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措施探究

期刊: 前沿科学 DOI: PDF下载

金德修

瓮安县江界河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贵州省 瓮安县 550416

摘要

林业产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重点发展的产业项目之一,无论是从经济角度来看还是从环保角度来看,林业发展都是十分有必要的。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政策以及环保等理念的出现,林业产业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为了使这种发展状况得以长久保持下去,林业部门就必须做好林业造林工作,以及营林生产管理工作,以此来最大化的展现林业发展的价值和作用。基于此,本文就以林业造林以及营林生产管理为主要探讨内容,重点围绕造林技术、防治林业灾害、生产管理等几个方面展开探讨。


关键词

林业造林;营林生产管理;策略方法

正文


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得到了许多人的重视,于是开展林业造林工作,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就成为国家以及人民群众的首选。林业发展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降低沙尘暴出现概率,同时林业还富有充分的木质资源,可以创造巨额的经济价值。在林业工作中,造林属于林业发展的基础,因此,如何造林以及造林之后的营林管理是决定林业发展情况的关键工作,二者本质上属于相辅相成的工作,共同决定着林业的未来发展情况。由此可见,采取科学合理的工作方式是促进林业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林业部门需要积极做好工作方式管理以及人员管理等工作。

一、林业造林以及营林生产管理的具体方式

(一)林业造林的具体方式

林业造林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从项目规划、土地准备、树种选择、种植实施到后期管理的一系列环节。林业部门需要依据国土空间规划,合理确定造林的范围和目标任务,并根据这些目标制定详细的年度计划。在土地准备阶段,团队要对造林地进行清理,这可能包括割除清理、堆积清理和化学清理,以创造适宜的土壤条件1】。树种的选择至关重要,林业部门需要根据立地条件和生态需求来决定,优先使用本地繁育的种子和苗木,并积极使用容器苗,这有助于提高造林的成活率。根据造林地的特点,林业部门要采取不同的整地方式,如全面整地、带状整地或块状整地,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条件,为苗木的生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种植阶段,林业部门将采用播种、植苗或分殖等不同的造林方法,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操作,注意苗木的栽植深度和株行距,确保造林的质量。新造林地在早期需要密切的抚育管理,这通常包括连续三年的抚育工作,如扩穴培土、割灌除草、施肥、补植和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播种造林的适宜播种季节有明显差别,春季适合在湿润地区及海拔较高或纬度较高地带的山地进行,而雨季播种的具体时间则根据当地气候特点确定。秋季也是播种的良好季节,尤其是采种后立即播种,可以减轻种子运输、储藏的劳动,且种子在土壤内越冬具有催芽作用。播种造林具有形成根系自然完整、技术简便、省工省钱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对立地条件要求较高、易受鸟兽危害等。因此,选择合适的树种和播种方法,以及后期的抚育管理,是确保播种造林成功的关键。成效评价是林业造林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通过株数保存率、郁闭度等指标来衡量造林成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此外,安全管理也是造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在施工期间,需要落实安全责任,开展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严格按规范操作机械。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化管理逐渐成为提高造林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通过建立造林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从而更有效地监控和管理造林项目。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激励也是推动林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例如《林草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等政策文件为林业的发展提供了指导和支持。除此之外,造林活动本身可以作为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通过增加森林碳汇来减缓气候变化,这不仅具有生态效益,还能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通过这些综合性的措施和方法,林业造林能够有效地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重要贡献2】

林业造林方法主要以播种造林法和分殖造林法为主,播种造林法是一种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到造林地的方法,也称为直播造林。这种方法操作简便、成本较低,尤其适合于大面积的人工林培育,能够显著提高造林效率。播种造林主要包括条播、块播、穴播和撒播等技术,各有其适用场景和特点,主要有条播:在全面整地或带状整地上进行单行撤播或点播,适用于采伐迹地更新和次生林改造,以及水土流失地区的山地;块播:在整好的地的播种块面上按一定地距进行播种,大小有不同规格,适宜于次生林改造和水土流失地区的山地;穴播:在整地或未整地的造林地上按一定穴距挖穴播种,适合于干旱、半干旱区的草原、山地及沙地,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应用最广的方法。播种前,种子处理包括消毒、浸种、催芽和拌种等步骤,以保证种子的发芽率和幼苗的生长质量。覆土厚度要根据播种时间、种子大小、土壤水分状况等因素灵活掌握,以确保种子能够顺利发芽出土。

分殖造林法,也称为营养繁殖造林,是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如茎、枝、根等)作为材料进行造林的方法。这种方法具有技术简便、省工、低成本等优点,并且能够保持母体的优良性状,初期生长速度快。然而,分殖造林法的应用受到无性繁殖材料愈合生根快慢的影响,因此应用条件有限,不可能用于大面积造林。分殖造林法主要有插条造林:使用树木的枝条作为插穗,直接扦插到造林地上。关键在于插穗的选取,一般采用中、壮年优良母树上1~2年生枝条或1~2年生的苗干。插穗长度一般要求30~70厘米,扦插前需要细致整地,使土壤保持疏松、通气、湿润状态。插干造林:以幼树的树干或大苗的苗干直接扦插到造林地上的方法,主要应用于杨树与柳树。插干较长,一般在2~3.5米以上,应深插,特别在干旱地区,以达到地下水位为宜3】

(二)营林生产管理所包含的工作内容

营林生产管理是林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内容涵盖了多个方面。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宣传贯彻营造林相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负责指导辖区内植树造林、森林管护、项目管理等工作;制定并组织实施营造林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组织指导实施大面造林、项目造林、迹地更新、村镇绿化、义务植树、封山育林、森林抚育、低产林改造、良种育苗、退耕还林及生态公益林建设等营造林生产活动;推广营造林新技术、新经验、新成果,开展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逐步提升现代营造林管理水平;开展营造林规划设计、施工管理、自查验收,及时上报营造林生产活动的完成情况,并建立营造林详细档案。此外,营林生产管理还包括一些关键措施,如加强种苗系统的建设、建立灵活的苗圃运营机制、强化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造林更新管理办法等。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提高营林生产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营林生产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对于维护森林生态系统、满足人类对木材和林产品的需求、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不断加强营林生产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以适应现代林业发展的要求4】

二、强化林业造林方法以及提高营林生产管理质量的策略

(一)加强林业防护工作,保证林木正常生长

加强林业防护工作,保证林木正常生长涉及一系列综合性措施,这些措施需要从规划、实施到后期管理等多个环节进行细致安排。林业部门需要依据科学的方法进行林业规划,包括选育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树种,以及合理布局林带的走向、间距和宽度,避免因树冠过高或与排灌系统距离过进而影响正常作业和树木生长。在具体实施阶段,林业部门要注重营林生产管理,其中包括林木种子的收集、储存和选育,以及育苗、抚育、管理和经营等工作。然后工作人员需要通过合理的修剪、疏伐和补植工作,确保林木健康生长,同时进行灌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以提高林木的生产力和保证其良好品质。后期管理则需要强化对新造林地的抚育,及时进行松土、除草,改善土壤通气状况,促进根系恢复吸收功能。此外,病虫害防治也不可忽视,工作人员要定期检查林木的生长状况,一旦发现病虫害,立刻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治。为了应对可能的自然灾害,如台风等,林业部门需要制定应急预案,对受损林木进行保护性抢救措施,包括扶正、固定、修剪受损枝干,并使用适当的涂封剂保护伤口。此外,加强农田防护林建设管理工作也十分重要,主要包括对退化防护林带的修复改造,以及对成熟防护林带的采伐更新,以此来提高防护林网质量,增强防护效能5】。同时,工作人员还需要合理选择造林树种,使用良种壮苗,并严格整地栽植关,确保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值得注意的是,林业部门还需要建立长效的管护机制,确保责权利统一,推行专业队伍管护、承包管护和家庭管护等灵活多样的管护模式,提升管护水平和管护效果。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地加强林业防护工作,保证林木的正常生长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坚持因地制宜原则,选择合适的季节

坚持因地制宜原则,选择合适的营林管理季节,是确保林木健康生长和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关键措施。因此,林业部门需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土壤特性以及树种的生物学特性来决定适宜的营林管理季节。例如,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林业部门可以选择在雨季进行植树,可以充分利用自然降水,减少灌溉成本,同时保证苗木成活率。春季是植树的有利时机,因为此时土壤开始解冻,温度适中,有利于苗木生根发芽。在春季进行植树时,林业部门应确保苗木在运输和种植过程中的水分保持,以减少水分蒸发,提高成活率。然而,对于冬季温度较低的地区,应避免在严寒时期进行植树,以防苗木受到冻害。在高温多雨的季节,如梅雨季节,林业部门需要特别注意林间的排水工作,避免积水导致根系病害。同时,林业部门还要加强对病虫害的监控和防治,利用降雨间隔期进行合理用药,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此外,对于新造林地,林业部门应加强巡护养护,及时发现并解决缺水、病虫害等问题。在台风或强降雨等恶劣天气来临前,应检查并加固苗木的支撑措施,防止树木倾斜或倒伏。总之,因地制宜地选择营林管理季节,林业部门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以确保营林管理的效果和林木的正常生长。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可以有效提升林业资源的质量和生产力,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6】

(三)健全管理体制,落实工作范围

营林管理的健全管理体制和明确的工作范围是确保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林业部门需要宣传贯彻营造林相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负责指导辖区植树造林、森林管护、项目管理等工作。同时,林业部门还要参与制定并实施营造林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组织指导实施大面造林、项目造林等营造林生产活动。国有林场应建立健全森林资源保护、培育、利用和人、财、物等各项管理制度,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此外,国有林场实行岗位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职工绩效考核制度和档案管理制度,以确保各项职责明确、资源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监管是营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林场森林资源实行国家、省、市三级林业主管部门分级监管制度,重点监管林地性质、森林面积、森林蓄积等。在营林生产管理中,林业部门需要加强林地的保护、林木的培育和合理利用。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以及对林地的严格监管,确保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同时,林业部门应注重提升营林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以满足林业发展的需要。除此之外,营林管理还应关注森林资源的科学调整和优化配置,建立森林资源档案管理模式,以实现林业资源的高效管理和利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国家发展以及社会进步而言,林业产业的高效发展所创造出来的价值不仅仅局限在经济发展角度,更主要的目的是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林业部门就需要从林业造林和营林生产管理两个方面展开研究,分析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和工作内容,然后通过加强林业队伍实力、采取信息化技术等方式确保林业造林技术和营林效果。只有这样,才能从科学的角度提高林业的整体发展水平,才能保证林业实现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陶,王万元,汪宗朝等.现代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J].河南农业,2021(17):28-29.

[2]李伟文,黄智敏.浅析现代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J].花卉,2021(14):167-168.

[3]滕金生,黄超,朱景林.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措施的探析[J].农村百事通,2021(36):106-108.

[4]杨秀杰.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的措施[J].农村科学实验,2021(33):117-119.

[5]李德民.现代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2021(20):57,185.

[6]郎艳.定西市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措施探究[J].种子科技,2021,39(15):137-13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