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架起沟通的桥梁——学生行为塑造案例分析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李雨夕

河南省漯河市高级中学462000

摘要

高一开学一个星期后,班里转来一名新同学,该同学去年休学一年,存在打架、顶撞老师、离家出走、游戏成瘾等多种行为问题与心理问题,开学第一天便与我发生了激烈冲突,经过一学期的心理疏导与行为培养,该学生基本能够遵守班规校纪,并在学习上找到了一些动力。


关键词

高中生;行为塑造;沟通

正文

1.基本情况

课堂纪律方面:L入校第一天上午非常兴奋,上课经常跟同学说话,自控能力比较差,经常大声说话或者讲笑话引起同学们的注意;沟通交流与适应性方面:该学生在与老师讲话时,经常性低头或者眼神闪躲,而与同学交流时经常侧身斜眼看别人,看似不停在与别人说话,但是更多是单方面沟通;成绩方面:据家长反馈,学生之前因为成绩比较差,所以才选择休学,自习课面对题目抓耳挠腮,拖拖拉拉,经常对着窗户或者盯着其他同学发呆。

2 原因分析

1.自身因素

L没有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对待学习的态度不够端正,缺少奋斗目标,但个性比较好动、倔强,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空间想象力都不错,但对学习缺乏主动性,缺乏责任感和自控力。

2.家庭因素

L家庭经济较好,父母比较宠爱这个小儿子,从小过分溺爱,无原则满足孩子的需求,养成了一些坏习惯。因为姐姐非常优秀,父母对儿子的期望也非常高,又让孩子觉得遥不可及,致使其对学习失去了信心,有点自暴自弃。

3.既往经历原因:

据家长介绍,L非本地人,初中开始独自求学,爸妈不定期来看望学生。L在初中时曾经遭受长时间的校园暴力,但是性格倔强,不愿意告诉爸妈,直至初中毕业前夕父母才发现,但为时已晚,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影响。   

上高中后对未来抱有很大期望,主动申请担任班干部,但是由于性格冲动多次与同学发生矛盾冲突,最严重的发生聚众打架斗殴事件,从此自暴自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老师把L的班长职位暂时解除之后,L对老师存在很大敌意,多次上课顶撞老师,甚至想动手打老师,L在校不断与老师、家长产生矛盾冲突。家长无奈只能选择休学一年,带孩子看心理医生,但是只坚持短短几天,之后学生就离家出走出去打工了,这一年内辗转于全国各地打工为生,最后实在坚持不住,主动要求回家继续上学。

3 转化过程

1.树立阶段目标,多次个别沟通

L的沟通过程可谓一波三折,主要分为四个阶段目标:第一阶段:建立信任,合理宣泄情绪;第二阶段:规范行为,充分认识自我;第三阶段:明确定位,提高抗挫能力;第四阶段:发挥所长,树立远大目标。在短短一个学期内,通过不定期的个别沟通,帮助学生逐渐规范自身行为,融入班级之中。

 师生第一次沟通内容截取:

L开学第一天为了拉近与班主任的距离,讲了很不适合的笑话,我准备叫L出来单独说明这件事,L在班里大声吼叫表示不满,我把L带到了办公室谈话。)

L(大吼):你现在跟我说话的表情就跟我去年的班主任一模一样!你们都是一样的,天天喊着为我好,为我好,其实就是想控制我,其实就是看不起我。

师:我觉察到你现在情绪很激动,请先平复下你的情绪。

L:不用平复!我现在好得很!

师:等你先平复下情绪我们再来沟通吧!

L:我本来打算今年回来好好上学,不给你惹事,现在如果你这样对我,那我可就没法保证我不给班里惹事了。(企图威胁)

师:听起来是个不错的借口,不过就你今天的表现而言,破坏课堂纪律、不交作业、顶撞老师、给老师讲不适合的笑话,好像就算你本来打算好好适应校园环境,但是就现在的行为习惯来看也很难实现。(面质)

L:(沉默几分钟后,开始哭泣)

师:(看着L,等待L发泄情绪,给L递上纸巾。)现在可以讲一讲你为什么要表现得那么过分活跃么?

L:我很害怕面对同学,我之前在的那个班级,同学们都欺负我、敌对我,我想在新班级里先跟同学打好关系。我给他们讲我这一年经历的委屈,跟老师讲笑话,想让他们觉得我很幽默,很好相处。

师:你觉得这样做的效果如何?

L:我不知道,我没敢问他们。

师:所以你只是想尽快获得同学们的认可,融入这个班级是么?

L:我想是的,我想好好表现,我要是再被勒令退学,我还得回去擦皮鞋,我不想跪下来给别人擦皮鞋,我不想再过那种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了······

师:老师可以理解你的心情,可以说我们的出发点都是一样的——帮你顺利度过这三年,进入到理想的大学。你刚才提到,虽然你做销售的业绩还不错,但是每次看到公司里有大学生入职还是觉得很羡慕,他们的工资是你们的几倍,而你们只能风里来雨里去,卖一件产品才有一件产品的钱,是么?(内容反映)

L:是的,我不想再回去过那种日子了。(继续哭泣)

师:老师明白你的意思了,但是融入一个班级其实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获得同学们的认可也并不是不分时间场合的聊天就能实现的。

L:那我应该怎么办。

师:我们首先应该了解一个班的基本构成,如有哪些同学、我们班的班规班纪、班容班貌等等内容,下面我就给你简单介绍一下。

(接下来的谈话内容主要是介绍班级基本情况,重点介绍了校规校纪和班规班纪,引导学生先从遵守规矩做起,并且以书面的形式达成契约)

青少年时期是儿童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同龄的伙伴们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有着更多的共同语言;另一方面,青少年想从同伴、集体对自己的反应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进而完善自己。因此,这一时期的同伴交往往往影响儿童一生的发展。L同学在初中时没有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到高中时更倾向于在同龄伙伴中寻求安全感。

2.寻找“闪光点”,树立自信

补偿心理即为克服自己生理上的缺陷或心理上的自卑,而发展自己其他方面的长处,优势,赶上或超过他人的一种心理适应机制,利用这一心理机制的作用,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寻找自信。

通过了解情况,我发现L非常热心,经常参与班级劳动,就鼓励他经常参与班级活动,并以此为起点,不断积累自信,挖掘潜在的非智力因素,如兴趣、意志等,让他能更积极主动地去面对生活和学习。经过一次又一次主动承担责任的努力,L也获得了同学们的认可。尽管L还是不愿意露面,也不愿意让我当众表扬他,但是私下里对他积极的评价能使他的进取之火燃得更旺,重新找回自我,获取克服缺点的勇气和信心。

3.有效家校沟通

家庭是应对心理应激反应的第一战场。大量的研究发现,应激事件对个体影响的大小和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事人能否向身边的人寻求安慰,获得安全感。家庭和谐、家人相互支持是个体创伤恢复、心理弹性提升的重要资源,家人的帮助能减少个体的不安全感、无助感和无意义感。但是在L受到校园欺负时,他的家人并没有及时在他身边帮助他,家人更多忙于工作和赚钱,没有时间照顾他。

在与家长电话沟通、面谈的情况下,让家长意识到陪伴的重要性。家长同意接送L上学,并定期与L沟通,L渐渐对家人敞开了心扉,性格也变得开朗起来。

4 教学反思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L的学习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成绩也有了一些进步,逐渐适应了高中的学习生活,最后也去往了自己想去的城市继续就读大学。在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转化和塑造的过程中,作为班主任的我也总结了以下教学教学的经验:

1.陪伴是最长情的爱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的希望之火。

作为班主任,我们在面对一个班级几十位学生的同时,也在同时面对几十个情况不同的家庭。经过不同家庭和教育方式培养下的学生,个性和价值观各有不同,我们能够做的不是把学生变成自己“期待的学生”,而是尊重学生的差异,允许学生做出个性化的选择,在把握大方向的基础上尊重同学们的感受和选择,做好陪伴,在同学们需要的时候随时提供帮助。

2.处理好沟通过程中的阻抗

      阻抗是心理咨询中来访者对咨询师的对抗与否定,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可以借鉴咨询师处理来访者阻抗情绪的方式进行班级的管理。学生的成长与改变的过程总是伴随着痛苦,从熟悉的环境来到不熟悉的环境中来,往往也会伴随着不安与恐惧,作为班主任更应该抽丝剥茧,看到阻抗情绪背后所掩盖的内心真实情感。

在这个案例中,学生L在与拉傲视进行沟通的过程中,使用了多种阻抗的方式,例如赘言(滔滔不绝的讲述自己在外打工的经历)、情绪发泄(大吵大闹、泪流满面)、心理外归因(将自己的所有挫败感归结于别人的失误)、控制谈话(不断打断老师的思路,只想谈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请客送礼(用父母的社会资源企图控制老师的行为)。

当面对这类学生的阻抗情绪时,如果不能采用正确的方式,这个同学很有可能会成为班级管理的隐患。此时班主任需要做的不是打断他的倾诉,而是要以诚恳的态度,展示出帮助对方的姿态,尽力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使学生能够开诚布公的讨论自己的问题。尤其要提醒的是,一定要把握好第一次沟通这个契机,做好准备后再约学生单独谈话,切莫大意。

总而言之,在学生前行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状况发生,但是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善于学习,善于总结,善于发现,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出发,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