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新颖课堂 ——简谈中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对策与探索

期刊: 时代教育论坛 DOI: PDF下载

张博

南岔县高级中学(伊春市第二中学)153100

摘要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21世纪所带来的挑战,提高全国人民综合素养,培养优质人才的重要举措。素质教育是为了更好实现教育方针所制定的目标,其侧重点是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要求,以面向整体学生,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主要宗旨,以重视受教育者潜能开发,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为基本特点的教育发展要求,让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做人、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审美,最终在优质教育的培养下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目标、有组织、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公民。鉴于此,作为中学的语文教师,应利用好语文课堂这一载体,从不同角度去培养学生、教育学生,真正落实素质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长为具有良好综合素养以及文化涵养的优质人才。


关键词

中学语文;改革创新;新颖课堂

正文

前言:21世纪背景下的当今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综合素养,具备创新合作意识与精神,拥有开拓的失业。同时也要具备不同方面的基础能力如有能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指出:要努力让中国教育特色更加鲜明,要从更高的角度、更广阔的视野出发,坚持不懈、努力创新,构建健全的人才培养体系同时这也是我国教育领域发展的最新要求。而作为素质教育培养体系中最重要的构成部分,语文教育在新时代的国民教育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作用,其价值和意义是深远的

一、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式陈旧,扼杀学生兴趣

学生的主要动力在于“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对于中学时期的语文教师来讲,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关键在于如何指导学生牢固的掌握教材中的知识,而不是将教学重点放在“灌输”知识上。因此,如果教师一味的将教材中的知识灌输在学生脑海中,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吸收能力、消化能力等,将会扼杀学生的兴趣,最终引发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厌烦、抵触等负面情绪。据此,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利用各式各样的方法激活学生兴趣,让学生不再被灌输知识,而是主动挖掘知识,从而获取良好教学效果。

(二)氛围营造不足,弱化学习动力

时代在不断的发展、更迭,教育也在不断创新、进步,这种一味追求全面改变、教育革新的思想最终提升了英语、生物、化学等课程在教育领域中的地位。正是教育领域所提倡的素质教育、跟紧时代脚步等思想,导致中学教育中出现了“过犹不及”的授课方式。从当前中学生的课程时间表,以及课后作业内容能看出,当前的中学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和学生更加重视英语、数学等课程,忽视了语文课程的重要性和价值。此外,再加上英语属于一门“外来”语言,所以多数中学教师和学生都形成了重视英语、忽视语文的错误认知。在这种教学氛围下,难免会降低教学质量,弱化学生的学习动力。更严重的是,当代社会中,中学教师更重视英语、数学等竞赛的创办,并没有重视语文教学的结果。以上这些现象,不仅导致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受到限制,更让学生的母语学习道路中充满困难。

(三)缺失“语文味”,阻碍学生发展

虽然,近几年我国针对中学时期的教育进行了全面改革,其根本上的变化就是传统教育变成了素质教育。然而,我国具有悠长的历史发展背景,应试教育也在历史长河中发展千年左右,并在历史中获取了显著效果。迄今为止,虽然传统教育正被应试教育逐渐取代,但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根本无法根除,这也就导致我国传统教育正披着素质教育的外衣。而且,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经常见到的现象就是教师教授学生各种答题技巧,以及分析文章的方法和思路,限制了学生的能力提升,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导致语文教学过程缺失“语文味”。

二、中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策略

(一)改革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目标

语文不仅仅是学生必须要学习的重要基础课程,同时语文中的知识文化都是交际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是组成人类文化的重要部分所以语文这门学科具有工具性人文性等特点[1]。在全新的历史时期,语文的教学目标并不是学生记得学会多少知识,而是这些知识和技能为学生带来怎样的益处,如思想品格意志等。总的来讲,要让学生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逐渐形成强大的责任心自信心,能利用自身的智慧和才能,更好地融入到现代社会生活当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利用有效的方法解决现实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这也就决定了中学时期的语文教育教学目标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语文思维能力方面学生能真正理解课文评价课文,针对文学作品展开有效分析,并合理地提出自身看法同时在此基础上做出正确的决策。二是语文理解能力方面;让学生在了解我国文化和世界文化基础上,能针对当前不同领域中所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进而真正掌握当代公民所面临的问题和难题,并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改革中学语文教育教学方法

为了真正实现新时期背景下的语文教育目标,应重点改革中学语文的教育教学方式[2]所以教师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第一、重点强调语文的体验性利用有效的手段将学生带入到课文情境中,真正走进作者的精神情感、内心世界中,感受文章中人物的灵魂,并与文章作者主动沟通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地理解文本内容,并融入到人类文化的潮流中,从而形成与人类整体持续和谐发展相统一的思想观念更好的传承人类理想和精神,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

二、重视语文的批判性,要求学生在具体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不被局限在教材中,不依赖教师,不遵守规定,将自身已经具备的知识作为基础,结合学习目标以及对未来期待,认真思考坚持努力、积极探索不断提出新的思路新的观念新的想法,能真正追求文学作品中的真从而拥有更好的综合能力。并且的过程中形成正确观念,这直接关系到学生三观的形成

第三重视语文学习的反思性。当今社会的主要发展目标就是和谐、文明所以,这就要求现代人才具有纵观古今的观察力,以及对现实生活特点与本质的判断力现今社会是人类文化的延展,也是对人类文化的一种反思,能更好地了解现实,并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相反,对现实社会了解得越深入,则会形成更精密准确的洞察力和反思力而作为人类群体以及个人来讲,教师应不断地针对当下和过去进行反思,追问现在以及过去所选择的教学方式是否合理,如何改善和优化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保持一种充满活力的求真、求美等精神,促使学生能在反思了解自我的基础上,不断地突破自我超越自我。

第四,重视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语文与众多学科具有紧密关联,如政治地理、法律等。而这些联系主要体现在语文课程中具有这些学科的发展痕迹。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挖掘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并加以合理利用,这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具有重要价值

(三)改革中学语文教育教学评价方式

与中学语文教育教学方式改革相对应的教学改革评价,应将创新能力发展作为出发点,以过程评价作为核心具体要求如下

其一、在学生具体的学习实践过程中,教师应针对学生所表现出的信念欲望灵感品质思维等作出正确的评价,并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在了解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现状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知识探究。

其二教师在利用考试了解学生学习成果的时候,应该尽量减少考试中记忆理解类题型,而是要适当的增添一些有利于了解学生实践创新等能力的题目,其中包含封闭性、开放性等题型,促使学生能将学习到的知识真正应用于解决问题当中。

其三、教师在针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展开评价时,应立足学生之间的差异,并尊重这种差异[3]而不是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学生,这样会严重阻碍抹杀学生的综合发展需求,限制学生的能力提高,让学生无法进步、发展、提升。

(四)改革中学语文教育教学教材体系

当前,世界科学文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信息化等,对中学语文课程带来了诸多挑战,中学的语文课程设置要认真解决学校教育时间受限与科学文化知识无限增多的矛盾,保证 语文课程设置与现代化要求吻合,并逐渐适应我国的具体国情,彻底发挥出汉语的优势和魅力,更好的继承、弘扬我国母语教育的优良传统,构建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语文教学体系,彰显出语文课程设置的民族化。同时,要重视语文课程与社会的连接,关注语文活动课程的创办和实质,努力为每一名学生提供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为素质教育落实贡献力量。当前,中学的语文课程设置基本都是必修课程的单一结构,应适当调整和优化,可以将高中时期的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融合,必修课用于培养学生语文素质,选修课用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中学语文教材的改革,需要根据国家所制定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将大纲中的要求逐渐落实在教材能力训练体系中,语文训练项目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主要任务,融合学习法、思维式等训练培养任务,加强学生的语言应用意识,保证学生的语言应用规范,从而构成全面、系统化的训练体系。同时,教材中应编入一些中外名家名篇,以及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现代论文、科技说明文等,让学生在阅读、钻研中能强化自身能力。此外,教材的改革还需要重视弹性,区分能力训练的层次,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将教材分为必修和选修,教学要求也划分成基本和较高,课文分化成讲读和自读,练习分为必做和选做,保证教材内容适合每一个学生,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结论:综上所述,在新时期的背景下,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正在朝着统一的方向发展,并且社会思想价值观念也在朝着多元化的目标前进所以每一名中学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应全面推动中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将自身的思想和胡锦涛总书记所提出的要求融合,更科学、正确地理解素质教育,并且从宏观的角度认真策划教育流程,引进先进教学方式,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等,为国家未来创新贡献出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安英发. 初级中学语文教学中有关阅读的教学改革研究[J]. 家长,2021,(34):109-110.

[2]唐豫. 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教学改革融合探讨[J]. 教育界,2021,(35):65-66.

[3]本刊讯. 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中学语文“生成性学习范式”的整体建构》推进活动举行[J]. 中学语文,2021,(13):9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