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市级疾控中心信息化建设
摘要
关键词
SWOT分析模型;疾控中心;信息化建设
正文
2003年“非典”事件作为一次全球性传染病疫潮,在从发现到最后消灭的过程中,疾控中心所涉及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方面,譬如传染病监测、流调报告、过程处置等都暴露出了很多不足,随即国务院卫生部明确提出了要建立畅通高效的疫情信息网络。如今,面对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如何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建立好疫情报告系统、加速全国各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化建设是迫在眉睫的。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如何全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怎样落实好高质量发展要求,各行业都在寻求突破口,而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各行业的信息变革愈加迫切。各地市级疾控中心信息化建设是疾控体系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单位社会效益、更好地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因此,各地市级疾控中心应借新时期国家发展战略“数字中国”为契机,加快推动疾控中心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进程。
一、疾控中心工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1.疾控中心工作的作用。疾控的使命是预防疾病、残疾、伤害,创造健康环境,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家安全,促进人民的健康。疾控的主要工作围绕生物医学、环境医学、行为医学三个大的专业学科领域开展监测、干预、科研、教育培训、公共卫生服务和管理。通过这些活动,不断地进行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干预,高危人群健康管理与服务以及发生或罹患疾病人群的监测与管理。这些活动涵盖了人的整个生命周期[]。
2.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科学手段,工作人员在办公过程中仅需将信息数据输入信息系统即可实现重复参考和使用的功能,形成一定资源。工作人员还可以借助互联网,通过电脑端、移动手机端的信息系统便可开发及利用资源,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数据的有效价值,并发掘潜在的社会价值。
3.疾控中心信息化建设的趋势。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和科学手段,实现疾控中心常规业务和日常办公的信息化管理,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规范性、及时性、有效性,从而加快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反映速度、增强预测预警能力、提高卫生防病资源的效率以及提升区域疾控协同能力等,提高疾控中心对社会、对政府的服务能力。疾控中心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符合“服务社会、公益第一”的原则,可以更好地满足便利、快速、高效的现代化工作要求。
二、疾控中心工作信息化建设的SWOT分析
SWOT作为一种态势分析方式,对被分析对象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等影响因素,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利用系统分析的思想对其加以整体评估与分析得出结论,结合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清晰地分析其资源优势和存在问题,从而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方式。
结合当前社会整体发展趋势,对疾控中心工作信息化建设进行较客观而准确地阐述,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S(strengths) 1.电子设备普及 2.日常办公系统应用 3.疾控业务系统应用
| W(weaknesses) 1.信息化水平不高 2.管理模式偏向传统化 3.信息化技术人才紧缺
|
O(opportunities) 1.政策导向 2.医疗卫生信息化理论成熟 3.相关信息化产业发展 | T(threats) 1.缺乏实践经验 2.信息安全面临挑战 3.完善技术规则治理体系
|
表1疾控中心工作信息化管理的SWOT分析
(一)优势与劣势分析(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1 疾控中心内部优势
1.1电子设备普及。信息化建设需要借助电脑等电子设备。现今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各疾控中心均已普及电脑等信息设备的使用,中心工作人员都具有简单的电脑操作能力,这已成为疾控中心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内在优势之一。
1.2日常办公系统应用。为更好地工作,疾控中心在日常办公中采用OA办公系统,规范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工作人员信息化意识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这也使得疾控中心逐渐实现信息化办公,从而有利于推动信息化建设。
1.3疾控业务系统应用。疾控中心不断增强其自身的网络系统应用能力,有疾控信息系统、基层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省预防接种综合管理系统、国家大疫情网等疾控业务系统。经过近些年的一直健全、提升,我国各地区卫生医疗系统的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和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打通,实现了传染病个案报告卡的线上实时直报、动态查询与分析,严防不报、虚报与伪报,避免了工作人员的重复填表式工作,造成的数据代录入或重复录入。利用多级数据审核管理的优势,提高了我国传染病报告系疾病监测信息的连贯性、敏感性和动态性,优化了全国上下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可靠性,保证了传染病疫情“数据源”的缜密性、精确性和一致性,减少了误差,为传染病预警提供了原始数据支持[]。
2 疾控中心内部劣势
2.1信息化水平不高。
一方面尽管各地市级疾控中心内部已普及电脑等电子设备,但其他相关的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中心网络建设存在问题,譬如服务器、防火墙以及数据存储设备等硬件设施不足,这制约了疾控中心内部信息化建设。另一方面,目前我国信息化建设情况两极分化,经济发达地区优势明显,但是大多数地方疾控中心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数据“攒零合整”有一定难度。各级疾控中心之间缺少统一的数据整合共享渠道,信息化水平不高对跨区域、跨机构的信息资源共享造成很大影响,公共卫生服务的社会效益大打折扣。
2.2管理模式偏向传统化。
社会高速运行,虽然已来到大数据时代,但是仍有不少工作人员思想观念陈旧,存下认为信息化就是简单地把纸质表格变成电子文档,办公也只和个人业务息息相关的部分有联系,各种数据被分成了一个个孤岛,导致各地市级疾控中心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举步维艰。同时,在领导信息化建设意识不强、传统管理模式下,也有不少工作人员有畏难情绪,不想学习信息化知识,没有完全发挥各级信息系统的使用价值,这不利于疾控中心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推进。
2.3信息化技术人才紧缺。
人才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但是受编制、收入、职业发展等社会因素影响,地市级疾控中心难以引进高素质信息化技术复合型人才,即使引进成功,工作之后受职称、职业规划等因素的影响也难以留住这类人才。人员力量相对不足、不专、不精,这也成为不利于疾控中心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又一原因。
(二)机会和威胁分析(Environmental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3 十四五规划下的机遇
3.1政策导向好。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新基建”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基础设施将加快布局,“数字中国”作为新时期的国家发展战略,数据仍是社会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十四五”时期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随着新医改的发展,“互联网 + 医疗健康”将向纵深发展,这使得疾控中心信息化建设面临更高要求。
3.2医疗卫生信息化理论成熟。
随着我国公共卫生的发展与改革,传统工作方式的弊端在新时代逐渐显现,譬如人力资源和办公资源经常被闲置或利用率低、办公效率和管理效率低下等,信息化作为科学办公的有效手段之一,理论依据也越来越成熟。
3.3相关信息化产业发展。
新冠疫情的突发,“互联网+”全面战“疫”,线上看病就诊量大增、健康码“通”全国、行业逆市上涨。“互联网+医疗”展现了蓬勃前景的同时,也展现了新的发展趋势。中央与地方政府不断完善互联网医疗政策,预计未来将会吸引更多优质互联网公司、风险资本进入该行业,行业内部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也将有助于推动行业探索出成熟稳定的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
4 未来的威胁
4.1缺乏实践经验。
疾控各业务条线系统作为大数据时代发展的产物,缺少以往相关实践经验可参考借鉴,新系统没有参照物。但是实践出真知,而且疾控中心的业务具有非常强的公卫专业性,因此缺乏实践经验成为新时代下阻碍各地市级疾控中心工作信息化建设的现实原因。
4.2信息安全面临挑战。
信息安全是信息化社会的基石,对于正在迈入信息化社会的我国来说,加快信息网络安全保障建设、增强保障能力的任务十分紧迫。疾控中心工作信息化必须在发展中保安全、在保障中促发展。发展与安全,要相互兼顾,两者都要抓牢。大数据时代虽有利于各行各业进行信息化建设,但与此同时也对信息安全防护构成威胁。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实力,在加强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预防恶意破坏方面,这都将成为疾控中心信息化管理未来进程中的一大挑战。
4.3完善技术规则治理体系。
信息化发展法律政策框架基本形成,数字市场改革开放步伐加快,数字监管服务优化提升。《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审查办法》等颁布实施,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逐渐标准化,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取得积极进展。在大数据时代,信息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没有谁能独身于信息之外,所以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显而易见。由此可见,微观、系统的法律法规亟需健全,这也成为大数据时期下未来的威胁之一。
三、地市级疾控中心工作信息化建设措施
1.加强信息化意识。各地市级疾控中心领导应统筹全局,认识到中心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通过加强其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另外,专业技术人员应革故鼎新,更新建设观念,提升电子办公意识,为地市级疾控中心信息化建设做出贡献。
2.培养专业技术人才。通过招聘和培训,地市级疾控中心可以选择具有高素养、高知识、高技能并存的信息化技术复合型人才,建立人才团队。通过开展分层级、分类别的专业培训和业务轮训,直观反映人员的整体情况。
3.增加基础设施,提升信息技术。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先进的信息管理设备是对地市级疾控中心信息化建设的物质基础。但根据分析,中心现有的相关硬软件设备不足。中心应增加资金投入,完善相关硬软件设施,双管齐下,加快地市级疾控中心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步伐。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后疫情时代”下,地市级疾控中心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科学手段,充分利用新技术,优化公共卫生服务流程,加强疾控信息化建设,不仅能提高办公效率和服务能力,也更有利于促进疾控中心的长远发展,为国家保障全民健康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马家奇. 我国疾控信息化建设概况[J] . 中国信息界(e医疗) ,2014,5(10) :36-38.
[2] 韩冬,宋旺,闫俊飞,等.新形势下疾控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发展趋势[J].职业与健康,2021,37(14):2008-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