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期刊: 建筑砌块与砌块建筑 DOI: PDF下载

许中勇

山西省安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山西太原 030032

摘要

建筑行业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不断提升,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必须重视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根据现代管理理念构建新的施工管理模式,有效掌控施工质量,保证混凝土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加强混凝土建筑工程管理、控制好施工质量是促进其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

混凝土;建筑工程管理;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正文

引言

装配式建筑作为建筑产业化的代表技术,具有施工效率高、质量好、劳动力成本低、绿色环保等优势,正处于大发展阶段,质量管理是装配式建筑发展中不可避免的问题。这类建筑与现浇筑建筑的最大区别是施工方法,装配式建筑因为其是在工厂预制和在现场安装,这种独特的工艺会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建造过程中增加新的质量控制风险点,再者我国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无论是在设计、生产还是施工安装方面相关体系未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指导文件和规范也未能健全,这对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质量管理也是一个挑战。因此,提高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施工质量管理,从根本上减少这类建筑的施工质量问题发生的概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影响建筑工程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的因素

1.1缺乏完善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建筑施工管理及工程质量控制中,存在最为明显的一个问题就是工程项目的管理制度不够合理、完善。总的来说,施工管理制度指的是在工程开展过程中的制约手段,要想按照原计划顺利地完成一整个工程项目,就必须制定能够约束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工程管理制度,使整个建筑工程项目能够有效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在容错率低的情况下高效开展。另外,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制度还能管理参与工程的全体人员,对他们的行为和思想进行约束。因此,在工程项目的开展与推进中,要想从根本上保证施工质量和工程进展,就必须尽快完善一套完善、科学的工程管理制度。必须要注意的一点是,建筑企业在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时,必须遵循着国家所颁布的各项工程管理的规章制度,并在工程项目的各个开展环节中依据着国家的制度来进行,如果在工程项目中发现了违反制度的建筑参与人员,那么不仅应受到建筑企业的惩罚,而且要承担法律责任。

1.2技术质量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科技不断进步,建筑行业的相关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对工程技术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不同的专业,在要求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根据相关规定和专业技术特点,合理安排施工工序,以及不同专业技术的空间位置,尤其要重视细节问题,不能忽略任何一点细微问题,以免造成质量安全隐患。

1.3合作单位工程经验不足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与现浇混凝土建筑的管理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依据规范不同,前者规划和设计方案更加深入、要求各专业设计协同性更高、管理范围更广。建设单位作为资源整合型企业,需要通过选择适合的设计、制作、施工、监理等合作单位来实现项目价值最大化。在这过程中,合作单位间的专业协同性、工程经验尤为重要,选对合适的合作单位对工程进度和施工质量影响重大。目前我国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具有大型全装配式混凝土建设工作经验的企业并不多,在建设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出现问题的概率就会提高,常常出现返工、工期延误、成本失控的情况,甚至导致质量、安全问题。

2混凝土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2.1保障预制构件的质量

在选择构件预制的厂家时,首先要对预制公司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核,选取预制材料时,要对预制的模板、预制使用的材料和使用的设备进行细致检查。预制的厂家要与施工负责人员紧密联系,及时修整方案,严格按照图纸和相关技术标准进行生产,预制之后,要对产品进行抽样检验,将预制标准提升到最高。且在构件的运输过程中,要根据各个预制构件的特点进行科学运输,保证运输过程的完整性和对构件存储地的安全性检测,确保在存放过程中不会被干扰和破坏,施工时要对构件进行二次抽样检验,合格后再进行施工。

2.2加强进度控制

在真正开展混凝土建筑施工之前,应综合考量各方面因素对施工进度可能产生的影响,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合理制定进度计划,更好地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在建筑工程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可以让安装人员参与到结构施工当中,加强相关工作的配合,以保证后期工作的顺利开展。在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施工人员数量、施工材料及机械设备等,从而有效保证施工进度和质量。可以按照时间进度编制计划,从周计划、月计划到季度计划,依次完成各个时间节点的施工进度计划,以此保证施工如期完成。但要保证进度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不能忽略技术间歇和不同工序的搭接,确保时间安排的合理性,以充分发挥进度计划的指导性。

2.3优化设备管理和材料质量控制

针对设备与材料方面的监管需要从三个角度进行落实:第一,加强对材料采购的控制。在建筑工程施工前期,需要采购人员根据完备的施工方案制定采购计划,其中务必融入对施工进度的思考,明确不同阶段的需求,做好成本预算工作,避免造成超支。第二,加强对施工现场材料的管控。管理者务必关注材料的质量问题,在进场前期进行规格、质量、数量核对,确保满足施工需求,且符合合同内容。在材料进厂过程中需要再次对车辆和材料进行针对性质检和抽检,若不符合规定,则禁止进场,还要监测人员详细记录材料进场的时间、车次等信息,索要批次合格证。第三,加强对现场设备的管理。在新时期背景下,社会对建筑质量的要求更高,产品更迭速度快,且面向智能化、集成化方向发展,在建筑施工现场中能够看到很多大型设备和小型设备交替作业,能够有效提升施工的安全性,同时降低人力成本。但在使用过程中若没有按照标准操作,或缺乏定期养护,则会出现运行中断、安全故障等问题。因此,要求施工企业在现场管理方面注重设备的检修与维护。大部分机械设备的材质都是钢铁制品,会受到温度、湿度以及人为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发生生锈、腐蚀等现象,缩短设备使用寿命,而定期检查能够有效缓解这一问题,要求维护人员对设备进行定期除锈,喷涂润滑油和防锈漆。

2.4加强信息化建设

现阶段,我国大都数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环节都比较差强人意,为了改变工程管理的“低效化”,建筑企业要及时引入新鲜的信息技术,实现传统管理模式转型为现代化工程管理模式的变革,使信息技术能够在工程管理中得到良好的应用,不断体现信息技术的优势。在实施方面,可以对施工现场的施工材料、施工设备进行全过程监督,安装全方位的信息技术监控,保证施工现场的各项工作能够绿色化、有序化,让施工现场管理环节变得更加高效、科学。另外,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引进必须要立足于实际情况,特别是对一些新鲜信息技术的应用,要结合施工的各项环节考虑可行性,可以咨询当地的专家,把他们请到施工现场开展考察活动,并在计算机中进行模拟建模分析,以此避免新技术不适用于工程管理而造成的损失。

结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开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进行全面的统筹规划,充分考虑各个方面因素带来的影响,并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合理制定管理制度和施工质量管控措施,有效提高建筑工程质量,进而保障建筑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颜冬.提高混凝土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措施[J].四川水泥,2018(12):227.

[2]郑卫东.建筑工程管理中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J].建材发展导向,2021(16):40-4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