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优化策略
摘要
关键词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正文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从学科特点角度来说,化学最显著的特征便是实验教学,其次是涉及实际生活中的多个方面。从素质教育教学来说,学科教学的任务不仅是帮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提升化学技能,还在于培养科学兴趣、发展综合能力、培养学科素养。在课程性质方面,初中化学应当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紧密围绕课程内容以选定实验主题,组织并开展更多的科学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问题解决、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实现全面发展。基于以上三个方面,初中化学教师应重视实验教学并积极研究优化策略。
实验教学其实就是一种带有实践性特点的教学组织形式,需要利用多种仪器设备,并人为控制实验对象的一系列变化。其目的不仅在于验证书本上给出的理论知识,还在于通过自主探究来发现一些新的规律或提出新的疑问。教师需要负责的是实验前编写指导书、布置学习任务,实验中加强巡视、个别指导,实验后评估报告、成绩考核、总结归纳;学生的发挥空间相对更大,主体地位更明确,需要遵守安全规范,需要自主或合作探究,从中有所获益。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索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及能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实验探究是检验理论知识的最佳途径,而理论内容同时也是实验的指导依据,体现了当代教学观中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初中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同时能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如观察与分析能力,思维及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创新与探究能力等多种学科素养。
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优化策略
1. 融合生活化素材。
充分利用初中化学的学科特点,在实验教学设计时多融入一些生活化的素材,这对于加深学生对学科理论知识的理解有重要意义。在选择实验课题时,教师既要考虑到生活中常见的要素,还要与课程内容相贴合,为学生准备生活化的教具并以此引入实验课程,从一开始便激起学生的好奇心,随后给出实验任务,引导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及经验开展实验。以“铁的锈蚀”这一实验为例,教师可以先给出一个真实的生活场景,例如校园中斑驳的铁栅栏,回顾铁生锈的条件及过程,明确铁生锈的过程需要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经过酸液及浓盐水浸泡过后更易生锈。教师需要强调实验安全,反复跟学生强调实验注意事项(检查装置气密性等)并在实验中来回巡查,总结铁生锈的规律并提出稀盐酸可除锈,引导学生通过验证性实验加深理解,提供实验材料,给定研究时间并进行分组,引导学生在组内自由分工、合作探究、积极讨论,将生活化的素材与初中化学学科联系起来,在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培养其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2. 设计实验类游戏。
以往的化学实验教学过于机械化,教学不仅需要强调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实验原理,还要手把手地进行教学。学生处于被动,实验效果不佳,甚至仅仅是走个过场,浪费了时间与资源。新课标强调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这就表明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提升。实践经验表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效率及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教”还在于学生的“学”,即学生应对化学知识有兴趣、应当具备化学实验的基本能力。在实验教学这一组织方式已经确定的前提下,教师就要尽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的参与度、活跃课堂的氛围,在保证实验与实际紧密贴合的前提下进行设计。教师应专门留出一节课的时间用于实验探究,为学生提供学习机会,力求经过实验拓展学生的思维,明确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可融合游戏化的教学思想,用实验任务组织竞赛,以此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明确竞赛的规则、评判的标准、最后的奖励,以此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保证学生的实验安全、获得预期的实验效果,利用学生的胜负欲与竞争心理,用奖励对学生进行正向强化。
3. 生动的演示示范。
演示示范是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基础,许多难度较大、不易于操作的实验都可以通过教师的演示来实现,在实验条件非常有限、课堂时间并不充足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播放一些多媒体视频来完成演示部分。教师可以在学生实验之前进行简单的演示,边操作边讲解注意事项,叮嘱学生注意观察实验操作的细节,便于学生在自己动手实验之时更快地掌握要点,尤其是验证性的实验,需要教师的演示实验及步骤指导来确保学生的安全。部分演示实验的目的是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而部分演示实验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还有一些是为了反复强调一些操作细节。教学实践经验证明,多媒体演示视频更受学生的欢迎,这是因为便于放大操作细节,还便于反复演示重难点部分,这都是教师演示所无法实现的。多媒体演示视频通过展示实验画面并配合声音讲解,可以给予学生更直观的经验,这也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现象的基础,既活跃了课堂的氛围,又保证了学生的安全,既节约了实验准备时间,又达到了既定的演示目的,在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基础上让学生有所启发。
4. 促线上线下融合。
对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教师应当在观念、方法等方面做到与时俱进:既要追求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又要关注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既要传承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优点,又要勇于探究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既要强调课堂的主阵地地位,又要充分利用课下零散的学习时间。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线上+线下”模式,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教学平台,布置实验课前预习任务,发布一些针对理论讲解的微课视频,便于学生在课前了解实验内容、实验目的并形成实验框架,从而减少课上用于理论讲解的时间,在课堂学习中给学生留足时间与空间,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经验并实现思维的拓展。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当控制课下学习时间,以最新提出的“双减政策”为指导,在课下作业方面进行优化,根据课程的需要,适当安排一些探究式实验,创新作业类型,以此替代书面作业,给予学生更多启发,灵活利用学生的课下零散时间。学生将学习成果以报告的形式上传至学习平台上,便于教师在课前了解学生的预习及知识掌握情况,从而调整课堂教学设计、点明课堂教学重难点,将更多的时间用于答疑解惑及实验探究。
参考文献
[1] 董庆杰,董心雨.初中化学实验安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2,(9).
[2] 朱伟.创客教育理念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分析[J].现代盐化工,2022,(4).
[3] 李俊红.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化学实验复习——以“测定碳酸钙D_3颗粒中的钙含量”为例[J].化学教学,2022,(8).
[4] 吕念.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策略[J].亚太教育,2022,(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