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州苗汉双语教学基地建设探究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特殊的生存区域、历史沿革及文化环境,因此,每个少数民族都有着截然不同的风俗习惯及其特有的优秀传统文化。少数民族的语言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纽带。少数民族在民族聚居地区通过各具特色的语言把风俗习惯和优秀传统文化保存下来。优秀的少数民族语言需要得到很好的传承,就需要通过教育对少数民族儿童及青少年进行代际传承,以使新的成员学会本民族的传统文化。随着现代化的推进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各民族的年轻一代基本上接受的是现代化学校的通识教育。对于一个民族而言,语言的消失不仅是失去了一种交际的工具和手段,而且会损害这个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对于民族认同的认知障碍。语言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工具性上,还体现在认知价值、文化认同、民族象征和科学研究方面。
一、靖州苗族语言概况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作为全国唯一的一个苗族侗族自治县。由于历史原因,会说苗语的人越来越少,基本还只是在50、60、70后的内部交流,仅限于靖州县西部与贵州交界的崇山峻岭中的锹里地区的2.3万锹人。尤其是靖州苗族自治县内花苗人颇具特色的酸汤话(苗语的其中一种),这个数据在逐年减少。要想逆转这个趋势或者说保护酸汤话等类似濒临消失的少数民族语言,关键在于青少年一代。青少年时期学习能力强,尤其是对于语言的学习和适应能力。少数民族传统语言的传承和保护成为了在经济发展的当下一个亟待解决和需要重点建设促进发展的课题。
(一)苗族语言概况
苗族是一个发源于中国的全球性民族,全球苗族人口约1200万人,其中中国的苗族人口有近1000万,在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中排第五。经笔者查阅资料得知,苗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调查二队经过实地考察,对各地苗语的构词大致相同,而语音不同的特点进行科学研究后,将苗语划分为三大方言,即:东部方言(湘西方言)、中部方言(黔东南方言)、西部方言(川黔滇方言),下分七个次方言,十八种土语。
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在对全国苗语进行普查的基础上,国家组织专家在湘西、黔东南、滇川黔苗语区分上以拉丁字母为基础上创造了拼音文字,同时保留了黔西北的老苗文。1957年12月,国务院批准施行,从此苗族有了自己的文字。但苗文并没有因此走向大众化,曾有人统计,全国仅有数百名苗语研究研究精通并使用苗文,一般苗族民众很少使用苗文,苗族文化传承主要通过祖传,方式大多还是采取口传心授,基本没有文字记载。
(二)靖州县苗族语言概况
怀化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常住人口为233638人,其中苗族、侗族人口占74.4%,苗族户籍人口13万余人,苗族常住人口110058人,全县各乡镇均有分布。靖州县的苗族语言属中部方言的东部土语,与黔东南苗族语言只有细微区别,基本能对话交流。靖州县苗族语言的现状有如下特点:
1.使用苗族语言的人口不多。尽管靖州县苗族人口有13万余人之众,但使用苗族语言的人口不多,约2.3万人,仅占苗族人口的17.69%,有82.31%苗族人口使用靖州的通用汉语。使用苗族语言的人口集中分布在靖州县西部的三锹乡全部、大堡子、藕团、平茶、新厂等乡镇的部分村寨,也就是湘黔接边地带的崇山峻岭中的锹里地区。
2.使用苗族语言的地域狭窄。靖州县使用苗族语言的地区集中在靖州县西部湘黔接边地带的崇山峻岭中的锹里地区,地域狭窄。面积约365平方公里,仅全县总面积的16.51%。
3.部分家庭不注重对下一代的母语教育,用苗话交流的人口呈下降趋势。随着城市化步伐加快,教育资源向城镇集中,2007年锹里地区村小全部撤并,小孩上幼儿园、上小学必须去乡镇集镇或县城,大量锹人不得不涌入城镇,因此锹人的苗语生态环境几乎消亡,上幼儿园后的小孩,大多没有了讲苗语的环境。
4.缺乏文字载体。苗族语言历史上没有文字,上世纪50年代国家组织专家创建的拉丁文字未能推广,一般苗族人民很少用苗文。很多地道的锹里“生苗”,也不识苗文,更不要说其他汉化过的“熟苗”。据了解,靖州县目前没有人精通拉丁苗文的。苗语传承主要通过祖传和师传,方式大多还是采取口传心授,没有文字记载或仅用汉语译音记载。语言缺乏了文字的载体,也就缺少了发展的基础,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苗汉双语教学试点的可行性探究
(一)在小学阶段进行苗汉双语教学的可行性
靖州苗族歌鼟,是一种独具韵味的多声部民歌形式,是流行于湖南省西南湘黔两省交界沿线地区的传统音乐。2006年5月20日,靖州苗族歌鼟经被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经过笔者调查,在靖州县三锹学校、藕团小学、大堡子镇岩湾小学、平茶小学等当地中小学校开展过“苗族歌鼟”进课堂活动,让广大中小学生在寓教于乐中了解和传承非遗,使靖州本土优秀民族文化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据靖州一中高级音乐教师谢弟佩的歌鼟教学传承实践,他以为首先要精心编写教材内容,积极培训骨干师资力量,提高教学水平,在教育教学上,探究合适的方法严禁执教,把靖州苗族歌鼟作为一个新开发的音乐校本课程,能够起到加强学生重振文化自信,守住苗族精神家园,加强对优秀苗族文化的了解、学习和深入研究。
由此可见,既然苗族歌鼟可以进小学校园,苗语进课堂也是能够吸引诸多学生的兴趣的。只要计划得当,人员分工明确,邀请致力于苗语研究的当地人士或者业余爱好者,苗汉双语的课程设置合理,选择在之前开展过学唱苗族歌鼟的学校进行试点,一定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
(二)在初中阶段进行苗汉双语师资力量培育的可行性
如果靖州能够每年拿出2个教师岗位指标出来给苗语教学(教师也可以同时教其他学科),坚持十年,并且保证这些教师坚守在教师岗位。那么十年以后,靖州的苗语教师队伍就会成为苗语传承的主干力量,他们每年教过的学生也许能达到靖州苗语学生的全覆盖,在靖州的苗语学生他(她)至少知道苗语是什么东西,潜移默化的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也许这小小的举动就能逆转苗语不断式微的困境。
(三)在靖州职业中学进行双语教学基地建设的可行性
靖州职业总校可以按照靖州特色设立相关的课程或者专业,来此吸引精通苗语语言或者文字的爱好者。毕竟没有文字的语言,要靠口口相传长久维系下去,是非常困难的。
一旦等职业中学设置好了相关课程,这些苗族民间文化艺术人才就可以得到展示自己才会的舞台和空间。初中阶段定向培养的师资队伍也可以在毕业以后来进行教学实习或者直接任教,充实苗汉双语教学基地的人才力量。这样苗汉双语教学才能走上正轨。有教学基地,有民间艺术人才和专门定向培养的师资队伍,苗语的传播和保护才能落到实处。
三、促进靖州苗汉双语教学基地建设的相关对策
(一)在自治条例框架下出台对苗汉双语教学有指导性的政策法规内容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自治条例,最近修正从2020年12月开始。笔者建议,具体内容修改可以借鉴由云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2013年3月28日审议通过,自2013年5月1日起施行的《云南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
笔者在2021年底成为靖州县苗歌协会的创会会员、理事、常务理事、副会长,靖州县苗歌协会基本囊括了现时靖州户籍人口里会说原始苗语,会唱苗歌的苗族群众。苗歌协会目前只有三百多会员,与靖州13万只有的苗族人口比起来,说明此时此刻真正会说苗语的群众只占靖州苗族人口的0.27%,占靖州户籍人口的0.15%。经过粗略统计,300多会员里年龄小于40的不超过10%;会员里超过55周岁的已经超过50%……那么十年后,二十年后,苗歌协会的人数会进一步萎缩……
保护和传承苗语及苗语文字等优秀的少数民族传统是一项长久的事业,需要久久为功,几代人共同努力才能看到最后的成效。只有从立法的角度确定好对于苗汉双语教学基地建设的重要性的共识,才能从长远地对其给予政策的倾斜和经费的重视。
(二)制定促进苗汉双语教学的远期规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苗汉双语教学既然已经是非常紧急且非常重要的事,更应该像国家经济发展长期规划那样对其有个长远的通盘考虑。从政府预算到编制的设立,从师资队伍的培养到开展定期不定期的带有民族特色的宣介活动,从扩大文化艺术的交流到书籍、影像、图片资料的收集、出版,都应该有个远期的规划。
笔者建议对于苗汉双语教学的内容应纳入到县级财政预算管理中去。相关职能可以并入教育局某职能科室共同管理。人员编制可以以灵活的方式挂靠相关文化部门,或者以临时聘请、和志愿者服务机构合作、或者以相关协会为主体展开活动等多种方式进行。
苗汉双语教学的内容也应提前纳入中小学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最开始阶段以试行为主,不纳入考试范围。不占课程教学的课时,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可以纳入艺术活动或者社会活动中,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也可以成为增设的选修课。(三)编制出标准的适合当下的苗汉双语词典和教材
既然要进行教学,各个教师根据自己的所学来授课,没有一个标准的教材或者词典,难以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惑。毕竟教师的水平有高低不同,学生接受的水平更是有多种层次。笔者建议由相关部门立项主持部分专家或者德高望重的苗语爱好者、非遗传承者共同合作,编制出一套能够让学生循序渐进、能够适合多层次和多场景使用的苗汉双语教材或者苗汉词典,并根据教学实践和日常解惑过程中不断进行完善。
经过笔者的初步调查,现在市面上也有一些关于苗语课程的相关书籍出版。比如《苗文方案草案》由贵州民族出版社1959年6月出版;1982年由贵州民族语言所语言研究室出版的《苗文课本》;由湘西土家苗族自治州民委苗文编写组1984年编写的《苗文湘西方言》;1985年由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国家民委苗族五种丛书》之一,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丛书,王辅世主编的《苗语简志》;1990年由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出版的,罗安源著的《现代湘西苗语语法》;网络版本的《简明苗文学习课本》;1999年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向日征的《吉卫苗语研究》;李锦平的《苗语方言词汇对照表》;《苗语基础教程(黔东方言)》是2006年8月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书籍,作者是石德富。本书介绍了苗语词汇基础知识和苗语常见日常口语,是一本大众苗语学习图书;张元奇的教材《非操苗语群体学习苗语手册》(上中下);张元奇的教材《苗语基础》;2014年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熊有玉的《苗语教程》等……说明这项事业在别的省市县早就有类似的仁人志士在操作和有这方面的经验可以给我们借鉴。
经过笔者的初步调查,现在能找到的苗汉双语词典大概有:1992年出版的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主编,向日征编著的《汉苗词典(湘西方言)》;1997年出版的由湖南省少数民族古籍办公室主编,岳麓书社出版的中央民族大学苗族学者石如金编著的《苗汉汉苗词典》;2017年由冉海波出版的在线《苗汉词典》等。
如今的数据化时代,这套教材、词典不应该只有纸质版,更应该是有声教材或者是视频教材与传统模式结合的教材或者词典。
四、结语
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作为苗族的后代我们应尽苗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责任和义务。苗语又是苗族文化重要的体现之一。苗语是苗族群众文化传承、发展、繁荣的重要载体。无论是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还是提高我们的传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的软实力,都需要做好语言文字工作,为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文化自信提供有力源泉。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一个苗族侗族自治县,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是立县的根本。提高13万苗族群众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是大家的共同使命。这也是一项久久为功的事业,需要几代人持续关注和努力。苗族文化已传承几千年,改革开放以来几十年,如今,以苗语为代表的苗族语言文化已成濒临灭绝的边缘文化,需要关注传统文化的学者及广大群众共同的努力。
少数民族语言保护是一项长久的事业,本课题研究只是个初探的过程,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有很多,本课题提出的建议还待有关部门进行研讨及最后的实践检验。作为已经被汉化的苗族的一员,我内心希望越来越多的苗族同胞能够热爱自己的原始语言,也希望更多的同仁志士能够在传承和保护少数民族的语言上继续努力,毕竟靖州是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是我们这一辈该有的职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