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技术用于自动化系统的意义研究
摘要
关键词
电子信息技术;自动化系统;工业
正文
引言:
近些年我国自动化发展态势良好,越来越多的领域重视并且应用自动化系统,实现自动化生产、自动化管理等等,减少人力资源的消耗,同时提高生产效率、管理水平。但自动化系统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可能受某些因素影响,导致其稳定性和安全性不高。对此,应当积极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来升级自动化系统,提高其使用性能,能够满足各个领域实际需求,解决实际问题,助力各个领域良好发展。所以,自动化系统中有效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关于自动化系统和电子信息技术的概述
(一)自动化系统
自动化系统是一种先进的技术解决方案,通过集成各种硬件和软件组件,实现对设备、机器和过程的自动控制和监控。它的核心目标是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为错误、降低运营成本,并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自动化系统通常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和通信网络等关键组成部分。其中,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等,并将这些数据传输给控制器;执行器则是根据控制器的指令来调整设备的操作,以实现预定的目标;控制器是自动化系统的大脑,它接收来自传感器的数据,并根据预设的算法和逻辑进行处理,然后向执行器发送控制信号;通信网络则负责在各个组件之间传输数据和指令,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和系统的协同工作。目前,自动化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之中,包括制造业、能源行业、交通运输、医疗保健等,推动各个领域朝着现代化、自动化方向迈进[1]。
(二)电子信息技术
电子信息技术是指采用电子技术进行信息获取、传递、处理及应用。依托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构建的电子系统具有智能集约化与自动化、网络化与数字化、效率化与便捷化,将其应用于医疗、电力、餐饮等领域中可获取、传输、处理及存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这不仅能够解放劳动力,还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二、自动化系统中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意义
(一)提高生产质量
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自动化系统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同时也对其提出诸多新的要求。此种情况下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可对自动化系统予以升级,使之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促使实际生产活动更自动化、有序化展开,提高生产质量与效率。就以电力领域为例,对传统电力系统运行实际情况予以了解,其存在诸多弊端,比如运行速度缓慢、容易受外界干扰等等,提供的电力资源有限,不能满足人们实际用电需求。积极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对电力自动化系统予以优化,可在电力系统自动运行的过程中搜集相关信息数据,并且对其予以整合分析,从而反映电力设备、线路等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清洁电力系统,使电力自动化系统保持最佳的运行状态,持续且高效地运转,提供充足的电力资源[2]。所以,从这一角度来讲,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于自动化系统之中可提高生产质量。
(二)提高操作性能
电子信息技术在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除了优化调节生产设备,使之保持最佳运行状态,可根据实际需求而相互协调,保证整个系统操作更稳定和安全。同样以电力领域为例,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电子信息技术可以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电力设备的运行数据,识别出潜在的问题和故障,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或调整,确保电力设备始终保持在最佳运行状态,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电子信息技术可以通过精确控制电力设备的运行参数,如电压、电流和频率等,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精确调节,确保电力系统在不同负载条件下都能保持稳定的输出电能,满足用户的需求。电力自动化系统中可依托电子信息技术与各个电力设备之间的通信和控制,通过自动化操作电力设备,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协调运行,避免人为操作错误和设备故障对系统造成的影响,从而提高系统操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三)优化劳动模式
自动化系统中应用电子信息技术,还可以使相关工作人员掌握该系统相关信息,比如系统安装方式、设计质量、应用性能等,判断是否存在故障隐患,予以针对性处理,促使该系统恢复到最佳状态,实现劳动模式优质的目的。同样以电力领域为例,电力自动化系统中有效应用电子信息技术,那么可通过构建电子系统,可搜集电力系统相关数据信息,即可掌握该系统安装方式,从而更好地理解系统的结构和运作原理;其次,因设计质量直接影响到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依托电子系统可搜集并且分析电力系统的运行参数,与设计标准相比较,判断该系统是否存在异常或者潜在故障,设计参对设计图纸、参数等进行深入分析,确保设计符合标准,不存在潜在的问题[3]。再次,依托电子系统,工作人员还能够获得关于电力系统应用性能的详细数据,包括系统的响应时间、负载能力、能耗等,对其予以整理分析,即可判断系统运行状态是否最佳。最后,综合考虑,准确分析电力系统运行实际情况,明确其存在的故障隐患及其诱因。以此为切入点,制定并实施针对性的维修方案,使电力系统不仅可以迅速恢复到正常状态,更可以达到最佳的运行效果。这种高效的工作模式,无疑为电力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实现更为优质的劳动模式。
三、自动化系统中电子信息技术的实践应用
(一)工业领域
近些年我国工业领域有很大进步与发展,为了能够推出高品质的产品,实际工业生产中越来越注重协调各个环节的工作,以保证工艺操作更顺畅、更标准,从而提高产品生产质量与效率。基于此,在工业自动化系统中应合理规划电子信息技术与检测技术、系统工程技术等进行有机融合,促使相关工作人员可以获取自动化生产相关数据信息,包括生产工艺、产品检测、生产设备等等,掌握工业生产的实际情况,那么相关工作人员即可判断是否存在生产工艺操作不规范的情况,进而优化设置自动化系统,通过合理地操作生产设备,规范化、标准化进行工业生产,真正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率[4]。
(二)工程领域
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领域的广泛应用,为工程项目的实施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这种技术的运用主要体现在通过建立一个自动化管理系统,实现对工程建设各个环节的全面控制和管理。其一,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基于电子信息技术的自动化系统可实时监控工程进度,及时发现并且分析工程进度缓慢或过快的原因,提出可行性的解决方案,以便相关负责人能够调整工程建设,确保项目按照预定的计划进行;还可以对工程材料、设备和人员进行有效管理,根据工程建设需求而合理配置资源,以便工程建设在充足的资源支持下顺利向前推进[5]。其二,提高工程项目质量。基于电子信息技术的自动化系统可以对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予以实时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可行性的解决方案,以便相关工作人员能够优化工程设计、工程施工等等,保证工程质量达标,避免出现返工等情况,增加工程成本。其三,基于电子信息技术的自动化系统良好运行,还可以实时监测工地的安全状况,预警潜在的安全隐患,从而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和工程的顺利进行。
(三)电力领域
1. 电网调度自动化
当前,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电网调度自动化的重要性日渐显现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电力系统运行状况。在我国用电需求不断攀升的情况下为保证电力系统更稳定、安全、高效地运行,应当将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于电网调度自动化中,以此来搜集、整理、存储电网调度相关信息数据,明确网络运行、同期操作、继电保护等方面的状况,进而反馈电网运行实际情况。那么,在电力系统运行出现异常情况,相关工作人员即可通过了解相关信息数据,对异常情况予以掌握,之后通过自动化方式进行电网调度,及时消除负面影响,保证电力系统处于最佳运行状态,创造较高的电力资源,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用电需求,同时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现象[6]。
2. 变电站自动化
电力系统所供应的电能无法直接传输至用户端,需要在变电站转换后传输至用户端,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因此,在电网调度自动化过程中还需要科学合理地设置变电站自动化,以便自动将高压电转化为标准的电压,进而传输至用户端。对变压站实际情况予以了解,是由变压器、开关等一系列的电力设备组成。为了提高变电站自动化水平,应根据电站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和设置电子信息技术,促使变电站具有自动化性能,可自动转换电压。这一过程中需要利用电子信息技术与变电站的电力设备相连接,包括变压器、开关等,以便相关工作人员通过操作电子系统,即可实现智能化检测合闸、操作安防设备、保护变压器等等,从而进一步提高电力系统智能化水平。
3. 配电网自动化
配网自动化主要选取高性能配电及自动化控制等技术,实现对配网的离线与在线两种模式管理,确保配电网的经济性与可靠性。在具体进行配电网自动化建设之中,需要基于电子信息技术对电力设备予以优化设置,比如线路、变压器等,同时安装分布式电源,有效保护过/欠电压与频率。如此即可保证配电网自动化应用于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馈线自动化、设备管理自动化、信息分析自动化等模块之中。其中,馈线自动化模块,依托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使配电网能够对馈线的实时监控和控制,这包括对馈线的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进行监测,并根据实际需求而自动调节、控制,快速响应电网的变化,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设备管理自动化模块则是通过集成各种传感器和监测设备,使配电网能够对电力设备予以全面监控和管理,包括对设备的状态、性能、故障等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并根据实际需求而调节或维修,提高电力设备的运行效率。信息分析自动化模块则是通过对大量的电力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分析,使配电网能够提供准确的电力需求预测和优化的电力调度方案,实时调整电力供应,确保电力资源的合理利用[6]。
四、自动化系统中电子信息技术优化应用的建议
(一)加速结合智能终端技术
尽管当下电子信息技术能够满足自动化系统升级需求,但随着时代进步、科技创新,自动化系统将朝着高效、智能的方向发展,相应的对电子信息技术应用要求提高。此种情况下应将电子信息技术与智能终端技术结合,为自动化系统带来新优势,如提高数据处理速度、增强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等。比如自动化系统中融合应用自动化技术、智能终端技术,不仅能够实时监控各种设备,获取设备相关的数据,还能够对数据信息整合处理,通过直观化的方式呈现给工作人员,以便其掌握系统运行状态,进而根据实际需求而灵活操作自动化系统,达成预期目标。
(二)提高电子系统性能
在自动化系统中,电子信息技术的优化应用是至关重要的。为了确保系统的高效运行和稳定性,还需要关注提高电子系统的性能,这包括对硬件设备、软件程序等方面的优化。硬件设备方面应注意定期检查和更换过时或老化的硬件设备,保证硬件设备使用性能较好;通过添加更多的硬盘驱动器或使用更大容量的存储设备,可以提高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选择更快的处理器或升级现有的处理器,以提高系统的计算能力和响应速度。在软件程序方面应通过改进算法的效率和准确性,提高系统的处理速度和处理结果的准确性;删除不必要的代码和功能,减少系统的资源消耗,提高运行效率;利用多核处理器和分布式计算技术,将任务分散到多个处理器上执行,以提高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等等[7]。
结束语:
综上所述,自动化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工程、电力等领域之中,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但伴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创新,各个领域对自动化系统应用提出更高要求。根据自动化系统实际情况,合理规划、有效设置电子信息技术,即可提高该系统的安全性能和稳定性能,助力各个领域自动化、高效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鸿涛.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自动化技术中的应用[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23,13(03): 122-124.
[2]杨升正,解志.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实践应用探讨[J].信息系统工程,2023,(03):88-90.
[3]巴小宇,陈琛.电子信息技术在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2023,52(01): 288-289.
[4]王倩.电子信息与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J].集成电路应用,2022,39(07):178-179.
[5]薛帅.电子信息技术与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及应用[J].无线互联科技,2022,19(02): 89-90.
[6]郑金锋,田莹强. 电子技术与自动化系统研究[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21,5(06): 91-92.
[7]赵海生.电子信息技术在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风,2021,(01):99-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