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问题的方向。例如,在学习 “乘法分配律” 时,教师可以先给出一个例子,如 “(3 + 5)×4 = 3×4 + 5×4”,然后让学生观察这个等式,鼓励他们提出问题。有的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左边的式子等于右边的式子呢?” 有的学生可能会问:“这个规律在其他式子中也适用吗?”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问题,引导他们进一步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本质[3]。
(二)在问题分析阶段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1.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关键信息
在问题分析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阅读问题,找出问题中的关键信息,明确问题的要求和条件。例如,在解决 “行程问题” 时,要让学生找出路程、速度、时间等关键信息,为解决问题奠定基础。有一道例题是这样的:“小明从家到学校,每分钟走 60 米,走了 10 分钟后,距离学校还有 300 米。小明家到学校有多远?” 在分析这个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关键信息:小明的速度是每分钟 60 米,走了 10 分钟,距离学校还有 300 米。明确了这些关键信息后,学生就可以通过 “速度 × 时间 = 路程” 的公式先算出小明已经走的路程,再加上还剩下的路程,得出小明家到学校的总距离。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分析问题的因果关系、推理过程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归纳、演绎、类比等逻辑方法进行问题分析。例如,在解决 “数字谜题” 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比如,有一个四位数,千位数字是 3,百位数字比千位数字小 1,十位数字是百位数字的 2 倍,个位数字比十位数字大 1。求这个四位数是多少?学生可以根据问题中的条件,逐步进行推理:百位数字是 3 - 1 = 2;十位数字是 2×2 = 4;个位数字是 4 + 1 = 5。所以这个四位数是 3245。通过这样的问题分析过程,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在问题解决阶段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1.鼓励学生尝试多种解决方法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在解决 “图形的面积计算” 问题时,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图形的面积,如分割法、填补法等。在计算一个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多种方法。有的学生可能会将不规则图形分割成几个规则的图形,分别计算它们的面积,然后再相加;有的学生可能会用填补法,将不规则图形填补成一个规则的图形,然后用大图形的面积减去填补部分的面积。通过尝试多种解决方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得到了锻炼。
2.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思想、分享方法,共同解决问题。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例如,在解决 “数学应用题” 时,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 “工程问题” 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问题。比如,一项工程,甲单独做需要 10 天完成,乙单独做需要 15 天完成。如果甲、乙合作,需要多少天完成?学生在小组中可以分工合作,有的学生负责分析问题,找出关键信息;有的学生负责提出解决方法;有的学生负责计算结果。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不仅解决了问题,还培养了合作学习能力。
四、在问题反思阶段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反思
(一)引导学生反思问题解决的过程
在问题解决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问题解决的过程,总结经验教训,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例如,让学生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有哪些方法可以改进?在解决完 “相遇问题” 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思:“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是如何分析问题的?用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和方法?有没有其他更好的解决方法?” 通过反思,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问题解决的过程,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鼓励学生对问题解决的结果进行质疑和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结果的合理性和准确性。例如,在解决 “数学证明题” 时,让学生思考证明过程是否严密?有没有其他的证明方法?在解决 “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 度” 的问题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证明过程进行评价。有的学生可能会用测量法,测量三个内角的度数,然后相加得出 180 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测量法存在误差,有没有更准确的证明方法呢?” 通过这样的质疑和评价,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师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提问、引导学生分析问题、鼓励学生尝试多种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以及引导学生反思问题解决的过程等策略,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雅兰.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30):68-70.
[2]张学佳.小学数学反思性教学法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影响[J].天津教育,2023,(31):165-167.
[3]张骏.小学数学教学中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J].考试周刊, 2023(5):93-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