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呼吸训练康复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复影响
期刊: 国际医学研究 DOI: 10.12428/gjyxyj2023.02.003 PDF下载
摘要
关键词
呼吸训练康复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效果
正文
就目前来看,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空气污染等情况发生较严重,会对人们的呼吸系统造成影响,若是其长时间在职业粉尘以及化学物质、长期吸烟的影响下,便容易引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1]。这一疾病属于破坏性疾病,且早期没有显著的发病症状,在时间的作用下,其便会出现乏力、咳嗽以及呼吸困难情况,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影响。鉴于此,抽取近一年内(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0例)展开分析,剖析患者展开呼吸训练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在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②患者与家属同意加入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肾功能不全者;②合并认知障碍或精神疾病者;③中途退出研究者;④合并肺部或其他恶性肿瘤者[2]。采取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各30例。其中,对照组的男性患者占比较大,男女例数分别为18例、12例,年龄区间为23至70岁,中位年龄为47.5岁;研究组的男性患者同样占比较大,男女例数分别为17例、13例,年龄区间为20至69岁,中位年龄为46.5岁。将患者的一般资料予以分析、比较,数据间呈现的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方式干预,包括镇静解痉、吸氧、雾化治疗等,护理人员需做好患者各项体征等观察,并且给予其健康教育、饮食护理、心理干预与药物治疗观察等。研究组患者则需同时接受呼吸训练康复护理,主要方案如下: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进行缩唇呼吸与腹式呼吸训练,教会患者用鼻部吸气,之后缩唇,经口部进行呼气,让患者缩唇为吹口哨的形式缓慢将气呼出,患者吸气与呼吸的时间比为1:2。在腹式呼吸训练中,护理人员需要让患者将左手放在胸前,右手放在上腹部的位置,在吸气的时候腹部隆起,同时抬起右手,呼气的时候腹部出现塌陷,这时需要让患者用右手给予患者腹部适当压力。患者吸气与呼吸时间比为1:2,每日需要接受3次训练,每次时间为10 min。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进行控制性呼吸训练,让患者以坐位或者卧位等,放松身体肌肉,缓慢进行深呼吸,等到达到最大肺容量之后,指导患者屏气2~5s,之后逐渐增加至10s,然后让患者缓缓呼气。患者连续接受10~20次训练为一组,每日需接受2组训练[3]。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护理前、护理后肺功能与血气分析指标进行观察。肺功能主要包括三项指标: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肺活量(FVC)、1s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血气分析指标包括:SaO2、PaO2、PaCO2。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所取得的全部数据都在SPSS21.0软件中实施处理分析,计数数据的呈现借助百分数,运用卡方实施测定,计量数据以均值±标准差显示,t展开测定,如若数据间的P值没有超过0.05,那么就能直接说明数据间存在的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护理前后两组肺功能对比
护理前,两组肺功能相对接近(P>0.05);护理后,两组肺功能均已提升,比较发现,研究组升幅更大(P<0.05),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比较
组别 | n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FEV1(L) | FEV1/FVC(%) | FEV1(L) | FEV1/FVC(%) | ||
研究组 | 30 | 1.42±0.25 | 68.48±5.32 | 2.95±0.04 | 82.20±3.68 |
对照组 | 30 | 1.45±0.20 | 67.86±6.11 | 2.19±0.25 | 72.48±3.72 |
2.2护理后两组血气分析指标对比
护理后,两组SaO2、PaO2上升,PaCO2下降,对比发现,研究组升幅与降幅均更大(P<0.05),如表2所示。
表2护理干预后比较血气分析指标
分组 | n | SaO2 | PaO2 | PaCO2 |
研究组 | 30 | 95.01±1.59 | 61.38±1.32 | 62.20±0.68 |
对照组 | 30 | 91.14±1.36 | 70.66±1.11 | 55.48±0.72 |
c2 | / | 2.547 | 2.641 | 2.187 |
P | / | 0.018 | 0.022 | 0.012 |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该病的发生通常与有害颗粒、有害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相关,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该病在中老年人群中更容易发生,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都有很大的威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活动后会出现明显的气促表现,并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中。同时患者肺容量增大、胸廓活动受限,进而导致肺功能下降[4]。如果能够长期保持康复训练,对于患者的康复将有很大帮助,因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取呼吸训练康复护理的方法,有助于促进患者动脉血气指标和肺功能指标的改善,对患者病情康复有着积极的意义。
该文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两组肺功能均已提升,比较发现,研究组升幅更大(P<0.05)。说明呼吸训练康复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肺功能,可能是腹式呼吸、呼吸操等呼吸训练能够增加外周阻力与气道内压,在患者呼气时避免小气道狭窄或陷闭,从而排除气体量,显著改善气体交换,加之缩唇呼吸能够在一定条件上减缓呼吸频率,并延长呼气、吸气时间,在改善缺氧状态的同时提高肺功能。研究数据显示:护理后,两组SaO2、PaO2上升,PaCO2下降,对比发现,研究组升幅与降幅均更大(P<0.05)。由此可见,通过开展科学有效的呼吸训练,能够显著增加患者的肺活量,同时增加患者肺泡通气量。在呼吸训练后,会明显增加呼气量,同时增加呼气时间,呼气期的气道等压点不断向中心气道移动,能够防治小气道过早关闭,使患者低氧情况得到改善。另外由于增加了气体交换频率,能够使患者呼吸肌疲劳程度得到降低,对于改善患者呼吸功能有明显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采用呼吸训练康复护理的方法,能够使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和肺功能指标得到显著改善,同时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取得了更为理想的康复效果。
参考文献
[1]孟双全,赵阳.多元呼吸康复训练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分析[J].右江医学,2019,47(4):286-289.
[2]孟世芳,余利娜.呼吸康复护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9):163-165.
[3]肖婷.肺康复训练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疗效及其评价[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8):47,50.
[4]张容娣.对康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指导的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6):207-2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