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情感渗透
正文
引言: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础,它与一个人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爱国情感的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文化留存至今实在弥足珍贵,因此,在孩子的小学阶段的教育时期有计划地去强化渗透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终其一生,我们都在追求做一个诚信友善,品德高尚的自然人,我们都在努力传承先辈的遗留的传统美德。教师的正确引导,父母的支持与鼓励,再加上孩子自身的努力,才能使传统文化更好地渗透在小学语文教育这片土壤之中。
一、 传统文化渗透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我们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以及民族自豪感。
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想象能力丰富,他们如同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炙热明亮,乐观向上。我们需要正确的教育来引导学生,弘扬艺文化传统。传承者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沿袭下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但是实际教学中,教师却常常因过于追求成绩与效率而忽略掉传统文化的融入,忽略掉文化之美育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正面推动作用,学生与老师对于此还不够重视,也不够关注。受到这样的一种阻碍,便很难将传统文化理念渗透入小学语文教学之中,也很难让学生从语文教学之中,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伟大。
现在的语文教学方式,不能再一味地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时代在进步,社会在进步,课程也在进步,所以教师应当努力去创新教学模式,以新的姿态与学生共同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交流,融入传统文化,让学生体验到艺术美的感受,让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更加坚定,充满民族自豪感,紧跟时代的脚步,及时更新教学课程。摒弃糟粕,传承精华,多多创立各种各样的活动,不要让教学课堂枯燥乏味,也不要照本宣科,激发努力去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探索的热情与兴趣。
二、传统文化渗透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利用识字强化渗透
汉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最为鲜明的代表,它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表意文字,凝聚了中华民族智慧结晶。汉字有其独特的韵味之美,它是最基本,也是最不可少的中国文化美的元素。汉字不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符号,她的形体、笔画、姿态,本身就具备了故事感与各种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识字的方法也是多样的,例如韵语识字、字理识字和图示识字。教师可以因此不断地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渠道,积极组织各种各样的主题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凭借早读、主题班会等形式组织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交流,对字的构成进行联想,发表自己的观点。开展识字大赛,讲故事大会,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来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锻炼学生勇气,练就实践能力与表达能力。
(二)增加课本中传统文化知识
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本之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逐渐让学生更加的了解于内心之中。其实教材中的诗词歌赋、小说散文等内容都深刻地反映了我们中华文化的成就,蕴含着中国人民的普遍情感,对小学生的语文教学有促进作用。所以,教师要擅于挖掘教材内容,充分利用教材,高效率地传达给学生。让他们不断地受到熏陶,认同中华文化,爱戴伟大的历史人物,懂得如今生生活的美好。但是同时,也应当加大传统文化内容的覆盖率。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包含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课程和图例覆盖率还不够高。这些内容强调了对于中国工匠精神的弘扬以及中国传统手艺和传统美术的了解与爱惜,内容可以包括:剪纸泥塑,土家族织锦,苗族刺绣,藏戏脸谱等等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在课本的文字阐述方面要更加运用美术化的语言,领导学生在更加深层次上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且要考虑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生活中的联系,以此来培养当代学生现实生活中与古代传统精神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同时,在课程互动之中,教师需要根据课堂中所涉及的传统文化知识来创设交际情景,使教学过程交际化,使文化不断地传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就是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人的本质属性就是社会性,我们生活在一个社会之中交际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之中多多创设交际情景,与我们生活现实无限接近。让学生进入生活的角色,这样可以活跃气氛,学生带着兴趣与好奇心,在主动的状态下去感受,去升华,去提升自我对文化的认知。
(二) 利用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信息化时代下教学资源极为丰富,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地拓展教学,渗透传统文化是小学语文课程所必备的。在运用好课堂教材的同时,利用开放科学的网络教学资源会为课堂内容锦上添花,并能够实现教学的先进性,与时俱进。“学习强国”微信公众号、“开学第一课”、“工匠”等专题节目都可以作为教师的选择,或者教师也可以选择其他与课程内容相匹配的影像资料融合教学
小学语文本就是一门意识性较为强烈的学科,影像资料是作为一种教学的手段来服务于我们的教学,达到教师的教学目标,合适的影视资料将会对课堂的效率,学生知识理解程度等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师利用这一方式进行教学时,应当注意更加注重内容的融洽性,不能过于形式主义。影视资源,它不仅仅只是调味剂,它同样对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提升学生整体核心素养培养,弘扬中华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应当在备课阶段设计好影视作品的具体使用[1]。
同时影像资料在教学过程当中占据的部分不应当过重,适时的视频能够让学生感到趣味性和舒适性,但是如若影视资料占据的时间太长,那么教学效果,反而会更加不理想,这会让学生疏于思考,更加贪图享乐,掩盖学习重点。在选取与课文内容相关题材的影视过程当中,教师应当特别注意影视内容的真实性和适合程度,只有让高质量题材影视真正恰当地高效融入课堂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课程也在进步,所以教师应当努力去创新教学模式,以新的姿态与学生共同在小学教学课堂上交流,融入传统文化,让学生体验到道德与法律的魅力,让学生对自我的认知更加深刻,紧跟时代的脚步,及时更新教学课程[2]。摒弃糟粕,传承精华,多多创立各种各样的活动,不要让教学课堂枯燥乏味,也不要照本宣科,激发努力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
(四)注重班级文化建设
班风是班集体的文化底蕴,班级文化是班集体的基础与根本,也是每个班集体最具自我特色,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它承载着一个班集体人文素养与学风特色的凝聚。坚持班级文化建设,发扬班级精神文化,坚持开拓创新,弘扬传统文化,不断提升班级体精神面貌和道德素养水平,营造正心如字,明德若水的班级文化氛围。
教师需要正确的管理来引导学生,弘扬传统精神,建设班风文化。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当中,应当根据教育部有关要求找寻语文教学的准确定位。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地为学生服务。逐渐让学生在内心之中形成正确的规则意识、道德意识、文化意识,这对青少年的身心培养,实践能力的提升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室是学生学习的地方,学习氛围的浓厚,有益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除了在学生学习方面进行引导外,同时要注重一些客观因素对班级管理工作的影响。教室的布置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学生,良好的环境也对学习甚至于班级管理具有正面作用,更有助于班级特色文化的形成。
(五)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其中一项内容便是要深化对文化素养的认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文化素养的培养是小学语文知识获得的基础,是情感教学的一种目的。他们相互促进,互相延伸。在有的时候,文化素养的炼成会比知识本身的汲取更加的重要,这也是为什么大力提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学的原因。深化学生的人文核心素养认知,加强学生参与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逐步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彰显学生综合素养文化。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基础点就在于要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深化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等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甚至还有教师搜集网络资料、运用网络平台进行教学的能力都会影响课堂质量。教师要时刻谨记“为人师者”的原则,言传身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质,培养爱国情感。同时,教师要学会紧跟时代的步伐,最大化地提升运用网络学习、教学的能力。
三、 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今时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显得至关重要。学生不应该仅仅是课程中的被动参与者,学生应当自主学习、自主创新,不再只做被动的角色,而是能够主导课堂。在课堂中,各个小组共同讨论,互帮互助,合作共赢,促进课程改革更加完善,让学生在快乐的语文教学课堂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教师与学生之间密切配合,促进双方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与激情。广大语文教师都应当坚持奉献教育事业,丰富文化知识,提高教学能力。做到为人师表,勤勤恳恳,乐于钻研,为弘扬传统文化奉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陈瑶.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2021(4):2.
[2]蒋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文学少年,2021.
[3]路俊芳.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J].环球慈善,2021(5):0114-0114.
[4]胡敏.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以统编本教材为例[J].202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