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策略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吴艳丽

云南省保山市第一中学 678000

摘要

高效课堂的构建对学生的学科理论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在以往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环境中,部分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指导模式缺乏良好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与教师在课堂环境中的互动不足,导致课堂教学环境中整体教学效率低下,影响了学生对生物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质量。高效课堂不仅要求教师在理论内容的展示具有高效性,还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展示形式上表现出多样性、拓展性和趣味性,以此让学生在课堂环境中有更好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

高效课堂;初中生物;教学

正文

引言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教育学博士李如密对高效课堂的看法为:教学速度、收效与安全的有机结合体。以普遍的教育学理论研究进行归纳,高效课堂主要面向无效教学与低效教学,并且在单位时间内,教师高效率、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以及促进学生高效发展的一个过程。高效课堂的构建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遵循客观的教学规律,在有限的课时内,降低精力和物力的投入,高效达成教学目标的同时,提高学生在课程理论学习中的学习效率与质量。

一、高效课堂的教学意义

对于学科教学来说,高效课堂不仅意味着学生有良好的学习热情,还意味着教师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原有基础上优化和创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实验探究模式,让学生在多样多彩的课堂环境中高效学习。在当前的学科教学环境下,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课外理论实践方法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和创新。创造高效的课堂环境对学生主体性理论的发展和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教师通过探索和实践制定好教案。高效课堂的构建一般涉及师生互动的理念、教学内容的呈现和教学指导的有效性。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不仅要求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要求教师呈现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作为一门培养学生科学实践思维和探究精神的课程,教师应积极优化和创新生物课程的开发方式和教学指导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创造更好、更高效的课堂环境。

、高效课堂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创新教学理念

高效课堂在“高效”这一定义与课堂教学环境的构建上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高效互动,教师与学生在进行互动的过程中可以进行信息的互相传递,教师可以在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得知学生对本堂课知识点的理解情况,在获取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可以及时调整教学工作的开展方向与理论内容讲解方式;学生在与教师进行互动的过程中,可以及时反馈自身不理解的知识点,同时也可以在教师的组织下与同学进行合作探究,进而在此过程中锻炼自身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从互动教学这一理念上看,该理念与以往的教学理念存在一定差异,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课堂环境主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在课堂环境中主要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和理论讲解顺序以此进行学习即可,该种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思维活跃性等方面还缺乏较好调动,造成学生在后续的学科理论知识学习中容易失去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形成被动学习的局面,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环境进行大量讲解示范才能完成某个知识点的学习,整体的教学效率较为低下。对此,在高效课堂的构建过程中,教学人员应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使其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可以具有较好的主体性,并通过互动教学的模式应用,使学生在当前的课堂环境中可以与教师、同学进行互动探究,以此在形成活跃的课堂氛围基础上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注重教学方法的优化

教学方法的优化要求教师将学生的思维特点与教材理论内容的性质相结合,使教学内容通过有效的模式展现出来。比如,教师可以基于问题情境的建构与学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反思行为通常是基于问题的发现。学习者通过在学习活动和理论探索活动中发现问题来思考自己过去和现在的知识。基于问题发现的教学指导模式也是激发学生反思性学习思维的重要因素之一。从以往教学情境的内容来看,有的教师只是通过课本上列举的案例来引导学生,忽视了学生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此,教师可以在当前学科理论内容的教学指导过程中合理运用创设情境的方式,让学生在多样的情境中深入学习。比如在生物遗传学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学习,比如现实生活中的返祖现象。再比如植物细胞的教学过程。教师可以创设实验探究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实验探究情境中深入学习。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洋葱表皮细胞观察的实验探究,使课堂教学模式真实多样,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如,2020年初中生物名师课堂的展示活动中,整堂课以解决种植农户阿土伯在生产、保存草莓的过程中遇到一系列问题为问题情境,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基础上,结合视频、导学案、课件、板书、新鲜草莓等,有序推动课堂教学工作的进程,层层递进,加深学生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原理的理解。

此外,教学过程中的理论内容可以基于现代媒体,让学生在细胞结构的动态示意图中进行观察。在选择多媒体材料时,尽量由简到难进行合理选择,让学生了解细胞单位的基本概念,并在后续的深入学习中逐步加深理解。在讲授人体免疫系统理论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问题让学生深度思考,如人体结痂、伤口溃烂是如何形成的,循环系统的作用是什么,人体长时间不喝水会发生什么。通过不同类型的教学问题,学生可以按照教师设置的教学问题,更好地进入课程理论内容的学习过程,逐步建立自己理性的科学探究思维。

(三)注重营造课堂气氛

高效课堂的构建与多种因素有关,随着学科素养教育的理论研究深入,学生在学科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与学习能力等逐渐被引起重视,在高效课堂的构建过程中,教师也应从素养教育的视角上,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优化,确保学生可以在高效课堂环境中得到较好的教学培养。

在现代教学理念中,提高学科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要求教师关注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师生交流的有效性。教学质量和效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参与和学习积极性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本环节综合实践课的内容介绍和主题制定中,教师可以引入拓展性课外资源,让学生根据不同于课本的生物学习材料进行拓展性学习和理论实践。对于学生来说,要关注教师的讲解过程和教学理念,关注教师提出的问题。比如在讲解细胞呼吸的知识时,学生需要按照教师的指导去开展实验探究,比如大米的烂根、腌制食品的酸化、运动员的呼吸特点等。学生需要按照教师的思路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与学生进行互动,从而营造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生物理论,培养学生的素质。在引入生活案例的过程中,教师还要考虑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兴趣,这样才能保证生物案例符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对学生有吸引力。

(四)重视多环节教学评价的制定

学生在初中生物课程学习中往往会涉及到很多环节。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关注学生在学科理论内容上的学习能力、思维方式和实践能力。生物课程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很多要求。在当前教学评价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投射到现实生活中,在学习学科理论内容的基础上思考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并对学生的生物思维、实践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和指导。其次,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评价和指导,使学生的学习思维和知识体系得到更好的展示。然后,在制定相应的教学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对原有的学习方法进行反思和改进。最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评价,让学生基于评价视角进行交流、讨论和碰撞,从而激发学生的反思性思维,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这一环节的教学评价,主要是在相互交流、相互评价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最后,教师要根据初中生物课程的理论特点和学习需求,在课堂教学评价中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制定相应的教学评价方案,将课堂教学融入有针对性的教学评价模式,促进学生的学习观念、学习观念和学习主动性随着教学评价内容的变化而变化。

(五)提供完备的实验器材,引导学生在互动中完成生物实验操作

教师在优化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时,应当专精强化学生的互动探究和手动操作能力,给学生提供优质的生物实验条件,引导学生在互动中完成生物实验操作,使学生高效习得可靠的实验探究技巧,从而让生物实验自主权重新交还到学生手中。对应的优化措施实施路径如下:

第一,按学生设计编制好的实验方案,提供完备的实验器材。学生在先前设计的生物实验方案中已经罗列出所需器材,教师所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器材发放给学生,确保每个实验小组都拥有完备的实验器材。接下来,教师可以发布一项器材核查任务:“同学们,实验器材已经发放到位,请大家参照实验方案再核查一遍,看看实验仪器是否能正常使用,各种瓶、管、玻璃片是否有破损,主要试剂的称量是否准确。”各组学生核对无误后,生物实验操作方能继续进行。

第二,指导学生互动规范实验操作手法,做好实验观察记录。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先亲身为学生演示一遍实验操作技法,然后指导各组学生按照预先设计好的实验过程控制方法,互相监督和规范实验操作手法。比如,部分学生在摇晃、搅拌培养液或试剂时,没有注意控制时间和温度,其他组员要适时提醒,以免因不规范操作影响实验现象的生成。观察和记录在生物实验中必不可少,教师需要指导各小组都设立一名专门的实验记录员,在初步生成实验现象后,鼓励所有组员一起观察实验现象,如果是显微镜下可见的实验现象,组内成员可以轮流使用仪器观察,最后互动描述和讨论生物实验现象,由实验记录员详细记录,这样具有互动探究效用的生物实验操作活动就开展完毕。

结语提高教学效率的途径一般涉及师生互动的理念、教学内容的呈现和教学指导的有效性。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不仅要求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要求教师呈现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作为培养学生科学实践思维和探究精神的课程,教师应积极优化和创新生物课程的开发方式和教学指导方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营造更好、更高效的课堂环境。针对现阶段高效课堂构建的要求与特点,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理论实践引导等方面,除了需要结合生物课程的理论特点以外,还应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后续的课程理论知识学习中可以体验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并在已有的实验拓展方式与理论实践方式中,与同学和教师之间形成高效的互动关系。

参考文献:

[1] 梁羽.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构建的有效策略研究[J]. 新课程(中),2017(6):164-164.

[2] 徐元元. 应用信息技术构建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C]// 教育學教科研成果展示(2018年7月). 2018.

[3] 阿依夏木·依明;. 谈如何实现初中生物高效课堂[C]// 2018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 2018.

[4]王波.深度挖掘,促生课堂教学资源——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优化策略[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6:67-67.

[5]张玉荣[1].浅谈新课程下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7:269-26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