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四湖流域管理中的洪水预警系统构建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孙毅松

山东省济宁市水利事业发展中心 272000

摘要

围绕南四湖流域洪水预警与防洪调度系统的构建与优化,提出了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智慧防洪系统解决方案。通过研究南四湖现有洪水预警系统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以数字孪生技术、知识平台和机器学习为核心的优化策略,重点探讨如何提升系统的精确性与效率。通过智慧防洪调度系统的应用案例,评估其智能化效果,并从社会、经济和环境角度分析其综合效益。为流域防洪管理提供了一套智能化解决方案,并展望了未来发展路径。


关键词

南四湖、数字孪生技术、洪水预警、智慧防洪、知识平台

正文


引言:  

南四湖作为淮河流域的重要水利枢纽,其防洪调度能力直接影响下游区域的安全与经济发展。传统的防洪调度依赖于人工判断和历史经验,难以应对突发性洪水和复杂的调度需求。为了提高防洪预警的准确性和调度的智能化水平,引入数字孪生技术、知识平台与机器学习相结合的技术框架,对现有的南四湖防洪调度系统进行全面优化。研究旨在提升系统的预警能力、调度效率以及综合防洪能力,为流域防洪管理提供智能化的解决方案。

一、南四湖流域洪水预警系统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

(一)南四湖流域洪水预警系统的构建与应用现状  

通过部署传感器网络、遥感技术和数据通信技术,预警系统能够实时监测降雨量、水位变化和水流速等关键数据,及时为防洪调度提供数据支持。与此同时,系统也结合了气象卫星和雷达等外部资源,实现了多源数据的整合,为流域内的洪水预报和预警提供了更加全面的依据。现有的洪水预警系统在日常运行中,依托新安江模型等水利模型进行水文计算和洪水演进分析,并配合防洪调度规则库的调度规则,来应对不同的洪水情境。

(二)南四湖流域洪水预警系统在实践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降雨预报的精度不高,现有系统对降雨的空间和时间分布难以精细掌控,导致洪水预报误差较大,尤其是在复杂地形和气候条件下表现得尤为突出1】。由于历史洪水数据和实时监测数据之间的差异较大,预警系统在洪水发生前难以准确预测洪水演进过程。流域内多个水利工程的运行状态监测仍不完善,工程调度对洪水预报的影响尚未完全纳入系统中,造成在实际操作中对预报结果的调整依赖人为判断,自动化程度较低。

二、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南四湖洪水预警系统优化策略  

(一)数字孪生技术在南四湖流域洪水预警中的应用前景  

数字孪生流域系统通过实时监测数据与历史数据的深度结合,能够构建虚拟的南四湖流域,模拟水位、流量、降雨和洪水演进过程等重要水文数据。该系统依托高分辨率遥感、BIM模型、三维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手段,能够精确构建南四湖二级坝、主水道、溢流坝等水利设施的数字模型,并与实际工程相联动,实现对洪水演进的动态监测和预判。南四湖二级坝工程的实际监测数据表明,数字孪生系统能够实时监控水位波动和泄洪情况,调整调度方案,预计可提升洪水预报精度约20%-30%。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还包括对水闸操作和溢流控制的模拟,通过实时数据分析,预测未来6小时至48小时内的洪水情况。

利用这种全景式的预报方式,能够有效提升调度指令的精确性,减少人为操作失误的可能性,并确保水利设施在洪水高峰期的安全运行。数字孪生技术还具有自动学习和自我优化的能力,能够通过对历史洪水数据的分析逐步提升模型的预测能力。在防洪调度过程中,通过模拟不同调度方案的实施效果,系统能够自动推荐最优方案,从而避免资源浪费和次生灾害的发生。在南四湖防洪调度案例中,数字孪生系统已成功优化了水闸的调度,减少了洪水对周边村庄的冲击,使下游洪峰水位降低了约0.5米。

(二)利用知识平台与机器学习技术提升洪水预警系统的精确性与效率  

知识平台的核心在于构建洪水预报的专家系统,该平台通过汇集大量的历史洪水数据、降雨过程数据以及水利工程调度记录,形成结构化的知识库2】。南四湖流域内已收集到的降雨数据超过30年,洪水过程数据超过100次洪水事件,涵盖了13个主要水闸的调度方案以及相关的水位、流量等关键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度分析,知识平台能够自动生成洪水预报调度方案库,并结合实时数据自动更新预报参数,确保预报结果的准确性。

系统中的规则库包括了超过500条调度规则,涵盖了不同规模洪水下的工程调度策略。利用这些数据,系统能够针对即将发生的洪水提出预警,并根据洪水的时空分布特征推荐最优的调度方案。机器学习技术则通过对历史洪水数据的学习,建立了洪水演进的预测模型和规则库的自动更新机制。通过卷积神经网络(CNN)和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等算法,系统能够识别历史洪水过程中的特征值,并根据当前的降雨信息预测洪水的演进路径和洪峰水位。南四湖洪水预报系统结合了12个降雨监测站和20个水文监测站的数据,每10分钟更新一次降雨量和水位信息,确保预警系统对突发性洪水的快速响应。根据模型模拟结果,在洪水发生前12小时,系统能够对洪峰水位的预测误差控制在±0.2米以内,对洪水过程的预报误差控制在±1小时以内。如表1所示:

1:南四湖流域洪水预警系统关键数据指标统计表

数据类型

监测站点数量

数据更新频率

数据存储量(GB)

历史数据时间跨度

关键监测指标

降雨量监测

12

10分钟

1.2

30年

降雨总量、降雨强度

水文监测

20

10分钟

3.5

30年

水位、流速、流量

洪水事件记录

-

-

2.0

100场次

洪峰水位、洪峰流量

调度规则库

-

-

0.8

30年

调度方案、调度规则

水利工程调度数据

13

每小时

4.5

30年

水闸开启度、泄洪量

三、智慧防洪调度系统的效果与未来发展方向  

(一)南四湖防洪调度系统案例展示与智能化效果评估  

南四湖防洪调度系统的智能化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在洪水预报、调度指令自动化和决策支持等方面展现了强大的功能。在实际应用案例中,通过智能调度平台的实时数据分析,南四湖的防洪预警系统成功预测并应对了一次洪水过程,调度指令自动生成并发送至13个关键水闸的操作系统,确保了水闸的及时开闭。系统利用专家经验库和历史场景模式库,有效调度了包括南四湖二级坝、韩庄闸在内的多项水利设施,确保下游水位控制在警戒水位以下。在一次洪峰期间,通过提前24小时启动调度方案,洪峰水位减少了0.5米,下游受洪水影响的村庄数量减少了约30%。

(二)基于智慧防洪系统的综合效益及未来发展路径  

该系统通过精准的洪水预报和智能化调度,减少了洪灾对农田、基础设施和居民生活的影响,显著降低了因洪水造成的经济损失3】。根据统计,南四湖智慧防洪系统的应用每年可减少直接经济损失约1.2亿元,同时降低了洪水灾害对环境的破坏,减少了约40%的农田淹没面积。未来,随着数据积累和技术不断优化,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人工智能算法、数字孪生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将更加紧密地结合,从而实现更加精准的预报与调度。

结语:  

南四湖智慧防洪调度系统通过数字孪生、知识平台和机器学习技术的结合,实现了洪水预报、调度指令自动化和防洪决策的智能化升级。系统的应用在提升洪水预警准确性、减少洪水灾害影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带来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智慧防洪系统将在数据积累和算法优化的支持下,进一步提升其综合效能,并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应用,为流域防洪管理的现代化和智能化提供持续动力。

参考文献:

[1]张煜煜,贾学松.南四湖二级坝数字孪生工程技术与实践[C]//中国水利学会.2023中国水利学术大会论文集(第二分册).沂沭泗水利管理局水文局(信息中心);淮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信息中心);,2023:5.

[2]温佳文,阚向楠.数字孪生南四湖二级坝建设及应用成效[C]//中国水利学会.2023中国水利学术大会论文集(第一分册).沂沭泗水利管理局水文局(信息中心);,2023:4.

[3]胡文才,张煜煜.以模型和知识驱动的数字孪生南四湖二级坝建设与应用[C]//中国水利学会.2023中国水利学术大会论文集(第一分册).沂沭泗水利管理局水文局(信息中心);,2023: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