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索,快乐学习——大班幼儿揭秘牙齿的探索之旅
摘要
关键词
大班幼儿;牙齿健康;自主探索;快乐学习
正文
一、关于牙齿的认识
牙齿是人体中最坚硬的器官,到了大班下学期好多孩子开始换牙了,他们经常跑过来高兴的告诉我:“勇老师,我掉牙了。”我告诉他们:“换牙代表你已经长大了”。孩子们经常凑到一起交流换牙的秘密,:“今天我又掉了一颗牙”。“我妈妈说掉了牙不能舔,要不新牙长不出来”。“我奶奶说掉了牙要往上扔”。“以前我还到医院拔过牙呢”。听着他们的交流,可以看出来,孩子们对换牙已经产生了兴趣,但是孩子们对牙齿其实了解的不多,于是我们发放了调查表,让孩子从牙齿的数量、名称、颜色等方面先来认识我们的牙齿。
在主题活动开始之前,我们和孩子们做了一些对牙齿认识的准备工作,事先去针对本活动的所学的知识查阅资料、家长帮忙,去实践和体会。在这个过程中,我也与幼儿一起学习共同提高,充实自己。所以在刚刚进入探索活动的时候,我们先来研究了牙齿的形状和数量。在表征牙齿的活动中,张懿宁说:“这个是我画的我中间这颗牙,是平平的!”堵瑞鑫说:“我也有平平的牙齿,但是我还画了这个尖尖的牙齿!”,陈芷羽说:“对的,每个人都有平平的牙齿和尖尖的牙齿!我也画了。”俞秋璋:“老师我画的这个是长在里面的牙齿,很大的牙齿!”……在大家的观察和表征以后对牙齿的形状有了个初步的概念,然后我再进行了总结,让大家知道“平平的像刀子,帮忙切断食物;尖尖的像爪子,帮忙撕裂食物;大大的像石磨,拒绝磨碎食物。”
针对牙齿的数量,我选择了两两结伴数牙并记录的方式,记录表设计成上排牙齿数量和下排牙齿数量,这样分开记录更加清楚。在探索过程中我发现每个人都很认真地在数牙,在记录,然后进行交换。李雨涵说:“你把嘴巴张大点,我有点看不清!”李雨涵又接着说:“薄梓晨你上排牙10只,下排牙怎么是9只?”“对的对的,我前几天下面掉了一颗牙!”薄梓晨指着自己的缺口笑眯眯地说。然后雨涵在记录表上认真地记录数字,薄梓晨看着她写完,急忙说:“好了好了,现在轮到我了,你赶紧张开嘴巴,我要数牙了!”接着只听见:“1,2,3,4,5……”在大家统计结束后我再进行了小结,让大家更加清楚地记住了我们小朋友的乳牙每个人都有20颗。这样的探索效果更加好,充分体现了孩子的自主学习。
二、幼儿换牙调查活动
换牙是每个孩子都必须经历的过程,到了大班许多幼儿都已经开始换牙,为了帮助幼儿顺利度过换牙期,消除换牙时的恐惧和紧张,我们就要多了解一些牙齿的保健知识,让幼儿在换牙期不要用手摇松动的牙齿,不要用舌头舔松动的牙齿,以便更好的换牙。并且有很多小朋友换牙后都要告诉老师和小朋友换牙了,有的孩子就会围过来问疼不疼?也会对着镜子看自己什么时候换牙,换牙的小朋友就会很自豪的张大嘴巴给大家看,着急的小朋友问我,老师我什么时候换牙?有的孩子对换牙表示很新奇,有的孩子对换牙表示很害怕,也有的孩子表示换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于是我们开始对班级里换牙的孩子展开调查,并对“换牙的顺序”进行了讨论和研究。
本次社会实践性的探索学习对孩子充满吸引力,走出校园的学习,“玩”的兴趣就更浓厚,在“玩中学”效果是出乎意料的好。由于提前和诊所的医生联系好了,所以整个活动不仅内容丰富,也完成的比较顺利。走进牙科诊所,宽敞干净的环境、医生亲切的笑容、轻松愉悦的气氛,一下拉近了孩子们和诊所的距离。牙科顾医生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耐心地给孩子们介绍了诊所里检查牙齿用的各种工具和基本的牙科设备。孩子们依次排队,在顾医生的带领下,大家还了解了牙医的工作流程,个别孩子还在医生的指导下操作设备,并体验了为蛀牙的孩子们进行牙齿检查。
实践活动的更大价值是社会交往和表达。同时,社会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孩子们探索型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和有用的渠道。通过此次参访活动,消除了大部分孩子之前对牙科恐惧感。孩子们真实的体验、了解了自己的牙齿,感受到了牙齿的重要性,学会了怎样去保护好自己的牙齿,让孩子对生命成长有正向的认识和期待。
三、牙齿探秘活动
在了解牙齿的过程中,有的孩子骄傲地说:“你瞧!我的牙齿一颗蛀牙也没有。”也有孩子说“我的牙齿蛀了9颗啦!”为什么会长蛀牙,是不是他没有刷牙呢?有的说“我每天都刷牙的呀!”孩子们对此引发了一个疑问:“我明明早上、晚上都刷牙的,可是为什么还会蛀牙呢?”结合一些有趣的小实验,展开了一场牙齿的探秘之旅……
我们主要一起做了一个小实验“鸡蛋壳变软了”,在后面的墙壁上贴了记录表,每天早上孩子们一进教室就有人去观察鸡蛋壳的变化。
实验第一天:陆雨晨第一个进教室,她走到实验区,伸出手指头轻轻地摸了一下雪碧里的鸡蛋自言自语“硬的”,又摸了可乐里的鸡蛋“硬的”,牛奶里的鸡蛋“硬的”……当她摸到白醋里的鸡蛋壳时,惊讶地跳了起来“老师老师,鸡蛋壳变软了!”
实验第二天,陆雨晨又是第一个来到教室,只见她急急忙忙走到实验区开始一个个的摸鸡蛋:“都没有变化,只有醋里的鸡蛋壳变软了……”
实验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这几天实验区太热闹了,每天都有人围在鸡蛋旁边研究,有人说:“可乐里的鸡蛋怎么变成了花的?”有人说:“牛奶怎么变样了?鸡蛋还是硬硬的!”也有人说:“白醋里的鸡蛋壳已经透明了啊,好厉害哦……”每个人都在探索,每个人都有发现,每个人都有收获,这样的实验真的是太吸引孩子了!
本活动主要通过欣赏绘本《牙齿大街的新鲜事》,幼儿知道了刷牙的作用,掌握了正确的刷牙方法,养成了保护牙齿的良好习惯,达到了本活动的目标。考虑到卫生的原因,在课堂上我并没有让幼儿直接用牙刷刷牙,而是和幼儿一起利用手指做动作模拟刷牙的方法,虽然形式不同但教学的目的是相同的,那就是让幼儿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整个课堂上幼儿表现积极踊跃,能够认真准确的回答我的问题。我想如果在讲授牙齿不一样作用这一环节中能够再细致再全面些,课堂效果会更好。活动中,让幼儿准备杯子,牙刷,牙膏,在课堂上利用实物去实践,对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有很大的帮助。活动中老师也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主动的去学习。最后请个别幼儿上来尝试用正确的方法刷牙,让其他孩子指出问题,这个环节也特别吸引幼儿,储睿柏在上面操作的时候,杨俊浩看的特别认真,发现一点点就举手了:“老师老师,他弄错了,上牙应该往下刷……”然后其他人也跟着说了起来:“对的对的,他刷的不对!”活动的氛围一下子达到了高潮,这就是探索活动最好的效果!
四、如何保护牙齿
牙齿虽然看起来只是我们身体上的一个小器官,但是,牙齿却是我们身体上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最近,有几个小朋友吃午饭的时候跟我说牙疼,有的家长也反映幼儿在家最爱吃糖和甜食,没能养成坚持早晚刷牙,不注意口腔卫生等不良习惯。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贪吃,自我控制能力发展不完善,导致很多幼儿存在龋齿的问题,在前面对牙齿一系列的探索活动后,我们发现保护牙齿的健康刻不容缓。于是我们一起开展护牙行动,让幼儿在自己的合作、采访、讨论、宣传等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开始学会保护牙齿。
本活动先让孩子们回家调查资料,在记录的过程中,尽管再三强调孩子自己画,但是还是有大人帮画的现象。还有一些是应付任务,画下就交差,根本是文不对题,比如调查的蛀牙的危害,画了一张嘴巴的牙齿就好了。早上进来后让每个孩子都看着自己的记录纸和我讲述一下调查结果,我将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在那个孩子纸上备注好,比如:弄错问题的、不肯讲的、讲的到位的……而不少的孩子看着纸目瞪目瞪完全不知道讲什么。有少数孩子能看着表征清晰流畅的讲出来。
在交流时,请幼儿带着自己的记录纸分小组讨论交流,然后汇总答案,体现在海报上。在交流环节,在这个充分自由和轻松的环节,需要靠孩子们自己的自主性,第一次接触必不可少的就是玩耍多,真正讨论少。基本上都是组长主要承担制作海报这项任务,更有甚者因为前期资料收集的并不认真,因此交流就是尽情的玩闹,还有多数情况是孩子不敢勇于分享自己的答案,不敢说、说得太小声等。接下来的同类活动中要改进孩子们的自主交流方法,培养合作探讨的能力。
在整个探索活动的最后阶段,我们安排了宣传海报的制作以及巡回宣传活动。在制作海报的过程中,我分成五组进行不同的绘画内容。第一组:选择正确的牙刷牙膏,并定期更换;第二组:正确刷牙、饭后漱口;第三组:多吃对牙齿有益的食物;第四组:少喝饮料,少吃甜食,防止蛀牙;第五组:定期检查牙齿,及时治疗。我发现孩子们的想象让我出乎意料,有人画了一个大牙刷,然后打了个叉,旁边画个小牙刷打个勾;有人用箭头来表示如何正确刷牙;有人画了各种牙科的工具和牙科的椅子……在班级巡回宣传的过程中,我请陈芷羽担任了“主讲”,讲的特别好,不仅声音响亮,而且条理清晰,而跟她一起讲的还有两个男孩子,表现明显没有她好,声音断断续续,明显就是对宣传的内容记得不够牢。最后我们还念了一首儿歌《护牙歌》,由于儿歌是新学的,念的不多,所以很多孩子都背不出,念的时候有停顿,需要老师的提醒和帮助才能完成。只有张懿宁、徐晓周、堵瑞鑫这几个孩子念的比较好。巡回宣传的活动本想全班轮流出去,让所有人都参与的,可是看了第一个班级的宣传效果我觉得第二天再换人出去宣传,因为第一批宣传的孩子我都挑了能力较强的,感觉效果也不是特别好,需要回来将宣传内容进行练习巩固,所以剩下的孩子等更加熟练些再出去宣传吧。事实是,第二天带他们出去宣传的效果倒是还可以,这个巡回宣传的活动我们持续了几天,保证每个班级都能宣传到,整体效果还是可以的,各个班级对我们的宣传活动也表示肯定。
五、结束语
通过以上一系列探索活动引导幼儿关注并维护牙齿的健康,养成刷牙、漱口的良好卫生习惯。并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保持牙齿的清洁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