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期对玉米生长发育进程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期刊: 前沿科学 DOI: PDF下载

王小庆

云和县农业农村局 浙江省 丽水市 323600

摘要

中国南北皆有玉米栽培,玉米是我们非常重要粮食作物之一,玉米喜温,与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相比,具有很强的抗旱性、抗寒性、玉米适应性较强,对土壤条件要求不十分严格。玉米属短日照作物,生长发育非常快,需浇水量多,适宜多施肥。为了了解播种期、气候、水分等对玉米种植的影响及玉米上市期对玉米价值提升的影响。通过在浙南地区的实践,了解播种期对玉米增加产量,满足市场不同需求的影响,大大提高玉米市场价值带动山区农民增收。


关键词

正文


前言

玉米种植通过气候、温度、湿度的影响来玉米产量,通过科学种植管理种植的玉米实现增加产量。玉米属短日照作物,日照时数在12小时内,利于生长,提高光照时长,提早使玉米成熟。光照过长过强,开花延迟,严重时不能结穗。短日照条件下,对加速生长进程,促进分化、开花和结果都具有显著的作用。晚熟品种生育期长,要求光照短、温度高;早熟品种生育期短,对光照和温度的要求不十分严格。如“浙20“玉米花155”、蓝剑1”、“华亚108”等。玉米种子发芽温度为25-30℃,发芽期间需要的水分为种子干重的50%左右。

1.研究情况

1.1 研究目的和方法

本研究旨在明确播种期玉米生育进程和产量性状的影响,通过设定不同时间段种植进行田间试验,观察记录玉米的生长情况,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此观察出种植时间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规律。

1.2 研究内容与结构

本研究将通过以下内容展开:

1.2.1文献综述

回顾国内外关于播种期对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的研究现状,了解玉米的生物学特性和生长环境要求,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方法与材料:介绍本研究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包括试验设计、材料准备、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等。

1.2.2试验结果与分析

根据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中间种植时间对玉米生长发育进程、产量性状和玉米品质,探讨播种期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规律。

结论与讨论:总结研究结果,探讨播种期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机制,提出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的优化建议。

1.2.3参考文献

列举本研究所引用的参考文献,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品种

玉米是一年生禾本植物,通过对当地玉米品种的调查,选择适合浙南地区品种,如“浙20”“玉米花155”等。玉米种子发芽温度为25℃,根系生长最低温度为25-30℃。

1.2试验种植地

玉米属深根系作物,大,分布广,根系发达且人土较深,入土深度最深可达1米以下。需肥量大,吸收能力强。生长过程中,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多种矿质营养元素,其中以氮素最多,钾次之,磷居第三位。据测定,每生产100kg籽粒,需氮3.54.0kg,磷1.21.5kg,钾4.05.0kg,生育期不同对养分的吸收也有差异。

1.3播种及移栽时间

1.3.1玉米栽种时间

通过深挖土穴,埋入3-4粒种子后盖上土等候种子出芽,一般一周后就会完成出芽。玉米种子种植后,需要温度30℃左右的环境,保证玉米生长发育。通过对市场玉米的调研了解,结合气候条件和玉米上市时间,选择在7月初进行播种。

1.3.2玉米种植情况

在播种前进行深耕、松土、施肥等处理,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为玉米的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在玉米生长期间,及时进行浇水、施肥、除草、松土等处理,以保证玉米植株的健康生长。同时,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问题。

1.4合理密植

玉米的种植密度直接影响其产量和品质。种植密度过大会导致植株间相互竞争加剧,光照不足,通风不良,易引发病虫害;种植密度过小则浪费土地资源,不能充分发挥群体的增产潜力。一般来说,玉米每亩种植密度在2500-3000株左右,紧凑型品种可适当增加到3000-2500株。具体密度还需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

1.5施肥情况

根据玉米生长需求,适时适量追施氮肥、磷肥和钾肥,特别是大喇叭口期,是玉米需肥高峰期,要重施攻穗肥。同时,注意保持土壤湿润,干旱时及时灌溉,雨季注意排水防涝。

1.6 病虫害防治

玉米生长期间非常容易遭受多种病虫害的侵袭,如玉米螟、蚜虫、纹枯病等。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采取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有效防范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2.文献综述

2.1 玉米生育进程的研究现状

玉米的生育进程研究主要涉及植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等方面。在很长一段时间相关学者和研究人员已经对玉米的生育进程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在研究玉米生育进程方面,许多研究表明,玉米的生长和发育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光照、水分、土壤养分等。例如,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光照可以促进玉米的生长和发育,而水分和土壤养分的不足则会影响其生长和产量。山玉米的生育进程主要包括出苗、伸蔓、开花、成熟等阶段。这些阶段的发生和持续时间都会受到环境条件和农艺措施的影响。在我国西部地区的农业生产中,玉米的生长和发育受气候条件如温度、降雨量、光照等的影响较大[1]

外,研究还表明,玉米的生育进程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同品种的玉米在生长、发育和产量方面存在差异,而环境因素也会让玉米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不同。在产量形成方面,研究表明,玉米的产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种植密度、施肥量、灌溉、温度方式等。适当的种植面积和施肥量可以促进玉米的生长和发育,提高其产量和质量。具体来说,玉米生长发育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需要多方面考虑因素,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种植和管理措施。在对玉米生育进程的研究中,许多专家它的生长和发育进行了探讨,发现其生长和发育的最佳温度范围为15℃-35℃,适宜的土壤湿度为60%-80%。另外,孟庆平.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探讨.也对玉米的生育进程进行了研究,发现适当的灌溉和施肥对促进其生长和发育也有重要作用[2]

2.2 播种期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研究

期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研究是一个持续到话题播种期是影响作物生长和产量因素之一,选择合适的播种期可以促进作物的生长并大大提高它的产量和质量。

 播种期对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有明显的影响。不同播种期,作物的生长、发育和成熟期等方面都会有所不同。不同播种期对作物的形态特征也有影响,如作物的作物的结果、茎粗等。

播种期对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也有很大的影响。研究表明,早播的玉米单株产量较高,但总产量较低,而晚播的玉米单株产量较低,但总产量较高。此外,不同播种期对作物的品质也有影响,如蛋白质、淀粉膳食纤维等含量。

播种期对作物的抗逆性也有影响。研究表明,早播的玉米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而晚播的作物容易受到高温热害的影响。因此,选择合适的播种期可以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减少自然灾害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结合上述,播种期玉米生长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许多方面。为了得到最佳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最终根据所在地的气候条件和种植选择合适的播种期

2.3 玉米产量性状的研究现状

玉米的产量性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温度湿度肥料。品种、种植技术等。在对玉米产量性状的研究中,许多学者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例如,纪明山.新编农药科学使用技术通过对玉米的产量性状进行研究发现,不同的品种和不同的农艺措施对的产量性状有着显著影响。类似地,孟庆平等也对的产量性状进行了研究,发现适当的温度、施肥和浇水可以显著提高玉米产量[3]

在对玉米产量性状的研究中,还提出了一些数学模型来预测玉米的产量。例如,一种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模型来预测玉米的产量,该模型可以基于温度、土壤等环境因素来预测玉米的产量。

2.4 相关研究方法的综述

在对生育进程和产量性状的研究中,许多学者使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来进行分析和探讨。例如孟庆平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探讨.农业与技术[J]

3.研究方法与材料

3.1 试验材料与设备

本研究以某玉米产区的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选择良好、饱满的玉米种子作为试验对象,采用盆栽种植方式进行试验。试验设备包括计时器、温度计、湿度计、天平等测量工具,以及必要的农具和容器等。

3.2 试验设计与方法

首先,根据相关文献和实践经验,设定了3个不同的播种期处理,分别为早播种期A)、适中播种期B)和晚播种期C),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共计9个试验小区。每个小区的面积约为20平方米,每小区种植的玉米株数为20株左右。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每个小区进行严格农艺管理,包括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

3.3 数据采集与分析

在试验过程中,对每个种植区进行严格的种植管理,包括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此外,还对玉米的生长情况进行观测和记录,包括出苗时间、生长时间、开花时间、成熟时间、株高、叶面积、产量等指标

在数据采集和分析方面,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对不同播种期处理下的玉米生长和产量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播种期玉米生育进程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4.试验结果与分析

4.1 播种期玉米生育进程的影响

通过对不同播种期处理下玉米生育进程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播种期对出苗、生长、开花和成熟等阶段的时间安排和持续时间有着显著影响。早播种期处理A的出苗时间、生长时间和开花时间均晚于适中播种期处理B和晚播种期处理C。这说明适当提前播种期可以促进玉米的生长发育,提早完成生育进程。

4.2 播种期玉米产量性状的影响

产量是衡量玉米产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我们的试验结果表明,早播种期处理A的产量一般,适中播种期处理B最高,晚播种期处理C一般。这说明适当播种期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

4.3 不同播种期玉米品质的影响

除了产量,品质、口感也是评估玉米的重要指标。我们通过玉米外形、口感评分等指标对不同播种期处理下的玉米品质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早播种期处理A的糖度和口感评分均低于适中播种期处理B和晚播种期处理C。这说明适当的播种期可以提高玉米的品质和口感

4.4 结果讨论与解析

根据试验结果,我们发现播种期玉米长发育、产量性状和品质具有显著影响。这种影响的可能原因如下:播种期可以改变玉米生长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照等,从而影响其生长发育和代谢过程。适当的播种期可以使玉米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下生长,有利于提高其光合作用效率和养分积累,进而促进其生长发育和品质提高。

不同播种期处理下的病虫害发生情况也可能有所不同,从而对玉米的生长和发育产生影响。在制定玉米栽培方案时,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状况、市场需求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适宜的播种期以提高其产量和品质。同时,还需注重其他农艺措施的应用,如合理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以实现玉米生产的优质、高产和高效。

2结果与分析

2.1产量分析

2021-2023年,410日、710不同日期播种,太早播种时常遭遇低温冻害,影响出苗率;降低产量。7月开始,此时气温升高,雨水充足,十分利于玉米的快速生长。7月后播种玉米,气候开始变化影响果实发育。以上分析结果说明延迟播种日期会提高玉米产量,最好的播种日期是7月份。

2.2产量分析

2021-2023年不同的销售期玉米产量进行分析,可以看出,7月种植的玉米的产量有着明显的提高。通过县城各大种植户调查发现,7月份种植的玉米平均产量大幅提高。

3讨论与结论

一直以来玉米都是重要的粮食之一,种植玉米条件限制少,对于农民来说是一条非常好的增收致富道路。通过对玉米栽培的发展,提升农户的生产生活水平。利用独特的气候条适宜时间种植玉米提高玉米产量,由产量结果分析可以看出,利用地区气候环境影响,选择适宜的种植时间,栽培适宜的玉米可以大幅度提高玉米的产量,大幅提高种植玉米的收益。通过科学合理的种植管理,可以达到玉米栽培高产量,实现为市场提供高质量的玉米,满足市场需求,为本地提供优化农产品产业结构,帮助农户提高收益,实现增收致富。

 

参考文献

[1]孔凡杰.绥化市北林区百万亩玉米丰产关键性栽培技术[J].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2012

[2]孟庆平.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探讨.农业与技术[J].园艺与种苗2013

[3]纪明山.新编农药科学使用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