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化学课外实验教学策略
摘要
关键词
初中;化学;课外实验
正文
前言
开展初中化学课外实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而且还可以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
一、初中化学课外实验开展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
初中学生到九年级才开始学习化学,对化学具有强烈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在课外实验活动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这份新鲜感和好奇心,引导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究所学知识,近距离观察实验现象。例如蜡烛燃烧是生活中很常见的现象,但学生往往很难将这一现象与化学结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化学视角在课外继续探究蜡烛燃烧这一生活场景,在蜡烛熄灭后,点燃白烟,探究为什么蜡烛会重新燃烧。有趣的实验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就会不知不觉地自己进行分析,思考现象蕴含的化学知识,从而遨游于化学知识的海洋,理解和巩固课堂上所学知识,逐步淡化畏难情绪,也丰富了学生的课余学习生活。
(二)拉近化学与生活的距离,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可顺手拈来的物品做实验,既可大大丰富学生实验又可弥补实验操作不足的缺憾,拓展实验探究的时空。”从废物利用的角度看,由于这些物品本来的用途并不是进行化学实验,通过这样的做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资源利用观,突出化学对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从科学态度的角度看,引导学生从化学视角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进行观察,引导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知识迁移到课后,在生活中验证所学知识,不仅可以拉进化学与生活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与化学建立亲近感,感受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而且可以让学生感受科学的真实性,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从能力培养的角度看,学生在课外实验过程中,需要细心观察、不断思考,在实践与思考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就会像网状一样不断发散,头脑中知识纵横交合,在拓展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学生在以前很少接触、自己更少动手做实验,特别是农村学生更是没有机会,一方面没有资源,一方面受困于很多因素。开展课外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有很有必要,特别是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通过小组分工和讨论,共同合作,进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案。在实验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动手,相互合作探究,通过做一做、比一比、评一评、赛一赛,一系列探究活动得出最终结论,让学生自己去评判从而取得成功。做完实验必须进行反思,以便以后更好更快地提高学生各种能力。这一系列活动都是以合作探究的形式进行的,考查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四)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学生在知识方面通过实验收获很多。无论学生如何进行每次实验,在实验的进行中,必须精心努力地准备、认真细致地实验、专心致志地观察、不厌其烦地验证,这样才有可能通过实验获得正确的结论,实验成功率才会高。课外实验不仅需要一定的基础知识,还需要具备较强的观察、判断能力和动手能力。这样在教学中不仅促进了学生智力的发展,同时促进了学生非智力因素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五)评价教学效率高低,促进日常教学
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怎样,通过课外实验往往就能确定,因为只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学生做实验的成功率才会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也会随之提高,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成绩,也许可以收到稍微显著的效果,而这个反馈怎样更好地体现,课外实验就是有效的检测手段,学生如果掌握了理论知识,学习的效果才会好。只有强度适当增强,能力才会相应增强。因为实验过程中必须实事求是,也是因为将来的“实验考试”能有效评价教学效率高低,是目前促进实验教学的有效方法,还可以考核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及多种综合分析的能力,更充分调动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的积极性。
二、初中化学课外实验开展的原则
笔者根据自己组织学生开展初中化学课外实验的经验,总结出初中化学课外实验开展需要遵循以下五个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课外实验虽然由学生在课外自行开展,但它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因此实验必须具有科学性,这样才能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实验原理是设计实验的科学依据,因此课外实验的实验原理要符合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事实。深入学习科学理论,有助于学生形成明确的设计思路,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案,从而让学生真正掌握化学知识。
(二)安全性原则
在实验室,教师要求学生在化学实验过程中高度关注安全问题,在课外实验中也应如此。由于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还较薄弱,因此教师在选题时,应该充分考虑实验的安全性。在确保学生安全的情况下,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选择恰当的实验材料,所选用的物品不仅要方便获得,而且还要无毒无害。
(三)趣味性原则
化学课外实验可以不拘泥于课本,教师要利用学生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提出具有趣味性的实验,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课外实验成为激发学生化学学科学习兴趣的有机载体,让课外实验真正成为化学课的延伸。
(四)发展性原则
课外实验需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有挑战性的实验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适当设置一些充满挑战性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进行思考。当然教师也不能一味地提高实验难度,如果学生连续几个实验都没有成功,容易出现挫败感,从而逐渐对实验失去兴趣。因此,教师选题时要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考虑挑战性的同时也要考虑实验的可行性。
(五)同步性原则
课外实验的开展应当围绕教材,与教师的教学同步开展,如教学某一化学内容后的周末布置相关的课外实验,这样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并且对教师的教学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三、初中化学课外实验开展的实践
本文选择了两个课外实验,进行实践研究。
案例一:瓶子“吞吐”鸡蛋
压强差的知识在化学学习中十分重要,此前学生虽然在物理学科中已经学习了压强,但是对其理解不够深刻。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内容中首次出现压强差,因此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在家完成瓶子“吞吐”鸡蛋的趣味性实验,充分认识压强差。布置任务:将去壳的熟鸡蛋放置在玻璃瓶口,鸡蛋不能直接掉落瓶子中。如何让鸡蛋完好无缺地进入瓶子呢?又如何才能从瓶子中取出鸡蛋呢?由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学生在家自主探究。多数学生都能很好地完成实验。实验原理和学生采用的操作方法汇总如表1所示。
通过瓶子“吞吐”鸡蛋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自己设计实验,再独立完成实验。一整个流程下来,学生不仅感受到日常生活中化学知识无处不在,而且还获得了满满的成就感,增强了学习化学的信心,从而在课堂上能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突破本节课的难点。科学性原则和趣味性原则在这个课外实验中得到较好的体现,让课外实验真正成为化学课堂的延伸。
案例二:制作“无壳鸡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2为“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二氧化碳是九年级学生需要学习的重要物质,二氧化碳的制取是初中化学重要的一课,旨在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思维,该课的学习对提升九年级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验技能、思维水平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本节课后,可以布置任务:尝试“脱”去鸡蛋的外壳,得到一个“无壳鸡蛋”。让学生在家动手制作“无壳鸡蛋”,增强实验的趣味性,紧扣本节课的内容,使学生的思维在课外得到进一步发展。“无壳鸡蛋”实验探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动手尝试。实验原理和学生汇报的操作方法如表2所示。
教师需要提醒学生在课外实验过程中仔细观察现象,使学生养成观察记录实验现象的习惯。此外,在洗净鸡蛋时,学生要细心,以防鸡蛋破裂,这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谨慎细心的习惯。这个课外实验集科学性、趣味性、发展性于一体,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为了真正了解课外实验的开展效果,笔者对学生进行了访谈,了解到以下四点:第一,大多数学生表示,虽然老师会开展实验课,但是次数有限,且都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较少,但在课外实验中能自己动手操作,过程也很有趣,每次在家独立完成实验后,都很有成就感。第二,学生在家做拓展性实验,可以近距离观察反应过程中的现象,巩固了书本上的知识,同时这些实验与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学生还学到了很多以前没接触到的知识,并间接地掌握了一些生活技巧。第三,在课外实验中,学生学会了利用互联网查询资料,利用网络资源设计实验方案,大大提升了获取知识的能力。第四,虽然有的学生学习基础比较薄弱,但是对于课外实验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动手能力也很强,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发现这部分学生的学习也有所进步。总而言之,课外实验有效增强了学生的过程体验和获取知识的能力。
四、开展初中化学课外实验的注意事项
(一)明确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实验项目
首先,明确课外实验的目的性。在布置初中化学课外实验时,教师和学生都要明确其目的性,教师根据学生学习阶段选择最合适的实验内容,学生带着目的与问题开展课外实验,才能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相关化学知识,真正提升课外实验对于培养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促进作用。其次,课外实验是对课内实验的补充,教师可以在教材“课外实验”板块的基础上,调整或者增加一些拓展性实验。在考虑实验安全性的前提下,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提升课外实验的趣味性,精心选择贴近实际生活、内容丰富,并且与课时教学内容相关的化学课外实验,如自制汽水、自制唇膏等,让学生在课外实验过程中深化课堂所学知识,开阔视野,提升综合素质。
(二)重视实验的组织,提升探究效果
初中化学教师要保证学生在家中能真正开展化学课外实验。组织形式方面,可采用丰富多彩的趣味实验赛、实验设计赛等,这些都有助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方法指导方面,学生进行课外实验时,虽然教师未在实验现场,但是也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必要时教师要进行实验前指导,以增强实验的可操作性,提高成功率,增强学生的体验感。此外,还要引导学生在做课外实验过程中养成记录实验现象的良好习惯。时间安排方面,最好利用周末,学生时间较为充足,可以尽情探究。学生反馈方面,教师可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拍摄图片、视频;也可以让学生将自制的实验装置、实验成果带到学校,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展示,必要时对实验过程进行现场演示;还可要求学生以实验报告、小论文等形式汇报实验成果。互动交流方面,注重生生之间的互动,组织学生对实验过程中的疑问进行交流,让学生分享实验成功的经验。同时也要鼓励实验失败的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这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过程体验,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总之,重视课外实验的组织,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推动化学课外实验活动的有效开展。
结语
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促进自身素养的提高,这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目的。开展初中化学课外实验,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而且还拓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让学生用化学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用化学思维理解世界。
参考文献
· [1]李源源.初中化学课外实验课程的开发[D].西南大学,2022.DOI:10.27684/d.cnki.gxndx.2022.002656.
· [2]陈金兰.初中化学课外探究实验教学研究[J].教育艺术,2020(11):57.
· [3]王丽.浅谈课外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20(02):37-38.
· [4]戴雪晴.探究初中化学课外实验探究活动的开展[J].课程教育研究,2019(41):175-176.
· [5]何永宁.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向课外延伸的必要性探讨[J].新课程(中),2019(05):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