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探索

期刊: 前沿科学 DOI: PDF下载

蔡春祥

(深圳市光明区公明第一小学 广东深圳 518106)

摘要

德育工作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正确价值观具有关键作用。当前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着理念陈旧、方法单一、家校联系不足等诸多挑战,影响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本文提出了深化德育理念,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创新德育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构建家校共育体系,形成德育合力;强化榜样示范,树立良好师德形象;注重情感关怀,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增强班级凝聚力。通过这些措施,旨在提升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质量和实效性,以期培养出更多品学兼优、富有社会责任感的新一代小学生。


关键词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核心价值;德育理念

正文


引言:

新时代呼唤着全面发展的新型公民,德育工作在学生全面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努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传统的小学德育工作存在一些不足,难以完全适应新形势的需求。探索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新路径,创新德育理念、方法和体系建设,是当前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核心价值

(一)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塑造健全人格

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有助于在学生心中播下善良、诚实、勇敢等美德的种子,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有效的德育工作学生能够逐步建立起对是非、善恶的判断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这有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也为其未来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实践能力

有效的德育工作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和义务,培养其的社会责任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学生可将课堂上学到的道德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增强对社会的认知和理解。这种实践性的德育工作能够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还能培养其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自己的社会价值,激发其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的热情。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奠定终身学习基础

一个优秀的德育工作不仅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审美情操。多样化的德育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种全方位的德育工作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也能够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能,为未来的个人发展指明方向。

二、当前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现状分析

(一)德育理念不断更新,与时俱进

许多班主任已经意识到传统的说教式德育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开始积极探索新的德育理念。其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强调通过体验和实践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一些班主任开始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真实的道德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体验道德抉择,从而加深对道德规范的理解。这种理念的更新使德育工作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也提高了学生参与德育活动的积极性。

(二)班主任专业素质不断提升,发挥榜样作用

许多学校开始重视班主任的专业培训,定期组织教研活动,鼓励班主任参加各种教育论坛和研讨会。通过这些活动班主任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技能,增强了开展德育工作的能力。越来越多的班主任意识到自身榜样作用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

(三)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关注情感教育

在当前的小学德育工作中,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许多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更加注重情感教育,努力营造温暖、和谐的班级氛围。一些班主任设立了“心灵驿站”,为学生提供倾诉和交流的平台。还有的班主任定期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谈心活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三、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优化路径探索

深化德育理念,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德育理念是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思想和原则,是德育工作的灵魂和核心。作为小学班主任,必须深化自身的德育理念,明确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目标。在新时代背景下,德育理念应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精神。班主任应当摒弃陈旧的观念,树立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新型德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班主任教育,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在具体的德育实践中,班主任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将正确的德育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道德难题,体会道德价值的内涵;还组织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社区服务等,让其在实践中培养责任心和同理心;还邀请身边的榜样人物为学生讲述人生经历,用生动的事例传递正能量。深化德育理念是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班主任自身先树立正确的德育理念,才能真正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其的健康成长指明方向。

创新德育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

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采用的方法是否得当。传统的德育方法如说教、规训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作用,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创新德育方法的关键在于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班主任尝试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将枯燥的道德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班主任还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发德育微课、微视频等,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德育内容。  

在开展“诚实守信”主题教育时,班主任组织学生进行一场“诚信超市”体验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将分别扮演顾客和售货员的角色,通过真实的购物场景,体会诚信的重要性。活动过程中,售货员可能会出现称重不准、乱算账等失信行为,而顾客则需要依靠自身的判断力识别并制止这些行为。通过亲身体验,学生能够加深对诚信的理解,还能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不断创新德育方法,德育工作才能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真正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从而发挥应有的育人功能。

构建家校共育体系,形成德育合力

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力量的通力合作。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对学生的品德形成具有深远影响。而学校则是系统开展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只有家校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德育工作才能事半功倍。构建家校共育体系,班主任应主动与家长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并解决德育问题。还应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学校的德育理念和措施,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并促进家校之间的良性互动。班主任还建立家长学校,邀请专家学者为家长讲解教育理念和方法,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通过家长学校,家长能够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更能与其家长交流经验,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更好地配合学校的德育工作。

以某小学的“亲子公益”活动为例,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家长和学生一同前往敬老院、孤儿院等公益场所开展志愿服务。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能够亲身感受德育的重要性,更能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这种亲子活动也加深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纽带,促进了家庭和谐。只有家校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德育工作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强化榜样示范,树立良好师德形象

班主任要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要严于律己,在教学、科研等工作中勤勉敬业,精益求精,展现教师的专业素养。要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要积极参加教研活动,虚心向优秀同事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班级管理能力。要善于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树立终身学习的典范。班主任要善于发现身边的先进典型,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学生。

某班主任老师十几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工作,几乎没有休息过寒暑假,备课到深夜是常事。但其从不叫苦,总是乐呵呵地说“学生的进步是对教学最大的回报”。班主任就向学生介绍其的先进事迹,组织学生采访其,撰写心得体会,引导学生学习其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高尚品质。班主任要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以高尚师德感染学生,以模范行为影响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班主任身上汲取道德养分,茁壮成长。

注重情感关怀,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德育工作要关注学生道德认知和行为养成,更要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和心理健康。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到情感在德育中的重要作用,树立“以心育心”德育理念,用爱心、耐心、细心去滋养学生的心灵。班主任要主动与学生谈心,倾听其的烦恼,了解其的喜怒哀乐。要善于发现学生闪光点,给予及时鼓励,增强学生自信心和自尊心。也要宽容学生过失,给予改过自新机会,帮助学生建立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某班级的情感关怀”为例,某班上有个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其上课经常开小差,作业马马虎虎,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班主任没有一味地批评,而是利用课余时间经常找其谈心,鼓励其大胆尝试新事物。在一次班会课上,班主任请其当小老师,分享自己的特长。其教大家唱歌、跳街舞,学生都很喜欢,纷纷为其鼓掌。看到大家对其的认可,自信心得到很大提升。其变得更加积极向上,学习态度也有了明显改观。班主任要做学生成长的贴心人,用爱铺就通往学生心灵的桥梁,用心呵护每一个学生的美好未来。

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增强班级凝聚力

班级文化是班级精神风貌的体现,蕴含着班级的价值理念、行为规范和发展方向。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能够凝聚人心、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从而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班主任应当注重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采取多种措施,如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创建班级文化墙、制定班级口号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正面影响。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其参与班级文化建设,形成良性互动。

“班级文化节”为例,班主任组织学生开展才艺展示、读书分享、班级辩论赛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的集体意识。在活动策划和实施过程中,班主任要给予正确引导,确保活动主题积极向上,符合班级特色。还邀请家长、校外专家参与,丰富活动内容,增强活动的影响力。通过班级文化建设,能够增进师生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促进良师益友的形成。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成长,更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良好的品行习惯。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提高班级的凝聚力。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对于增强班级凝聚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班主任要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努力构建积极向上、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

结束语:

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需要班主任在理念、方法和体系建设等多方面不断创新和完善。通过深化德育理念、创新德育方法、构建家校共育体系、强化榜样示范、注重情感关怀、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等综合措施,德育工作有望真正贴近学生生活,发挥应有的育人功能。展望未来,班主任需要不断与时俱进,持续学习创新,不断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德育理念和方法,努力适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还需加强家校社会多方力量的联动,形成全方位的德育合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高凌波,吕丕宝.优化班级管理做好“三全”育人——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探究[J].华夏教师,2024(11):45-47.

[2]邵立进.“双减”背景下创新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思考[J].华夏教师,2024(08):53-55.

[3]高鸿.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统合策略[J].华夏教师,2024(08):44-46.

[4]贾淑萍.小学班主任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有效方法[J].华夏教师,2023(35):33-35.

[5]林晓华.探究德育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华夏教师,2023(34):24-26.

[6]丁玉芳.如何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3(01):164-16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