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生活"的对话--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实践路径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彭云

遂宁市东坡小学校 四川 遂宁 629000

摘要

生活化是语文阅读教学较为提倡的一种方法,其基于生活和语文间的密切联系,从生活中攫取元素,对接阅读教学方法,成为学生学习阅读、进行文本分析的重要工具。阅读对学生学习知识、增加知识存储、思维能力的发展均起着促进作用,由此可以得出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本文立足语文教学要求,提出阅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情境

正文

纵观语文教材,可以发现其向学生展现一幅幅生动的生活画面,由此可以看出语文和生活间的联系极为密切。学生对于以文字堆砌的语文教材,在课文文章阅读时,会出现学习兴趣缺失、阅读理解分析不足等情况。教师以生活化方法应用到阅读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以自身成长的生活经历作为分析工具,从中获得感知,对文本素材的分析形成敏锐触感,可以快速锁定关键元素,完成阅读任务,同时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也具有较大作用。

一、设置生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以兴趣作为驱动,学生具有自主参与阅读活动意识后可以阅读素材中获取关键元素,缩短理解课文所需的时间。教师为使学生对语文阅读产生兴趣,可以在阅读中投放不少趣味元素教师在阅读内容的设置时,还会与生活元素进行关联,打造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借此给予学生引导,以调动学生形成自主阅读意识,使阅读教学可以在学生自主参与下高效进行在语文阅读生活化方法的使用中,建立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将其作为阅读教学的主要方法教师通过活动参与发现在情境创设时,如果设置方式过于直白,很难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不能将情境在学生阅读积极性调动中的作用发挥出来因此教师在生活化阅读情境的创设需要在生活元素的遴选和设计以学生感兴趣的元素为主,尽可能选择趣味性高且学生熟悉的元素进行情境创设,使打造的情境极强的感染力[1]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一课为例,本节课所叙述的泼水节是傣族以及东南亚地区人民的传统节日,在该节日中人们会使用器皿他人泼水,以欢度节日教师在课程进行时通过图片和语言进行场景构建,还原泼水节民众过节常见画面。教师还允许学生使用少量的水和他人模拟傣族人民在泼水节中欢度节日的方式,学生可以从中获得新的体验。教师以生活场景构造的方法,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切实感知,获得研究本文课程内容的重要信息。

二、挖掘生活元素,丰富阅读内容

生活元素对学生而言极为熟悉,教师以生活元素作为学生阅读、分析的桥梁,对学生理解文本信息,感知作者意图均起着促进作用。教材作为教师教学的主要载体,其中记录不少与生活相关的信息,对于此类课文,教师在导学时便有必要引入生活元素,让学生围绕课程内容进行深层次的学习与分析。教师的教学思维不能仅限制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考虑到语文源自生活的实际情况,定位学生日常生活场景,推测学生当下的阅历,选择学生参与过的活动或参观过的场景,给予学生引导,帮助学生更好的分析文本素材。阅读可以视为作者思维具象化的呈现形式,作者编写文章时,故事内容和情感均来自生活,这是学生较为熟悉的场所。教师将生活元素导入到阅读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将其作为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的工具[2]

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荷花》一课为例,虽然学生的年龄不大,但是在家长日常的带领中,学生去过不少地方游玩,可能会见过荷花或其他美丽的花,这些均可以成为导入本节课的生活元素。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时,向学生提供指导元素,通过大量鲜花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过往郊游或旅行时见过的花。教师在语言组织中,让学生回忆荷花,说出荷花的特点,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班级中不少学生均有观赏荷花的经历,所以教师使用荷花图片进行引导,同时给予学生说出自己相关经历的机会,让学生在本节课中畅所欲言,回忆自己在观察荷花时,荷花颜色、形状等特点。学生在教师引入生活元素后,根据自己的经历研究课文,从作者对荷花的遣词造句,发现其在荷花描述语言的妙处。学生因为拥有荷花的赏析经历,可以回想当时的情境,说出自己在观赏荷花时的感受,在角色互换下研究作者写作的情感,发现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教师在阅读教学引导中,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合理的方式实现生活元素和阅读教学的融合,在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中作用相对显著。

 

三、导入生活经验,突出重点难点

很多小学生在阅读活动中不能快速了解知识,对于部分文本信息在解读中会出现理解障碍。教师在阅读教学的组织中,对于学生学习效率低的情况以生活经验导入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课文剖析,促使学生理解文本立意,感知作者的情感作者在文章编写时,书写内容并没有超脱生活框架,学生可以根据生活背景以及经验,揣摩作者编写文章意图,理解作者在内容创作时的想法。教师在生活化经验应用到语文阅读教学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通过经验让学生站在作者角度进行分析,从中发现文本素材的关键信息。学生在问题探究中,可以从文本素材中获取更深层次的内容,将生活经验作为分析文本内容的有效工具。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一课为例教师学生提出学习任务,要求学生阅读课文,梳理课文关键内容在学生完成课文阅读任务后,教师还会询问学生是否有下乡经历,说出自己在下乡时的经历,引导学生与课文中作者描绘的内容进行比较在教师引导话语下,学生回忆自己在乡下游历中的经历,根据生活经验拆分文本内容。在此期间学生会回忆乡下经历,寻找在乡下游玩时的感觉,在相应情感推动下分析课文理解课文。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向小学生进行阅读指导,以生活化手段丰富教学形式,在情境创设、生活元素铺陈、生活经验导入等方式下,将生活与阅读无缝连接起来,让学生将生活作为研究阅读的工具,以较快的速度完成对阅读素材内容的梳理,探究其中的情感元素,从中获得启示。教师在学生学习阅读时,还需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和阅读相关问题的回答情况,作出阅读生活化的修改建议,提高生活化阅读教学方式的合理性,对学生能力的发展具有显著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芳.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实践路径[J].天津教育,2022(1):138-140.

[2]于辉.生活写生让学生开启心灵对话——小学语文生活化作文教学实践研究[J].学苑教育,2021(28):7-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