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悯情怀”材料作文点拨与示例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于凤然

河北省沧州市沧县中学061725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作文题回顾: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杜甫在《又呈吴郎》中为一位到吴郎院中来扑枣的老妇人发声,说“不为穷困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意思是如果不是因为穷极了哪会到你院中来扑枣充饥,你是新的屋主。她心有恐惧,所以你更应该对她亲近(别让她因此而心生恐惧)。

材料二:弘一法师,他幼年时就特别爱惜物命,出家后更是如此。他曾在上海丰子恺家暂住了几日,丰子恺发现弘一法师每次要坐藤椅前,都要先将藤椅左右摇晃几下。丰君甚是纳闷。后来,经丰君的询问才知道,原来弘老是为了避免伤害藤椅夹缝中的微细昆虫,故在坐之前先打个招呼,好让小生命搬家逃生。

杜甫、弘一法师对待生命的做法又能给当下的青年怎样的启示呢?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一、审题:

材料一诗人知道邻妇无依无食,让她到院中打枣,表达了诗人对穷困人民的体贴和同情。诗人对苦难中的同类的关注与体贴,真挚动人。材料二弘一法师爱惜物命的做法告诉我们生命可贵,即便微细如昆虫,也自当敬畏与珍惜,弘一法师以万物平等的意识关爱弱小生命,细腻中自见宏大。两则材料一前一后构成对悲悯的层进式阐释,悲悯不只针对人类还应该包括动物。史怀哲说:“当悲悯之心能够不只针对人类,而能扩大涵盖一切万物生命时,才能到达最恢宏深邃的人性光辉。”两则材料旨在引导学生思考在当今物质相对丰富的时代里如何对待弱势生命,并借由对待弱势生命的态度而引发对悲悯的广泛意义的思考与探讨。

当下青年群体相对比较自我,不大关注别人的感受,尤其对悲苦、万物很难感同身受。而悲悯情怀是人类最高尚的一种胸怀,它宽广有容,平和慈悲,并非局限于一时一地、一己之身,而是与万物同呼吸、共命运。思考此命题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生命观与大爱观。

【立意点拨】

①悲悯中见人性光辉;②愿天下人都有一颗悲悯之心;常怀悲悯之心,让爱洒满人间;等等。

【构思点拨】围绕“是什么”来确立分论点:

A.悲悯情怀是给受难者一声问候、一种理解、一份尊重。

B.悲悯情怀是别人危难之际施以援手,助以一臂之力。

C.悲悯情怀是面对濒危的动植物放下你的屠刀。

围绕“为什么”来确立分论点:

A. 常怀悲悯之心让生命充满感动

B. 常怀悲悯之心让爱洒满人间

C. 常怀悲悯之心让世界更温柔

围绕“怎么样”来确立分论点

A.常怀悲悯之心要求我们有“不忍人之心”、宽广的胸怀;

B.常怀悲悯之心要求我们打破国别界限、种族歧视。

C.常怀悲悯之心要求我们跨越物种界限,爱惜物命。

二、材料链接

【名言链接】

1.课内体现悲悯情怀的名句:

孟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君子远庖厨”;

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杜甫“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鲁迅“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2.谚语: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唤母归

3.钩帘归乳燕,穴牖出痴蝇。爱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苏轼《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八首》

4.何谓爱惜物命?凡人之所以为人者,惟此恻隐之心而已,求仁者求此,积德者积此。《周礼》:孟子谓:“君子远庖厨。”——《了凡四训》

注:“孟春之月,牺牲毋用牝。”意思是“早春时候,祭祀用的牲畜不要用母的

5.我不需要杀生,或者要别人杀生,另一个生命便是我最大的支柱。---克里斯·坎伯

6.我愿每个人都有住房,每张口都有饱饭,每个心都得到温暖。我想擦干每个人的眼泪,不再让任何人拉掉别人的一根头发。——巴金

7.当悲悯之心能够不只针对人类,而能扩大到涵盖一切万物生命时,才能到达最恢宏深邃的人性光辉——史怀哲

【经典素材链接】

林觉民、陈觉、赵云霄等革命烈士因悲悯人民而舍身赴死

云!谁无父母,谁无儿女,谁无情人!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这是陈觉烈给妻子云霄的一封信中的一段话革命烈士陈觉与赵云霄是一对年轻的伉,他们同于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宣誓以革命事业为同的奋斗目标,约为革命奉献一生。1928年两人被捕入狱,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两人都大义凛然,不为所动。最后两人英勇就义。

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医者仁心,情系天下

白求恩1890年3月4日出生在加拿大的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立志成为外科医生白求恩大学毕业后,作为军医随军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并在战后通过了严苛的考核,成为了英国皇家外科医学会会员。动身前往中国前,已经是北美享誉盛名的胸外科医生。1931年1月,白求恩在《加拿大医生》杂志发表一篇文章《从医疗事业中清除私利》:“让我们把盈利、私人经济利益从医疗事业中清除出去,使我们的职业因清除了贪得无厌的个人主义而变得纯洁起来。让我们把建筑在同胞们苦难之上的致富之道,看作是一种耻辱。”他开始四处奔走宣传,希望把医疗服务变成一项真正的社会福利。这种对广大贫困患者的悲悯之情,最终促使白求恩走上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1935年10月,白求恩秘密加入了加拿大共产党。1937年,在了解到中国七七事变后的抗日形势后,白求恩很快决定将赶赴中国帮助中国人民进行伟大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1938年3月31日,他抵达延安,随即开始帮助中国共产党建立战时医疗体系。为了第一时间抢救伤患,他总是在离前线不远的地方进行手术,没有现成的手术室,他就在简陋的民居里抢救战士。手术过程中经常从不远处传来枪炮声,有时手术地点甚至在敌人的火炮威胁下,但求恩不曾放下手术刀。年轻的战士在前线挥洒热血,而那位放下了在故土所有声望和财富的白求恩大夫,在属于自己的战场上,和死神进行着一次次惊心动魄的斗争。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疫情期间中国向各国派出援助医生捐赠援助防疫药物缘于对人类的悲悯

扎根大山11年的乡村老师杨明——对贫困学生的慈悲

2009年,25岁的杭州小伙杨明放弃高薪,随爱心支教团队到贵州黔西县金碧镇瓦厂小学支教。凌晨起床,挑水、做饭、去学校上课,晚上回到简陋的宿舍批改作业,再打着手电筒家访……这是杨明支教的日常节奏。十余年来,杨明从微薄的工资中挤出近8万元帮助贫困学生100多人次,牵线结对帮扶贫困户20余户。

特蕾莎修女悲悯生命——救助难民

1947年的加尔各答,被称为“噩梦之城”。战争让这座城市充斥着成千上万的难民,人均寿命不足30岁。特蕾莎在这里创建了“垂死者之家”,专门收容那些垂死的人、生病的人、被遗弃的儿童。特蕾莎与她的追随者每天做的事,就是推着小车,在垃圾堆里,在水沟里,在教堂门口,去捡回那些奄奄一息的人。然后到处给她们找吃的,找救治他们的药和医生。这些人有的没过多久就死去了,有的人全身溃烂,有的人被蛆虫啃食,他们甚至一生都没有洗过一次澡,但特蕾莎修女给了他们最后的温暖。她创办各种救助机构,四处奔波筹集善款。自己得到的一切财物都捐给别人,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使无数的人获得了生命的尊严。特蕾莎修女认为“爱要爱到心痛”,这表明特蕾莎修女的所作所为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悲悯情怀,而不仅仅是出于觉悟和理念。

“好人拉贝”悲悯生命——救助日本屠杀下的中国人:

约翰·拉贝,1882年出生德国26岁那年,受西门子公司派遣,拉贝第一次来到中国开辟业务,凭借着出色的个人工作能力,他在中国的职位步步高升到了驻华总代表为了给西门子公司在南京的家属建立德语学校宣誓加入纳粹党。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作为一名德国人,拉贝本来可以置身之外,离开南京回到安全的祖国。但是对这片生活了三十多年的土地已经有了强烈不舍感的拉贝毅然选择了留守下来。据他的孙子回忆,拉贝这样对身边的家人解释道:如果我走了,这些可怜的人们该如何是好不能独自偷生!正是带着这种信念,拉贝和南京城其他一起留下来的外国友人在此后的一场惨绝人寰的屠杀中救下了25万中国人的性命。其中拉贝本人停留时间最长由他住宅所改造而成的收容所成为了整个南京唯一一个没有难民伤亡的地方,堪称南京城里面的诺亚方舟。

“种树老人”班都——对植物生命的慈悲

蒙古族老人班都,生活在气候干旱、环境恶劣的沙漠边缘,年逾八十仍坚持打井挖河,引水灌溉,像呵护孩子般照料着沙漠中的胡杨。

给动物“让路”

德国许多公路上,常有青蛙集结通过,或在路上“聚会”。政府为了保护青蛙,在路旁竖起若干醒目的标志,上绘巨蛙,以引起司机警觉。

澳大利亚曾耗资12万美元专为长颈海龟筑了一条地上通道,让那些从大洋上岸到琼达卢佩湖边产卵的海龟,得以安全地越过交通繁忙的公路。

“小悦悦事件”——对生命缺乏悲悯之心。

2011年10月13日,广东佛山南海黄岐五金城内,一位名叫王悦(小名:小悦悦)两岁女童走在五金城内的道路上,突然遭遇了一辆面包车两次碾压,由于事发地点视线光暗,面包车司机停车通过后视镜没有发现异常后,便离开了事发地。在女童遭到了碾压后,七分钟之内有十八位路人从她身边经过,可是都没有伸出援手,在这期间女童又遭到了二次碾压。直到她被拾荒为生的“陈贤妹”发现,她是整起事件中的第19位路人,随后小悦悦才被施救,可是由于伤势过重,小悦悦在2011年10月21日凌晨被宣布死亡!

⑩暴力执法——对生命缺乏悲悯之心。

2021年9月15日,江苏南通发生一起丧心病狂的事,一名城管拎起一位老年摊贩重重地摔在地上。通过视频可知,老人在摆摊时,秤砣被城管收走,老人上前跪地索要,城管将老人秤杆给扳断了。随后,正当城管准备离开时,老人追上城管并坐在车上讨要说法,于是发生了这样一幕,这名城管竟直接拎起老人拋摔在地上,老人躺在地上一动不动。

学生作文示例

 

悲悯点燃生命烛火

河北省沧县中学   王庆

孟子曾言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诚哉斯言,一代诗圣杜甫曾在《又呈吴郎》中为被生计所迫来吴郎园中扑枣充饥的老妇人发声:“不为穷困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弘一法师爱惜物命,以悲悯之爱对待微小生命。由此可见,生命平等如灯,悲悯使之长明。

朝暮与年岁同往,悲悯将心灵滋养。

“清辉一夜了如许,灯火万家同向看。”让悲悯似水墨一笔于心灵的宣纸上徐徐晕开,山河将为之动容。行于江畔,携一卷书,观今之英雄代代不断:“一枝一叶总关情,留守儿童启明星”他就是日夜操劳的“白发校长”张鹏程,他的坚守和付出是对留守儿童的悲悯;“革命伉俪咫尺天涯,烈士陈觉赵云霄”,纵使长夜难明,但总有人舍命点灯,坚韧与从容,是他们对苦难中华儿女的悲悯;“曙光垂死者之家,温柔修女特蕾莎”,生命不论出处,温暖与善良是他对天下苦难人的悲悯。人性本善,让我们学如先贤,使心灵接受悲悯的熏陶,执一颗玲珑心步入世间红尘,同情弱小、救助苦难。

山河与星光共线,悲悯将生命点燃。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多少个青春的背影消失在夜里,换来晨曦。当战火悄无声息烧至神州大地,人们的生命岌岌可危之时,无数道身影于无边黑夜中穿行。他们是人间天使,白求恩放弃所有声望和财富,毅然决然走上战争一线救助伤残;他们是大屠杀中的守护神,捍卫生命的贝拉,在南京城破之时,不惧艰险地建立难民收容所,保卫数十万民众。纯洁坚韧,白衣之魂,逆流而上,感动世人。当我们以悲悯之心关照他人,饱经风霜的苦难者会感到温暖,步入迷途的畏葸者将不在彷徨。让我们慈如先贤,用悲悯将生命点燃,持一颗晶莹心平等对待世人,不分种族,不分国别。

风霜与晨曦并存,悲悯不止于他人。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史怀哲说“当悲悯之心能够不只针对人类,而能扩大到涵盖一切万物生命时,才能到达最恢宏深邃的人性光辉。”当悲悯笼罩万物,这世间满是救赎。君可见耄耋老人班都悲悯植物生命,种树数十年;君可见澳大利亚政府悲悯动物生命,斥巨资为动物修路筑桥;君可见弘一法师一生珍惜物命,不论人类还是动植物,甚至最微细的昆虫,他也不忍伤害。朝暾夕月,落崖惊风,宇宙万物共生。让我们行如先贤,让大爱光辉笼罩万物,捧一颗琉璃心善待世间万物,不再有暴力执法,不再有谁虐猫虐兔。

愿这一刻,时雪洗去尘垢,惠风拂走阴霾。沐浴悲悯的阳光,世间万物茁壮成长。悲悯酿成的甘酒,属于每一个心怀大爱之人。让我们执一份悲悯,点燃生命价值之灯,为世间撑起灿灿星空。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