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生劳动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陆颖

北京市朝阳外国语学校 邮编 100101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2022 年 4 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2022 年版)》。4  21 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劳动等 16 门学科的课程标准。现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分别制订颁布于 2001 年  2011 年。此次修订进行了系统性设计,在课程内容结构、学业质量标准等方 都有较大变化。

一、新课标下劳动学科的认识与思

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2022 年版)》(以下简称《标准》) 颁布前 学学段是以劳动技术学科对学生进行劳动方面的教育,在相关文件颁布后,小学学段 以劳动学科开展劳动相关的教育,那么劳动技术和劳动学科间的关系是什么呢?只有 厘清学科间的区别与联系,教师才能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落实劳动课程核心素 养,促进评价改革等相关问题与工作

问题:劳动技术与劳动学科的联系与区

我认为劳动技术学科重点强调劳动与技术,技术解决的是“怎么做”,劳 术突出的则是“怎么做”,由“怎么做”强化要在劳动技术课中学会技术、技 能,  并通过实践环节“做出来”。当然在实践过程中,也需要一些环节的支持或 提升比如设计、原理、工程、收获等方面。“教学评”一体化,收获必然指向 没做出来,做的怎么样,这样的评价显然不符合现在的教育理念。

 QQ图片20230606164907.png

 

在《标准》颁布后,劳动技术学科调整成劳动学科,我认为现在的劳动学 不再重点突出技术,而是在劳动过程中,同等重要的强调设计、原理、技术、 程、总结与收获等环节,这些环节也是我对劳动教学实践研究的架构。


我认为设、原理解决的是:“是什么”、“为什么”,技术解决的是:“怎么 ”,工程解决的是:“如何多快好省的做”,总结与收获指的是:劳动知识和技 的总结与收获、劳动心理和精神层面的总结与收获。

QQ图片20230606164932.png

通过上述我对劳动技术和劳动学科关系的认识,使我感受到这两门学科间 的区别在于评价环节,也就是我认为的“总结与收获”环节。 

( ) 劳动过程视角下对课程评价的思考

我认为学生在劳动中,不应该只看作品的成功与失败,还要评估劳动过程 率和效果。如果作品成功,在学生享受成功体验的同时,应鼓励学生评估劳动 程中的效率和效果,比如在劳动过程中是否省时省力,服务对象是否满意,通 总结经验让学生思考下次能否完成的更好。如果作品失败,学生可以总结经验 出是设计的还是工艺等环节的问题,过程中要鼓励学生锲而不舍地继续探究, 在反复尝试取得成功,获得成就感。从而让“精益求精”、“锲而不舍”、“工匠 精神”、“失败是成果之母”等劳动精神不仅仅成为口号和警句,而是成为学生一 种常规的劳动体验、常规的劳动习惯

(二) 学生多样性视角下对课程评价的思考

在我们真实的教学中,确实感受到学生个体之间的不同,有的学生表现出“头 灵活,点子多”,有的学生表现出“动手能力强”,有的学生表现出“见识过”, 的学生则表现出“踏实肯干,锲而不舍”。学生的这些特点都应该体现在我们 程的评价中,鼓励不同特点的学生继续发挥自己的特长,并能通过评价引导学 生正视自己的不足,不断的完善自己

() 数据量化视角下对课程评价的思考

学生的评价指标应该用分数进行评估,避免模糊的定性分析。因为评价的最


终目标是培养、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量化的评估,可以便于教师记录、 据,给教师提供实证的教学研究,也利于课程的建设、改进与提高。

(四) 多元性主体视角下对课程评价的思考

对学的评价应该公平、公正、客观,除教师对学生评价外,应该让学生、 长参与到评价中,这样可避免教师对学生的主观判断,也利于教师通过数据量 的评价,收集、分析、整理数据,及时调整教学,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落 实劳动课程核心素养

、新课标下劳动课程评价的具体措施及效果

( ) 课程评价的具体措施

通过上述对课程评价的思考,我认为劳动课程评价标准一定在考虑结果性 的同时,更突出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以下就是我针对上述思考,在课程教学 中的具体措施:从学生课上完成度、锲而不舍、精益求精、帮助同学、拓展创新方面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家长角度进行综合评价。每个项目1分,算学期和学年总分。

 

() 课程评价具体措施的说明

下以编制云雀结手链劳动项目说明本评价的具体措施。

1. 注重平时表现评价和阶段综合评价

 

在制定实施小学生劳动综合素质评价时,我注重学生的平时表现评价和阶 综合评价。具体体现在有单次劳动项目的评价如:有学期和学年汇总的评价,并且在单次劳动项目中注重了学生课上和课下拓展延申的学习情况,例如:学生在云雀结手链的编制中,课堂上可以完成的学生大约 70%,但是本评价体系把课下自我学习的时间成果也记入劳动项目的学习效果中,学习周期可以延长至本学期末,给学生充分的自我学习、自我探究、自我创新

,在云雀结的编制中学生在第三周的时间,完成度可以做到 100%。这种价体系可以引导不同特长、兴趣点的学生完成劳动项目,充分给与学生劳动体验 的时间,扎实地记录学生在一次次的劳动实践中的成长过程。


 

 

2. 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

评价主体包括学生本人、同学、老师及家长,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能保证对 评价的客观性,公平公正的反映学生的学业成绩。

   3. 注重评价指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1) 注重核心素养的培

 

       《标准》指出:劳动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即劳动素养,主要包括劳动观 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本评价体系从劳动项目完成度、锲 而不舍、精益求精、帮助同学、拓展创新方面进行评价,各项指标均为 1 分。

这样的设置鼓励引导学生在劳动实践中,不断提升劳动素养,比如编制云雀 结手链,由于学生特长、动手能力的原因,部分学生不能够课上完成编制,但是 我们设置了锲而不舍的评价指标,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永不放弃的钻研态度,学生 通过课下不断地尝试,完成编制。而对劳动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本评价还设置了 精益求精和拓展创新的评价指标,目的是培养学生不满足现状,积极探索,寻求 最优、最佳方案并予以实现。我力争把学科素养的各方面综合体现在评价指标中。                                                         

 

(2) 强调过程性评


 标分数的设定考虑了学生学习能力、兴趣爱好以及劳动能力等方面的差

,比如完成度和帮助同学两项指标,就是考虑能够帮助同学的学生都是能够优 完成的学生,我们既鼓励学生间的互相帮助,同时又考虑不过多的以结果性评  (完成度) 论成败,不在此类指标上拉大学生间的差距,通过分值的设定引导 力强的学生在精益求精、拓展创新方面展现自己的能力,鼓励能力略显不足的 生锲而不舍完成作品。                                      



 

 

(三) 评价效果

1.学生层面

课前出示学期评价表,根据学生课下或课上的劳动情况 (表 1-4) 及时记 学生的评价分数,这种动态的记录可以在学生学习劳动的过程中起到促进、激 引导的作用,使不同情况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促进学生的发展。

2.教师层面

教师通过察、分析学期、学年记录表,会发现学生的不同特点,比如有的 生拓展创新分特别高,有的同学帮助同学分特别高,有的学生锲而不舍分特别 ,这样的发现就会启发教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比如 的学生需要鼓励创新,有的学生需要耐心指导基本的劳动步骤,这样的评价体

可以有效指导教师的教学,有效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