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治疗中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降脂效果的比较研究

期刊: 国际医学研究 DOI: 10.12428/gjyxyj2023.02.011 PDF下载

田文建

保定第七医院 河北保定 072150

摘要

目的:分析观察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降脂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 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7例进行对比治疗。实验组患者34例,对照组患者33例。其中,给予实验组患者瑞舒伐他汀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血脂达标总体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此外,比较两组患者并发心血管事件概率。结果:实 验组患者TC达标率、LDL-C达标率、LDL-CTC达标率各项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此基础上,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较对照组略低,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患者并发心血管事件总体概率略低于对照组,二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阿托伐他汀, 瑞舒伐他汀可有效提高冠心病临床降脂临床疗效,其安全性高,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冠心病;降脂

正文

冠心病心绞痛在临床中属于常见疾病,是由于多种因素造成机体心脏组织冠状动脉血流不畅,进而导致的心肌细胞缺血,如若治疗不及时.不充分,疾病容易进一步发展,容易造成不稳定型心绞痛,进而加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严重危机生命以。近年来,相关的研究已证实在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生过程中,高血脂症发挥一定作用,并且被看作是心绞痛发生的重要因素。故而,降低血脂水平被认为是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治疗的基础手段,在疾病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本文旨在讨论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在冠心病心绞痛中的降脂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7例进行对比实验。其中,实验组患者34例,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范围46~77岁,平均年龄(59.4士2.15) 岁,病程范围1.5~13年,平均病程(6.8士2.4)年;对照组患者33例,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范围45~78岁,平均年龄(61.4+3.16) 岁,4病程范围1~15年,平均病程(7.2士1.4) 年。两组患者- - i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可进行对比患者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在临床中被确诊为冠心病8患者;均切合医学伦理学要求;均伴有血脂升高症状;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实验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患者排除标准:排除伴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患者:排除伴有恶性肿瘤、甲状腺功能障碍患者:排除精神失常患者:排除近15天内服食有高血脂治疗药物患者:排:除对他汀类药物过敏患者:排除伴有风湿病史、大手术史玛患者。

1.2方法:所有冠心病患者接受基础药物治疗:根据病情给予硝酸酯类药物、抗血小板药物、血管紧张素拮抗剂及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药物治疗( 10mg/次,1次/d ,口服浙江新东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3127) ;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10mg/次,1次/d ,口服南京先声东元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3265)。所有患者治疗1年在此期间避免服用其他降血脂药物。尽可能保证患者治疗前后生活方式及用药情况一致。

1.3疗效评定标准

2011年欧洲血脂异常管理指南为标准,对比两组血脂达标总体情况,主要包括TC (胆固醇)、L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LDL-C/TC达标率比较;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在此基础上,对比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概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灭士s”表示,采用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脂达标情况比较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TC达标率为73.5%,对照组为48.5%,差异显著(x2=4.42, P<0.05) ;实验组LDL-C达标率为64.7%,对照组则为38.2%,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x2=4.30, P<0.05) ;实验组LDL-C/TC达标率为82.3%,相较对照组(57.6%) 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91,P<0.05)。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对比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伴有肌肉无力患者例数为1例,出现肠胃不适患者例数为1例,总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为2,占比5.9% (2/34) ;对照组伴有肌肉无力患者例数1例,出现肠胃不适患者例数为2例总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为3,占比9.1% (3/3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总体概率经对比,其差异不明显(x2=0.25, P>0.05) 。

2.3并发心血管事件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现象且无任何患者出现致死性心肌梗死现象。在此基础上,实验组引发复发性心绞痛例数为1例,占比2.9% (1/34) ,对照组伴有复发性心绞痛例数为2例,占比6.1% (2/33) 。两组对比差异不明显(x2=0.38,P>0.05) ;同时,实验组行血运重建术例数为1例, 占比2.9% (1/34) ;对照组行血运重建术例数为3例,占比9.1% (3/33) 。二者对比,差异不明显(x2=1.13,P> 0.05)

3讨论

冠心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脂代谢活动紊乱、糖尿病、高血压、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均可引发冠心病。而.经学者研究发现,脂肪沉积是造成冠心病稳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经临床实践证实,心d血u管疾病患者体内胆固醇含量远超于正常标准,且随着胆固醇含量的增多,冠心病发病次数也逐渐增多4。因而,临床治疗中,多以降脂为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而阿托伐他汀作为临床中常用降脂类药物,可减少患者体内胆固醇含量,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症状,其疗效显著,获得广泛认可。而同作为第三代他汀类药物,经实验表明,瑞舒伐他汀可直接与内源性胆固醇作用生成限速酶还原酶,从而降低羟甲基戊二酰辅酶还原酶活性,进而可减少羟甲戊酸大代谢活动,从而达到抑制患者体内胆固醇生成的目的。因此,瑞舒伐他汀不仅可降低患者体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并增加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还可提高血清总胆固醇的清除率,减少脂蛋白和三酰甘油的合成分泌,从而起到防止血栓形成,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进而降低风险事件发生概率[51。此外,瑞舒伐他汀对患者脏器功能无潜在性伤害作用,且对患者体内转氨酶无刺激作用,不会造成转氨酶含量增多现象,其用药风险较低,因而可用于伴有肝功能障碍患者中。

在本次实验中,经服用瑞舒伐他汀后,实验组患者TC达标率、LDL-C达标率、LDL-C/TC达标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同时,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概率(5.9%) 略低于对照组患者(9.1%) (P>0.05) ,且前者并发心血管事件概率也低于后者(P>0.05)。可见,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可有效改善患者体内脂质堆积症状,从而提高其临床疗效,其用药风险相较阿托他伐汀更低。

.上所述,相较阿托他伐汀而言,瑞舒伐他汀可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脂质堆积临床症状,降低其体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一定程度上提高用药安全性,据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 牛全洲. 冠心病治疗中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降脂效果的比较研究[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7):81,83.

[2] 王杨阳,覃洋. 冠心病治疗中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降脂效果的比较研究[J]. 特别健康,2020(8):107.

[3] 赵洪君. 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伴高脂血症病人降脂效果的对比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6):622-624.

1[4] 刘一. 比较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CHD)伴高脂血症的降脂效果[J]. 中外医疗,2017,36(32):125-127

[5] 庞胜,刘亚辉. 瑞舒伐他汀钙和阿托伐他汀钙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调脂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对比[J]. 当代医药论丛,2017,15(3):124-125

[6] 孙冬梅,赵然尊.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J].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2020,6(3):155-161.

[7] 齐芳.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对比研究[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22):145-146.

[8] 张艳. 探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在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近期疗效观察[J]. 中国疗养医学,2018,27(2):198-200


...


阅读全文