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完整儿童的幼儿园立体阅读实践探析

期刊: 前沿科学 DOI: PDF下载

陆敏丽

无锡市新吴区春城幼儿园 214000

摘要

指向完整儿童的幼儿园立体阅读,是以幼儿认知是在自身感知产生链接的基础上不断生长[1]为理论指引,通过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确定研究的必要性和研究价值,提出了符合园本需求的概念界定,阐述了从实践中收获的三点启示:以立体阅读为教学思路,营造幼儿园环境的悦心样态;以立体阅读为行动指南,构建师幼之间的越行动态;以立体阅读为支点,撬动园家社携共同育人的跃启状态。


关键词

完整儿童;立体阅读;幼儿园;三“Y”三态

正文


我国幼教届普遍关注了早期教育,对于早期阅读的重要意义已经获得充分认识。[2]从大量关于早期阅读的经验文章查阅来看,大家已从阅读内容的多元化、阅读形式的多样化、阅读体验的多维化等方面进行了丰富的实践研究,但对于幼儿阅读行为与幼儿认知特点之间的深度匹配性研究较为单一,仅围绕阅读行为本身和阅读演绎方式上进行了探究,尚未找到基于幼儿自身感知的基础上产生认知经验不断生长的立体化阅读研究的资料。我们发现,根据幼儿认知经验选择匹配的阅读内容,并将文本内容转化为具象化、实体化、生活化的体验形式,有利于幼儿产生更为积极有效的阅读效果和认知提升。从完整儿童和立体阅读之间的关系来看,完整儿童是培养目标,立体阅读是活动形式,教师鉴于两者设计阅读活动,充分考虑幼儿身体、心智、精神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或是通过多种阅读内容的立体整合,促使幼儿完整成长。本文基于文献研究和园本调研,提出了指向完整儿童的幼儿园立体阅读的必要性,明确了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研究价值,并基于实践阐述了“三Y三态”的积极成效。

一、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1.关于完整儿童的概念阐释

我国学者认为,儿童从一开始就拥有完整的生命,他们的身体、心智、精神和道德等方面是相互联系、共同发展的[3]“完整儿童”的教育是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活动课程是基于儿童的发展需要与学习顺序,以培养全面均衡发展的完整儿童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国外学者海尔曼以“恩物”为叙述对象,将儿童视为最基本的完整整体;杜威认为儿童教育的完整性目标不仅体现在智力发展上,而且体现在社会性、道德和身体的共同发展上。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霍尔提出“关注完整儿童发展的体现”;纽约普拉特学院院长亨德森强调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综上所述,我国对于完整儿童的研究内容较少、起步较晚,对于完整儿童的概念维度界定不够明确,多以对现状的调查研究为主,围绕当前幼儿发展的现状、问题及措施的研究,对政策文件的解读、对教师观念的改变,以及对如何造就完整儿童的研究较少。

2.关于多种阅读的概念剖析

我国学者主要聚焦于早期阅读核心经验子维度之一早期阅读能力及其习惯培养策略研究,提及了多元化阅读、多维阅读、全阅读,其中指向立体阅读的实践研究也已有启动。可见,幼儿“早期”阅读是阅读活动的年龄指向,多元化阅读、多维阅读、全阅读和立体阅读是阅读的形式与方法,即是通过多样化的手段和多视角的阅读能够促使幼儿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提升阅读兴趣。从下表对各类阅读形式的概念剖析来看,前三类倾向于通过多样化的阅读形式,引导幼儿理解、掌握阅读内容,而立体阅读期望基于幼儿认知经验的基础上实现经验的叠加。国外对于早期阅读阅读支持策略的研究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但尚未查询到有关立体阅读的相关特定论述。

3.关于立体阅读的运用情况

国内“立体阅读”概念多运用于图书馆阅读的推广与运用,或运用于义务教育阶段。简健萍提出3-6岁幼儿图画书阅读教育其实是一个从平面走向立体的阅读引导过程。黄海虹认为借助立体阅读”的方式开展集体阅读活动和阅读延伸活动,能够帮助幼儿深入解读绘本内容,促进幼儿对绘本内容的个性化表达。国外立体阅读”概念在幼儿园运用情况不明,已有研究多以量化数据验证了不同的阅读材料、阅读环境、互动关系对儿童学业成绩、读写技能、学习兴趣、亲子互动质量的影响。总体来讲,我国幼儿立体阅读的研究尚未得到广泛的关注,多以多元化阅读或者全阅读概念为主,且主要聚焦中小学的语文学科教学,学前教育领域较为零散,已有研究多集中于策略性研究和经验梳理,缺乏相关的实证研究。  

核心概念的园本化界定

1.完整儿童

完整儿童是指儿童完整的身体、心智和精神三大方面和谐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完整的身体指向生理和物理空间意义上身体的全部;完整的心智指向幼儿的自我认知、自我意识、自我情感以及思考力、意志力、判断力等方面的发展;完整的精神指向成长敏感点,引导幼儿在经历过程、经验积累、生活体验中发展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主动进取精神、学习兴趣和良好习惯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2.立体阅读

立体阅读是指基于儿童立场,遵循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规律,围绕主题或项目活动,运用立体的环境资源,多维的阅读思路、丰富的活动内容,开展的一种兼具全面性、建构化、生动感的阅读活动。立体阅读的培养目标指向幼儿身体、心智和精神的全面发展;活动内容指向课程体系和幼儿经验动态化与生长性的持续建构;组织形式是借助教学策略和艺术手法使阅读内容呈现出活力和真实感。

3.指向完整儿童的幼儿园立体阅读研究

本研究紧紧围绕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儿童”的要求和幼儿自身发展需求,以幼儿园立体阅读活动为抓手,通过对阅读环境、阅读内容、阅读教学、阅读活动的实践研究,逐步形成以教与学双向建构为主线的立体阅读活动实践体系,促进幼儿完整成长。本研究将立体阅读概念有机贯穿于主题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和节日活动中,有效渗透到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旨在增强立体阅读活动理念、目标、时空、内容、活动组织、活动评价、师幼关系、家园共育等各方面的内在一致性,协调复杂教学情境中诸要素之间的关系,实现立体阅读教育促进幼儿身体、心智、精神的全面发展。

三、指向完整儿童的幼儿园立体阅读的研究必要性

1.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经,希望孩子们养成阅读习惯,快乐阅读,健康成长;又2023年“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强调:新时代中国儿童应该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儿童。2023年6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广泛开展全民终身学习活动的通知,要求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举办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营造全民阅读氛围、打造全民阅读生态,为助力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建设,探索新路径、新模式。引导幼儿参与阅读、爱上阅读,是幼儿园的重要责任。

2.指向幼儿完整成长的现实需要

幼儿期是感觉经验的开创期,创造经验的感觉期,感觉知识的敏感期,感觉经验具有不可替代性。立体阅读将绘本内容转化为能给幼儿带来觉知的具体环境、食物或现象,促使幼儿在与之互动中产生感觉和经验生长。当我们将绘本内容转化时,便由一种平面的样态转化成多样化的、能够激发幼儿身体、心智、精神的完整发展,并在阅读内容的安排与选择中获取完整发展的均衡性与个性成长。

3.理论内涵与实践价值的验证与推广

从理论层面来看,本研究以实践为基石,丰富完整儿童和立体阅读的内涵,论证立体阅读的意义;深入研究完整儿童与幼儿立体阅读之间的关系,以及完整儿童理念下的幼儿立体阅读活动体系,以期能为我国立体阅读促幼儿完整成长提出更为科学、有效的教育主张。近年来,教师分别从国内外教育理念、课程建设、阅读形式等多方面进行梳理、归纳,发现“完整儿童”的概念增加了心智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培养要求,丰富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五大领域发展目标。立体阅读因紧紧围绕“幼儿认知是在自身感知产生链接的基础上不断生长”的教育理念,而更贴近幼儿的经验认知和成长需求。通过绘本与生活双向转换,有效整合环境资源,积极拓展教学策略,在促进幼儿完整成长的立体阅读教育举措方面有了新突破,逐渐形成可供借鉴与操作的立体阅读指导方略,形成指向完整儿童的立体阅读评价体系,为实现幼儿的完整成长提供有利支持。

四、从实践中收获的“三Y三态”

所谓“三Y,即“yue”,是指在完整儿童培养目标指引下的立体阅读构建的悦心越行跃启;“三态”指包括在营造多样化阅读环境下的悦心样态,在行进在一日活动中的越行动态,以及在教师、幼儿及幼儿园持续成长中的跃启状态。

1. 以立体阅读营造环境悦心样态

环境对幼儿的心智成长和个性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利用有意义的阅读内容引用于幼儿园环境创设,有利于教师环创思路有所依,有利于赋予幼儿园环境更贴近幼儿的教育价值。教师以有意义的阅读内容为主线,将阅读内容融于环境,促发幼儿将阅读内容与原有经验链接、与生活实际链接,促进幼儿阅读的全面性、建构化、生动感,能带给幼儿多元化的阅读方式、多方面的阅读感知,给予幼儿多渠道阅读信息支持,促进幼儿、家长、教师、园所等多个主体共同发展。

例如,教师在带领小班幼儿阅读《小蝌蚪找妈妈》前,班级自然角中饲养了小蝌蚪,在户外的轮胎池里也饲养了小蝌蚪,幼儿园旁的小池塘里也有很多小蝌蚪,老师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它们的变化,比较它们之间的生长差异,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幼儿建立了一定关于小蝌蚪的直接经验;当小蝌蚪长出两条前腿时,老师引导幼儿观察、猜想、联想小蝌蚪接下来的成长样态,可能会发生什么故事,并进行语言、绘画、动作模仿等表征;当小蝌蚪又长出两条后腿时,老师开始引导幼儿阅读绘本,此时的阅读因建立在幼儿的认知经验基础之上,所以幼儿对绘本内容的感知与联想驾轻就熟、极为顺畅。仅这一例子可见,立体阅读概念指引下的阅读是室内外环境相融的、是人工与自然相融的,是在环境与阅读之间共生的。活动中涵盖了幼儿五大领域的发展,也涵盖了心智生长和精神成长。

2. 以立体阅读构建师幼越行动态

通过对本园教师的问卷调查与抽查,以及对国内各类经验文章的分析,发现教师在组织阅读活动时,主要以书面阅读为主,这种阅读形式与幼儿的建构化认知特点接洽度不够。阅读活动是将阅读概念由书本的、平面的转向立体的、动态的。将阅读内容融于幼儿一日生活中,融于室内户外的活动中、融于家庭与社区的互相联动中,形成一种阅读场域的动态化和时空跨越的动态化,即以阅读内容为线,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动态地穿行于幼儿的各项活动、各种场域和不同时空中,从而提升幼儿立体阅读的即时性、趣味性和可触及性。

例如在细雨蒙蒙的春天,一条条蚯蚓爬到了操场上、小路上,这一切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于是一次“找蚯蚓大比拼”拉开了序幕,比赛规则是要把找到的每一条蚯蚓的地理位置、长度、形态都记录下来……随着幼儿的寻找、统计、收集,一本别样的“蚯蚓绘本”生成了,故事就是孩子们叙述的探寻过程,随后绘本《蚯蚓的日记》自然而然地成为孩子们的读本,并启发幼儿进一步开展饲养蚯蚓、观察蚯蚓、畅想蚯蚓的故事等行动,属于孩子们的蚯蚓探究、想象、生成的“蚯蚓故事”在不断生发和延展。

3. 以立体阅读促发园所跃启状态

所谓跃启,即打开思路,快速前进。立体阅读是一项当前学前教育中有待大力研究和推进的教学形式,关于如何正确理解立体阅读如何有效推进立体阅读值得好好实践与研究。近年来,教师尝试了多样化的立体阅读研究路径,包括从绘本走向生活、借绘本生成活动、将生活引入绘本等拓展性教育策略,尝试将阅读内容转化为幼儿可视、可触摸、可互动、可游戏的立体化阅读素材,并鼓励幼儿在阅读体验中积极参与表达,丰富阅读内容。我们将立体阅读的管理模式、操作方式、活动方案体系化、样本化,促进幼儿园、家园共育及社会共育的一体化共读模式的形成;以“启”为目标,促幼儿养成爱阅读、善思考、乐探索的学习品质;专注于教师共研、师幼共探,构建立体阅读活动方案,促教师获得飞跃式的专业成长。

指向完整儿童的幼儿园立体阅读,是通过将阅读内容与幼儿生活体验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形式。我们以儿童为本,坚持儿童立场,让幼儿在体验中感知、在经历中理解、在阅读中获得,发现生活与阅读的联结,感受阅读的乐趣。我们通过将绘本阅读内容分解到生活与活动中,引导幼儿基于自身经验产生阅读兴趣;通过将生活体验聚于阅读内容,引导幼儿发现书本是生活与体验的表达形式,并乐于尝试以文本形式表达。在幼儿阅读向立体化的转型中,达成完整儿童的培养目标,形成跨学科整合、体验式阅读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样式。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