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家国情怀”课程思政元素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李香玉

衢州中等专业学校,浙江324000

摘要

为了持续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积极进行探索,既希望能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轻松自在地学习,更希望能润物细无声地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于是,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所学篇目,对如何融入课程思政“家国情怀”元素进行探索。


关键词

课程思政理念;学科核心素养;“家国情怀”

正文

     近年来中职语文的考试题型越来越多变,考点越来越综合,内容越来越实用。课程标准更强调思想性、情境性、综合性。注重发挥优秀文化的浸润功能,聚焦语文学科的关键能力,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不仅如此,还应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持续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将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加快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1]对此,我们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在语文教学中认真落实课程思政理念。

教师对课程思政理念的理解不能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而是把课程思政理念厘清吃透,才有可能真正让学生入脑入心,提升学科核心素养。本文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所学篇目,对如何融入课程思政“家国情怀”元素进行探索。

一、整合文本,有的放矢  

1.归纳整合文本的主题内涵

    就文本选文而言,它具有相对独立性,宏观上,我们可以打破原来的单元设置,从课程思政的主题入手,进行归纳,把相近主题的文章放在一起进行学习。这样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归纳能力,又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国规版高二教材第五单元《想北平》和第六单元《国殇》两篇文章,前者是老舍身处异地,在战乱的岁月中,思念他挚爱的北平而创作,后者是诗人屈原为壮烈牺牲的爱国将士写的一首祭歌,是咏唱爱国精神的英雄赞歌。单从文体看,二者看似无关,但深入挖掘前者的主题,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我觉得更多地是表达作者对祖国深沉的爱。可以把“家国情怀”这一课程思政主题作为突破口来一起学习这两篇文章。

2.与课程思政主题寻找契合点,有的放矢

确定文本与课程思政主题之后,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寻找契合点去突破则显得尤为重要。就上面两篇文章的“家国情怀”这一爱国主题去探讨。如果光从思想层面让学生领会爱国精神难免抽象。比如,我们可以具体展现《国殇》里很多美好的意象,让学生思考“美好事物”与“英雄”的联系,激发学生对英雄的思考。呈现战士们视死如归的形象,拓展开来,可以联系英雄群像,让学生探索他们的共同点。进而自己提炼出核心主题。然后通过诗人艾青“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来“牵线搭桥”,正因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才会落泪,才会选择牺牲。老舍《想北平》“想的要落泪”,不是矫情,而是对北平,对祖国深沉的爱。既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品质,又培养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二、回顾历史,关注时事

1.回顾历史事件

文学和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除了横向学习文学,还应该纵向了解相关的历史。这样思想才会深刻全面。比如,《废墟的召唤》主题比较深刻,是作者“圆明园的废墟”作为写作对象,召唤人们继续奋斗,以改造历史。我们可以大胆挖掘写作对象,尤其是她“屈辱的过去”,我们可以找视频,把繁荣的“过去”呈现给大家,通过今昔对比,让大家不仅感受到沧桑巨变,更能感受到“国将不国”的愤懑之情。同时,可以开展第五单元的“圆明园是否重建”主题辩论活动。不仅锻炼了大家的思辨性,还能激起大家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

2.及时关注时事

学习强国是学习事的最佳窗口。疫情期间的医者仁心,建党百年的功勋伟业,冬奥会的大国风范都像画卷一样向我们一一呈现。作为中职生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尤其是现在课程标准更强调思想性、情境性、综合性。热点时事就是很好的情境。就比如2021年高考题14题就是结合建党百年出的题,有诵读经典诗词,参观红色基地,设计红色菜品等题型。再如北京冬奥会,有彰显中国文化自信的开幕式,有为国争光的世界各国运动健儿。这些时事热点既能让学生感受到榜样的力量,又能激发起对祖国浓浓的爱。

三、学以致用,培养情怀

计算机专业的男生较多,对网络信息依赖性较强,加上近年来爱国题材的影片如《战狼》《红海行动》《长津湖》等英雄题材的作品纷纷上映,有很强的感染力,激起了大家浓浓的爱国情。相比较静态的文学赏析,男生更喜欢动态直观的影视作品,但我们不能让学生长时间纯粹地进行影视欣赏。这时,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专业特点,将二者恰当地结合。比如,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爱国题材影片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归类剪辑,然后再以小组的形式呈现。其中有同学就在在学习《国殇》的最后总结升华展现剪辑好的影片版《我和我的祖国》4分钟左右,在视觉和听觉上强烈的冲击下,同学们自觉齐唱,激起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在学习《想北平》的时代背景时,有同学结合5分钟讲解版《狼烟北平》第五集视频,让大家感受老百姓在日本侵略下的水深火热,激起学生的满腔爱国热情。

    以上的探索思路不能简单地割裂开来,可以融合在一篇文章的学习中,也可以在不同文章里尝试,希望在不同文章的学习中落实其他课程思政元素。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结合学生喜闻乐见的课程资源,因材施教实施情景式、案例式、活动式等教法,学生真心喜爱语文课,终生受益[3]

 

【参考文献】

[1]浙江省高等教育“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J].

[2]崔涛.常州工学院《大学人文基础》等校级课程[M].

[3]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通知[J]. 教职成〔2020〕7号.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