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设施蔬菜栽培管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策略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杨玉波

辽宁省建平县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辽宁 朝阳 122400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也日益严格。设施蔬菜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然而,由于环境污染、农药残留、化肥过量使用等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研究如何通过提升设施蔬菜的栽培管理水平来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设施蔬菜;栽培管理;质量安全;保障策略

正文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已开始追求全年供应优质时令蔬菜,而非仅仅满足时令蔬菜的愿望。因此,设施蔬菜产业在满足这种日益增长的特殊需求下逐渐兴起发展。设施蔬菜产业发展使蔬菜规模化种植不再受自然限制,不仅能显著提升大棚蔬菜品质和品种水平,更丰富了中国民众的日常膳食。在开展设施蔬菜栽培管理时,种植人员应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等进行充分分析,结合实际的栽培情况,做好管理,实现设施蔬菜的高质量、产量化的发展。

一、设施蔬菜栽培技术分析及特征

设施蔬菜种植技术简要概括为采用各种温室技术手段和系统装置来实现蔬菜防寒、增温、遮光和降温等目的,逐步构建适宜温度环境,促进蔬菜正常生长发育。设施蔬菜的发展主要目标是让民众获得更便捷、更健康的大棚蔬菜生产,促使当地居民从中获取最大经济利益。随着各地民生水平的提高,基础设施、蔬菜大棚栽培管理技术将更受关注。为了及时满足农产品市场需求,提高设施农业蔬菜产量水平和品质,除了扩充种植基地面积外,也需实施有效管理,需重点关注提升每单位面积蔬菜产量和质量,持续改良品种、改进技术。因此,应从全面品种发展的视角出发,持续优化设施农业果蔬新品种的综合栽培方法[1]

二、设施蔬菜栽培技术的特征

1、多元化

温室大棚在不同气候和温度条件下相互影响的管理方式,需考虑其综合效应。针对特定的农业多样化种植区域,应结合当地气候和大棚蔬菜栽培需求,进行多元化温室大棚系统的研发与建设,以各种栽培管理技术作为技术指导,拓展生产具有差异化、动态化和可定制化特点的温室蔬菜规模生产栽培体系,从而实现蔬菜产业化种植发展模式下的多样化转变与进步。

2、规模化

随着近年来我国设施蔬菜高效栽培技术的持续发展,许多地区开始拓展种植重点区域,推动现代化农业产业的区域化布局。蔬菜农产品的批发零售集散快速展开,展示了广阔的优势[2]

三、设施蔬菜栽培技术阐述

1、品种选择

在筛选高质量蔬菜品种时,需综合考虑适宜种植地点、外部市场条件、消费者群体及市场需求等因素,以保证所选品种的品质稳定且优质。蔬菜种类特征各异,导致栽培需求和生长环境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地区的土壤及气候条件会造成品种间的多样性。即使同一种蔬菜在适宜土地面积下生产,种植期和方式仍会有所不同。由此,蔬菜种类的生理特征也必然会呈现差异。除此外,需认真研究目标市场特征和特定消费者需求,考虑个性化要求。结合我国无公害蔬菜市场品种供应和大循环、大生产流通体系的发展,合理调整无公害种植品种。

2、光照、温度、湿度控制

日照问题与确保蔬菜生长的品质稳定和量的增加之间存在重要联系,正确的利用方式常直接或间接影响整体蔬菜产量和质量。一般情况下,自然光的质量最佳,但在某些极端环境下,会面临不均匀和不足的问题。为了解决光照缺陷,采用现代科技辅助光照技术以使蔬菜获得足够的光照。除此外,技术人员应对光照的时间、光照强度等进行合理把控,若调节不当,果蔬内水分成分会相应减少,对蔬菜生产质量产生不良影响。观察蔬菜生长发育,需科学控制大棚温度、通风湿度。检测环境条件时,可用高精度温度监测设备。对各类蔬菜种植而言,种植环境的气候条件要求可能各不一样,若温室室温无法维持适宜,将影响蔬菜生长。可通过局部通风透光调节降低室内温度,促使果蔬健康生长。在空气温度自动调节的人为通风设计中,用户需结合实际应用情况,合理设定最适宜的空调温度。在进行通风设计时,为了确保空气温度分布均匀,应避免固定空调出风口位置,需经常改变位置。当露天温室大棚中果蔬的光合水分蒸发速度相对稳定缓慢时,设施蔬菜的蒸发率通常明显低于露天大棚蔬菜,只要温度下降、阴雨或晴夜出现时,大棚蔬菜所在的气氛现已相当潮湿,但若湿度过高将不利于蔬菜健康成长,因此需适时调节棚内相对湿度,通常可选择膜下滴灌、喷水增湿等方式[3]

3、科学施肥有效防治病虫害

为了促进幼苗生长茁壮,肥料施用是必不可少的一环。由于农业大棚系统的封闭性强,通常不直接采用天然肥料。因此,为了提高大棚蔬菜的营养生长,可以选用有机肥料,根据当地根系生长环境特点适时喷施适量肥料。

在温室大棚系统内,尽管为大棚蔬菜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同时也促进了有害生物的繁衍,蔬菜的健康生长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碍。为有效控制病虫害、确保蔬菜产量和质量,需科学检测蔬菜生长环境与营养状态,并合理实施叶面施肥、科学保温,以创造适宜生长条件。这样可以促使蔬菜迅速壮大、开花,确保充足日照和适宜温度。因此,种植户还需全面了解各类主要蔬菜病虫害的常见发病情况及症状,及时查找问题并有针对性地采用药剂防治,比如地老虎病和蚜虫病等常见园艺蔬菜病害。在具体的病虫防治中,可以综合运用农业、生物和化学手段等多种技术措施,尽量减少各类病虫对温室蔬菜环境的威胁。

四、提升设施蔬菜质量安全的相关措施

设施温室蔬菜产业迅速增长,但其种植也面临多种问题。这些难题可能导致农产品质量问题,限制温室蔬菜的经济效益。应针对这些基本问题,寻求解决之策,确保农产品质量及安全。

1、轮作种植及换土消毒

一方面,应采用轮作种植代替连作,结合市场需求和土壤条件,合理轮作不同作物品种;另一方面,可通过耕翻土壤、更换土壤等方法来防止有害微生物在土壤中积累。

只有采用轮作蔬菜的种植模式,替代不断连作粮食到蔬菜再翻土种植的方式,才能长期保证温室大棚蔬菜生产的稳定正常。另外,在一些农户仅有少部分区域因为长时间连续种植导致土壤质量下降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利用特定的杀虫剂进行喷洒,可以显著减少大面积连作所引发的病虫害发生概率,有效改善受影响区域的土壤状况,确保大棚蔬菜的根系能够正常健康生长,避免受到病虫害的影响。

2、强化光照管理

大棚的光照质量主要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光的强度和大棚膜的透明度。必须定期清洁大棚膜,以确保其透明性。若不经常清洗大棚膜,透光效果将受到影响,对光照将产生重大影响。有时甚至仅因大棚内外温差导致大棚膜凝结水汽,使光照强度下降。此外,在选择大棚设施时,必须充分考虑作物对光照的需求,选择透光性好且相对清洁的大棚膜至关重要。加强大棚蔬菜的光照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可确保农产品的质量[4]

3、加强温度管理

大棚蔬菜生产品质和产量受温度影响较大,科学管理温度可以有效提高产量。棚区内的气温若过高,需及时加强通风,可适度遮挡部分阳光,减弱午后阳光直射或降低夜间棚内气温;棚温过低时,可考虑使用小火炉、空调设备人工升温。加强控制大棚蔬菜的温度管理,确保各大棚温度差异始终在合理可控范围内,以确保温室大棚蔬菜根系健康生长,并避免蔬菜温度异常或波动导致大棚热损害或冻害的发生。

4、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农药和肥料使用需谨慎,应遵循规范操作。宜选效果良好、浓度较低、残留少的农药,施用量要严控,避免药害对生产造成影响;肥料需综合作物所需,有机与化肥结合使用,施用需科学合理,以免损害农业环境。

5、提升种植者管理水平

大棚蔬菜种植要求蔬菜种植者具备扎实的大棚专业知识和高水平设施管理技能。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不同的电视、广播和网络平台,以及报纸媒体,来学习相关专业知识,从而降低农民蔬菜种植者获取信息的门槛;另外,他们也能主动招募田间技术专家,组建专业培训团队,利用农忙时段无偿组织种植者进行农业技术学习培训。同时,他们还可邀请田间农户为农民提供实用农业技术指导,解答疑惑。

6、选好大棚栽培田

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的关键在于选址,确保为后续作业提供基础保障。首要任务是注重水源条件建设,确保温室内有充足的水源。其次,需留意水源是否受到污染。同时,要建造好沟渠,方便引水和排水,以备应对干旱、洪涝等突发情况。

7、选择适宜土壤

在大棚蔬菜种植中,应注重土壤管理,如采用轮作休耕等方法改善土壤质量。针对缺乏营养的土壤,可施用有机肥料以增进土壤肥力。对易感病虫害的瓜类、茄子等蔬菜,可分季种植以减少损失。根据蔬菜品种特性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种植,以提高蔬菜的质量和产量。例如,辽宁省建平县通过引进西葫芦、番茄和架豆等新品种进行栽培试验,提高设施蔬菜抗逆性,特别是减少西葫芦“死棵”现象的发生,结合相关的配套栽培技术,提升设施西葫芦、番茄的产量和品质。通过架豆育苗,进行种子处理,苗期科学管理,喷施有机肥料,提高豆角抗性,为预防豆角红根病提供科学依据,为架豆年抗病增产奠定基础[5]

8、选择适宜蔬菜品种

现代农业中,种植优质大棚蔬菜需重视种子选择。在播种之前,应根据大棚土壤条件严选合适蔬菜种子,以创造最佳生长环境。通过发芽试验并比对结果,筛选出最优种子以供种植。

9、多膜覆盖

大棚蔬菜一般采用单层薄膜覆盖,透光效果良好,但温度波动较大,导致栽培时间受限。采用温室覆膜技术可快速有效改善整体通风保温透光效果,降低冬季气温骤降对冬季温室蔬菜产量的直接影响。这能推迟越冬蔬菜的定植,提前实现温室蔬菜的收获。实施多层膜覆盖要求在温室内设置多重小圆形拱棚,同时悬挂多层幕帘以助于提升拱棚内空气温度。

10、聚氯乙烯膜

许多温室采用传统的聚乙烯膜,但其拉力差、寿命短、隔热效果不佳。相较之下,聚氯乙烯膜不会产生水滴,使用寿命长,具有更好的防尘和隔热效果。在同等厚度条件下,使用聚氯乙烯膜的温室内温度比聚乙烯膜高出5℃,且寿命明显延长。

11、滴灌施肥

确保灌溉水源的质量符合农业用水标准。建立水处理设施,对回收的雨水或废水进行处理后再用于灌溉。此外,推广雨水收集系统和灰水回用技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地下水的依赖。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循环。通过上述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设施蔬菜栽培管理的水平,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未来还需持续关注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变化,不断完善管理措施和技术体系。

12、收获后处理与储运保鲜技术

收获后的农产品需要经过适当的清洗去除泥土和残留物。分级是根据大小、颜色、形状等标准对产品进行分类的过程,这有助于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并提供更一致的产品品质。合适的包装材料和技术可以保护产品免受物理伤害和微生物污染,延长其货架期。例如,采用透气性好的包装袋可以减少果蔬呼吸作用产生的水汽积聚,防止腐烂变质的发生。

冷链物流是指在农产品从产地到消费者手中的整个过程中保持低温状态的一系列活动和技术。这对于保持新鲜蔬菜和水果的品质至关重要。通过冷藏车运输、冷库储存以及超市冷柜展示等方式保持恒定的温度环境可以显著减缓新鲜产品的衰老过程并延长其销售周期。此外,采用大气调贮藏技术(如CA贮藏)可以通过调节贮藏环境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比例来减缓水果蔬菜的新陈代谢速率从而延长保质期限。通过这些具体的栽培管理措施和技术的应用可以显著提升设施蔬菜的生产质量和安全性满足市场和消费者对高品质绿色食品的需求同时也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在未来发展中还应不断探索新的技术和方法以进一步提高设施蔬菜栽培的效率和产品质量安全水平[6]

结束语

总之,提升设施蔬菜栽培管理的策略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所在。通过实施上述策略,不仅可以提高设施蔬菜的产量和品质,还能有效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益。未来仍需不断探索和完善这些策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生产需求和市场环境为实现设施蔬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滕丽丽.提高设施大棚蔬菜栽培技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J].河北农机,2024,(14):63-65.

[2]李中华.提高设施大棚蔬菜栽培技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策略探析[J].种子科技,2022,40(04):85-87.

[3]刘星美.提高设施大棚蔬菜栽培技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J].农村实用技术,2020,(09):91-92.

[4]徐云文.提高设施大棚蔬菜栽培技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J].农业与技术,2019,39(17):72-73.

[5]段周.提高设施大棚蔬菜栽培技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J].农村实用技术,2019,(03):32-33.

[6]蒋佰钰.探讨如何提高设施大棚蔬菜栽培技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J].农业与技术,2018,38(10):13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