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结核感染者预防性治疗效果
期刊: 国际医学研究 DOI: 10.12428/gjyxyj2023.02.006 PDF下载
摘要
关键词
预防性治疗;肺结核;发生率
正文
肺结核在民间称为“肺痨”,是一种传染病,是由于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呼吸系统慢性传染病[1]。它主要是通过病人打喷嚏、咳嗽时喷出的带有结核杆菌的呼吸道分泌物的飞沫,散播于空气中,被健康人吸入肺部引起传染。病人表现为长期低热、盗汗、乏力软困、干咳或咳嗽有痰、咯血、食欲不振、纳差、消瘦,女性病人可有月经紊乱、月经量少或闭经。肺结核是最常见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因此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飞沫传播,通过打喷嚏,咳嗽等方式;消化道也是传播的一个途径,主要是以食物起到传染的;还有就是皮肤粘膜或生殖器传播[2]。由于肺结核传染概率相对较高,学校的人员密集,所以采用预防性治疗方法效果显著。本次研究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500例学生作为实验对象,主要目的就是探究预防性治疗对于学校结核感染的临床作用,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选择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的500例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抽签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2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观察,及干预组采取预防性治疗,对照组年龄18-23岁,平均20.85±1.84岁,其中男性167例,女性83例。干预组年龄19-24岁,平21.65±1.93岁,其中男性141例,女性109例。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对象及家属均对预防性服药内容知情,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医学观察。
1.2.2干预组采用预防性治疗:利福喷汀,成人一次0.6g(体重<55Kg者应酌减),一日1次,空腹时(餐前1 小时)用水送服;一周服药1~2次。肝泰乐口服。成人一次2~4片,一日3次。
1.3观察指标
1.3.1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肺结核发生概率。
1.3.2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肝功能异常、胃肠道反应、过敏、神经系统反应。
1.4统计学方式
数据处理使用SPSS20.0系统,将所得到的数据行t检验,以士s表示,计数资料行X2检验,以%表示。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肺结核发生率对比
干预组和对照组肺结核发生概率对比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研究对象肺结核发生概率对比(n,%)
组别 | 例数 | 发生 | 未发生 | 肺结核发生概率 |
干预组 | 250 | 6 | 244 | 6(2.40) |
对照组 | 250 | 31 | 219 | 31(12.40) |
X2 | 9.1209 | |||
P | 0.0025 |
2.2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干预组研究对象的胃肠道反应、皮疹、局部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两组研究对象不良反应对比(n,%)
组别 | 例数 | 胃肠道反应 | 肝功能异常 | 过敏 | 神经系统反应 | 发生率 |
干预组 | 250 | 10 | 6 | 5 | 3 | 24(9.60) |
对照组 | 250 | 0 | 0 | 0 | 0 | 0(0.00) |
X2 | 12.6050 | |||||
P | 0.0004 |
3.讨论
结核病主要指的是一种慢性的传染疾病,主要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导致的,主要影响的器官是肺脏,在临床上有80%的都是发生在肺部。是常见并可致命的一种传染病,由分枝杆菌又称结核杆菌导致[3]。结核通常感染并破坏肺以及淋巴系统,但其它器官如脑、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骨骼、关节、甚至皮肤亦可受感染。其他的分枝杆菌,如牛分枝杆菌、非洲分枝杆菌、卡氏分枝杆菌、田鼠分枝杆菌亦可引起结核,但通常不感染健康成人[4]。青年人是主要的患病人群,结核病有一定的潜伏期,一般是在4~8个周。会在人和人之间传播,通过呼吸道进行传播。在临床上出现了结核病,有可能会引起全身性的症状,比如乏力,低烧,可能会导致咳嗽等呼吸道的症状。肺结核的病因有很多,首先就是与结核杆菌感染的患者进行亲密接触,从而感染细菌,并逐渐发展为肺结核。而患有糖尿病或者有艾滋病感染,化疗等都会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从而导致感染肺结核。如果患者长期的营养不良,生活环境较差,并且卫生不到位,也会引发肺结核。也可能是由于长期滥用酒精以及药物或者经常吸烟所导致的。还有可能是医务工作者,在工作中所发生的感染。结核病的传播途径有:1、经呼吸道传播,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痰菌(+)的肺结核病人在咳嗽,打喷嚏时可以排出大量的带菌飞沫,如果被周围的人吸入就有可能引起感染[5]。2、经消化道传播,当大量食入被结核菌污染的食物时,或喝含结核菌的生牛奶时,可发生消化道结核。3、经皮肤传播,当皮肤有破损时,结核菌可侵入形成感染灶。4、母婴传播,活动性结核的孕妇,可经胎盘传播给胎儿,但这种情况非常少见。起始时因症状轻微患者自觉无不适,一般不引起注意。只有在病情发展进展时才出现症状,有的人抵抗力很差,感染结核菌的菌量大,毒力强,那么症状会非常明显。全身不适,发热,乏力,易疲劳,心烦意乱,食欲差,时间长了体重还会下降。结核病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尤其是肺结核,是我国乙类的传染病,其危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身边人的危害, 可能通过咳嗽、喷嚏、大笑等方式,飞沫携带病菌传染他人;二是对自身的危害,如果没有及时规范抗结核治疗的话,是有可能造成身体损害,严重的肺功能不可逆的受损,甚至出现生命危险;另外因为社会对传染病的恐惧,也可能对结核患者造成心理压力,严重的出现心理疾病。对于肺结核的诊断,主要是通过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来进行诊断。在痰液中找到结核杆菌是确诊肺结核的主要方法。其次,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如可以通过胸部X线或CT检查,发现早期轻微的肺结核病变,可以确定病变的范围,部位,形态,密度以及与周边组织的关系等,以判断病变的性质,有无活动性,有无空洞,空洞的大小等特点[6]。以此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对于结核病的治疗,在确定治疗原则和选择疗法之前,应确定结核病的类型和现阶段病灶进展及好的情况,并检查肺以外其他部位有无活动性结核存在。同时遵循以下治疗原则:1.早期病变中的细菌多,药物容易发挥作用;2.剂量适宜既能发挥最大杀菌或抑菌作用,同时患者也易耐受,毒性反应不大;3.联合用药可防止耐药性产生,联合用药还可针对各种代谢状态细菌及细胞内外菌选药,已达到强化药效的目的;4.用药不能随意间断,间歇疗法在剂量及间隔上有特定要求,用法也有一定规律,不属间断疗法;5.化疗要坚持全程,目的在于消灭持存菌,防止复发,全程不一定是长程。预防结核病,控制传染源是关键,要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痰菌培养阳性的肺结核病人。还要及时切断传播途径,做好消毒工作。最后要做到保护易感的人群,新生儿在出生后接种卡介苗,易感者可以根据情况预防性给予异烟肼对症。结核分枝杆菌主要通过空气传播,所以免疫力低下的人应该避免去人群密集及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利福喷丁对于治疗患者出现身体乏力,还有爱出虚汗都有很好的功效。如果患者患有结核病,也可以服用此药来治疗。个别患者在服药之后也可能出现腹部难受,感觉呕心等。少数患者服药之后也可能出现大便出现橘红色等症状,一些肝肾功能严重损害的患者不推荐服用此药,可能会造成不良反应。肝泰乐的主要成分是葡醛内酯,它对肝脏具有护肝和解毒作用,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炎症,包括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脂肪肝以及自身免疫性肝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价值。一般来说,成年人每次服用2到4粒,一天三次,它可以达到一定的治疗价值,但是在用药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评估病情的变化,评估药物的效果,同时要注意警惕药物有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在本次研究中,两组采用不同的措施,干预组和对照组学生肺结核发生概率对比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学生的胃肠道反应、皮疹、局部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通过给予学校结核感染预防性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学生的结核疾病发生概率,改善学生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马清艳,刘晓飞,侯莉莉,等. 肺结核病患者单核细胞P糖蛋白、MRP表达与耐药关系分析[J]. 中国实验诊断学,2022,26(4):530-533.
[2]全淑燕,许汝福,应德美,等. 耐药结核病治疗药物对妊娠期妇女及胎儿不良影响的Meta分析[J]. 中国药房,2022,33(4):497-502.
[3]钱彦蕾,袁帅,李小霞,等. 结核病对2019冠状病毒病患者病情和病毒核酸转阴影响的初步分析[J].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22,22(1):17-22.
[4]周爱萍,纪凌云,郭建,等. 活动性结核病血浆代谢性生物标志物筛选及诊断效能评价[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22,45(3):275-281.
[5]刘芳,焦伟伟,申阿东. 儿童结核病诊断与治疗面临的问题与思考[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2,37(7):486-489.
[6]任淑君,刘新. 胸腺五肽联合四联抗结核方案治疗耐药性肺结核病的临床效果[J]. 临床研究,2022,30(2):30-34.
作者简介:刘燕鸣(1991.05-),女,汉族,天津人,本科毕业,初级医师,研究方向为校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