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生语文写作中的协作学习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生语文作文;协作学习;教学研究
正文
引 言
核心素养是2016年教育部发布的,核心素养的发布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学习缺少思考的问题,解决了课堂只讲不做和不反思和缺少探究发现的教学育人弊端。在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必然要向着语文教学的文化性和工具性迈进。对于写作这样的一个非常重视语言输出的教学维度,如果可以利用协作学习的理念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那么学生的在写作中的探究能力和语言素养的锤炼就有了环境,下文将论证这一议题。
一、核心素养下小学生语文写作中的协作学习的育人价值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主要关注的是学自主积累素材,通过同伴互助和有机竞争等完成写作任务的由输出到产出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小学生对写作话题的认知,对写作素材的科学分析和结合个人思维认知来输出丰富语言文化的综合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协作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协作并非是简单的互相帮助而是有协作有竞争有互问互答。面对核心素养,语文老师只有熟悉协作教学的育人理念并在学生协作学习中给予最恰当的支架,才能满足小学生语文写作中对词汇的需求,对语句的需求和对思维整合的需求。总体而言围绕核心素养来设计丰富的作文协作学习课堂具有以下意义:
首先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去设计出个性化的小学生作文协作学习活动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其次是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语文作文协作教学可以在小学生的个性化思维的培养下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最后基于核心素养设计出来的此类课堂非常有利于激发小学生在作文学习中的兴趣,提升小学生作文书写的综合能力。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渗透协作学习的几个原则
协作学习从根本意义上来讲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认知学习理论的结合。协作学习的根本在于引导学生与同伴之间形成健康的学习认知,让他们懂得在同伴引领和小组竞争学习。经过个人自主探究以后发现问题,在于同伴的探讨和协同过程中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完成竞争与协作以后,学生会对学习的知识更加清晰,并且在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后,学生完成习作的自我价值感更强。
(一)思维性原则
作文是一个综合性的语言输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首先掌握一定的话题语言要素,例如简单的语法,一定的字词和文化常识的积累,有了这些积累以后,老师支架学生以后,学生就可以利用这些积累来构思写作的过程,而构思的过程就是协作与竞争相融合的过程。这个过程教师要考虑的就是如何体现协作学习的思维性,思维性是要求学生要从多个角度思考,从而将自己在生活中积累的有关语言点挖掘出来,其次要围绕要写作业的内容来构建不同的写作思路,只有这样设计作文协作学习活动,学生的思维品格才能被培养起来。
(二)探究性原则
虽然小学生的作文学习的水平要求还处在一个相对基础的层次,但是在落实个性化育人的过程中,作文协作的规则和意识应该从娃娃抓起。因此在设计整个作文协作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要自主去探究作文习作的始末,而不是被动的得到教师的过度干预。因此在设计整个小学生的作文协作教学中要积极落实探究性原则。
(三)趣味性原则
小学生的心理认知相对简单,他们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比较喜欢探讨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因此作为小学语文老师而言,在设计协作学习的课前、课中和课外学习任务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如何经过优化以后来最大化提升写作的效能。
(四)发展性原则
作文的写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设计写作协作学习活动的时候,要将课堂的活动设计按照由易到难,由单一到多样的过程,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学生从低阶协作能力向高阶协作能力迈进,最主要的是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学习需求,体现差异化育人。
三、核心素养下小学生语文写作中的协作学习的策略构建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写作能力的培养决定着他们后续语文学习的可可持续发展,作为基础端的学科,小学生的语文写作教学要积极围绕文化素养、语言基础和学生的思维品质来进行,但是要实现对学生这些写作核心素养的培育,离不开多元化的写作引导和实践,而小组协作学习中可以实现师生互动、小组协作和组内竞争等,这样的学习行为可以更好地激活学生的写作思维,让他们在写作的探究中个性化发展,下面将围绕具体的写作案例来做论证。
(一)围绕课堂导入 完成作文协作学习的课前准备
首先是为写作埋下伏笔,因此需要围绕协作学习的理念来进行写作教学的导入,这样的导入可以将写作话题渗透在学生心理认知中,进而为下一步的作文协作学习奠定基础,具体的设计如下面的案例所示:
案例1:以部编小学语文教材为例,老师要引导学生来写读后感。可以在课前布置一个小任务,课后两人一组自由组合去当地的图书馆寻找一本书籍书籍的主题是“童年趣事”,例如可以读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儿童版,可以是西游记的儿童版,读书的过程中需要两个学生一起读,读完后分享自己读到的内容。到了课堂,语文老师任意从每一个选择两名搭档一起来分享一下他们的读书感受:例如:学生A: 我读了二小放牛郎,完整的看了一遍,里面的故事太感人了?学生B:我认为二小太伟大了,他为了把鬼子引入包围圈,自己被他们杀害了,看的我眼泪都留下来了...学生C:我读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感觉小时候的鲁迅好幸福,长妈妈对他很好,百草园有很多有趣的东西。。。围绕这样的分享,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提起来了。这样的协作性导入,学生阅读是协作的,课堂展现阅读成果分享自己读后感也是协作的。习作课被顺利导入以后,老师让大家打开课本将本单元的几篇经典的阅读文再回顾一遍,四人一组谈谈自己最喜欢哪一篇,或者哪一篇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更深刻。这个环节结束以后老师让大家拿出自己的作文本将他们小组探讨的结果试着写成读后感的样子,老师不做读后感的具体写作方法的指导,在学生写完以后,老师将学生完成的读后感进行随机抽查,利用投影将他们电子白板上。然后利用PPT呈现一一篇比较规范的读后,让学生对照自己写作的读后感,然后与小伙伴交叉去修改和提出意见。这样的基于读后感导入的协作性习作对于激发所有学生全员参与习作活动大有裨益。
(二)围绕写作主题 完成作文协作学习的课堂互动
其次是在开展小学生的协作性的习作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围绕特定的协作主题来激发学生的作文探究学习和协作互进的意识。从而将写作主题扩大化,这样原本简单的写作主题可以在协作探究中变得丰富起来,下面将围绕作文写作中的课堂互动的设计来凸显作文主题,从而让学生可以独立完成写作,具体如下面的案例所示:
案例2:以第一单元的习作任务“那一刻,我长大了”了的教学为例,课堂中语文老师分别将第一单元中有关“童年记忆,精彩片刻”德尔要素设计成幻灯片,上面有祖父的园子,有记忆中的春节欢庆、故乡的月亮以及村晚中点滴的图画和对应的记忆,面对这些记忆我便引导学生分组去讨论“走进自己的童年岁月”的话题,在话题中学生可以谈自己的经历、可以谈谈自己的小伙伴,还可以谈谈自己童年的幸福感,更可以谈谈童年的童趣等。例如:学生1:我喜欢坐在山坡上和小强吹口哨;学生2:我喜欢在妈妈的园子里捉蛐蛐;学生3:我记得每年月亮圆的时候,外婆都会给我做非常好吃的月饼,那种甜甜的吃起来细腻的感觉,如今我长大了,外婆却走了;通过习作前的口语交际可以非常好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和回忆有关童年。在这个环节结束以后,老师让四人一组打开教材,翻阅到第一单元重点来分析与童年记忆有关系的课文,四人协作将优美的话题短语和句子摘抄出来,这个过程结束以后,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人长大了,童年的记忆对于他还有什么价值?于是大家继续以小组为单位来讨论,讨论之后,小组之间展开PK,每个小组出来一个代表,其他小组成员则是协助自己的代表来完成竞争。之后大家明白:我们只有带着对童年的记忆,才能一点点长大,可以说童年的记忆是我们感受幸福,感受苦恼和认识生活的财富。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在限定的时间里完成习作。
(三)围绕话题写作 完成作文协作学习的成果输出
案例3:在学生完成话题习作以后,老师便引导学生来协作产出他们的学习成果,在学习成果产出以后,我便将每个小组的作品任选一个然后投影到点在白板上,让学生去共享,这个时候看到他人的习作,非本组的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例如语言表达上哪里欠妥,表达的道理上哪里不够深刻等等,而本组的学生可以举手发言来提出意见。各个小组交叉着完成一轮的探究以后,学生基本上对话题写作——那一刻,我长大了有了深入理解,而且这种协作推进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基于协作意识开展活动的意识,符合新课程育人的要求。
四、结 语
在小学生的作文教学中,学生的语言素颜的锤炼离不开语言环境的滋养和实践性的协作学习,论文围绕核心素养的探究学习和思维探究学习,以协作为基本模式,构建了三个层面的育人策略,实现了育人的价值,为今后的协作性的习作教学设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于辛玲.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方法探究.[J].《考试周刊》.2020(02):30-39.
[2]林雅惠.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研究.[J] .2020(04):30-39.
[3]陈海霞.探究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生语文写作能力培养.[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19(02);20-29.
[4]谢锦.核心素养下语文课堂中小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模式探究.[J].2020(05):60-69.
[5]朱立华.基于Agent的小学作文协作学习环境研究.[J].2009(04):70-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