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
摘要
关键词
新课标;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
正文
引言
新课标中有明确指出:“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体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学习活动,以此来强化知识内在联系,助推知识结构化。”由此可见,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环境下,大单元教学也成为当下教育发展必然趋势,初中语文教师要想深化新课改,自然要重构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学情有序实施大单元教学,这样才能突破以往单篇教学局限,让学生在大单元学习过程中形成完整且系统化的单元教学结构体系,从而有效助推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强化学生语文学习体验,高效达成语文教学目标。可是,究竟要如何在新课标下有效开展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呢?对于此,笔者也提出了如下建议:
一、 整合重构内容,解构大单元主题
纵观初中语文教材内容即可发现,编者在安排内容时,有将主题相似、题材相近的几篇课文安排在同一个单元内,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来提炼大单元主题,这样就能有效推进大单元教学[1]。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活动在开展时,教师需要改变以往单篇教学理念,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与重构,以此来形成一个教学大单元,此后再针对文本之间的联系来对大单元教学主题进行解构及明确,这样就能促使整个大单元教学因此而更为有序推进,从而切实提升大单元教学效果。以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这一单元主题就是“亲近自然,热爱生活”,该单元内的阅读文本则有《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古代诗歌四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即可将这几篇文本整合、重构在一起,然后再分析单元文本内容将大单元主题设定为“妙笔写生活”,此后再指向单元文本语言运用、审美创造来引导学生分析这几篇文本是“怎样表达的?”这样学生就能在大单元文本解读过程中从写景的角度对各篇文本进行鉴赏,在深化学生对于大单元文本的认知的过程中,有效促使学生在大单元学习中把握文本中心思想及单元文本语言文字之美,从而切实提升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实施效果。
二、 情境与任务并行,驱动学生大单元学习
新课标认为高质量的语文教学活动应当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出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设计出极具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这样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好奇心及想象力,有效驱动学生自主参与到大单元学习中[2]。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大单元教学活动时,为了确保学生主体参与性,可以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创新教学方法,先借由大单元情境来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大单元学习中,此后再借助情境任务来驱动学生深度学习,这样就能突破以往语文教学浮于表面的情况,让学生在情境任务驱动下自主学习、深度体验,从而高效达成大单元教学目标。以《渡荆门送别》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即可将《雨霖铃·寒蝉凄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山中送别》这几首诗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大单元,然后再明确大单元教学主题,即“送别类诗歌”来为学生创设如下情境:“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些较为经典的分离影视作品片段,以此来为学生引入分别的情境。此后再要求学生思考,你们在送别他人时会说些什么?”这样就能让学生亲自进入到送别情境中,此后再聚焦大单元主题设计如下任务清单:1)阅读并且分享送别类诗歌,理解这些诗歌所表达的含义;2)从诗歌情感视角出发将送别类诗歌分成多种类别,如表达不舍、表达劝慰等;3)结合自身诗歌阅读成果想一想假设是自己的话会对送别的朋友说写什么,并且结合所学创作一首送别诗……这样学生就能在情境任务引领下深入大单元学习,切实提升大单元教学效果。
三、 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强化学生探究效果
新课标下的大单元教学对于学生综合能力有着一定的要求,而且教学周期较长,学生容易在大单元学习过程中呈现出一些问题,这个时候要想有效利用大单元教学助推学生核心素养得以发展,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在大单元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还需发挥出自身引导组织作用,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及时提供指导,这样才能确保学生有效、顺利地参与到大单元学习活动中,从而切实提升大单元教学效果[3]。新课标强调要在教学过程中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化学习情况,初中语文教师在大单元教学实践期间,可以针对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及时提供指导与引领,这样学生大单元学习自然也能因此而变得更为高效。以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大单元教学时,即可围绕着单元教学主题“走进诗歌的世界”来为学生提供诗歌音频,利用诗歌朗诵来激发学生诗歌鉴赏兴趣,此后再针对学生诗歌鉴赏能力不足这一问题,来引导学生从字、词、句式、段落结构等多方面分析诗歌之美,这样学生就能在教师大单元教学引领下形成深刻认识,从而其实提升大单元教学效果。
四、 注重评价,提升大单元教学实施效果
新课标中有提到:“要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及整体性,注重评价的导向作用。”在这一课程理念指导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活动在推进时,教师自然要提高对评价的重视程度,借由评价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效利用评价来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这样才能切实提升大单元教学效果,并且还能推进教学评一致性推进。以往初中语文教学评价存在单一、片面的情况,无法真正将评价作用有效发挥出来,新课标下的大单元教学评价则有所不同,其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以往单一、片面的评价内容及形式,将评价贯穿于学生整个大单元学习全过程,而且还需改变以往单一教师评价方法,让学生成为评价者,评价标准也需全面、多元,这样才能更好地助推学生成长及提升,从而切实提升大单元教学效果。首先,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评价要兼具开放性、多元性,在评价时不仅要对学生大单元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还需关注学生合作学习情况、核心素养发展情况,这样才能让整个评价结果因此而变得越发的丰富、多元[4]。其次,在大单元教学评价过程中,评价要兼具表现性及过程性,即要加强对学生整个大单元学习过程的观察及记录,以此来展开全面且客观的评价,而且在评价期间还需指出学生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助推学生提升及自我纠正,从而有效优化大单元教学。最后,评价主体也需多元化,改变以往单一教师评价主体,让学生一同参与到评价中,这样就能进一步优化大单元教学评价。
五、 结语
综上所述,大单元教学是新课标下所提倡的全新策略,也是一种十分新颖的教学方式,将其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课堂,能够凸显出课程整体性及综合性,让学生在大单元学习过程中深入把握单元主题及文本中心思想,从而提升语文教学效果。为此,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准确把握大单元教学内涵,通过整合、重构大单元来推进大单元教学活动,这不仅能够突破单篇教学的分散性,还能在深化学生大单元知识掌握的同时强化学生整体思维。
【参考文献】
[1]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 李英杰.天津教育,2022(06)
[2]王晓燕.重构·创新·驱动——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大单元教学策略[J].学苑教育,2024,(15):64-66.
[3]陶丽萍.新课标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路径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2024,(14):96-98.
[4]杨珍珍.新课标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关键问题的解决[J].中学语文,2023,(05):78-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