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探讨
摘要
关键词
核心素养;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
正文
引言:
语文的核心素养,强调的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以及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形成的情感素养、人文素养等。从某一角度来说,这是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更高一层要求,这也是社会不断进步的表现。而当前,由于各种文化的冲击,各种社交APP如抖音等,其文化输出通常以时长短为特点。这就造成了现代这些文化输入的阅读不持久性、不连贯性,人们越来越倾向于接受碎片化的知识,而知识长篇阅读、整本书阅读的能力、专注力不断下降。本文将就这个问题展开关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探讨。
一、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不够重视整本书阅读
当下初中学生所接收到文字信息的渠道多为社交媒体软件等互联网产品,而这些传播媒介都具有即时性的特点,因此这也决定了这些媒介软件所传播的信息需要具备短小、易读的特点,也就是需要满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快速阅读的要求,需要在短时间内让人们精准地接收到所需要表达的知识。但与此同时,这些更易让人们读懂的知识也在悄悄地削弱人们的阅读能力。让学生更倾向于接收这些简短易懂的信息,大脑变得懈怠,从而进行长篇阅读的能力不断被削减。大多数的教师和学生都深受其害,从而忽视了对整本书阅读能力的培养。在阅读长篇或者整本书时,学生变得越来越浮躁,不能够完全沉下心去品味作者表达的心绪。当下的应试教育导致初中语文教师在讲解知识点或者给学生进行练习时,更注重短篇文体的阅读,忽视了课外长篇阅读的重要性。这导致学生没有得到足够的整本书阅读能力培养。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自制力尚且不够,加上教师又没有及时地布置任务,进行相关训练,最终使得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能力越来越弱。
(二)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虽然在当下有部分教师注意到了学生整体阅读能力的逐渐削弱,在课后任务中加入了整本书籍的阅读。但这样的课后作业布置没有得到教师足够的重视,学生就会因此懈怠,很容易忘记这项作业。这样的课后作业布置方式不具有完全的强制性,致使学生也容易忽视这方面能力的培养,没有意识到整本书阅读能力的重要性,仍然沉浸在短篇文本中无法自拔。同时,教师在布置此项任务时,往往容易使用传统的阅读方法,如让学生摘录好词好句、写读书笔记等。这样的传统阅读任务繁重,加上学生面对的又是难度较高的整本书阅读,因此,这会强烈打击到学生的作业积极性,使他们对完成作业的动力更多变为外驱力而不是自主学习的内驱力。教学方法,是一个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方法的选择将会影响一个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形象。因为教学方法的选择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甚至影响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影响学生该门课程的成绩。教学方法如果不够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也就不利于学生整本书阅读能力的提高。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可行的有效策略
(一)运用多媒体进行阅读引导
当下学生所面对的电子产品样式繁多,这些科技产品在视听说各个方面刺激着学生的感官,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这些方面耗费了大量时间。但这些科技产品,利弊同在,一方面在精神上蚕食着学生的思想,另一方面这也是学生获取课外知识的最直接渠道,能够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因此,教师需要在这个基础上,利用好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充分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专注于课堂[1]。例如,在教师讲解到回忆鲁迅先生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前首先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视频,内容可以是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学生在观看完这段视频后,将会对鲁迅有一个初步的基础的了解,更便于教师开展接下去的教学任务。传统教学课堂中,对于课文的引导阅读大多以教师的口述或者板书为主。这个教学形式较为单一,不能够快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短视频的介绍大多内容精简、画面丰富、声情并茂,能够很好地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在短时间内完成引导阅读的任务并且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就当下的科技发展情况,每个人都需要做到与时俱进,努力融入时代。教师需要去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兴趣爱好,从而便于更好地开展日常教学活动。教师在运用多媒体上课的同时,也是在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地使用科技产品,告诉学生这些科技产品不仅可以娱乐,更可以获取知识。
(二)设置相关阅读教学活动
初中阶段的学生,心智尚未成熟,仍处在思想较为不成熟的阶段。教师如果仍旧以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学,要求学生端坐课堂、认真听讲,将会很大程度上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不能够高效地接受学科知识[2]。特别是对于整本书阅读的方面,整本书的阅读本来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就是一个比较难完成的任务,加上生活中接触的多为短篇阅读,这项任务的完成将难上加难。教师在布置长篇阅读任务时,可能会忘记提醒学生及时完成。因此教师可以设置一项整本书阅读比赛,让学生自行组成小组,互相监督,最后在期末时组织一个小型读书交流分享会,并互相打分,最终给评分最高的小组奖励。这样的教学活动,会让小组之间形成监督的关系,相互合作,互相提醒每日坚持整本书阅读,可以一天阅读一个章节。这样的教学活动在实际开展后减少教师的任务,将监督作业完成的任务交给了学生自己。并在这个互相监督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互相交流,分享心得,提升对整本书阅读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能力。
(三)教师传授相关的阅读方法技巧
相较于短篇阅读,整本书阅读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难度更大,需要一定专注力的支撑,除此外也离不开阅读方法以及技巧的基础。教师在对学生布置整本书阅读任务前,可以先给学生展示相应的阅读方法介绍,为学生后续的阅读铺垫好基础,不至于让学生因为感到阅读困难从而停止了整本书阅读。例如,教师选取一本名著,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在语言以及文化背景方面,相较其他名著而言,更加晦涩难懂,难以理解。因为这本书的文化背景是在外国,大部分的初中生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造成在阅读这本书时出现许多问题,遇到许多困难。教师在组织学生阅读前,应当讲解一些相关的阅读办法,告诉学生先了解作者生平、故事发生时间,阅读每个章节的标题,从整体上大致了解整本书的故事情节。整体把握这个阅读方法对于整本书阅读来说是极其重要的,能够帮助学生对书本的故事情节做出预判,从而更顺利地展开阅读[3]。一个适应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展开整本书阅读,提升初中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能力。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后,其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能力也就得到了对应的提升,使得学生在语文这一学科上大放光彩。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影响学生一生。阅读是人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当下网络科技新发展的阶段,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加多样。人们有了更多选择,随着天性倾向于更加便捷、方便的简短阅读,习惯于去接受碎片化的信息,从而致使人们处理长篇信息能力的减弱,这为个人甚至国家未来的发展埋下了隐患。因此,当学生仍处于初中阶段时,教师就应当对这个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良好阅读习惯,提升他们处理大量文字的能力。从这个方面出发,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针对性的布置一些长篇阅读任务或者组织全班进行整本书阅读活动,激发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的兴趣,提升其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时的专注力[4]。只有通过教师的不断提醒、学生之间的相互监督,他们才能够真正领悟到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体会到整本书阅读对他们未来发展的长久影响,从而培养起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习惯跟随学生一生,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甚至是思维习惯,让学生体会到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样的,减少对电子产品的依赖,学会独立自主的去阅读。阅读需要一定的内驱力,才能够让学生主动地进行阅读。而阅读习惯一旦培养起来,就是一个很好的内驱力形成因素,帮助学生形成自主阅读思想,提升整本书阅读能力。
三、结束语
从提升核心素养的角度来说,现代语文教学对学生的语文能力要求更高,要求学生更加具有长篇阅读、多方面阅读的能力。阅读是一个不断积累知识的重要过程,阅读使人充实自我,阅读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是现代人博览世界的另一种方法。因此,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代的初中教师需要注意到这个问题,帮助学生提高其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能力。学习语文所获取的知识是伴随一个人的一生的,它会使人终生受益,影响人的一生。
参考文献:
[1]潘曹生.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语文整本书的阅读教学[J].启迪与智慧:上,2021(6):1.
[2] 李博闻. 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下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初探——以小说《活着》教学为例[J]. 新课程研究, 2021(1):2.
[3]张小霞.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J].孩子天地,2020,000(006):P.144-145.
[4]吴凤翔,潘斌军,尤立增,等.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教学对策探究--以长篇小说《月亮与六便士》为例[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5(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