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政教育模式构建研究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王天蛟 魏薇

沈阳理工大学 辽宁 沈阳 110000

摘要

当前大学生群体的成长与发展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大学生群体不但要积极学习文化知识,而且还要提升自身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对大学生群体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媒体的发展对大学生思政教育产生了关键的影响,通过借助思政教育线上教学模式、优化线上课程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批判思维、创新思维、创造能力等,也有利于提高教师思政教育专业水平。


关键词

新媒体;大学生;思政教育;思想教育;品德教育

正文


前言

新媒体的发展对教育事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同时对教师职业认识职业素养教学能力水平有着一定的要求。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政教育模式的拓展创新应以互联网为主要平台发挥网络优势深入挖掘基于新媒体大学生思政教育课程内容内涵与价值强化推进思政教育的现代化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保证思政教育质量与成果。

一、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政教育模式构建策略的变化

传统思政教育已不能满足当下社会发展需求也无法满足现代学生学习成长和发展的需求,大学生有着自身独特的个性以及追求应引进新颖的思政教育理念与先进的教育模式。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创造了良好的契机以及广阔的平台以往思政教育思维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受到时间空间主观因素等的影响,新媒体的应用可突破这些局限,使思政教育可以开放包容的环境条件下进行。

当前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应改变侧重理论教育的格局注重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创造能力批判思维以及实践能力新媒体的应用可提供有力支持。新媒体融入思政教育中可丰富思政教育资源,而且可以扩展教育教学形式方法等,使学生对思政教育产生认同感也能够基于新媒体促使大学生进行深入互动与交流为大学生发挥自身主观能力性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保障[1]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

(一)新媒体环境倾向娱乐性影响大学生思想认知

当前新媒体发展得到了社会大众的关注和重视,然而新媒体对一些新闻事件的描述欠缺严肃性,社会中一些正能量的新闻会被用作吸引目光的素材,还有一些有着大批粉丝的媒体公众号所发布的信息产生错误舆论引导,没有考虑到信息真实准确与否是否会带来社会恐慌和影响正常社会秩序。尤其是信息更迭的速度加快,社会大众对真实情况的了解较为片面,尤其是大学生受非主流价值观的影响极易产生不正确的认知,甚至做出违法违规行为。

新媒体娱乐效果被追逐放大,一些健康的文化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造成新媒体的娱乐化以搞笑、娱乐的方式描述新闻事件、歪曲事实,对大学生群体价值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当前新媒体发展影响到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顺利开展和进行,大学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娱乐享受中,价值观念产生偏差,无视社会诚信与公正,扰乱了正常的生活秩序和社会秩序,这种形势会带给大学生思政教育巨大的挑战。

(二)思政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对新媒体的了解存在偏差

当下大学生群体往往过度迷恋互联网电子产品等,大学生对新闻时事的关注度缺乏,造成大学生对思政信息了解存在滞后性很多学生所获取到的时政信息往往被筛选,然而对大学生群体思想道德品质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会影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对新闻事件的认同方面大学生往往产生情感泛滥或者发表不当言论这种情况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不利影响甚至会产生反向作用无法保证思政教育质量与效果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思政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在对新媒体的了解方面有一些偏差。新媒体表达方式表现形式更加直观感性在一定程度上较容易得到大学生的认可大学生在进入社会以后缺乏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自身价值观念容易被影响产生片面或者错误的理解,这种情况同样会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带来一定的挑战,危害大学生群体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政教育面对的机遇与挑战

新媒体可以为大学生思政教育提供适合的平台,促进思想教育理论教育更好渗透到人们思想中,可以借助网络平台社交软件等高效地共享信息丰富大学生思政教育资源,增长大学生见识也可以激发大学生积极参与对时事热点的探讨与思考中[2]但是同时也有着巨大的挑战,这是由于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呈现大规模扩充学生在面对类型繁杂内容质量不能得到保证的信息无法科学甄别对学生辨识能力生活经验社会经验等有着一定的要求。在此形势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应重视培养学生社交能力认知能力辨识能力以及思考能力等,使大学生在面对各种类型的信息可以做到精准识别其次,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同时也可能造成信息负荷加重的情况产生

四、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政教育模式构建策略

借助新媒体创新教学内容

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内容的创新和优化,首先应确保大学生思政教育贴合学生生活实际,可从当前新媒体背景入手,比如现代社会中热门并得到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将抽象的思政理论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人文、社会、国家等思政相关话题与学生生活内容相结合,激发学生思政教育兴趣[3]。在新媒体背景下,思政教育可以采取多样化的表达形式,通过现代的社交媒体平台全面呈现思政教育教学体系的多元通过视频这种便利方式使学生直观了解现代思政教育的综合知识体系。

例如高校体育教师可在新媒体背景下运用视频教学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将思政教材中的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际案例相结合播放中国运动员刘长春代表我国参加奥运会的纪录片,这是我国真正意义上第一次参加奥运比赛当时我国竞技体育综合水平较低,竞技体育还未形成完整的训练体系。在洛杉矶举行的奥运会过程中,我国实际参赛人员只有他一位,在当时奥林匹克运动会中,一位选手参加奥运会极其尴尬,缺乏教练指导和帮助,也没有同国籍的运动员伙伴,国家无法派出多名运动员参赛。在我国竞技体育还没有发展完善的背景下,刘长春孤身一人从我国千里迢迢来到洛杉矶,参加我国第一次意义上的奥运比赛,这需要强大的勇气。虽然第一次的奥运比赛过程中刘长春的比赛成绩不是特别理想,但其敢于参加、不怕艰险为国争光的竞技精神值得尊敬和学习刘长春代表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建设发展书写了具有代表性和转折性的一笔。在高校思政教育教学中培养大学生民族自豪感实现国家伟大复兴中国梦,体现了大学生现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和民族责任感塑造的深远意义借助新媒体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宏观理解,辅助大学生形成为国争光的家国情怀。

利用新媒体促进学生互动

在高校思政教育发展背景下,要充分增强实际课堂教学和线教学的互动性,调动学生参与思政教育的积极性,可通过具体的项目作业引导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结合实际的思政问题进行讨论和探索,加强对思政内容的理解和反思,增强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和项目沟通意识,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4]

例如高校艺术类教师如声乐、舞蹈专业的教师通过新媒体平台布置任务,如现在热度较高的短视频平台,让学生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拍摄并上传简短的短视频展示课堂学习中声乐、舞蹈的艺术节目实际粉丝量和点赞评论数量等数据决出哪一组获得胜利,综合评价较高的小组奖励学分或者增加专业课平时分的方式鼓励学生进行短视频的创作和发布,团队合作的方式将拍摄舞蹈声乐展示、视频剪辑、账号后期维护等具体步骤落实到个人增进学生互动探索的实践通过在线平台的实时互动功能,例如实时的评论、点赞等让学生积极参与短视频创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艺术素养,还能够提升学生表演过程时的勇气,为艺术类专业学生后续就业等方面打下良好基础。

同样可以将拍摄上传艺术课堂教学内容,通过新媒体平台传播,增强民众对于我国传统艺术文化认知同时还可以通过现代新媒体平台展开多样化教学,比如可以将声乐、舞蹈艺术录成教学视频,学生线上可以对专业知识进行学习和思考。体现了思政教育体系中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通过传统的舞蹈和声乐艺术学习,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精神

通过多媒体优化评估反馈

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实践中,对学习内容进行及时评估与科学反馈是思政教学的重要参与步骤。可以通过小测试的方式了解学生对于实际理论知识的学习情况,将选择填空等多种题型贯穿整个学科评估反馈中[5]。将测试成绩作为检验学生对思政教学内容理解和掌握情况的依据,为后续教学方案调整和完善提供参考和支持

例如在高校语文师范类专业学生教学中,通过新媒体平台归纳总结学生就业中遇到的问题,通过系统学习研究解决方法。比如师范类学生教师资格面试进行实际的场景模拟,让其他学生作为考官或者观众对面试学生进行打分。在场景模拟过程中,学生应准确、精炼且流畅进行自我介绍,对实际教学理念和内容进行叙述和说明探究教学中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和其他学生深入讨论之后对学生的面试进行打分目的是辅助学生积累面试经验,避免在真正面试产生紧张情绪,锻炼学生在面试时的应变能力、表达能力等,体现了思政教育体系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后续的面试场景中,改变面试问答形式,比如增加对面试学生现代思政教育体系建设方案的提问,增加学生面试考官可能提出的问题使其对实际面试过程中的提问有思想和理论准备,从而提高学生面试通过率。后续的场景模拟中,教师与学生身份可以进行互换,以师范类学生实际面试进行模拟实践。比如学生现在身份为教师,将自己所学的语文专业理论知识通过课堂教学模拟方式展示,使学生在模拟教学发现难点和问题,然后教师通过实际解答和辅助等方式增强师范类学生职业荣誉感和使命强化学生教书育人的社会责任,促进国家教育行业健康蓬勃发展

利用新媒体完善数据分析

加强对大学生思政教育体系研究,通过对具体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可以了解大学生学习中的能力和思想行为为思政教育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完善提供数据支持和依据。在媒体背景下大数据分析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同样思政教学也可以利用教学平台的学习数据分析学生学习效率,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思政教育情况,从而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分析优化[6]

比如在高校书法专业教育中,教师利用专业的教学平台,借助新媒体平台的便捷性进行传统书法相关知识的教学。传统的书法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古代书法艺术的鉴赏和学习极为重要学生通过观看新媒体平台的视频资料对我国古代的甲骨文、金文等较为久远的文字进行鉴赏和理解。通过分析学生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对于甲骨文、金文字体的了解和掌握情况

文字艺术不断发展过程中篆书逐步成为当时的主流字体对于篆书风格和不同作者表达的篆书内容进行研究和学习,通过分析学生篆书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和问题,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制定篆书的学习方案。在实际的书写练习过程中,记录分析学生篆书书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学生篆书书写水平。隶书的书写形式较为接近篆书,起笔、收笔、行笔过程中较为圆润,整体字体风格古朴、浑厚楷书的整体风格较为工整,排版有序。在楷书的实际教学中对欧体的鉴赏和书写较为关键欧体字字体风格工整优美,整体结构符合人们对于楷书的心理预期。字体最后的篇幅呈现效果较为美观且艺术表现较强。起笔、收笔锋利美观如刀刻一般整齐干脆。在传统艺术字体的学习过程中,增强学生对我国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文字文化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在临摹传统字体鼓励学生通过大量书写的方式使学生理解事物发展的本质是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使学生形成唯物主义思想,以辩证的思想面对学习生活中问题。

结语:综上所述,新媒体的发展对大学生思政教育会产生积极影响和不利影响应认识到大学生思政教育模式在构建方面受新媒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分析大学生思政教育所面对的机遇与挑战,基于此科学借助新媒体创新思政教育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大学生成长发展的特点,利用新媒体引导大学生加强与社会教师的交流互动还可以通过多媒体优化并完善对大学生群体理论与实践应用以及自身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方面的评估与反馈逐步完善数据分析工作,为思政教育的有效开展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茂榕,刘超,李超.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新媒体的作用及有效性方法研究[J].知识经济,202117):100-101.

[2]杨涛.日常“微课程思政”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实践研究[J].时代人物,201918):92-93.

[3]苏新华,方云钦,黄珍华,等.课程思政中的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以“微生物学”为例[J].科学与无神论,20215):9-17.

[4]石瑞,王芳,邹欢芳.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挑战与对策:以大学生媒介接触行为为视角[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16):121-123.

 

姓名:王天蛟出生年月:1988性别:民族:汉族学历:硕士研究生 职称:讲师籍贯:辽宁沈阳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单位名称:沈阳理工大学省市:辽宁省沈阳市邮编:110000
姓名:魏薇单位: 沈阳理工大学省市:辽宁省沈阳市邮编:11000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