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弧法和电爆法制取纳米粉工艺的对比

期刊: 前沿科学 DOI: PDF下载

林洪峰

西门子能源工业透平机械(葫芦岛)有限公司

摘要

纳米粉作为一种在纳米科技领域具有重要应用的新型材料,其制备方法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探讨了电弧法和电爆法在纳米粉制取工艺中的应用,通过对比两种方法的特点和制备过程,分析了其优缺点,为纳米粉的制备提供了一定的经验支持和实际指导意见。


关键词

电弧法;电爆法;制取纳米粉

正文


一、引言

    纳米粉一种粒度在纳米级别的超细粉体,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材料科学、电子工程、生物医学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纳米粉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其中电弧法和电爆法以其独特的制备机理和优点,成为纳米粉制备的重要方法。下面我们就从原理、工艺步骤工艺参数等方面的介绍来进行一下这二种制备金属纳米粉方法的对比。

二、制备纳米粉的原理及制备过程

    电弧法制备纳米粉的原理是利用电弧放电产生的高温使物质熔化、蒸发并冷凝成纳米粉的方法。其原理制备过程:首先将所需原料放入电弧炉中,调整电极间距和电压电流等参数;其次是在真空或惰性气体保护下,通过电极间的电弧放电产生高温,使原料熔化、蒸发;之后是蒸发后的物质在气体中冷凝,形成纳米粉。

    电爆法制备纳米粉的原理在两电极间施加高压电,金属丝在两电极之间时产生脉冲放电,瞬间释放强大能量,发生爆炸进而被熔化、蒸发、冷却、沉积形成金属纳米粉体。原理制备过程:首先将所需原料制成细丝或薄膜,并安装在爆破;其次是通过电爆炸使原料迅速膨胀、破碎,形成蒸气和粒子;之后是蒸气和粒子在气体中迅速冷却,形成纳米粉。

、制备金属纳米粉的工艺步骤

   根据电弧法和电爆法的原理,我们制作出了这二种制备金属纳米粉方法的完整体系的设备。下面我们就简单介绍一下这二种方法的工艺步骤

电弧法制备金属纳米粉的工艺步骤

    准备工作确保工作区域和设备处于清洁状态,以避免制备过程中的污染。同时,准备好所需纳米粉的原料,一般原料块体或粉末

    设备设置将原料放入电弧炉中,并调整电极间距、电压和电流等参数。这些参数的选择将直接影响电弧的稳定性和制备纳米粉的质量。

    抽真空与充气使用抽气系统将电弧炉内的真空度抽至预定值,通常是在10³10 Pa的范围内。然后,根据实验需要,通入ArN或按一定比例通入ArN混合气体至一定的真空度。

    引燃电弧:待水冷系统和直流电源开始工作后,引燃电弧。电弧会离化通过枪体内部而进入的保护气体,形成高温环境。

    蒸发原料:当电弧稳定燃烧一段时间后,调整工艺参数以蒸发坩埚中的物料。在高温下,原料会熔化并蒸发。

    冷却凝聚:蒸发的物质在气体中迅速冷却并凝聚成纳米颗粒。

    颗粒捕集:纳米颗粒在载气的携带下进入收集室,通过离心收集器、过滤式收集器等设备将纳米颗粒与气体分离。

尾气处理:将尾气由机械泵抽出,排出室外,以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和环保。

电爆法制备金属纳米粉的工艺步骤

    材料准备:选择所需的原料。

    装置搭建:搭建气体放电导入电流的丝电爆装置,该装置主要包括电源、导线和电极等。

    填充原料:将经过处理的纳米级原料粉末填充至电极中。

    调整电源参数:根据纳米粉的制备要求,调整电源的参数。

    脉冲放电:当夹持在载丝轮上的金属丝的端头转到高压电极尖端附近时,丝与电极之间的气体放电将大电流导入金属丝使其爆炸生成纳米粉。

    纳米粉收集:电爆生成的纳米粉颗粒会长时间悬浮于真空腔室中,此时可以启动磁力风机,将纳米粉颗粒吸附于磁力风机进气口的微孔滤膜上,最后在滤膜上收集纳米粉体。

四、制备参数的选择

影响电弧法制备参数选择因素

    电弧法制备纳米粉时,影响制备参数选择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原料特性:原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如熔点、沸点、蒸发潜热等,会直接影响电弧法制备过程中的蒸发和凝聚过程。因此,选择适当的电弧温度、电流和电压等参数,以确保原料能够有效蒸发和凝聚成纳米粉。

    设备条件:电弧炉的型号、电极的材质和形状、冷却系统的效率等设备条件也会对制备参数的选择产生影响。不同的设备可能需要不同的参数设置来达到最佳的制备效果。

    纳米粉的性质:所需的纳米粉的粒径、纯度、分散性等性质也会影响制备参数的选择。 例如,如果需要制备粒径较小的纳米粉,可能需要提高电弧温度和电流等参数,以增加原料的蒸发速度和凝聚速度。

    气体种类和流量:保护气体的种类和流量会影响电弧的稳定性和纳米粉的生成环境。不同的气体种类和流量可能会导致纳米粉的性质发生变化,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气体种类和流量。

    电极间距:电极间距的大小会影响电弧的稳定性和原料的蒸发速度。适当的电极间距可以提高电弧的稳定性和原料的蒸发效率,从而获得更好的制备效果。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如电源种类和极性数等,也可能对电弧法制备纳米粉的参数选择产生影响。

影响电爆法制备参数选择因素

    电爆法制备纳米粉时,参数的选择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是主要的一些因素:

    原料的性质:原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熔点、沸点、电导率、热导率等)会直接影响电爆过程中的加热速率、气化速率以及产物的性质。因此,原料的性质是选择电爆法制备参数的重要依据。

    目标纳米粉的性质:目标纳米粉的粒度、形貌、纯度等性质要求会直接影响制备参数的选择。例如,如果需要制备粒度更小的纳米粉,可能需要选择更高的电爆能量和更短的脉冲宽度。

    电爆设备和工艺条件:电爆设备的类型、容量、电极形状和间距、气体种类和压力等工艺条件都会影响电爆过程。这些因素的选择需要考虑设备的实际能力和操作的安全性。

    环境因素:环境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也会对电爆过程产生影响。例如,较高的湿度可能会导致电极和原料的氧化,从而影响纳米粉的纯度和性质。

安全性和经济性:在选择电爆法制备参数时,还需要考虑安全性和经济性。过高的电爆能量可能会导致设备损坏或产生危险,而过低的能量则可能无法获得理想的纳米粉。

此外,制备成本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原料成本、设备维护成本、能耗等。

五、电极间距的最佳参数

电弧法制备电极间距决定的最佳参数

    电极间距在电弧法制备纳米粉的过程中是一个关键参数,它对于确定最佳制备参数具有重要影响。电极间距的选择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电弧稳定性:适当的电极间距可以保持电弧的稳定性,避免电弧熄灭或出现过度加热的情况。过小的电极间距可能导致电弧过强,使得原料瞬间过热并产生大量飞溅,影响纳米粉的质量和产量;而过大的电极间距则可能使电弧不稳定,甚至无法形成有效的电弧。

    原料蒸发效率:电极间距的大小也直接影响原料的蒸发效率。较小的电极间距可以使电弧更集中,从而提高原料的蒸发速度和蒸发效率。但是,过小的电极间距可能导致原料在蒸发过程中发生局部过热,产生不必要的副反应。

    纳米粉的质量:电极间距的选择还会影响纳米粉的质量。适当的电极间距可以使原料在电弧中均匀加热和蒸发,从而得到粒径分布均匀、纯度高的纳米粉。

    为了确定电极间距的最佳值,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

1初步实验:在一定范围内调整电极间距,观察电弧的稳定性、原料的蒸发情况以及纳米粉的质量和产量。

2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找出电极间距与电弧稳定性、原料蒸发效率以及纳米粉质量之间的关系。

3优化调整:根据数据分析结果,逐步调整电极间距,直到找到最佳的电极间距值。这个值应该是能够保持电弧稳定、提高原料蒸发效率并获得高质量纳米粉的最小值。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原料和设备条件下,最佳电极间距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电爆法制备电极间距决定的最佳参数

    电极间距在电爆法制备纳米粉的过程中对最佳参数的选择具有重要影响。具体来说,电极间距主要影响以下几个方面:

    击穿电压:电极间距决定了在电爆炸击穿气息的长度,对击穿电压具有线性的规律。当电极间距增加后,在两电极需要电爆炸的击穿气自成与击穿电压同时升高。因此,在选择电极间距时,需要考虑击穿电压与电源输出能力的匹配问题,以确保在电爆过程中能够获得足够的能量。

    纳米粉粒度:电极间距还会影响纳米粉的粒度。增大电极间距可以在较高的初始电压下发生沿面放电现象,从而在金属丝上沉积较大的能量密度,这有助于制备更细小的纳米粉。但是,金属丝长度增加后,丝电爆制备纳米粉需要的能量也随之增加,在储能电容确定的情况下,即需要更高的初始电压。因此,在选择电极间距时,需要综合考虑纳米粉粒度与能耗之间的平衡。

    生产效率:增大电极间距可以增加单次电爆金属丝的长度,从而有效提高生产效率。但是,这也需要更高的初始电压和更复杂的设备支持。因此,在选择电极间距时,还需要考虑生产效率和设备成本的平衡。

    综上所述,电极间距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击穿电压、纳米粉粒度、生产效率以及设备成本等多个因素。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实验和模拟等手段来确定最佳的电极间距,以获得最佳的制备效果。

优劣的总结

    电弧法和电爆法各有其优势和劣势。电弧法制备纳米粉的优点是制备过程简单、易控制高效、快速、可大规模生产等优点,且制备的纳米粉纯度高、粒度分布均匀、温度高、活性高、气体纯净等优势,但该方法对设备要求较高,且能耗较大,产品质量易受影响。电爆法制备纳米粉的优点是制备过程快速、高效,且制备的纳米粉粒度小、比表面积大;同时电爆法还具有能量转换效率高、材料纯度高、工艺参数可调等优势;但该方法对原料的形状和尺寸要求较高,且制备过程中易产生杂质,需要专门的设备和严格的操作条件。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具体需求和条件选择适合的制备方法。   

电弧法制备纳米粉体的优劣
1.优势
    温度高:电弧等离子体法中心温度可达到10000℃左右,有利于材料的熔化和气化。
    活性高:等离子体处于高度电离状态,有利于化学反应的进行。
    气体纯净:等离子体由纯净气体电离产生,不含未燃烧完全的碳黑等杂质,有利于制备高纯度的纳米粉体。
    温度梯度大:等离子体的反应器中温度梯度大,有利于实现快速淬冷和纳米粉末的形成。
    成本低:该方法制备的纳米粉体成本低,副产品少,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

制粉室可采用多电极结构:原来制粉室只有一个极和坩埚制粉,但如采用多电极个坩埚结构,那么就是多倍的效率。

2.劣势
    熔融物质易被吹飞:目前电弧法制备纳米粉末的工艺尚未完全成熟,存在等离子体喷射的射流容易将熔融物质吹飞等问题。
    产品质量受影响:加热过程中有液滴飞溅,导致纳米粉体中存在大颗粒,影响产品质量。
    有噪音:由于风机的原因,在制备纳米粉过程中,设备所在环境中会有噪音,这是要根据环保的要求改进。

电爆法制备纳米粉体的优劣
1.优势
    能量转换效率高:电爆法通过放电回路中金属丝的电阻将电能转化为热能,能量转换效率高。
    材料纯度高:脉冲放电能同时气化整个金属丝,控制好环境介质可保证纳米粉体的高纯度。
    工艺参数可调:通过调节电容量、充电电压及爆炸丝尺寸等参数,可有效控制纳米粉体的粒度大小。
    通用性强:电爆法可制备各种类型的纳米粉体材料。
    环保:该方法不产生有害物质,对环境友好。
2.劣势
    设备要求高:电爆法需要专门的设备和复杂的操作过程。
    安全性问题:电爆炸过程中可能产生高温高压等危险因素,需要严格控制操作条件。

    有噪音:由于风机的原因,在采用电爆法制备纳米粉过程中,设备所在环境中也会有噪音,这是要根据环保的要求改进或选取降噪风机。

、展望

    电弧法和电爆法在纳米粉制备工艺中的应用,通过实践验证了两种方法的有效性。电弧法和电爆法各具特点,可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未来研究可进一步优化制备工艺,提高纳米粉的纯度和性能,并探索其在更多领域的应用。纳米技术在国际上已经形成了研发热潮,世界各国都将发展纳米科学技术作为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目标的一部分,纷纷投入巨资用于纳米技术和材料的研发。作为技术创新的主要驱动力,在21世纪,纳米科学技术的发展会显示出其广阔的前景和趋势。

参考文献

[1]彭楚才. 电爆炸法制备纳米粉体及其机理研究[D]. 南京理工大学, 2017.

[2]林峰,蒋燕麟,文永鹏,. 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制备纳米粉技术及其应用 [J]. 大众科技, 2012, (01): 99-103.

[3]杨江海,张振忠,赵芳霞,. 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法制备铋纳米粉体 [J].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09, 19 (02): 334-338.

[4]孙维民. 电弧法制备纳米粉体的稳定化处理及应用研究[D]. 沈阳工业大学, 200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