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信息技术运用,打造小学语文习作高效课堂
摘要
关键词
信息技术;小学语文;习作教学;高效课堂
正文
前言: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注重引导小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有效地学习及运用,培养和发展小学语文表达能力,为小学生更好地学习、成长及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要突出趣味性引导,让小学生对语文习作产生兴趣,掌握习作的方法,进一步提升习作的效果及质量。这一过程中,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通过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结合图片、视频、音响效果等,充分地调动起小学生参与语文习作学习的兴趣,并为小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习作学习氛围,使小学生的习作兴趣得到有效地激发,提升语文习作教学的效果及质量,为小学生更好地学习、成长及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借助于信息技术运用,让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更加精彩,并引导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使小学生语文习作能力、素养得到更好地发展。
一、立足信息技术运用,激发小学生习作兴趣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对习作高效课堂的构建,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方法的束缚及限制,为小学生构建一个趣味性的语文习作课堂,使小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习作当中,使语文习作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均得到有效地提升。语文习作教学中,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小学生面临着静态、呆板的板书,这导致习作课堂比较枯燥乏味,小学生不愿意主动地参与其中[1]。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语文习作教学,使语文习作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小学生的面前,为小学生提供一个形象直观、内容丰富的习作课堂,充分地调动小学生参与习作学习的兴趣,对习作的方法、技巧进行学习、理解、掌握、运用,促进小学生语文习作能力的有效培养和提升。信息技术与习作课堂的结合,应注重为小学生构建一个趣味性的语文习作课堂,有效地吸引小学生的眼球、学习注意力,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习作的方法、技巧进行理解及掌握,从而深层次的参与到习作学习中,为小学生更好地学习、成长及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信息技术融入语文习作课堂中,注重以静化动,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兴趣,利用感性的学习材料,引导小学生思考习作的方法和技巧,让小学生认真、深入地思考习作的方法,使小学生对语文习作知识进行有效地理解及掌握,以构建高效化的语文习作课堂[2]。
例如,结合统编版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为例,在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通话单元习作教学时,写作的内容是“我来编童话”。对于童话习作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无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童话习作教学引导时,教师要注重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注重为小学生选择感兴趣的童话故事,向小学生播放动画片,使小学生对童话故事内容、内涵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如以《白雪公主》这一通话故事为例,通过选择《白雪公主》动画片,使小学生对《白雪公主》的故事内容进行了解,对童话故事的习作特点做好把握。通过这一方式,有助于激发小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小学生对童话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在进行童话故事写作时,通过利用童话故事表达道理,使小学生掌握童话故事的习作方法和习作技巧。
借助于信息技术进行习作教学,使习作的内容以动态化、直观化、形象化的方式展现出来,有效地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让小学生对习作产生兴趣,能够改变被动习作的状态,使小学生在参与习作过程中,能够认真思考习作的方法,并以一个开拓性的视野进行习作练习,促进小学生习作能力、习作水平的有效提升。
二、突出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提升习作的效果及质量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对小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使小学生对习作的技巧做好掌握,让小学生能够有效地参与到习作练习中,以提升习作的效果及质量。信息技术融入语文习作高效课堂构建中,可以利用趣味、动听的音乐、生动形象的动画、丰富的色彩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小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并能够在仔细观察之后进行写作,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到习作当中,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习作能力[3]。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时,信息技术与习作课堂的融入,使传统的习作课堂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将语言无法表达的内容利用信息技术呈现在小学生的眼前,利用图、文、声、像来拨动小学生的心弦,使小学生在观察事物时,能够抓住事物的特点,提升写作的效果及质量。同时,信息技术具有动态化的发展特点,并且能够以形象化的方式将写作内容展现出来,以此对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做好培养和锻炼,让小学生在写作时,对自己的情感做好有效地表达。此外,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习作教学指导时,教师要注重将写作方法、技巧融入其中,对小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使小学生能够抓住事物描写的特点,并能够进行认真地观察,展开联想,使习作的内容、内涵变得更加丰富,将自己的真情实感与习作内容进行有效地结合,以针对性的提升小学生语文习作的质量。
结合统编版教材中习作单元的设计来看,注重对小学生观察能力进行培养和发展。观察能力是习作的根本能力之一,对小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贯穿于统编版教材习作训练的始终。联系统编版教材中对习作单元内容的设置来看,在三年级第五单元的习作单元中,注重引导小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在三年级上册中习作单元的设计注重迅雷小学生的观察能力,下册习作练习中注重对小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行培养。同时,在四五年级习作单元内容设计上,注重引导小学生在写人记事时,注重通过观察对自己的真实实感进行有效地表达。观察能力的培养,对于小学生习作能力培养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对于提升小学生习作的效果及质量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例如,结合三年级上册习作单元内容,注重以“观察”作为习作训练的要点,引导小学生有效地参与到习作学习及训练当中。如在三年级上册的“猜猜他是谁”、三年级下册的“我的植物朋友”进行习作训练时,运用信息技术,为小学生提供丰富的图画资源,引导小学生通过观看图画,对图画的特点做好把握,对小学生的习作能力做好针对性的培养,使小学生一边看图,一边习作,能够在认真观察当中,在写作中做好语言表达,并使小学生的作文能够言之有物,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使习作的内容、内涵变得更加丰富。
通过联系小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及发展,让小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语文习作当中,使小学生掌握语文习作的有效方法,对小学生语文习作能力进行发展,使语文习作的效果、质量得到针对性的提升[4]。
三、突出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推进习作教学有效开展
在语文写作教学中,要注重对小学生语文表达能力做好培养,使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对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进行表达,丰富作文的内容。习作教学时,注重引导小学生将搜集到的零散素材进行有效地整合,能够以生动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在进行习作高效课堂构建时,教师要对小学生语言的运用及表达能力培养予以高度重视,是小学生的语言表达变得更加精彩,提升语文作文写作的效果及质量。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信息技术进行有效地运用,使小学生能够对优美的语言进行运用。在习作教学时,借助于信息技术搜集优美的语言文字,并将语言文字与画面做好结合,利用图文结合的方式,使小学生做好语言文字的积累,由量变向质变方向发展[5]。信息技术的运用,通过检索关键词的方式,对网上的作文素材进行搜集,之后将图片和文字进行有效地结合,调动起小学生参与语言文字学习和积累的兴趣。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发挥组织引导作用,能够根据小学生的学习情况,组织小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营造一个开放、和谐、趣味的习作课堂氛围,使小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并在这一过程中取长补短,丰富小学生的语言积累,为培养和发展小学生语文习作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语文习作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搜集生活情境,对生活中的语言文字、生活场景融入习作课堂,以此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并加深小学生对语文习作语言的学习和记录,促进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使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工作得到更加有效地开展。如联系生活中的广告语言、小品语言、公益广告等信息,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向小学生进行展示,使小学生对生动、形象、优美的语言加深学习和记忆。通过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语言的展示,调动起小学生参与语文习作学习的兴趣,对小学生语文习作能力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使小学生做好语言结构的学习和迁移,做好语言文字的积累,为小学生有效地进行习作创造有利条件。
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对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培养和发展,使小学生掌握习作的方法、技巧,并能够在语言模仿中,掌握语言的表达方法、技巧,使小学生在参与语文习作学习中,能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进行学习,促进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表达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四、利用信息技术改变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效果及质量
立足信息技术的运用,打造小学语文习作高效课堂,要注重对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好把握,对小学生参与语文习作进行科学、有效地引导。信息技术融入语文写作课堂中,对小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进行了有效地改变,让小学生在参与语文习作过程中,对语文习作的方法、技巧做好学习,促进小学生语文习作综合能力、综合素养的培养和发展。在小学语文习作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小学生构建一个开放性的课堂,并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针对性的提升语文习作教学的效果及质量。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对小学生学习方式做好把握,突出小学生语文习作课堂的主体地位,为打造小学语文习作高效课堂奠定基础。对此,教师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方法、策略做好创新,利用信息技术对小学生做好引导,使小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习作学习中,对习作的方法、技巧进行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与语文习作课堂的结合,为小学生构建一个交互式的学习氛围,小学生能够平等地参与其中,并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对语文习作知识进行选择性的学习,使学习方法适应自身的实际情况。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小学语文习作高效课堂,要对小学生的实际学情做好把握,并突出习作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小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融入习作教学的新鲜感,让小学生对语文习作的学习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方向转变,打造小学语文习作高效课堂。
例如,借助信息技术构建小学语文习作高效课堂时,以信息技术对小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转变和创新,让小学生对语文习作产生兴趣,并积极地参与到习作学习当中。如在习作教学中,方法的引导,关系到了小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在习作中,借助于微课的运用,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指引小学生做好习作学习。以统编版教材四年级习作《我的乐园》内容为例,教师在进行教学引导时,要注重把握习作的要求,围绕乐园的样子、乐园里干的事情、乐园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三个方面内容,注重对小学生做好有效地引导。通过设计微课教学视频,使小学生对写作要求、写作思路、构思等做好把握,并为小学生提供习作范文,引导小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以微课进行习作教学引导,让小学生对范文做好了解,做到心中有数。接下来,在课堂上,利用微课视频进行教学,搜集关于童真、童趣的资料,使小学生对“秘密基地”、“乐园”进行深入地了解,思考自己生活中的独特时光和生活中的美好点滴,以微课将习作内容进行动态化、直观化的展现在小学生的面前。在利用微课视频引导之后,组织小学生进行相互沟通和交流,说一说自己对“乐园”的喜爱、怀念之情。通过进行互动交流,让小学生对自己的观点、看法进行沟通和交流,使小学生有一个更加广阔的写作视野。在互动交流之后,引导小学生进行写作,使小学生结合自己的想法,围绕童年、乐园这一主题进行习作,把握习作的关键点和中心点,对小学生参与习作学习进行科学、有效地引导,针对性的提升小学生习作学习的效果及质量。
借助于信息技术运用,以微课引导小学生有效地参与到语文习作当中,改变小学生习作学习的方式、方法,让小学生对习作学习产生兴趣,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使小学生掌握习作的方法,提升语文习作学习的效率及质量,实现小学语文习作高效课堂构建目标。
结束语:联系上面的分析来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工作开展时,教师要对传统的教学理念、方法做好创新,运用信息技术,为小学生打造一个趣味、高效的习作课堂。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结合,注重发挥信息技术的功能及作用,综合性的运用趣味图片、视频资料,吸引小学生的眼球,使小学生对习作学习的观点进行转变,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习作学习中,掌握习作的方式、方法,以提升小学语文习作学习的效率及质量。同时,借助于信息技术的运用,真正地突出小学生语文习作课堂主体地位,使小学生对习作方法进行掌握,并进行互动交流,让小学生真正地成为语文习作课堂的主人,推进习作教学效果、质量的提升,使小学生获得更好地学习、成长及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卉. 信息技术融入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路径探析[J]. 中小学电教,2021,(10):40-41.
[2]王虹英.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深度融合[J]. 教育界,2021,(37):24-25.
[3]夏灿.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中习作教学的整合[J]. 文理导航(下旬),2021,(06):7-8.
[4]余文.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J]. 学周刊,2021,(07):135-136.
[5]李东清.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融合的策略[J]. 中小学电教,2020,(12):33-34.
备注:
本文系2021年永春县专项课题《借助信息技术提高习作教学实效性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YJ1451—0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