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华体育精神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有机融合
摘要
关键词
职校体育教学 中华体育精神 传统体育
正文
前言
中华体育精神植根于源远流长的中华大地文明之中,具有强大的感染力与凝聚力,是中国精神的核心构成要素之一。认为学校应在体育教学中渗透中华体育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塑造坚强的意志力,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中华体育精神源于中国独特的传统文化,源于体育实践活动,其核心是“爱国,奉献,团结,自信,拼搏”,旨在培养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培养政治合格、专业突出、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优秀人才为目标,促进体育强国建设,实现民族复兴。
一、中华体育精神的内涵与特征
(一)中华体育精神的内涵
体育作为人类社会中的一种文化形态,其重要性更加突出。体育精神是体育发展的内在因素,它是经过长时间的运动发展和积累而形成的一种基于人们普遍认知的价值观念,它本身已经超越了体育运动的范畴,它已经变成了人们内心深处对人格升华的向往,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它可以有效地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提升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让人们的身心得到健康、愉悦的发展,为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华体育精神,是民族精神与体育精神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相结合而形成的产物,它是我国优秀民族精神在体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在体育实践中形成的一种拼搏自强,爱国奉献,团结协作,公平竞争,快乐健康的思想。
(二)中华体育精神的特征
中华体育精神是一种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上,并对西方体育精神进行吸收和借鉴后,形成的一种具有继承和创新的文化。
(1) 中华体育精神的特点是教育和政治的统一。它的教育意义在于:中华体育精神对国民认识和理解体育,使国民成为有理想、敢于拼搏、乐于奉献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它的政治性体现在:通过各种体育赛事、体育活动等,提高中华民族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及凝聚力、国家认同感等方面,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2) 中华体育精神既有个性,又有包容性。中华体育精神是在我国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中逐渐发展形成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如以气功为代表的养生体育,蕴含着“身心兼育”“天人合一”等中医理论;以“秋千”“打沙袋”“跳绳”为代表的民间体育活动,同时又吸收借鉴西方的优秀体育精神,逐渐形成了由原有的传统体育精神、发展过程中的内生性体育精神以及吸收西方的优秀体育精神三部分组成的一种综合形式。
(3)继承和发扬相结合的中华体育精神。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要求各不相同,中华民族的体育精神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调整、改变着原有的传统体育精神以及外来的西方体育精神,以适应时代的需要。比如,在革命时期发展起来的红色体育,它表现出了强烈的斗争意识和家国情怀。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奥运精神具有更强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奉献精神。
(三)德育价值
(1)中华体育精神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在体育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爱国主义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让他们在今后的发展中,自觉地投身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为建设新中国尽一份力。
(2)勇往直前,不畏挫折,求胜心切,坚韧不拔的英雄主义,是中华体育精神的又一体现,体现了体育人在实践中不断超越自我,追求卓越,自强不息的精神。它提倡信任,容忍,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所以,可以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行有效的培养,可以使学生的人格在健全的状态下不断进步,为学生培养出更多的优良品质。
(3)中华体育精神内涵的又一体现,体现了体育比赛所追求的公平,公正,公开,平等,诚信,自由,规范等目标,将这些精神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接受训练的过程中学会公平竞争,遵纪守法,科学求实,从而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得到提高。
二、高职院校培养学生体育精神的现实意义
(一)转变传统教育思想
在我们比较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更多的是注重智力和学习能力的发展,而忽略了提高身体素质。许多家长对教育抱持这种态度,即使是一些教育者也坚持这种观念与方法。这种长期发展的、根深蒂固的陈旧的教育思想,在转变的过程中可能会耗费很长的时间。但是,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已经成为了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所以,教育思想的陈旧与教育需求的先进发展,会导致高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出现比较严重的矛盾。
(二)提升学生身体素质
根据我国国民体质健康监测数据,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出现了普遍的衰退,无论是速度、耐力、力量、爆发力等都在持续下降,在某些指标上,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甚至还不如中学生。体质的好坏已成为一个重大问题,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全面发展。
(三)改变人才培养模式
在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中,注重对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可以有效地推动目前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改革。当前,各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时,都会根据相关职业的需求或相关行业的需求,并起到校企结合的作用,让学生更好地更好地满足岗位的相关要求。而在入学以后,学生们也都在积极地参加各种考试,以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质。然而,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时,不仅要确保他们在某一专业上取得优异成绩,还应该注重他们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任何知识或技术都会被慢慢地淘汰,然而,唯有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确保自己的学习能力和个人素质得到不断的提升,才能让自己在未来的时代发展中得到更好的发展,绝不会被时代所抛弃,唯有如此,才能让自己始终处于时代发展的前列。
(四)促进学生人格健康
高职院校重视体育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各方面来分析,可以发现体育精神呈现出了全面、进步、健康、发展等较为积极的色彩。所以,对体育精神的重视,可以让学生培养出积极进取、诚实守信、遵守规则的良好人格,在今后的发展中,还可以让学生一直保持一种客观的心态去看待有关的事情,可以有效地指导学生,让他们减轻自己在生活和工作方面所积累的压力,让自己能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对待工作和学习,并且坚持不懈地去实现对于未来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只有具有这种积极个性的职业学校的学生,才是社会所需要的全面发展型人才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
三、将中华精神融入体育教学的途径
(一)利用正确价值引领,明确德育教育目标
为了确保学生能更好地认识到体育教学和体育思想的战略性意义,老师应该站在其视角上,从民族复兴的高度来指导学生分析其意义,把学生自身的体育锻炼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树立忧患意识,从而有效地培养他们的民族精神。教师应制定合理的体育学习课堂教学目标,让学生能从知识技能、身体素质和德育目标三个方面,对所学的体育内容进行分析,提高自身的体育综合素质。在上课前,老师应该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解,并指导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解,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可以不断地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也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促进他们的人格修养,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格。
(二)深入探索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
兴趣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所以,在体育课的教学中,老师们应该对课本等内容进行深度的挖掘,对不同课本或者同一本课本的不同学习阶段进行深度的剖析,并以此作为学习资源的依据,从而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中华体育精神。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通过各种方式,把体育知识和中华体育精神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同学们亲身体会中华精神的涵义和价值,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加以运用。比如在真正的课堂上,老师可以让学生们去看中国女排的胜利,让他们有一种竞争意识,遵守规则的感觉,让他们知道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学习有关的比赛规则和战术配合,让学生在接触比赛的过程中,对女排队员不畏强敌、爱国奉献、顽强拼搏的精神有了更深的认识,从而建立起良好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在实际的比赛中,学生在不同的岗位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培养他们的角色责任感。竞赛结果的胜利还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整体素质,胜利能够让他们的自信心持续地增强,与此同时,他们还能认识到同学间的信任和相互合作的重要性;如果出现了失败,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总结这一次的经验教训,找出失败的具体原因,让学生可以在查漏补缺的基础上,不断进步、自强不息、超越自我,这样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适应能力和责任感,让学生之间的友谊变得更近,同时还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与团结协作精神。
(三)调研分析学情,重视因材施教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调查与分析是十分重要的,所以,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对中华体育精神的认识,老师们必须注重“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从学生的接受能力、认知能力、兴趣特长、专业特点等方面进行详细地分析,选用有针对性的教材,并充分利用合理的教学手段,确保教学的质量。比如,在给文科生讲授乒乓球、排球等运动项目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先学会一些基本的技术,然后经过长期的训练,让学生学会这些技术的要领,然后让学生们去了解乒乓球、排球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们在不断的实践中,慢慢地培养出自己的分析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们对中华体育的热爱。
(四)发挥信息技术作用,促进教育方式丰富化
在信息化时代不断前进和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自媒体传播方式对传统的教学方法产生了影响,因此,老师们应该对这些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丰富的教学方法给予足够的重视。所以,老师们要充分利用这几种教育方式,通过 QQ,运动 APP等,来实现对学生们的全面了解,全面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和对中华体育精神的认识。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班级或学习小组的基础上建立体育锻炼群,并为学生推荐一些有价值的学习资料或国内外体育赛事,让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重要性有更深的认识。同时,它还可以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从而确保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质量不断提高。
(五)关注细节价值,结合多元化评论
中华体育精神,并不是说老师要给学生讲道理,而是要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生活中的真善美。比如,有的学生在拿到教学设备的时候,会挑选一些老旧的,而把新的留给其他学生使用。一些学生放学后,把运动场边的空矿泉水瓶子、餐巾纸扔进垃圾箱;也有一些同学会协助老师完成体育基础知识的教学工作……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学生们对自身素质的要求。所以,当体育教师在观察到这些内容的时候,就应该及时地对做出这些内容的学生展开称赞,与此同时,也要树立起与之相适应的榜样,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发挥自我教育管理的功能,学会主动地进行反思,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让自己不断地进步,从而培养出自己的优良品质和远大志向,让自己成为新时代需要的人才。
结语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当今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在开展体育教育的同时,应该充分认识到中华体育精神对大学生体育教育的融合效应。将中华体育精神融入到体育教育中,可以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改变人才的培养方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此,在实践中,学校和教师要运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确定道德教育的目标;对课本进行深度探究,发掘课本中的道德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调查和分析,注重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丰富教学手段;将注意力集中在细节上,并与多样化的评价相结合。唯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挥中华体育精神的功能,促进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崔姚池,张鹏洁,陈 阳,李佳坤.论新时代体育精神的作用[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11).
[2]汪 琳.中华体育精神核心内涵与文化自觉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4.
[3]赵元吉,吴兆红,王凌云.现代学校体育:体育精神的培养与健康教育的弘扬并行不悖[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